2023-07-25 19:08发布
龙虎尊,出土于安徽阜南县,以其铸工、纹饰极精名世,被文物考古界视为珍宝,现作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和第一批禁止出境展出文物,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
龙虎尊,出土于安徽阜南县,以其铸工、纹饰极精名世,被文物考古界视为珍宝,现作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和第一批禁止出境展出文物,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发现者是徐庭兰、徐运彦父子。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普通村民,在器物发现后不久,千辛万苦跋涉到县城,上交国家,至今闻之令人动容。
1957年5月26日凌晨,阜南县东北部最边远的朱寨区徐海孜村,时年32岁的农民徐庭兰与63岁的老父亲徐运彦以及同村好友徐庭义、肖庭奎、肖庭付等五人,背起渔网,到离家五里远的西南方小润河边撒鱼。徐庭兰年轻领网在前边,连撒数网,均无收获。于是徐庭兰下水到了南岸。这时天刚亮,他忽然发现上游不远(今台家寺西)的河床内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水中时隐时现,徐庭兰以为是一条大鱼,于是用力撒网,一网把这条“大鱼”盖在网中,收网时比较费劲,感到有重物挂在网上。徐庭兰下到水里想解开渔网,用手摸,发现水底有一个圆形东西,口沿像盆口,徐又用手向盆内摸去,盆内忽然一个水花哗的一声,一条约二斤重的红尾鲤鱼被徐按在盆内,另一条窜出盆外的网中。徐庭兰把两条鱼全部捉住后,再次下到水中,去搬盆状物品和附近触到的两件小物件,大件怎么也搬不动,于是他到附近常白庄借了一把铁锹,与父亲一起,铲掉旁边坚硬的泥土,挖出一件半米多高、喇叭口状、四面皆有黄 {MOD}龙虎柱、周边青黄 {MOD}花纹状的物品,又发现旁边水下半尺深的下面还有一件同样大小的没有龙虎柱的盆状物品和内存二小件物品,周围还有四小件物品。徐庭兰心想这青黄 {MOD}的东西很可能是黄金或铜制的,于是挑了一件小的送给了铁锹主人。
很快,乡邻们听说徐庭兰撒鱼得了稀罕物件,很多人来看稀奇。十日后,时任阜南县文化馆馆长蒋家骐也赶来观赏。徐庭兰问蒋家骐:“这究竟是啥东西?是铜是金?省得有几个铜铁收购贩子几次来要买走。”蒋家骐回去后,立即给安徽省博物馆写信反映。二十天后,安徽省博物馆文物专家葛介屏一行五人赴阜南考察。葛介屏辨认后说:“这是一套罕见的商代青铜酒器,属国家重量级出土文物,应上交国家。” 随后,两个外地商贩要高价买走一大件三小件,徐庭兰坚决不卖,徐庭兰说:“我曾是两次出席县里表彰的劳动模范,这是属于国家的东西,我不能卖,要上交国家。”
第三天约凌晨,徐庭兰用独轮车装上大小七件青铜器,老父亲徐运彦在前面用麻绳拉着,上路去县城。
徐海孜村距县城约八十华里。父子俩人经黄岗西,到田拐弯时,天已大亮。这时,曾多次登门的那两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商贩忽然出现在路边,并拦住车子,要出现金80元买5个小件文物,要知道在五十年代,80元可不是一笔小钱。徐拒绝了商贩,与老父继续赶路,当时父子俩身上连能买一个鸡蛋的3分钱都没有。一直走到晚9点多,到距县城还有8里路的白果寺,父子俩力尽,只好在寺旁银杏树下过夜。于是卸掉车上的棍子和一床被子,每人捡一把白果籽充饥。父亲抱着大件物品,背靠大树睡觉,徐庭兰一手抱着另一大件。第二天天明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县文化馆,把七件文物上交到文化馆库房。随后根据徐庭兰说明,又与蒋家骐馆长一道赶到常白庄,向借铁锹的村民要回了之前送出的小件文物。
随后,当时县府奖励父子两人人民币200元,以资鼓励。龙虎尊这批文物送省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等及时组织权威专家鉴定班子,逐件作出最终认定。
在下来的几年里,有毛主席、邓小平、朱德等国家领袖在万几之暇也此尊作了考察和指示。
尊通体满工,从肩部、腹部和足部被平分为三个画面,由三个立体的龙头和竖起的扉棱间隔成了等分,肩部三条蜿蜒的龙游荡在空间,龙头伸出铜尊肩外,颈下饰三周凸弦纹,肩上饰三条蜿蜒的龙,龙首探出肩外成为高浮雕。腹部是三组相同的虎食人纹样,以龙首下的三条扉棱为界,虎头突出瞪眼张口,两边是对称的虎身。虎口下蹲一个双臂屈举的人,神情悲惧。圈足下部饰三组平雕兽面纹。
从总体上看,三部位的纹饰衔接得紧密流畅,浑然一体;从主体花纹看,龙、虎、人造型庄严稳重,奇特神秘,特别是龙头和虎头,用浇铸法从外壁突兀凸起,雄健粗犷,比用高浮雕法更具有一种威武逼人的悍气。它集平雕、浅浮雕和高浮雕于一身,尊的内壁随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匀。审视全器,工艺近乎鬼斧神工、完全没有一丝瑕疵。
总结一下,龙虎尊体量巨大,铸造技艺精湛绝伦,即使用现代的精密铸造技术,也很难达到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尤其做如此大而薄的喇叭形口,没有出现“冷阻”现象,先秦的工艺技术水平放在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也是不容易达到的。
今阜南地区在商代是淮夷部族的聚居地,此地出土青铜器的形制、纹饰明显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响,龙虎尊即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
另一件出土文物饕餮纹尊也是商代大型青铜盛酒器,因腹部主要纹饰为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狰狞怪兽饕餮的面形,它作食人的凶恶恐怖形象,给人一种神秘威严之感。虽比龙虎尊稍差,但也是尊中的上乘精品。该尊高47厘米,口径39.3厘米,重16.6公斤,属国家一级文物,和龙虎尊构成一对。
小润河出土器,经过国家鉴定,分别为:龙虎尊一件、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铜器上多刻其头像作装饰)尊一件、铜斝(jiǎ,古代盛酒器)一对、铜觚(gū,古代盛酒器)一对。铜爵(jué,古代饮酒器,三条腿)一对,均是殷商时代的酒器,距今已三千多年。其中龙虎尊是我国的唯一珍品,饕餮尊我国原来也只有一件。
1957年《文物》第二期作了综合报道,并登载了全部照片。
阜南县文管所所长马树廉说,小润河出土的这批青铜器一问世,顿时为国内外众多考古学家关注,特别是尊上的猛虎噬人纹,争议颇多,后经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正式定名为龙虎尊。
此尊比常见的尊更大,侈口,束颈,折肩,鼓腹,高圈足。
从艺术角度看,集平雕、浅浮雕和高浮雕于一身,尊的内壁随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匀。铸造技艺独特,即使用现代的精密铸造技术,也很难达到如此满意的效果。
该尊在铸造上还采用了其他工艺,如,由于器腹采用高浮雕纹饰,器壁厚薄不均加剧,为了避免在铸造冷却时因膨胀系数大小不同而造成器物炸裂,在制作内范时便根据浮雕纹饰的走向来调整范面的高低,使器壁厚薄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铸器的成功,形成了器腹内壁随器表浮雕纹饰走向而凹凸不平现象。
历史像一把硕大无朋的筛子在时间长河里筛来筛去,历经5000年的风风雨雨,不少古遗址和文物在屡次战乱和天灾人祸中惨遭毁灭。而幸存的文物却因失去了与同时代有关联的信息,让我们一无所知。
而据中国历史学家丁山考证认为,商代虎方,地望就在以凤台为中心的沿淮一带。阜南距凤台不足200华里,属虎方范围。因此,龙虎尊应是商代虎方淮夷的器物。从龙虎尊造型创意上解读,圆形大口表示上天,肩部神龙游荡于空中;尊腹表示大地,有神虎张牙舞爪,以其不容侵犯的雄伟姿态保护着淮河氏族。可以这么说,龙虎尊以其强烈的历史穿透力,传递出商代及商代以前虎方淮夷的原始巫风、图腾崇拜、信仰等多方面信息,展现出淮夷虎视八方的雄风。
阜南小润河畔那波光闪闪的河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那些刀光剑影或舟影履痕,已经走远的淮夷,曾经是鼓角铮鸣聚族而居的氏族部落,一代又一代在此繁衍,最终滋润和丰腴了悠久的淮河儿女。日月交替,远去的古人已冷寂无声沉入岁月,然而,其铸造的青铜器却仍然记录着斑驳的历史痕迹,龙虎尊就像一位耄耋老人对我们倾诉远去的文明……
马树廉说,小润河发源于大运河,它是大运河的一个支流。刘奕云认为,小润河源于何时不好界定。他说,在阜阳许多河流都已无从考证,因为阜阳地区受黄河水干扰,河流紊乱,河道经常改造,老河道淤塞自然消失,新河道又形成,可以这么说,古代的河道现在基本没有了。他认为,龙虎尊属于古代上层人物所使用的,应是贵族用具。有可能是古代贵族人家的窖藏(把值钱的东西埋藏地下),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埋藏的年代也在殷商时代或之前。如果埋藏时代是在殷商后期,那么窖藏的东西就会有别的时代文物,窖藏文物,一般都是贵族逃亡时而临时埋藏。这种情况是家族里出现了大的变故或者国家战乱而引起的逃亡,埋藏起来是为了将来还能拥有。由此,他推测,小润河在古代说不定是平原地带。
那么,龙虎尊到底是何原因存在于小润河呢?据《阜南县文物志》记载:“出土的龙虎尊等8件文物,均属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之酒器。当时因河水较深,无法对文物出土地段进行清理,作实地考察,从河岸现状及河口土 {MOD}综合分析,推测此组文物原系位于河侧古墓中之殉葬品,后因流水冲刷,河线北移,遂坍入水中。”
扑朔迷离的小润河和出土的龙虎尊,让我无从解惑,谁能除去时光给龙虎尊蒙上的神秘感呢?怅望千秋,世事纷纭,多少疑窦,非后人所能寻觅。身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怎能不透过历史的烟尘,向小润河发出长长一声浩叹?
1984年,北大教授、中国考古界泰斗邹衡为此曾专门到龙虎尊出土地小润河考证,他经过仔细观察确定小润河是商代遗存遗址。然而,因龙虎尊上面没有铭记,缺少太多的资料,研究龙虎尊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尽管现在还没有考证出龙虎尊在它那个时代的文献史料,但龙虎尊这件价值连城的殷商青铜器文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早已享誉世界。人们不会忘记龙虎尊的足迹是从阜阳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功勋卓著的小润河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田。
作为中华民族史的十大国宝之一的龙虎尊,为全世界的文化、工艺美术界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实物资料。龙虎尊是华夏5000年政治、文化历史和经济有力的佐证,更是华夏儿女高度智慧的实证,也是对全人类贡献之一。毋庸置疑,龙虎尊已成为商代奴隶社会一件实物例证,为研究商代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和铸造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今天探讨龙虎尊青铜冶炼及铸造的工艺,寻找远古先人发来的神秘信息,对揭示古代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及了解阜阳历史必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最多设置5个标签!
龙虎尊,出土于安徽阜南县,以其铸工、纹饰极精名世,被文物考古界视为珍宝,现作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和第一批禁止出境展出文物,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龙虎尊的发现经过发现者是徐庭兰、徐运彦父子。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普通村民,在器物发现后不久,千辛万苦跋涉到县城,上交国家,至今闻之令人动容。
1957年5月26日凌晨,阜南县东北部最边远的朱寨区徐海孜村,时年32岁的农民徐庭兰与63岁的老父亲徐运彦以及同村好友徐庭义、肖庭奎、肖庭付等五人,背起渔网,到离家五里远的西南方小润河边撒鱼。徐庭兰年轻领网在前边,连撒数网,均无收获。于是徐庭兰下水到了南岸。这时天刚亮,他忽然发现上游不远(今台家寺西)的河床内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水中时隐时现,徐庭兰以为是一条大鱼,于是用力撒网,一网把这条“大鱼”盖在网中,收网时比较费劲,感到有重物挂在网上。徐庭兰下到水里想解开渔网,用手摸,发现水底有一个圆形东西,口沿像盆口,徐又用手向盆内摸去,盆内忽然一个水花哗的一声,一条约二斤重的红尾鲤鱼被徐按在盆内,另一条窜出盆外的网中。徐庭兰把两条鱼全部捉住后,再次下到水中,去搬盆状物品和附近触到的两件小物件,大件怎么也搬不动,于是他到附近常白庄借了一把铁锹,与父亲一起,铲掉旁边坚硬的泥土,挖出一件半米多高、喇叭口状、四面皆有黄 {MOD}龙虎柱、周边青黄 {MOD}花纹状的物品,又发现旁边水下半尺深的下面还有一件同样大小的没有龙虎柱的盆状物品和内存二小件物品,周围还有四小件物品。徐庭兰心想这青黄 {MOD}的东西很可能是黄金或铜制的,于是挑了一件小的送给了铁锹主人。
二、献宝去县城很快,乡邻们听说徐庭兰撒鱼得了稀罕物件,很多人来看稀奇。十日后,时任阜南县文化馆馆长蒋家骐也赶来观赏。徐庭兰问蒋家骐:“这究竟是啥东西?是铜是金?省得有几个铜铁收购贩子几次来要买走。”蒋家骐回去后,立即给安徽省博物馆写信反映。二十天后,安徽省博物馆文物专家葛介屏一行五人赴阜南考察。葛介屏辨认后说:“这是一套罕见的商代青铜酒器,属国家重量级出土文物,应上交国家。” 随后,两个外地商贩要高价买走一大件三小件,徐庭兰坚决不卖,徐庭兰说:“我曾是两次出席县里表彰的劳动模范,这是属于国家的东西,我不能卖,要上交国家。”
第三天约凌晨,徐庭兰用独轮车装上大小七件青铜器,老父亲徐运彦在前面用麻绳拉着,上路去县城。
徐海孜村距县城约八十华里。父子俩人经黄岗西,到田拐弯时,天已大亮。这时,曾多次登门的那两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商贩忽然出现在路边,并拦住车子,要出现金80元买5个小件文物,要知道在五十年代,80元可不是一笔小钱。徐拒绝了商贩,与老父继续赶路,当时父子俩身上连能买一个鸡蛋的3分钱都没有。一直走到晚9点多,到距县城还有8里路的白果寺,父子俩力尽,只好在寺旁银杏树下过夜。于是卸掉车上的棍子和一床被子,每人捡一把白果籽充饥。父亲抱着大件物品,背靠大树睡觉,徐庭兰一手抱着另一大件。第二天天明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县文化馆,把七件文物上交到文化馆库房。随后根据徐庭兰说明,又与蒋家骐馆长一道赶到常白庄,向借铁锹的村民要回了之前送出的小件文物。
随后,当时县府奖励父子两人人民币200元,以资鼓励。龙虎尊这批文物送省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等及时组织权威专家鉴定班子,逐件作出最终认定。
在下来的几年里,有毛主席、邓小平、朱德等国家领袖在万几之暇也此尊作了考察和指示。
尊通体满工,从肩部、腹部和足部被平分为三个画面,由三个立体的龙头和竖起的扉棱间隔成了等分,肩部三条蜿蜒的龙游荡在空间,龙头伸出铜尊肩外,颈下饰三周凸弦纹,肩上饰三条蜿蜒的龙,龙首探出肩外成为高浮雕。腹部是三组相同的虎食人纹样,以龙首下的三条扉棱为界,虎头突出瞪眼张口,两边是对称的虎身。虎口下蹲一个双臂屈举的人,神情悲惧。圈足下部饰三组平雕兽面纹。
从总体上看,三部位的纹饰衔接得紧密流畅,浑然一体;从主体花纹看,龙、虎、人造型庄严稳重,奇特神秘,特别是龙头和虎头,用浇铸法从外壁突兀凸起,雄健粗犷,比用高浮雕法更具有一种威武逼人的悍气。它集平雕、浅浮雕和高浮雕于一身,尊的内壁随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匀。审视全器,工艺近乎鬼斧神工、完全没有一丝瑕疵。
总结一下,龙虎尊体量巨大,铸造技艺精湛绝伦,即使用现代的精密铸造技术,也很难达到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尤其做如此大而薄的喇叭形口,没有出现“冷阻”现象,先秦的工艺技术水平放在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也是不容易达到的。
今阜南地区在商代是淮夷部族的聚居地,此地出土青铜器的形制、纹饰明显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响,龙虎尊即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
另一件出土文物饕餮纹尊也是商代大型青铜盛酒器,因腹部主要纹饰为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狰狞怪兽饕餮的面形,它作食人的凶恶恐怖形象,给人一种神秘威严之感。虽比龙虎尊稍差,但也是尊中的上乘精品。该尊高47厘米,口径39.3厘米,重16.6公斤,属国家一级文物,和龙虎尊构成一对。
小润河出土器,经过国家鉴定,分别为:龙虎尊一件、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铜器上多刻其头像作装饰)尊一件、铜斝(jiǎ,古代盛酒器)一对、铜觚(gū,古代盛酒器)一对。铜爵(jué,古代饮酒器,三条腿)一对,均是殷商时代的酒器,距今已三千多年。其中龙虎尊是我国的唯一珍品,饕餮尊我国原来也只有一件。
1957年《文物》第二期作了综合报道,并登载了全部照片。
阜南县文管所所长马树廉说,小润河出土的这批青铜器一问世,顿时为国内外众多考古学家关注,特别是尊上的猛虎噬人纹,争议颇多,后经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正式定名为龙虎尊。
四、龙虎尊的铸造此尊比常见的尊更大,侈口,束颈,折肩,鼓腹,高圈足。
从艺术角度看,集平雕、浅浮雕和高浮雕于一身,尊的内壁随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匀。铸造技艺独特,即使用现代的精密铸造技术,也很难达到如此满意的效果。
该尊在铸造上还采用了其他工艺,如,由于器腹采用高浮雕纹饰,器壁厚薄不均加剧,为了避免在铸造冷却时因膨胀系数大小不同而造成器物炸裂,在制作内范时便根据浮雕纹饰的走向来调整范面的高低,使器壁厚薄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铸器的成功,形成了器腹内壁随器表浮雕纹饰走向而凹凸不平现象。
五、小润河缘何出土龙虎尊?历史像一把硕大无朋的筛子在时间长河里筛来筛去,历经5000年的风风雨雨,不少古遗址和文物在屡次战乱和天灾人祸中惨遭毁灭。而幸存的文物却因失去了与同时代有关联的信息,让我们一无所知。
而据中国历史学家丁山考证认为,商代虎方,地望就在以凤台为中心的沿淮一带。阜南距凤台不足200华里,属虎方范围。因此,龙虎尊应是商代虎方淮夷的器物。从龙虎尊造型创意上解读,圆形大口表示上天,肩部神龙游荡于空中;尊腹表示大地,有神虎张牙舞爪,以其不容侵犯的雄伟姿态保护着淮河氏族。可以这么说,龙虎尊以其强烈的历史穿透力,传递出商代及商代以前虎方淮夷的原始巫风、图腾崇拜、信仰等多方面信息,展现出淮夷虎视八方的雄风。
阜南小润河畔那波光闪闪的河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那些刀光剑影或舟影履痕,已经走远的淮夷,曾经是鼓角铮鸣聚族而居的氏族部落,一代又一代在此繁衍,最终滋润和丰腴了悠久的淮河儿女。日月交替,远去的古人已冷寂无声沉入岁月,然而,其铸造的青铜器却仍然记录着斑驳的历史痕迹,龙虎尊就像一位耄耋老人对我们倾诉远去的文明……
马树廉说,小润河发源于大运河,它是大运河的一个支流。刘奕云认为,小润河源于何时不好界定。他说,在阜阳许多河流都已无从考证,因为阜阳地区受黄河水干扰,河流紊乱,河道经常改造,老河道淤塞自然消失,新河道又形成,可以这么说,古代的河道现在基本没有了。他认为,龙虎尊属于古代上层人物所使用的,应是贵族用具。有可能是古代贵族人家的窖藏(把值钱的东西埋藏地下),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埋藏的年代也在殷商时代或之前。如果埋藏时代是在殷商后期,那么窖藏的东西就会有别的时代文物,窖藏文物,一般都是贵族逃亡时而临时埋藏。这种情况是家族里出现了大的变故或者国家战乱而引起的逃亡,埋藏起来是为了将来还能拥有。由此,他推测,小润河在古代说不定是平原地带。
那么,龙虎尊到底是何原因存在于小润河呢?据《阜南县文物志》记载:“出土的龙虎尊等8件文物,均属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之酒器。当时因河水较深,无法对文物出土地段进行清理,作实地考察,从河岸现状及河口土 {MOD}综合分析,推测此组文物原系位于河侧古墓中之殉葬品,后因流水冲刷,河线北移,遂坍入水中。”
扑朔迷离的小润河和出土的龙虎尊,让我无从解惑,谁能除去时光给龙虎尊蒙上的神秘感呢?怅望千秋,世事纷纭,多少疑窦,非后人所能寻觅。身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怎能不透过历史的烟尘,向小润河发出长长一声浩叹?
1984年,北大教授、中国考古界泰斗邹衡为此曾专门到龙虎尊出土地小润河考证,他经过仔细观察确定小润河是商代遗存遗址。然而,因龙虎尊上面没有铭记,缺少太多的资料,研究龙虎尊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尽管现在还没有考证出龙虎尊在它那个时代的文献史料,但龙虎尊这件价值连城的殷商青铜器文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早已享誉世界。人们不会忘记龙虎尊的足迹是从阜阳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功勋卓著的小润河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田。
作为中华民族史的十大国宝之一的龙虎尊,为全世界的文化、工艺美术界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实物资料。龙虎尊是华夏5000年政治、文化历史和经济有力的佐证,更是华夏儿女高度智慧的实证,也是对全人类贡献之一。毋庸置疑,龙虎尊已成为商代奴隶社会一件实物例证,为研究商代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和铸造艺术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今天探讨龙虎尊青铜冶炼及铸造的工艺,寻找远古先人发来的神秘信息,对揭示古代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及了解阜阳历史必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