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 19:35发布
大家好,犹豫很久决定写下这一经验贴,详细介绍考研时期成功与失败教训,希望学弟学妹以此为鉴,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在有效的时间里收获更扎实的学业基础,也在考试中取得更
大家好,犹豫很久决定写下这一经验贴,详细介绍考研时期成功与失败教训,希望学弟学妹以此为鉴,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在有效的时间里收获更扎实的学业基础,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
本篇文章包含以下目录内容,分版块共1.6万字详细说明,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科两财一贸经济学学士,研究生考试考查的宏观货银国金三门课在本科期间完全没学通,数学基础也很一般,六级裸考500+,属于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人。早期不理解金融,缺乏目标,充分体验了大学生活,分给学习的精力不足,成绩较差,大二下开始在学业发力,大学总成绩年级中游。
一战350+,政治60+,英语一80+,经济类联考120+,金融学综合80+ 二战政治70+,英语一80+,经济类联考135+,金融学综合120+本帖适用人群:
一战350+,政治60+,英语一80+,经济类联考120+,金融学综合80+ 二战政治70+,英语一80+,经济类联考135+,金融学综合120+
经管类学生,金融双学位学生,心态和方法上对零基础考生可能也很有用;
如果你是成绩前列,基础扎实的大佬,本系列对你来说可能废话有点多。
▷总的来说,贸大金专出题紧扣热点与业务实践(和在银行工作的亲友沟通过,银行人士表示出题非常实用接地气)。大题很少有偏难怪问题出现,主观题共计115分,需要考生通览全卷,抓住重点,快速答题。按学科划分,全卷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共计90+分,公司理财约50+分。且国金考察相对其他学校更多更深,要求学生不能只靠背诵,还要深入理解经济模型原理和提出背景,有良好的经济分析基础才能真正答好。卷面通常有20-30分是金融热点问题,与当前国内宏观政策、金融监管形势紧密结合。
▷以今年的试题为例,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繁荣,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热点问题,分析题出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反对美元霸权;金融监管的分析题题目则再次压在银行审慎性监管上面,同时出了一道贷款出售相关问题,也同2021年的商业银行风险化解的实际操作相联系;此外,简答题第一题也出了热点,年初推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年末就出了绿 {MOD}金融支持举措。关注央行政策行动,多看新闻,基础扎实,即便最后的几道大题非常灵活,也一定有很多话可以说。
▷在书本内容的考察上,贸大侧重于货币金融学的银行篇与货币政策篇(见蒋先玲教材),凡书中之内容,无不重点,皆可能考察;国金则热衷于考察国际收支相关内容和各类模型的简答。计算题出题比较常规,必为一道货银国金,一道公司理财,货银国金的计算较少,每一个都要心中牢记,各种利率产品(包括各种衍生品)计算方法要做重点区分,常见套利方法要加以掌握。
♦ 前言
▷之所以最先写货银与国金是因为,对于专业课不扎实的同学,现在就要去听课了!去看书了!去学习宏观先修知识了!
▷其他学科可以不急,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宏观货银国金三门课需要时间沉淀,理解,学扎实才能融会贯通。而且如果拖到后面每天连续推导艰涩的经济学模型,我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崩溃不崩溃,我是肯定会崩溃学不下去。
♦ 资料准备
▷核心书目:蒋先玲《货币金融学》《货币金融学习题集》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师兄师姐帮《序列一解析》《序列二真题》《序列三背诵》《序列四刷题》《序列五热点》
▷参考书目:米什金《货币银行学》郭红玉《现代货币银行学》黄达《金融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参考MOO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实务》江西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外经贸《货币银行学》外经贸《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参考文件:央行各类文件与解读
♦ 时间安排
▷因人而异,我的复习节奏没有安排的特别有规律,需要注意的几个时间点如下:
▷对于基础和我一样比较差的同学,倒计时50天应该要开始刷真题;
▷最后15天需要留给背诵和热点,一直背到进考场前1分钟,亲测有效,考试时候会答得特别流畅;
▷自学攻克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所有难点大约花费了我20个大块整段的专注学习时间;
▷我自制力不太强,二战七八月份差不多每周学进去四五天,学进去时候每天能学5-8小时,然后跑出去玩了几天,最后100天每周能学进去五六天,学进去的时候日均专注学习8-11小时;
▷根据手机录音记录,10-12月,我有15天朗读背诵货银和国金的名词解释和主观题,很有效果,有时候出去买菜或者散步时候会听自己的录音,有一定效果(不连续,每周背一两次,平均每次读两小时左右)
♦ 我的一战教训与二战复习流程
♦ 一战教训与避坑:
▷一直在看书,总觉得自己没看会,忽视做题与错题本的作用;
▷很晚才开始背诵,总觉得应当梳理清楚知识才开始背诵,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认真背诵应该在第二遍看书的时候就开始;
▷没有给最后的总结与集中背诵留下充足时间,因为基础不扎实,学习热点的时候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有时候会看到难点绕着走,总觉得这种细小的点不会考,(但是金融就是由很多细小的点连接的有机整体),所以最优法看到的知识就全学会;
▷觉得自己是金融学生,学过一遍专业课了,(呜呜呜,其实第一次学货银国金70+,第一次学就没学通透,学了=没学);
▷着急和别人赶进度,害怕被落下,但是别人未必学扎实了,要【牢牢把握自己的节奏】,慢就是快!
▷上面都是一战常见问题,务必常翻常看,牢记心间!慢就是快,学过的就要能讲出来!
♦ 二战复习流程:
▷3-6月,学期初补选选修了《货币银行学》课程,这是对我二战影响最大的部分,因为一战看过书,再来听课时候很能够抓住重难点,精准把握金融逻辑,建议有条件的同学旁听本校货币银行学课程,只有能够将书本和现实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更好吸收这部分知识。没有条件的同学,推荐MOOC《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我没有听很多,但是郭红玉老师讲解央行真的非常非常深入浅出有见解。
▷7月回家后,松散地听了蒋先玲老师的MOOC,巩固了一下对知识点的印象,部分章节做了word笔记,松散地做了一部分师兄师姐帮《序列四》,一些学校的题目和真题差异大,时间有限,选有用的做;
▷8月,听了MOOC国际金融实务,对于不理解的章节,跟着MOOC江西财经国金课学习(江财是录播线下课,讲的会更详细),印象很深刻的是很多个晚上我都在抠国金理论,因为和宏观经济学联系紧密,我经常需要一边补习宏观知识,一边学习国际金融理论。因为难度较大,推理较多,这部分我是在纸上写笔记的。
▷9月,我在集中突击公司理财,这个下一部分详细展开。
▷10月,全面进入刷题补漏阶段,刷《蒋习题集》的客观题,并将错题和模糊的知识点整理错题本,同时大声熟读背诵蒋先玲的主观题答案,蒋先玲里缺的知识点到序列三当中去找,也一起整理出来朗读;同时开始做师兄师姐帮序列二的真题,开始的几套改的很慢,每套要改三四天,发现了很多不熟练和遗漏的知识点,我会在错题本上详细记录相关的知识点,每次做下一套之前会翻一翻我的错题本。【错题本非常非常耗费时间,我经常因为我做的慢而很焦虑,但是我觉得对我是有用的,发现了很多解决了很多重难点问题】
▷11月,背诵,刷题,改错,同上。翻看了郭红玉老师新出版的红皮书《现代货币银行学》,后几章非常贴合国内现实和热点,很有学习价值。此外,我也翻看了师兄师姐帮序列五热点内容的若干章节,此处必须夸夸,热点内容的整理比较到位,对于不清楚热点有哪些的同学,很有借鉴意义。
▷12月,受疫情影响,我提前回到北京准备考试,中间租房子,安排起居问题耽误比较多时间,导致时间十分紧张,最后连续一周,每天五六个小时翻教材和错题回顾,梳理框架,关注热点。但是挤占了政治学习时间,这个也之后再提。一直到考专业课之前的中午,我还在复习自己猜测的重点,我押题比较准确,可能压中了几道大题,是归功于前期打的基础和大半年里对金融时政热点的关注的。
▷考场,发挥不良,时间安排有问题,最后三道论述,没时间展开回答,而且卷面安排也有问题,写到45分的论述题就只剩一张纸了,11张纸愣是没够写,是今年的一大遗憾,也建议朋友们,一定要掐时间模拟真题,安排好每道题的答题字数(师兄师姐帮扉页就有建议,可惜我没认真看,流泪.jpg)不要因为往年的论述不是今年的重点就不重视,很可能会导致正式考试答不完的!
♦资料准备
★核心书目:罗斯《公司理财》1-20章
★参考书目:圣才《教材全解》、师兄师姐帮序列一、序列二、序列三
♦贸大考察方向
★计算类问题,规范化模型题。从前到后我能想到的重点包括:
三张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OCF等根据报表计算三类现金流
根据销售增长推导EFN,可持续增长率,等
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与设备替换决策)
盈亏平衡点(会计,财务)
实物期权
各类现金流折现(年金/贷款/债券)
股票估值定价(DDM/NPVGO)
CAPM相关计算(定价,贝塔,CML,SML)
因子模型与APT
资本成本与发行成本
资本结构MM理论计算期望收益率和公司价值
WACC/FTE/APV计算与原理
股利支付的会计处理
荷兰式拍卖
配股/拆股等股票相关计算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请参考教材中的案例题,书中讲解都很清晰)
★论述类问题,题型固定,常见考察包括:
资本结构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
股利分配理论
委托代理问题
★简答类问题
这就太多了,随便抽出一个小标题都能出个简答。自己好好准备吧,尽可能覆盖全面。
★整体学习与答题感受
——感觉理财更多是规范化流程题目、金融产品与资本市场制度特征相关的内容,整体是把书有条理的背熟能在卷纸上横着走。
♦时间安排
我在公司理财上的时间安排可能不太具有普适性,一直在专心致志啃教材,对于我反复看教材也梳理不好的地方,我会参考师兄师姐帮序列一的框架去思考整理,按照序列一的思路走。不过框架我个人用圣才全解不太适应,逻辑不太合我胃口,圣才我用来对教材的答案。
★对于一战,我看教材的速度大约是每章3-4天,一天看书,一天看书整理框架笔记,一到两天做章末题;
★对于二战,我平均是两天一章,看完了第一遍,每天两三个小时……我看的还是挺慢的。
★我个人从开始学习公司理财到把整本教材刻在脑子里,大概看了看三遍【预习教材一遍,整理笔记一遍,后期防止忘记温习回顾一遍(这一遍也可以看笔记了)】,总用时(不含摸鱼)可能在100小时以上。
★第二遍过了一遍错题,攻克了一些不清楚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深入理解了理论之间的差异,我是个笨蛋,上面提到的每个知识点……我都花了挺久才搞懂……而且经常温故知新,每次都有新发现。
★在已经学过两遍教材的基础上,我攻克计算上的难关总用时大约是20hr+,但是贸大计算题貌似出不到这么难;
★最后一个月我复习了计算题的错题……但没来得及复习梳理资本结构相关的论述,这是个大问题,导致我上考场复述理论的时候记忆有点模糊,再加上时间紧迫,回答不是很有条理。
♦一些可能的问题回答:
Q:为啥啃教材
A:因为罗斯教授写的真的很有意思,案例详实生动,思路顺畅,可读性强,而且教材里每个知识点后面自带case题目和讲解,做起来简直太快乐,会觉得自己真的有理解到,常看常新!(就是慢)
Q:最后悔的事
A:考前没再按照框架梳理论述题思路,区分每种问题都在问啥,每个理论都有哪些拓展。导致考场上思路不是很顺畅。
Q:复习建议
A:好好整理框架,手写笔记或者思维导图都可以,对梳理教材逻辑很有用;并且每一个计算问题都要不看答案亲自去手算(真的到处都是坑,每个计算题都有好多需要注意的点,学了才知道),要有耐心,算这些真的很耗时间……
Q:还有吗
A:如果有空余时间,可以好好思考模型的假设和内容是什么,都有什么意义,很有趣。
♦ 基本情况:396分数:138(数学满分,逻辑错3道,两篇作文扣6分),考场做完题还剩了20多分钟,没有听过网课,觉得自学还是很可行的。
♦396数学难度:我不太清楚数三的难度,但是通过真题,确实觉得近年来396数学灵活程度和考察范围不断加大,尤其是换选择题之后,会考察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路变换,但总体知识点有限,不必太担心。
♦396资料准备:
★核心书目:
《核心笔记》-当教材使用(但知识点不够全)
《60天800题》-随堂演练使用,只做客观题
《张宇优题库》-二轮复习培养思路抓盲点
《历年真题精点》-刷完张宇(部分)就刷真题
《挑灯成硕预测卷》-临考练手,我觉得不错
《张宇最后通关4套卷(优题库赠品)》-很难,适当看看就好,不用太较真
★参考书目:
《同济版高数教材》-看不懂核心笔记的时候就翻看对应章节,讲的很清楚
★笔记本使用:
一个刷题的演草本
一个错题本-错题,重点类型题目思路,同类型题目的整合,难攻克知识的梳理和背诵
♦关于数学学习的想法
-知识点熟练,没有盲区,基础扎实;
-错题本到位,思考透彻,形成灵活运用;不求什么都会,但求付出的时间就扎牢根基不浪费。
-多刷几个人的题库,396数学改成全是选择题之后,题感变化较大,知识点考察覆盖似乎也有所改变,因为可参考的真题少,没有出题思路和难度绝对完美的习题集。
♦一战失败教训
★学了《核心笔记》,但一些难点没有攻克,核心笔记里缺少的知识点没有补齐;
★盲目刷题不整理,刷了几百页A4纸,到考场一看全是似曾相识,没几个敢肯定的;
★不做模拟题,没题感,节奏把握不住,考场答不完题。
♦二战复习流程
【一战的复习此时已经忘差不多了,脑子里有框架,但是细节几乎没有,大学零数学基础的一战考生还是要比这个早点开始】
★7月和9月:复习第一遍,啃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依然无从下手的题目,攻克这些题目,记错题本;
★10月-11月初:刷张宇优题库,提高熟练度,解决知识盲点,错的还是挺多的,记错题本;
★11月:看错题本,不会的依然不会,令人头秃,但是还是要努力刷错题本,并且发现了错题本中有很多类型题和对比题目,重点做了一下区分;刷了一些真题,又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重点关注的知识盲点。
★12月:刷模拟题,找题感,这个步骤很重要,感觉很抓分,而且会发现自己的刷题速度飞速上升。
★考场:我记得是50多分钟答完数学,然后涂卡花了5分钟左右,题目太多,很担心涂错卡。
★整体来说我在数学方面是相对速成的,因为平时基础较差,所以所谓的复习其实是唯一的学习机会,需要兢兢业业,格外认真,不留盲点。
♦ 396逻辑的主要内容与难点分析
▷逻辑主要包括四部分:判断、推理、论证。这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一点不枯燥,学了会上瘾。
*判断很好理解,它考察单句内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基本题型是“A都是B,等价于没有A不是B”这类判断二者之间关系的推理,和“A是B,B是C,所以A是C”这类通过两两关系得出多者之间关系的推理,考察充分、必要、充分必要的语文表达方法。
*这类题型有两大难点,一是必须熟练到能把所有的句子转变成逻辑符号的组合,否则很容易记不清名词把自己绕进去导致做不完题目;二是必须正确背诵各种句型的等价关系,比如我就一直搞不清“除非……否则……”和“……,除非……”这两句之间的区别。
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难度,相当于前面判断的综合,考察语段内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空间次序推理,根据条件选拔候选人等题目,主要是从题干给的多个限制性判断条件确定可能出现的结果
*推理类的难点:没有掌握套路技巧,导致推理很慢,做不完题目,仓促做题就会错一大片。
▷论证是在现实语境下,对于逻辑的应用。它考察的能力和写作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考察的能力几乎完全一致。论证考察的题型主要是以下哪个选项增强了论证?哪个选项削弱了论证?上面的论证过程缺了什么必要条件?
*论证的难点在于: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十几种论证缺陷,比如类比不当、滑坡谬误、以偏概全等等,这是论证题目的基础;第二个难点是抓概念,出题人经常在概念上给我挖坑,选项写一个和题干概念看起来很像的,但是内涵意思却不一致,我就掉坑里了,所以要非常认真的耐心读题,还不能慢;第三大难点,就还是套路,套路要熟,做题才快。
▷总体来说,逻辑只考察两方面知识,一是基础概念(把题做对),二是答题套路技巧(把题做快)
▷教材:赵鑫全逻辑精点(基础与强化),赵鑫全1000题,历年真题
▷其他参考资料:形式逻辑的教材(当闲书看)
♦ 时间安排:
▷前期(1个月左右):
*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把《逻辑精点基础篇》拿出来看看,学一学概念,做一做书上的例题,看书上的讲解,对逻辑学科的各个部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每周可能会花四五个小时在上面,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概念了解一下,个别觉得难背或者理解困难、做题总踩坑的地方,我会在一张A3纸上面总结一下框架,记下注意的点,一本书最后也就两张A3纸的内容。
▷中期(1-2个月):
*这个时候就不能像前期学基础那么随意,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套路和技巧,解决常见错误,攻坚克难,提升成绩。使用的资料是《逻辑精点强化篇》和《1000题》,强化篇非常重要,一定要沉下心耐心阅读,必要的时候需要整理框架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赵鑫全强化篇》按照出题的题型来排布全书,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地方需要自行回到《基础篇》看看自己是不是看漏了什么。
*《强化篇》的使用方法是:认真研读每一个小题型下的每一个问题,做完例题之后,认真的对照答案,认真研究这道题的题点在哪里,保证再遇到这类题型的时候知道用什么套路去做这道题。
*对于理解不了的题目和答案解析,不要放弃!请学会和研友沟通,或者向老师提问,因为一个人的逻辑是有盲点的,一道自己觉得很难的问题,可能别人就觉得思考起来很流畅,不是题目难,只是你钻进了某个死胡同自己出不来。
*我会建议这部分结合《1000题》去完成,对于一些觉得困难的章节,在《1000题》对应章节多做一些题,强化自己的思维过程,形成思考范式。必要时请整理笔记和错题,几张A3纸也足够了。
▷后期(11月左右开始):
*学完强化篇之后,先回过头来再做一遍《基础篇》和《强化篇》的错题,个别题目再错可能需要再研究研究,再做一遍。
*做完错题就可以刷题了,一方面查看自己的知识盲点,另一方面保持手感,提升做题速度。刷题不需要每天刷,学累了想要休息、不想学习的时候刷一个。每周刷个三五套,注意时间,个别错题做好整理,就足够应对考试了。
*在后期逻辑的耗时比重应当是逐渐下降的。如果刷题刷的多,也可以找点别的题来刷,但对于我来说,这些题目刷透是绝对够应对考试的。
♦ 一些常见问题:
Q:为什么不上网课?很多人都建议逻辑上网课。
A:对我个人来说《赵鑫全逻辑精点》是绝对足够用的,而且是可以理解、认真体会思考能抓住重点的。但是,确实自己看书需要非常认真,很多地方逐字逐句读下去,才能够体会出题人的意图,有半点浮躁就会可能错过重点。所以我建议因人而异,自行判断。
Q:帖子里没有详细的时间安排?
A:惭愧,因为这门课很有意思,我经常一口气学好几章,也经常很长时间也不看。但总体来说,在11月之前保质保量的完成中期任务,后面时间是足够的。
Q:最需要注意的点?
A:熟练掌握所有套路!套路!套路!一定要学会读题!认真读题,沉下心做题! 学不会的时候要找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帮你看题,除非好几个人都搞不懂这道题,否则不要轻易放弃!最后,做论证逻辑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真的理解了这些套路嘛?还是每天对着题目在那瞎蒙呢?
Q:你考试错了三道,这个帖子靠谱吗?
A:错三道里,一道是看错题目,一道是没读完选项,看完A觉得没啥问题就选了,没看到后面有更好了;还有一道是我确实考场没看懂的论证逻辑……临场发挥问题比较大,可能是考前很担心数学,导致逻辑部分刷题不太用心,手感不稳定,但学习方法应该是没问题的。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短,因为大多数人在写作上花的时间比较少,我就捡一些要点说。
♦ 材料准备:
▷只有一本书:《赵鑫全写作分册》
♦ 考查内容:
▷写作包含两篇作文,第一篇是论说文有效性分析(其实是一道写在作文格子里的论述题,相当于论证逻辑选择题的写作版,要求分析出五六个错误),第二篇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高考作文一样,但论说为主,论据要求不高,所以比高考作文简单,字数也少)
复习要点:
▷通常大家都建议11月开始就可以,但是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学完逻辑基础篇之后,就开始看《写作分册》,当课外书看也行,因为这本书比较简单,没有特别艰涩的内容。读的过程中,勾画重点,整理一下有效性分析的各类谬误,也思考一下自己写论说文的框架。不要把例题全看完,给自己留点练手的题目。
▷看完写作的基础部分(不一定要等全看完),就可以开始自己动手写了。我认为要关注的点如下:
▷有效性分析:
*题目、开头、结尾,格式要正确;
*有效性分析要能够找对地方;
*最重要的是:找到分析的点之后要注意自己论述的语言!!!
*我的做法:每次练习完作文之后,对于我没找对地方的谬误,我会在自己的框架笔记上记一笔,让自己注意这个点;对于我正确找到的谬误,我会在作文的旁边把答案的范文片段抄下来,看语言的区别在哪,下次写的时候尽量规范自己的语言。
*有效性分析要适度练习,考试思路才会流畅,平时不动手,考试慢如龟,而且如果考试出的比较难,可能会直接傻眼,考场上就很酸爽了,想想前面可能还有没解决的数学和逻辑选择题,整个人都傻掉,很影响状态。(我一战失败体会)
▷论述文:
*千万别跑题!写作材料一定是有最优切入角度的,今年考完之后我有看到网上很多人的写作角度一言难尽。
*切入角度不要过小(会没话说),也不要过大(会跑题),中心思想要正确并且有高度
*题目、开头、结尾要正确;
*写作思路要清晰,600多字的作文,我通常的安排是:开头+明确定义(what)+为什么出现该问题(why,背景分析)+有什么能做的去解决这个问题(how)+有没有类比/对比的例子,充实一下文章内容,能借鉴什么+结尾总结
▷我自己写了五六篇有效性分析,攒在考前回顾了一下;论述文我没有练习,但是写作思路比较清楚。
▷很多人会在11月之后突然发现专业课背不完了,真题刷不完了,时间过于紧张,导致考前甚至写作部分连基础都没看完就去考场编作文了……基本规范出问题,写作逻辑出问题,甚至出现很多跑题文……【我认为大家都不重视,开始的晚,准备的少是写作平均分这么低的原因之一,还是上点心,从我今年的经验来看还是很能拉开分数的】
▷北京地区英语一分数:一战83/二战82
* 一战时没答完题,翻译空了6分的题目,没对答案,得83
* 二战时题都提前做完,对了答案,错了两个阅读,得82
* 有感受到今年英语一普遍给分都很低,但二战我这个低分也属实意外
▷背景介绍
* 一战有复习英语,二战只背了一遍单词,做了近十年的卷纸,考前复习了一下作文
* 下面的复习内容以一战为准,适当插入二战复习新体会
▷卷纸:《张剑黄皮书:近二十年真题》(蛮厚一大摞题和解析)
▷作文:《张剑黄皮写作》,王江涛《考前预测20篇》
▷单词:扇贝(有柯林斯字典解析)
▷阅前须知:和前文的396逻辑一样,二战期间英语我也是作为一门休闲科目来学习的。我想休息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拿出来当放松看一看,所以整体来说英语复习的时间线不是特别清晰,以下的时间线是经过规范化的,落实下面的时间线,大概率会考的比我更好。
▷英语是我开始时间最早的一门课,结果证明也确实需要这么久。
▷3-6月:
* 背单词,在这一阶段我在扇贝背了两本单词书——六级单词(本想刷一下六级成绩,结果因为疫情没刷成)和考研大纲词汇。两本单词书合计大约9000单词,我每周大约能背上3到4天,每次要背120-200个新单词,复习200-400个旧单词。每次大约需要3个小时以上。
* 我背单词的方法如下:
* 打开扇贝开始学习,对当天的新单词:不认识的单词,在笔记本记录它们在柯林斯词典中的所有意思,并截取其例句重点部分和
词组进行摘录;曾经认识的单词,记录不认识的意思,选择性的摘录例句和用法。
* 对于复习的单词,如果忘记了还不认识我会在当天的笔记当中简单记一笔,并做出标注。
▷7-9月:
* 第二轮背单词,这个阶段我在扇贝又开了一本考纲单词书,直接使用“查看词表”功能,从下往上翻(这样就是先看到中文,再往上翻才露出英文),根据中文默写单词,忙的时候就只写当天的新单词,闲的时候会把当天的500个左右的单词全默写一遍,默写当中不会的单词我会用另一个颜 {MOD}的笔写单词,并且旁边写上释义,同样每周能背上三四次,每次还是要两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我不默写单词,而是把前几天的单词+主要释义整理出来在A3之上,偶尔拿出来背一背这些总也记不住的单词。
* 从00年的卷纸开始刷真题,非常难啃,早些年的英语比最近几年的题目要难,我每周大概能做一套卷纸的客观题部分(一共6篇),先做题、同时标画出看不懂的单词,句子和结构表达。做完题之后查出所有单词的意思,梳理全篇每个句子的结构。做了十套左右,就会发现考研英语一的阅读题非常套路,通常都是一篇政治政策,一篇法制案例,加上两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常规阅读。针对这个,我二战的时候有做一个小整理,梳理一下英美国家机构的表达,大概了解一下他们的体制。
*这个时期结束之后就完成了英语的复习主体。
▷10-11月:
* 这一时期主要是做题,把剩下十年的题目做完,这一阶段做题的整理没有之前那么认真,另外也没那么多不认识的单词和句子了。
* 同时再过一遍单词,背诵我曾经整理在A3纸上的老大难们,还是记不住的就再整理在纸上,重点攻克。
* 作文:从11月左右开始就要复习作文了,先是小作文的应用文,题型就那么多,每种写一两篇,每篇下面我会对应积累该类文章所需要的表达。英语一的大作文是看图作文,三段式,开头和结尾都是直接积累背诵,中间部分需要根据各种常见题材对应整理,衔接词和句型都是通用的,需要变动的只有里面的内容。举个栗子:品质类作文需要积累“坚持、勤奋、优良品质”之类词汇,学生生活类作文需要整理“各种学生常见困难和克服方法”的词汇。
* 对于作文,可以单独用一个小薄本整理(我是自己打印了一摞考试同款格子纸,写的时候就当练字了,写完之后都粘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应对方式,考场就会非常游刃有余。
* 英语想得高分就不要背模板,尤其北京这种所谓的旱区,大家水平都很高,整理自己的句式灵活应用。
▷12月:
* 也许聪明的你已经注意到,我至今没有认真准备翻译题TAT,这可能是我一战翻车的最大原因。
* 一战时候12月份,我有好几门期末考试,非常搞人,我这一阶段只看了看作文,然后回顾了一下之前错的阅读,关注了一下阅读题的基本表达。
* 事实上,一战期间我一遍真题都没写完(最后还剩了两套题没做),并且翻译只做了两三道题……友友们把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做扎实,上85乃至90还是很有希望的。最重要的还是基础,也就是单词的熟练、应用,和阅读长单句的能力。
▷二战:
* 二战学英语主要是以打补丁、debug的方式
* 按照去年二轮之后的方式背了一轮半的单词
* 回过头来做了十几套题,都是模拟考试做的,二战最主要的进步是做题速度的提升(这么看更反映出来我一战做不完题其实是准备不到位)
* 认真学习了十几个翻译题,学习了张剑黄皮书的翻译题重点,终于能顺顺利利的快速做完翻译题了。
* 但是,二战到12月才开始看作文,一共只写了两篇大作文和两篇小作文,然后整理了一下常用衔接词和开头结尾……然后考试翻车了……算一算,二战的作文至少扣了10分TAT,大家引以为戒,多多动手。
▷(对网上的答案)客观题36分,主观题38分
▷这个客观题成绩是我今年做的所有套卷里最低的一次,本文后面要重点阐述供大家避雷
▷个人背景:理科生,考研之前没有政治基础,甚至弃文学理的唯二原因之一是太不想学政治了,现在想想是年少浅薄。
▷课程:徐涛强化班网课
▷教材:肖秀荣(主要)、徐涛(配合网课使用)
▷刷题:肖秀荣1000题,肖八肖四、肖秀荣讲真题、腿姐背诵手册填词版(这里出现了问题)
▷7月-8月:听完了徐涛的网课(重点:尽量不要二倍速听,太快了不吸收,徐涛讲的很好,最好随堂就理解)
▷7月-9月:刷完了肖秀荣1000题,并且在习题集上做了批改,同时在书上标注(重点:我发现直接在1000题的书上+贴便利贴+夹纸整理,这样批改是最快的,但是会影响二次刷题,所以二次刷题/刷错题可能需要再买一本肖秀荣1000题。或者有条件的同学用pad会很方便)
* 附注:这是我二战的节奏,会比一战更快,我一战没有听课(是个遗憾,徐老师讲课真的会让人快速深入理解!强推!)。如果是一战的同学,我建议更早一些开始。1.25倍速听徐涛,做笔记或时间紧张就在书上勾画+加页旁批;听完一个章节之后马上去看肖秀荣的教材,肖老师的教材会比徐涛的内容更加详细,可能会补充到一些知识盲点;学完一两章之后去做对应的题目,然后对照教材修改,直到把整本书学完。这是我所建议的一轮学习节奏。
▷10月:是我学习的空窗期,这个时期做完了1000题,可能会没有题可以做。我在这个阶段第一是整理了史纲当中的重点会议、战役、事件,整理出了几张纸,这几张纸在后面复习起了大用处。第二是我重新做了1000题当中的错题,会有很多题又做错,那就再去复习,适当背诵。第三,我做了一部分《讲真题》,确实对真题逻辑有所体会。
▷11月【重点踩雷】:重点是肖八的客观题和腿姐背诵手册的背诵填写。这里开始我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学习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我没有听腿姐的冲刺课程,结果我用腿姐背诵手册、去填写它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没有黑腿姐的意思,是我自己使用的问题),感觉这一阶段虽然认真做了填空的那个册子,却没有记住多少!【我一战同期是在反复阅读《肖秀荣精讲精练》的,一战的政治考场客观题答题感受要比二战好很多很多!!二战上场的时候我就觉得客观题好模糊好模糊,然后错了好多呜呜呜,我平时肖八肖四都极少客观题低于40的】【经过两年我的感受是!前面背的什么后面就继续背什么,不要几个老师混着用,超级超级难受!我一战时候只学了肖秀荣就一直觉得很流畅】
▷12月:从肖四出来之后我就每天狂背肖四(因为21肖四押题太准了,结果我没怎么背熟,导致21即使客观题答得不错,主观题还是一塌糊涂,最后也没上70)。每天花2.5小时出声背肖四原书(原书比网上整理的提纲逻辑好,内容适合展开论述),我是一个很不擅长死记硬背的人,但是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到考前我对肖四的熟练程度是:拿出任何一道题我能把要点答个七七八八,答不出来的要点也能想起答案的含义。令我比较欣慰的是,即使选择题翻车,还是靠主观题拉上了74(╥﹏╥)。虽然大家都说肖老师今年押题翻车,但我个人感受是,背过的东西没有白背的。
Q:有什么其他要注意的吗?
A:看新闻看新闻看新闻!尤其是当年重要会议,一定要看晚七点档新闻,看央视专题报道,吃晚饭的时候听新闻它不香吗!睡前看看公众号的专题报道和专家分析!看多了就会有直觉。就像徐涛说的,你要理解并且学会这一套话语体系。我实践中的感受是,日常积累很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背书,而且新闻真的比我们背的那个干巴巴的要点,逻辑更清晰、画面更生动有趣!专业课也能用得到的。这个也让我养成了关注时事的习惯,个人感觉还是非常有益处的。
Q:考场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A:千万千万!不要答串题目!我连续两年考政治在答题卡上写错位置!改的时候时间紧张+答题卡位置不够+写字太多手抽筋,TAT真是心态爆炸一把辛酸泪!因为主观题很多人都是哪道题熟练先去写哪道,而且答题卡是两张,答题纸安排有点特殊,而且经常两道题都是针对今年的国内热点事件出题的,一个不小心答窜题,呜呜呜呜呜~
Q:笔者还想说什么吗?
A:本篇比较特殊,涉及一些对各位老师的评价,内容主观,如有冒犯,我在此特别声明:真的是我自己在政治上才疏学浅,不会使用材料,学习不得法,老师们的水平都很高,而且都很可爱!希望朋友们使用本篇文章的时候也正确理解我,最重要的还是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应的学习方式!
1. 无法区分经验贴中的开始时间和真正的开始时间
* 很多人做分享的时候,谦虚起见,都会从自己真正进入状态的那个时间开始算,但是实际准备的时间要提前一两个月。
* 毕竟像我这种狗,从开始查经验贴,做心理和资料上的准备,然后把自己调整彻底进入意志坚定雷打不动的考研状态,可能花了两个月,刚开始的时候生活里总是有各种事情破坏我脆弱的稳态。可能很多人大学并不像高中那样一直处在一个十足马力学习的状态,进入一个长期的学习需要一个缓冲期。
2. 刷题刷的太少,不喜欢做主观题
* 这是懒吗?也算不上,好像就是人自身的一种惰性,用行为金融学里的词“过度自信”来形容有点恰当。事实上只有下手做主观题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菜,只做选择填空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像自己还不错诶,所以一定尽早入手主观题
3. 盲目追求速度,不复习不整理
* 这主要是我一战时候出现的问题,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进度怎么样,总是担心自己进度落下了,但是自己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又确实不充足(受主客观因素限制),导致自己会盲目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进度。
* 这就很危险了,内功不扎实就会越比越着急,然后看到自己明明已经二轮三轮了,还是很多题目不会做,甚至达到一种焦虑的学不进去的状态。
* 对于和我一样心态比较差的人,最优的解决办法是,好好学习,加倍学习,努力学习,保证自己每一天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保证自己从一轮开始就领先于身边人。
4. 过度依赖外界(如辅导、网课)
* 这就像那个下雨天撑伞的故事,撑伞的人湿了肩膀,穿靴的人脏了鞋袜,反倒是无所凭借的人因为谨小慎微安全度过。
* 所以如果选择了听课,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借力,但是最怕过度依赖,永远敲打自己老师讲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能讲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要利用优势,加倍努力。
* 我的体会是,如果我发现自己心态不好,需要调整心态,通常说明我进度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了,还说明我此时没有专注于学习,才会想东想西。
* 解决办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我就投入学习,今天先学他个10小时!通常我学完十小时之后就不焦虑了,至少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焦虑了,躺在床上只觉得我今天尽力了,死也不学了,明天焦虑明天再学吧【忧愁.jpg】
* 很多人问了我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我。
1. 信念:
* 我一直很坚定自己一定要读研,即使我之前很迷茫,不够保研,没有出国的条件,那现在考研就是我的机会,我要抓住它。
2. 就业:
* 当时的状态是,我秋招在我妈的逼迫下投了几个简历,全都过了,但offer都是分行岗位。大陆金融就是很卷学历,想进省分也是要研究生起步。其他金融大类非运营类招收本科生的岗位,比如英雄不问出处的互联网,都是需要硬技能的。
* 我一个考研失败,没有在相关方面做准备的人,几乎不可能超过一直在准备就业的那些同学,得到我用尽全力后,那个满意的结果。(就业的能力要求和课内课程有出入,如果零基础也能拿offer,那天道对这些面向就业赛道一直努力的同学也不公平)。
3. 信心:
* 既然决定要继续,我当时毫不犹豫的承认了自己在考研这条赛道上依然有欠缺,那我就继续努力,有了一战的经验我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在没有目标,缺乏经验的领域我也许会失败,但是有了方向,我相信自己付出努力的能力。
* 也要感谢我多年的老朋友们,是他们一直的鼓励,给了我一直坚持下去的信心,我告诉自己,OK,我再给自己一年,我全力以赴,看看会发生什么。
4. 热爱:
* 在现实背景下,这其实是一个很虚的原因,但是很有力量。我是一个很追求社会价值的人(有时比较理想化),开始时候是被赶来学金融的,不是很理解这个学科在研究啥……
* 但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我觉得经世济民四个字不是虚的,我找到了金融的价值,愿意将之作为我奋斗一生的事业。即便再来一年考不上怎样呢?我认定了它,愿意为之探索生命,燃烧生命,再来一年考不上,我就先承担对家庭的责任,从别的角度继续努力。
* 所以二战很多时候,纯粹是为了学知识而学习,用爱发电,过的很快乐;我也见过二战期间找不到心中火焰的人,加之失去同龄人环境,给二战的成功增添了难度。
5. 家人的支持:
* 其实第一年没考上的时候父母是有疑惑的,也会想是不是能力不足以支撑继续前进了。但是父母的爱保护了我,最终爸妈还是在行动上支持了我的决定。至于外界的恶意,肯定有,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很多人指责我,大学毕业不去工作,在家啃老,供养你这么多年还不知足……这时候我妈在我身边都会非常友善的怼回去,我家不差多养这一张嘴。
* 所以这也是一家人的奋斗,先做好父母工作,商量好对策很重要。二战的朋友也要考虑家庭的压力,如果自己的储蓄无法支撑半年以上生活,又得不到家人支持,二战会有非常大的压力和生活上的麻烦;即使父母支持,很多人也要面对和父母关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以及双方心理上的微妙变化,这也是需要考量的。
6. 希望以上五点,能够帮助屏幕前的你给自己一个答案。
* 其实就是输出,通过答题、回顾框架、默写模型、给别人讲题等各种方式输出,那些输出不顺畅的点,就是下一个复习重点。
* 一定要勤输出,不要偷懒,问题积攒太多再去解决就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开始(亲身体会),不如防范于未然,养成防微杜渐的习惯,就不会觉得痛苦了,万事开头难。
* 这里要隆重介绍我的小手账本!哈哈哈,我复习期间的一个快乐就是看别人的日程本,尤其是那些硕士生博士生美女们的日程本,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学习就很激励我!
* 我会在手账本上画一个时间轴,明确记录我什么时间起床,早上做饭用了多久,晚上吃饭又磨蹭多久,哪些时间在学习,在学什么,学了多少……然后一天下来汇总当天的学习时长和效率。虽然我从来没对自己的效率满意过……日程本每天都在激励我,让自己比昨天满意那么一点点~看着日程本空一天真的是很诛心的事情!
* 注:首先,能用日程本的部分原因是二战在家杂事比较少,每天生活比较规律,在学校各种事情比较多的话我不知道是否可行;第二,社交软件搜索时间轴可以学习记录方式,但考研期间不要沉迷写手账,实质重于形式。
* 研友最好还是有,不是说有个人陪着你两个人每天做参照你学多少我学多少,而是自己有题目不会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对方的思路;自己持续摆烂的时候,对方向你展示自己最近学了多少,劝你快快学习;在对方有题目不会的时候,自己能给对方讲一讲,检验一下自己学习成果,也看清楚自己问题在哪;有人一起进步,考研路上不孤单呜呜呜。
* 也可以多找几个研友,比如我的研友,他的研友目测能组一个足球队,笑死,但是每个学科都有一起进步的朋友真的极大促进了他的学习(也促进了我的学习)。此处要夸一夸我的研友,真的很靠谱,人又特别好,呜呜呜。
* 如何选择研友呢?我觉得只有一条标准,以一起上岸为目标,在考研这件事上达成一致,真诚相待,良性竞争,卷也要把两个人一块卷上岸(一句玩笑话)。
* 我并没有报班或者报机构的经历。
*观察研友们的经历,还是适合自己为准。辅导课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在于约束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其学习状态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以上,总的来说是一个助力。同时自己也要努力再努力,将外界帮助转化为自己的进步。选择课程的话,普通家庭的同学还是独立去思考,认真考虑性价比,听一听试听课,问清楚试听课的老师和你后面上课的老师会不会有不同,确认清楚提供的服务有哪些,机构的架构与员工约束是怎样,会不会付了钱后面老师推诿责任,课下能不能给答疑,答疑是否有限制,讲的课是否是针对你报考的院校设计的(因为很多机构的课是对任意金砖通用,效果可能打折扣),和你一起上课的人是不是考这所学校的学生,考研是个性化很强的事情,很多因素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我有上岸的同学反映线下封闭主要是看着学生不要乱跑分心,能不能学进去,能学进去多少还是靠自己;也有同学买了几万块封闭营,在偏远地区宿舍呆大半年依然不上岸;有同学反映网课帮助自己形成了知识框架,让自己学通了,模拟考试能够及时检验结果横向比较;也有同学学网课不总结复习背诵,与上岸擦肩而过。我有听同学推荐过师兄师姐帮的网课,有需要的同学也可以去了解,多多和考上目标学校的同学沟通具体情况。
*经济或时间有困难的同学,也不必担忧,自己学习并不会形成劣势,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整合教材和考纲内容,对于自己也是很有裨益的。每个人情况不同,放心大胆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就好,不必为此担心。
* 复习策略出问题(详情见每科帖子下我的反思)
* 平时模拟不到位,考场节奏抓不住(如专业课、政治)
* 寻找信息和伙伴的能力没有发挥到最大,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不是一句空话。
* 其实我还可以再努力一点的……(忏悔)
写了很多很多内容,既是希望能帮到大家少走弯路,高效学习;也是纪念自己接近两年的考研时光。
归根结底,考研是通过这一张试卷考察综合能力,一年或者两年里的基础课素养,专业课素养,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终究会在卷纸上完整体现。想要通过考试,只有扎扎实实一条路可以走,一切投机取巧都是纸老虎。
考研之路难走,一路上淘汰了很多同龄人;考研也没有那么困难,它不比保研、就业、出国等路径难度更大,也终究是这个时代里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伙伴,看到很多风景,也收获许多成长。希望大家遵从自己内心的去考研,也真正享受这一段平静又美妙的旅程。诚挚地祝你成功!
本文为作者原创,有问题欢迎联系,转载需得作者同意。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大家好,犹豫很久决定写下这一经验贴,详细介绍考研时期成功与失败教训,希望学弟学妹以此为鉴,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在有效的时间里收获更扎实的学业基础,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
本篇文章包含以下目录内容,分版块共1.6万字详细说明,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 自我介绍
- 431货银与国金
- 431公司理财
- 396之数学
- 396之逻辑
- 396之写作
- 政治
- 英语一
- 一战我踩到的坑
- 考研过程心态调整
- 二战还是另谋出路
- 检验复习成果,提高成功率
- 提高专注力与效率方法
- 是否要研友,如何选择
- 如何选择课程与资料
- 我的二战不足之处总结英语一
- 一战我踩到的坑
- 考研过程心态调整
- 二战还是另谋出路
- 检验复习成果,提高成功率
- 提高专注力与效率方法
- 是否要研友,如何选择
- 如何选择辅导课程与资料
- 我的二战不足之处总结
♦ 自我介绍与金专择校自我介绍:本科两财一贸经济学学士,研究生考试考查的宏观货银国金三门课在本科期间完全没学通,数学基础也很一般,六级裸考500+,属于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人。早期不理解金融,缺乏目标,充分体验了大学生活,分给学习的精力不足,成绩较差,大二下开始在学业发力,大学总成绩年级中游。
一战350+,政治60+,英语一80+,经济类联考120+,金融学综合80+ 二战政治70+,英语一80+,经济类联考135+,金融学综合120+
本帖适用人群:经管类学生,金融双学位学生,心态和方法上对零基础考生可能也很有用;
如果你是成绩前列,基础扎实的大佬,本系列对你来说可能废话有点多。
431的复习贸大431考点解析
▷总的来说,贸大金专出题紧扣热点与业务实践(和在银行工作的亲友沟通过,银行人士表示出题非常实用接地气)。大题很少有偏难怪问题出现,主观题共计115分,需要考生通览全卷,抓住重点,快速答题。按学科划分,全卷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共计90+分,公司理财约50+分。且国金考察相对其他学校更多更深,要求学生不能只靠背诵,还要深入理解经济模型原理和提出背景,有良好的经济分析基础才能真正答好。卷面通常有20-30分是金融热点问题,与当前国内宏观政策、金融监管形势紧密结合。
▷以今年的试题为例,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繁荣,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热点问题,分析题出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反对美元霸权;金融监管的分析题题目则再次压在银行审慎性监管上面,同时出了一道贷款出售相关问题,也同2021年的商业银行风险化解的实际操作相联系;此外,简答题第一题也出了热点,年初推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年末就出了绿 {MOD}金融支持举措。关注央行政策行动,多看新闻,基础扎实,即便最后的几道大题非常灵活,也一定有很多话可以说。
▷在书本内容的考察上,贸大侧重于货币金融学的银行篇与货币政策篇(见蒋先玲教材),凡书中之内容,无不重点,皆可能考察;国金则热衷于考察国际收支相关内容和各类模型的简答。计算题出题比较常规,必为一道货银国金,一道公司理财,货银国金的计算较少,每一个都要心中牢记,各种利率产品(包括各种衍生品)计算方法要做重点区分,常见套利方法要加以掌握。
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学的复习♦ 前言
▷之所以最先写货银与国金是因为,对于专业课不扎实的同学,现在就要去听课了!去看书了!去学习宏观先修知识了!
▷其他学科可以不急,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宏观货银国金三门课需要时间沉淀,理解,学扎实才能融会贯通。而且如果拖到后面每天连续推导艰涩的经济学模型,我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崩溃不崩溃,我是肯定会崩溃学不下去。
♦ 资料准备
▷核心书目:蒋先玲《货币金融学》《货币金融学习题集》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师兄师姐帮《序列一解析》《序列二真题》《序列三背诵》《序列四刷题》《序列五热点》
▷参考书目:米什金《货币银行学》郭红玉《现代货币银行学》黄达《金融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参考MOO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实务》江西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外经贸《货币银行学》外经贸《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参考文件:央行各类文件与解读
♦ 时间安排
▷因人而异,我的复习节奏没有安排的特别有规律,需要注意的几个时间点如下:
▷对于基础和我一样比较差的同学,倒计时50天应该要开始刷真题;
▷最后15天需要留给背诵和热点,一直背到进考场前1分钟,亲测有效,考试时候会答得特别流畅;
▷自学攻克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所有难点大约花费了我20个大块整段的专注学习时间;
▷我自制力不太强,二战七八月份差不多每周学进去四五天,学进去时候每天能学5-8小时,然后跑出去玩了几天,最后100天每周能学进去五六天,学进去的时候日均专注学习8-11小时;
▷根据手机录音记录,10-12月,我有15天朗读背诵货银和国金的名词解释和主观题,很有效果,有时候出去买菜或者散步时候会听自己的录音,有一定效果(不连续,每周背一两次,平均每次读两小时左右)
♦ 我的一战教训与二战复习流程
♦ 一战教训与避坑:
▷一直在看书,总觉得自己没看会,忽视做题与错题本的作用;
▷很晚才开始背诵,总觉得应当梳理清楚知识才开始背诵,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认真背诵应该在第二遍看书的时候就开始;
▷没有给最后的总结与集中背诵留下充足时间,因为基础不扎实,学习热点的时候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有时候会看到难点绕着走,总觉得这种细小的点不会考,(但是金融就是由很多细小的点连接的有机整体),所以最优法看到的知识就全学会;
▷觉得自己是金融学生,学过一遍专业课了,(呜呜呜,其实第一次学货银国金70+,第一次学就没学通透,学了=没学);
▷着急和别人赶进度,害怕被落下,但是别人未必学扎实了,要【牢牢把握自己的节奏】,慢就是快!
▷上面都是一战常见问题,务必常翻常看,牢记心间!慢就是快,学过的就要能讲出来!
♦ 二战复习流程:
▷3-6月,学期初补选选修了《货币银行学》课程,这是对我二战影响最大的部分,因为一战看过书,再来听课时候很能够抓住重难点,精准把握金融逻辑,建议有条件的同学旁听本校货币银行学课程,只有能够将书本和现实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更好吸收这部分知识。没有条件的同学,推荐MOOC《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我没有听很多,但是郭红玉老师讲解央行真的非常非常深入浅出有见解。
▷7月回家后,松散地听了蒋先玲老师的MOOC,巩固了一下对知识点的印象,部分章节做了word笔记,松散地做了一部分师兄师姐帮《序列四》,一些学校的题目和真题差异大,时间有限,选有用的做;
▷8月,听了MOOC国际金融实务,对于不理解的章节,跟着MOOC江西财经国金课学习(江财是录播线下课,讲的会更详细),印象很深刻的是很多个晚上我都在抠国金理论,因为和宏观经济学联系紧密,我经常需要一边补习宏观知识,一边学习国际金融理论。因为难度较大,推理较多,这部分我是在纸上写笔记的。
▷9月,我在集中突击公司理财,这个下一部分详细展开。
▷10月,全面进入刷题补漏阶段,刷《蒋习题集》的客观题,并将错题和模糊的知识点整理错题本,同时大声熟读背诵蒋先玲的主观题答案,蒋先玲里缺的知识点到序列三当中去找,也一起整理出来朗读;同时开始做师兄师姐帮序列二的真题,开始的几套改的很慢,每套要改三四天,发现了很多不熟练和遗漏的知识点,我会在错题本上详细记录相关的知识点,每次做下一套之前会翻一翻我的错题本。【错题本非常非常耗费时间,我经常因为我做的慢而很焦虑,但是我觉得对我是有用的,发现了很多解决了很多重难点问题】
▷11月,背诵,刷题,改错,同上。翻看了郭红玉老师新出版的红皮书《现代货币银行学》,后几章非常贴合国内现实和热点,很有学习价值。此外,我也翻看了师兄师姐帮序列五热点内容的若干章节,此处必须夸夸,热点内容的整理比较到位,对于不清楚热点有哪些的同学,很有借鉴意义。
▷12月,受疫情影响,我提前回到北京准备考试,中间租房子,安排起居问题耽误比较多时间,导致时间十分紧张,最后连续一周,每天五六个小时翻教材和错题回顾,梳理框架,关注热点。但是挤占了政治学习时间,这个也之后再提。一直到考专业课之前的中午,我还在复习自己猜测的重点,我押题比较准确,可能压中了几道大题,是归功于前期打的基础和大半年里对金融时政热点的关注的。
▷考场,发挥不良,时间安排有问题,最后三道论述,没时间展开回答,而且卷面安排也有问题,写到45分的论述题就只剩一张纸了,11张纸愣是没够写,是今年的一大遗憾,也建议朋友们,一定要掐时间模拟真题,安排好每道题的答题字数(师兄师姐帮扉页就有建议,可惜我没认真看,流泪.jpg)不要因为往年的论述不是今年的重点就不重视,很可能会导致正式考试答不完的!
公司理财部分复习
♦资料准备
★核心书目:罗斯《公司理财》1-20章
★参考书目:圣才《教材全解》、师兄师姐帮序列一、序列二、序列三
♦贸大考察方向
★计算类问题,规范化模型题。从前到后我能想到的重点包括:
三张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OCF等根据报表计算三类现金流
根据销售增长推导EFN,可持续增长率,等
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与设备替换决策)
盈亏平衡点(会计,财务)
实物期权
各类现金流折现(年金/贷款/债券)
股票估值定价(DDM/NPVGO)
CAPM相关计算(定价,贝塔,CML,SML)
因子模型与APT
资本成本与发行成本
资本结构MM理论计算期望收益率和公司价值
WACC/FTE/APV计算与原理
股利支付的会计处理
荷兰式拍卖
配股/拆股等股票相关计算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请参考教材中的案例题,书中讲解都很清晰)
★论述类问题,题型固定,常见考察包括:
资本结构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
股利分配理论
委托代理问题
★简答类问题
这就太多了,随便抽出一个小标题都能出个简答。自己好好准备吧,尽可能覆盖全面。
★整体学习与答题感受
——感觉理财更多是规范化流程题目、金融产品与资本市场制度特征相关的内容,整体是把书有条理的背熟能在卷纸上横着走。
♦时间安排
我在公司理财上的时间安排可能不太具有普适性,一直在专心致志啃教材,对于我反复看教材也梳理不好的地方,我会参考师兄师姐帮序列一的框架去思考整理,按照序列一的思路走。不过框架我个人用圣才全解不太适应,逻辑不太合我胃口,圣才我用来对教材的答案。
★对于一战,我看教材的速度大约是每章3-4天,一天看书,一天看书整理框架笔记,一到两天做章末题;
★对于二战,我平均是两天一章,看完了第一遍,每天两三个小时……我看的还是挺慢的。
★我个人从开始学习公司理财到把整本教材刻在脑子里,大概看了看三遍【预习教材一遍,整理笔记一遍,后期防止忘记温习回顾一遍(这一遍也可以看笔记了)】,总用时(不含摸鱼)可能在100小时以上。
★第二遍过了一遍错题,攻克了一些不清楚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深入理解了理论之间的差异,我是个笨蛋,上面提到的每个知识点……我都花了挺久才搞懂……而且经常温故知新,每次都有新发现。
★在已经学过两遍教材的基础上,我攻克计算上的难关总用时大约是20hr+,但是贸大计算题貌似出不到这么难;
★最后一个月我复习了计算题的错题……但没来得及复习梳理资本结构相关的论述,这是个大问题,导致我上考场复述理论的时候记忆有点模糊,再加上时间紧迫,回答不是很有条理。
♦一些可能的问题回答:
Q:为啥啃教材
A:因为罗斯教授写的真的很有意思,案例详实生动,思路顺畅,可读性强,而且教材里每个知识点后面自带case题目和讲解,做起来简直太快乐,会觉得自己真的有理解到,常看常新!(就是慢)
Q:最后悔的事
A:考前没再按照框架梳理论述题思路,区分每种问题都在问啥,每个理论都有哪些拓展。导致考场上思路不是很顺畅。
Q:复习建议
A:好好整理框架,手写笔记或者思维导图都可以,对梳理教材逻辑很有用;并且每一个计算问题都要不看答案亲自去手算(真的到处都是坑,每个计算题都有好多需要注意的点,学了才知道),要有耐心,算这些真的很耗时间……
Q:还有吗
A:如果有空余时间,可以好好思考模型的假设和内容是什么,都有什么意义,很有趣。
396的复习
♦ 基本情况:396分数:138(数学满分,逻辑错3道,两篇作文扣6分),考场做完题还剩了20多分钟,没有听过网课,觉得自学还是很可行的。
396之数学♦396数学难度:我不太清楚数三的难度,但是通过真题,确实觉得近年来396数学灵活程度和考察范围不断加大,尤其是换选择题之后,会考察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路变换,但总体知识点有限,不必太担心。
♦396资料准备:
★核心书目:
《核心笔记》-当教材使用(但知识点不够全)
《60天800题》-随堂演练使用,只做客观题
《张宇优题库》-二轮复习培养思路抓盲点
《历年真题精点》-刷完张宇(部分)就刷真题
《挑灯成硕预测卷》-临考练手,我觉得不错
《张宇最后通关4套卷(优题库赠品)》-很难,适当看看就好,不用太较真
★参考书目:
《同济版高数教材》-看不懂核心笔记的时候就翻看对应章节,讲的很清楚
★笔记本使用:
一个刷题的演草本
一个错题本-错题,重点类型题目思路,同类型题目的整合,难攻克知识的梳理和背诵
♦关于数学学习的想法
-知识点熟练,没有盲区,基础扎实;
-错题本到位,思考透彻,形成灵活运用;不求什么都会,但求付出的时间就扎牢根基不浪费。
-多刷几个人的题库,396数学改成全是选择题之后,题感变化较大,知识点考察覆盖似乎也有所改变,因为可参考的真题少,没有出题思路和难度绝对完美的习题集。
♦一战失败教训
★学了《核心笔记》,但一些难点没有攻克,核心笔记里缺少的知识点没有补齐;
★盲目刷题不整理,刷了几百页A4纸,到考场一看全是似曾相识,没几个敢肯定的;
★不做模拟题,没题感,节奏把握不住,考场答不完题。
♦二战复习流程
【一战的复习此时已经忘差不多了,脑子里有框架,但是细节几乎没有,大学零数学基础的一战考生还是要比这个早点开始】
★7月和9月:复习第一遍,啃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依然无从下手的题目,攻克这些题目,记错题本;
★10月-11月初:刷张宇优题库,提高熟练度,解决知识盲点,错的还是挺多的,记错题本;
★11月:看错题本,不会的依然不会,令人头秃,但是还是要努力刷错题本,并且发现了错题本中有很多类型题和对比题目,重点做了一下区分;刷了一些真题,又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重点关注的知识盲点。
★12月:刷模拟题,找题感,这个步骤很重要,感觉很抓分,而且会发现自己的刷题速度飞速上升。
★考场:我记得是50多分钟答完数学,然后涂卡花了5分钟左右,题目太多,很担心涂错卡。
★整体来说我在数学方面是相对速成的,因为平时基础较差,所以所谓的复习其实是唯一的学习机会,需要兢兢业业,格外认真,不留盲点。
396之逻辑♦ 396逻辑的主要内容与难点分析
▷逻辑主要包括四部分:判断、推理、论证。这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一点不枯燥,学了会上瘾。
*判断很好理解,它考察单句内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基本题型是“A都是B,等价于没有A不是B”这类判断二者之间关系的推理,和“A是B,B是C,所以A是C”这类通过两两关系得出多者之间关系的推理,考察充分、必要、充分必要的语文表达方法。
*这类题型有两大难点,一是必须熟练到能把所有的句子转变成逻辑符号的组合,否则很容易记不清名词把自己绕进去导致做不完题目;二是必须正确背诵各种句型的等价关系,比如我就一直搞不清“除非……否则……”和“……,除非……”这两句之间的区别。
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难度,相当于前面判断的综合,考察语段内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空间次序推理,根据条件选拔候选人等题目,主要是从题干给的多个限制性判断条件确定可能出现的结果
*推理类的难点:没有掌握套路技巧,导致推理很慢,做不完题目,仓促做题就会错一大片。
▷论证是在现实语境下,对于逻辑的应用。它考察的能力和写作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考察的能力几乎完全一致。论证考察的题型主要是以下哪个选项增强了论证?哪个选项削弱了论证?上面的论证过程缺了什么必要条件?
*论证的难点在于: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十几种论证缺陷,比如类比不当、滑坡谬误、以偏概全等等,这是论证题目的基础;第二个难点是抓概念,出题人经常在概念上给我挖坑,选项写一个和题干概念看起来很像的,但是内涵意思却不一致,我就掉坑里了,所以要非常认真的耐心读题,还不能慢;第三大难点,就还是套路,套路要熟,做题才快。
▷总体来说,逻辑只考察两方面知识,一是基础概念(把题做对),二是答题套路技巧(把题做快)
♦ 资料准备
▷教材:赵鑫全逻辑精点(基础与强化),赵鑫全1000题,历年真题
▷其他参考资料:形式逻辑的教材(当闲书看)
♦ 时间安排:
▷前期(1个月左右):
*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把《逻辑精点基础篇》拿出来看看,学一学概念,做一做书上的例题,看书上的讲解,对逻辑学科的各个部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每周可能会花四五个小时在上面,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概念了解一下,个别觉得难背或者理解困难、做题总踩坑的地方,我会在一张A3纸上面总结一下框架,记下注意的点,一本书最后也就两张A3纸的内容。
▷中期(1-2个月):
*这个时候就不能像前期学基础那么随意,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套路和技巧,解决常见错误,攻坚克难,提升成绩。使用的资料是《逻辑精点强化篇》和《1000题》,强化篇非常重要,一定要沉下心耐心阅读,必要的时候需要整理框架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赵鑫全强化篇》按照出题的题型来排布全书,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地方需要自行回到《基础篇》看看自己是不是看漏了什么。
*《强化篇》的使用方法是:认真研读每一个小题型下的每一个问题,做完例题之后,认真的对照答案,认真研究这道题的题点在哪里,保证再遇到这类题型的时候知道用什么套路去做这道题。
*对于理解不了的题目和答案解析,不要放弃!请学会和研友沟通,或者向老师提问,因为一个人的逻辑是有盲点的,一道自己觉得很难的问题,可能别人就觉得思考起来很流畅,不是题目难,只是你钻进了某个死胡同自己出不来。
*我会建议这部分结合《1000题》去完成,对于一些觉得困难的章节,在《1000题》对应章节多做一些题,强化自己的思维过程,形成思考范式。必要时请整理笔记和错题,几张A3纸也足够了。
▷后期(11月左右开始):
*学完强化篇之后,先回过头来再做一遍《基础篇》和《强化篇》的错题,个别题目再错可能需要再研究研究,再做一遍。
*做完错题就可以刷题了,一方面查看自己的知识盲点,另一方面保持手感,提升做题速度。刷题不需要每天刷,学累了想要休息、不想学习的时候刷一个。每周刷个三五套,注意时间,个别错题做好整理,就足够应对考试了。
*在后期逻辑的耗时比重应当是逐渐下降的。如果刷题刷的多,也可以找点别的题来刷,但对于我来说,这些题目刷透是绝对够应对考试的。
♦ 一些常见问题:
Q:为什么不上网课?很多人都建议逻辑上网课。
A:对我个人来说《赵鑫全逻辑精点》是绝对足够用的,而且是可以理解、认真体会思考能抓住重点的。但是,确实自己看书需要非常认真,很多地方逐字逐句读下去,才能够体会出题人的意图,有半点浮躁就会可能错过重点。所以我建议因人而异,自行判断。
Q:帖子里没有详细的时间安排?
A:惭愧,因为这门课很有意思,我经常一口气学好几章,也经常很长时间也不看。但总体来说,在11月之前保质保量的完成中期任务,后面时间是足够的。
Q:最需要注意的点?
A:熟练掌握所有套路!套路!套路!一定要学会读题!认真读题,沉下心做题! 学不会的时候要找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帮你看题,除非好几个人都搞不懂这道题,否则不要轻易放弃!最后,做论证逻辑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真的理解了这些套路嘛?还是每天对着题目在那瞎蒙呢?
Q:你考试错了三道,这个帖子靠谱吗?
A:错三道里,一道是看错题目,一道是没读完选项,看完A觉得没啥问题就选了,没看到后面有更好了;还有一道是我确实考场没看懂的论证逻辑……临场发挥问题比较大,可能是考前很担心数学,导致逻辑部分刷题不太用心,手感不稳定,但学习方法应该是没问题的。
396之写作这部分内容比较简短,因为大多数人在写作上花的时间比较少,我就捡一些要点说。
♦ 材料准备:
▷只有一本书:《赵鑫全写作分册》
♦ 考查内容:
▷写作包含两篇作文,第一篇是论说文有效性分析(其实是一道写在作文格子里的论述题,相当于论证逻辑选择题的写作版,要求分析出五六个错误),第二篇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高考作文一样,但论说为主,论据要求不高,所以比高考作文简单,字数也少)
复习要点:
▷通常大家都建议11月开始就可以,但是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学完逻辑基础篇之后,就开始看《写作分册》,当课外书看也行,因为这本书比较简单,没有特别艰涩的内容。读的过程中,勾画重点,整理一下有效性分析的各类谬误,也思考一下自己写论说文的框架。不要把例题全看完,给自己留点练手的题目。
▷看完写作的基础部分(不一定要等全看完),就可以开始自己动手写了。我认为要关注的点如下:
▷有效性分析:
*题目、开头、结尾,格式要正确;
*有效性分析要能够找对地方;
*最重要的是:找到分析的点之后要注意自己论述的语言!!!
*我的做法:每次练习完作文之后,对于我没找对地方的谬误,我会在自己的框架笔记上记一笔,让自己注意这个点;对于我正确找到的谬误,我会在作文的旁边把答案的范文片段抄下来,看语言的区别在哪,下次写的时候尽量规范自己的语言。
*有效性分析要适度练习,考试思路才会流畅,平时不动手,考试慢如龟,而且如果考试出的比较难,可能会直接傻眼,考场上就很酸爽了,想想前面可能还有没解决的数学和逻辑选择题,整个人都傻掉,很影响状态。(我一战失败体会)
▷论述文:
*千万别跑题!写作材料一定是有最优切入角度的,今年考完之后我有看到网上很多人的写作角度一言难尽。
*切入角度不要过小(会没话说),也不要过大(会跑题),中心思想要正确并且有高度
*题目、开头、结尾要正确;
*写作思路要清晰,600多字的作文,我通常的安排是:开头+明确定义(what)+为什么出现该问题(why,背景分析)+有什么能做的去解决这个问题(how)+有没有类比/对比的例子,充实一下文章内容,能借鉴什么+结尾总结
▷我自己写了五六篇有效性分析,攒在考前回顾了一下;论述文我没有练习,但是写作思路比较清楚。
▷很多人会在11月之后突然发现专业课背不完了,真题刷不完了,时间过于紧张,导致考前甚至写作部分连基础都没看完就去考场编作文了……基本规范出问题,写作逻辑出问题,甚至出现很多跑题文……【我认为大家都不重视,开始的晚,准备的少是写作平均分这么低的原因之一,还是上点心,从我今年的经验来看还是很能拉开分数的】
考研英语一复习流程♦ 基本情况:
▷北京地区英语一分数:一战83/二战82
* 一战时没答完题,翻译空了6分的题目,没对答案,得83
* 二战时题都提前做完,对了答案,错了两个阅读,得82
* 有感受到今年英语一普遍给分都很低,但二战我这个低分也属实意外
▷背景介绍
* 一战有复习英语,二战只背了一遍单词,做了近十年的卷纸,考前复习了一下作文
* 下面的复习内容以一战为准,适当插入二战复习新体会
♦ 核心资料:▷卷纸:《张剑黄皮书:近二十年真题》(蛮厚一大摞题和解析)
▷作文:《张剑黄皮写作》,王江涛《考前预测20篇》
▷单词:扇贝(有柯林斯字典解析)
♦ 复习情况:▷阅前须知:和前文的396逻辑一样,二战期间英语我也是作为一门休闲科目来学习的。我想休息不想学习的时候,就拿出来当放松看一看,所以整体来说英语复习的时间线不是特别清晰,以下的时间线是经过规范化的,落实下面的时间线,大概率会考的比我更好。
▷英语是我开始时间最早的一门课,结果证明也确实需要这么久。
♦ 具体时间流程:▷3-6月:
* 背单词,在这一阶段我在扇贝背了两本单词书——六级单词(本想刷一下六级成绩,结果因为疫情没刷成)和考研大纲词汇。两本单词书合计大约9000单词,我每周大约能背上3到4天,每次要背120-200个新单词,复习200-400个旧单词。每次大约需要3个小时以上。
* 我背单词的方法如下:
* 打开扇贝开始学习,对当天的新单词:不认识的单词,在笔记本记录它们在柯林斯词典中的所有意思,并截取其例句重点部分和
词组进行摘录;曾经认识的单词,记录不认识的意思,选择性的摘录例句和用法。
* 对于复习的单词,如果忘记了还不认识我会在当天的笔记当中简单记一笔,并做出标注。
▷7-9月:
* 第二轮背单词,这个阶段我在扇贝又开了一本考纲单词书,直接使用“查看词表”功能,从下往上翻(这样就是先看到中文,再往上翻才露出英文),根据中文默写单词,忙的时候就只写当天的新单词,闲的时候会把当天的500个左右的单词全默写一遍,默写当中不会的单词我会用另一个颜 {MOD}的笔写单词,并且旁边写上释义,同样每周能背上三四次,每次还是要两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我不默写单词,而是把前几天的单词+主要释义整理出来在A3之上,偶尔拿出来背一背这些总也记不住的单词。
* 从00年的卷纸开始刷真题,非常难啃,早些年的英语比最近几年的题目要难,我每周大概能做一套卷纸的客观题部分(一共6篇),先做题、同时标画出看不懂的单词,句子和结构表达。做完题之后查出所有单词的意思,梳理全篇每个句子的结构。做了十套左右,就会发现考研英语一的阅读题非常套路,通常都是一篇政治政策,一篇法制案例,加上两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常规阅读。针对这个,我二战的时候有做一个小整理,梳理一下英美国家机构的表达,大概了解一下他们的体制。
*这个时期结束之后就完成了英语的复习主体。
▷10-11月:
* 这一时期主要是做题,把剩下十年的题目做完,这一阶段做题的整理没有之前那么认真,另外也没那么多不认识的单词和句子了。
* 同时再过一遍单词,背诵我曾经整理在A3纸上的老大难们,还是记不住的就再整理在纸上,重点攻克。
* 作文:从11月左右开始就要复习作文了,先是小作文的应用文,题型就那么多,每种写一两篇,每篇下面我会对应积累该类文章所需要的表达。英语一的大作文是看图作文,三段式,开头和结尾都是直接积累背诵,中间部分需要根据各种常见题材对应整理,衔接词和句型都是通用的,需要变动的只有里面的内容。举个栗子:品质类作文需要积累“坚持、勤奋、优良品质”之类词汇,学生生活类作文需要整理“各种学生常见困难和克服方法”的词汇。
* 对于作文,可以单独用一个小薄本整理(我是自己打印了一摞考试同款格子纸,写的时候就当练字了,写完之后都粘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应对方式,考场就会非常游刃有余。
* 英语想得高分就不要背模板,尤其北京这种所谓的旱区,大家水平都很高,整理自己的句式灵活应用。
▷12月:
* 也许聪明的你已经注意到,我至今没有认真准备翻译题TAT,这可能是我一战翻车的最大原因。
* 一战时候12月份,我有好几门期末考试,非常搞人,我这一阶段只看了看作文,然后回顾了一下之前错的阅读,关注了一下阅读题的基本表达。
* 事实上,一战期间我一遍真题都没写完(最后还剩了两套题没做),并且翻译只做了两三道题……友友们把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做扎实,上85乃至90还是很有希望的。最重要的还是基础,也就是单词的熟练、应用,和阅读长单句的能力。
▷二战:
* 二战学英语主要是以打补丁、debug的方式
* 按照去年二轮之后的方式背了一轮半的单词
* 回过头来做了十几套题,都是模拟考试做的,二战最主要的进步是做题速度的提升(这么看更反映出来我一战做不完题其实是准备不到位)
* 认真学习了十几个翻译题,学习了张剑黄皮书的翻译题重点,终于能顺顺利利的快速做完翻译题了。
* 但是,二战到12月才开始看作文,一共只写了两篇大作文和两篇小作文,然后整理了一下常用衔接词和开头结尾……然后考试翻车了……算一算,二战的作文至少扣了10分TAT,大家引以为戒,多多动手。
考研政治的复习♦ 基本情况:
▷(对网上的答案)客观题36分,主观题38分
▷这个客观题成绩是我今年做的所有套卷里最低的一次,本文后面要重点阐述供大家避雷
▷个人背景:理科生,考研之前没有政治基础,甚至弃文学理的唯二原因之一是太不想学政治了,现在想想是年少浅薄。
♦ 资料准备:▷课程:徐涛强化班网课
▷教材:肖秀荣(主要)、徐涛(配合网课使用)
▷刷题:肖秀荣1000题,肖八肖四、肖秀荣讲真题、腿姐背诵手册填词版(这里出现了问题)
♦ 时间安排:▷7月-8月:听完了徐涛的网课(重点:尽量不要二倍速听,太快了不吸收,徐涛讲的很好,最好随堂就理解)
▷7月-9月:刷完了肖秀荣1000题,并且在习题集上做了批改,同时在书上标注(重点:我发现直接在1000题的书上+贴便利贴+夹纸整理,这样批改是最快的,但是会影响二次刷题,所以二次刷题/刷错题可能需要再买一本肖秀荣1000题。或者有条件的同学用pad会很方便)
* 附注:这是我二战的节奏,会比一战更快,我一战没有听课(是个遗憾,徐老师讲课真的会让人快速深入理解!强推!)。如果是一战的同学,我建议更早一些开始。1.25倍速听徐涛,做笔记或时间紧张就在书上勾画+加页旁批;听完一个章节之后马上去看肖秀荣的教材,肖老师的教材会比徐涛的内容更加详细,可能会补充到一些知识盲点;学完一两章之后去做对应的题目,然后对照教材修改,直到把整本书学完。这是我所建议的一轮学习节奏。
▷10月:是我学习的空窗期,这个时期做完了1000题,可能会没有题可以做。我在这个阶段第一是整理了史纲当中的重点会议、战役、事件,整理出了几张纸,这几张纸在后面复习起了大用处。第二是我重新做了1000题当中的错题,会有很多题又做错,那就再去复习,适当背诵。第三,我做了一部分《讲真题》,确实对真题逻辑有所体会。
▷11月【重点踩雷】:重点是肖八的客观题和腿姐背诵手册的背诵填写。这里开始我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学习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我没有听腿姐的冲刺课程,结果我用腿姐背诵手册、去填写它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没有黑腿姐的意思,是我自己使用的问题),感觉这一阶段虽然认真做了填空的那个册子,却没有记住多少!【我一战同期是在反复阅读《肖秀荣精讲精练》的,一战的政治考场客观题答题感受要比二战好很多很多!!二战上场的时候我就觉得客观题好模糊好模糊,然后错了好多呜呜呜,我平时肖八肖四都极少客观题低于40的】【经过两年我的感受是!前面背的什么后面就继续背什么,不要几个老师混着用,超级超级难受!我一战时候只学了肖秀荣就一直觉得很流畅】
▷12月:从肖四出来之后我就每天狂背肖四(因为21肖四押题太准了,结果我没怎么背熟,导致21即使客观题答得不错,主观题还是一塌糊涂,最后也没上70)。每天花2.5小时出声背肖四原书(原书比网上整理的提纲逻辑好,内容适合展开论述),我是一个很不擅长死记硬背的人,但是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到考前我对肖四的熟练程度是:拿出任何一道题我能把要点答个七七八八,答不出来的要点也能想起答案的含义。令我比较欣慰的是,即使选择题翻车,还是靠主观题拉上了74(╥﹏╥)。虽然大家都说肖老师今年押题翻车,但我个人感受是,背过的东西没有白背的。
♦ Q&A:Q:有什么其他要注意的吗?
A:看新闻看新闻看新闻!尤其是当年重要会议,一定要看晚七点档新闻,看央视专题报道,吃晚饭的时候听新闻它不香吗!睡前看看公众号的专题报道和专家分析!看多了就会有直觉。就像徐涛说的,你要理解并且学会这一套话语体系。我实践中的感受是,日常积累很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背书,而且新闻真的比我们背的那个干巴巴的要点,逻辑更清晰、画面更生动有趣!专业课也能用得到的。这个也让我养成了关注时事的习惯,个人感觉还是非常有益处的。
Q:考场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A:千万千万!不要答串题目!我连续两年考政治在答题卡上写错位置!改的时候时间紧张+答题卡位置不够+写字太多手抽筋,TAT真是心态爆炸一把辛酸泪!因为主观题很多人都是哪道题熟练先去写哪道,而且答题卡是两张,答题纸安排有点特殊,而且经常两道题都是针对今年的国内热点事件出题的,一个不小心答窜题,呜呜呜呜呜~
Q:笔者还想说什么吗?
A:本篇比较特殊,涉及一些对各位老师的评价,内容主观,如有冒犯,我在此特别声明:真的是我自己在政治上才疏学浅,不会使用材料,学习不得法,老师们的水平都很高,而且都很可爱!希望朋友们使用本篇文章的时候也正确理解我,最重要的还是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应的学习方式!
两年考研杂谈♦ 一战常见踩坑问题
1. 无法区分经验贴中的开始时间和真正的开始时间
* 很多人做分享的时候,谦虚起见,都会从自己真正进入状态的那个时间开始算,但是实际准备的时间要提前一两个月。
* 毕竟像我这种狗,从开始查经验贴,做心理和资料上的准备,然后把自己调整彻底进入意志坚定雷打不动的考研状态,可能花了两个月,刚开始的时候生活里总是有各种事情破坏我脆弱的稳态。可能很多人大学并不像高中那样一直处在一个十足马力学习的状态,进入一个长期的学习需要一个缓冲期。
2. 刷题刷的太少,不喜欢做主观题
* 这是懒吗?也算不上,好像就是人自身的一种惰性,用行为金融学里的词“过度自信”来形容有点恰当。事实上只有下手做主观题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菜,只做选择填空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像自己还不错诶,所以一定尽早入手主观题
3. 盲目追求速度,不复习不整理
* 这主要是我一战时候出现的问题,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进度怎么样,总是担心自己进度落下了,但是自己投入到学习的时间又确实不充足(受主客观因素限制),导致自己会盲目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进度。
* 这就很危险了,内功不扎实就会越比越着急,然后看到自己明明已经二轮三轮了,还是很多题目不会做,甚至达到一种焦虑的学不进去的状态。
* 对于和我一样心态比较差的人,最优的解决办法是,好好学习,加倍学习,努力学习,保证自己每一天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保证自己从一轮开始就领先于身边人。
4. 过度依赖外界(如辅导、网课)
* 这就像那个下雨天撑伞的故事,撑伞的人湿了肩膀,穿靴的人脏了鞋袜,反倒是无所凭借的人因为谨小慎微安全度过。
* 所以如果选择了听课,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借力,但是最怕过度依赖,永远敲打自己老师讲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能讲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要利用优势,加倍努力。
♦ 考研过程心态调整* 我的体会是,如果我发现自己心态不好,需要调整心态,通常说明我进度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了,还说明我此时没有专注于学习,才会想东想西。
* 解决办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我就投入学习,今天先学他个10小时!通常我学完十小时之后就不焦虑了,至少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焦虑了,躺在床上只觉得我今天尽力了,死也不学了,明天焦虑明天再学吧【忧愁.jpg】
♦ 二战还是另谋出路* 很多人问了我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我。
1. 信念:
* 我一直很坚定自己一定要读研,即使我之前很迷茫,不够保研,没有出国的条件,那现在考研就是我的机会,我要抓住它。
2. 就业:
* 当时的状态是,我秋招在我妈的逼迫下投了几个简历,全都过了,但offer都是分行岗位。大陆金融就是很卷学历,想进省分也是要研究生起步。其他金融大类非运营类招收本科生的岗位,比如英雄不问出处的互联网,都是需要硬技能的。
* 我一个考研失败,没有在相关方面做准备的人,几乎不可能超过一直在准备就业的那些同学,得到我用尽全力后,那个满意的结果。(就业的能力要求和课内课程有出入,如果零基础也能拿offer,那天道对这些面向就业赛道一直努力的同学也不公平)。
3. 信心:
* 既然决定要继续,我当时毫不犹豫的承认了自己在考研这条赛道上依然有欠缺,那我就继续努力,有了一战的经验我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在没有目标,缺乏经验的领域我也许会失败,但是有了方向,我相信自己付出努力的能力。
* 也要感谢我多年的老朋友们,是他们一直的鼓励,给了我一直坚持下去的信心,我告诉自己,OK,我再给自己一年,我全力以赴,看看会发生什么。
4. 热爱:
* 在现实背景下,这其实是一个很虚的原因,但是很有力量。我是一个很追求社会价值的人(有时比较理想化),开始时候是被赶来学金融的,不是很理解这个学科在研究啥……
* 但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我觉得经世济民四个字不是虚的,我找到了金融的价值,愿意将之作为我奋斗一生的事业。即便再来一年考不上怎样呢?我认定了它,愿意为之探索生命,燃烧生命,再来一年考不上,我就先承担对家庭的责任,从别的角度继续努力。
* 所以二战很多时候,纯粹是为了学知识而学习,用爱发电,过的很快乐;我也见过二战期间找不到心中火焰的人,加之失去同龄人环境,给二战的成功增添了难度。
5. 家人的支持:
* 其实第一年没考上的时候父母是有疑惑的,也会想是不是能力不足以支撑继续前进了。但是父母的爱保护了我,最终爸妈还是在行动上支持了我的决定。至于外界的恶意,肯定有,在一个普通家庭里,很多人指责我,大学毕业不去工作,在家啃老,供养你这么多年还不知足……这时候我妈在我身边都会非常友善的怼回去,我家不差多养这一张嘴。
* 所以这也是一家人的奋斗,先做好父母工作,商量好对策很重要。二战的朋友也要考虑家庭的压力,如果自己的储蓄无法支撑半年以上生活,又得不到家人支持,二战会有非常大的压力和生活上的麻烦;即使父母支持,很多人也要面对和父母关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以及双方心理上的微妙变化,这也是需要考量的。
6. 希望以上五点,能够帮助屏幕前的你给自己一个答案。
♦ 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提高成功率* 其实就是输出,通过答题、回顾框架、默写模型、给别人讲题等各种方式输出,那些输出不顺畅的点,就是下一个复习重点。
* 一定要勤输出,不要偷懒,问题积攒太多再去解决就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开始(亲身体会),不如防范于未然,养成防微杜渐的习惯,就不会觉得痛苦了,万事开头难。
♦ 提高专注力与效率方法* 这里要隆重介绍我的小手账本!哈哈哈,我复习期间的一个快乐就是看别人的日程本,尤其是那些硕士生博士生美女们的日程本,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学习就很激励我!
* 我会在手账本上画一个时间轴,明确记录我什么时间起床,早上做饭用了多久,晚上吃饭又磨蹭多久,哪些时间在学习,在学什么,学了多少……然后一天下来汇总当天的学习时长和效率。虽然我从来没对自己的效率满意过……日程本每天都在激励我,让自己比昨天满意那么一点点~看着日程本空一天真的是很诛心的事情!
* 注:首先,能用日程本的部分原因是二战在家杂事比较少,每天生活比较规律,在学校各种事情比较多的话我不知道是否可行;第二,社交软件搜索时间轴可以学习记录方式,但考研期间不要沉迷写手账,实质重于形式。
♦ 是否要研友,如何选择* 研友最好还是有,不是说有个人陪着你两个人每天做参照你学多少我学多少,而是自己有题目不会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对方的思路;自己持续摆烂的时候,对方向你展示自己最近学了多少,劝你快快学习;在对方有题目不会的时候,自己能给对方讲一讲,检验一下自己学习成果,也看清楚自己问题在哪;有人一起进步,考研路上不孤单呜呜呜。
* 也可以多找几个研友,比如我的研友,他的研友目测能组一个足球队,笑死,但是每个学科都有一起进步的朋友真的极大促进了他的学习(也促进了我的学习)。此处要夸一夸我的研友,真的很靠谱,人又特别好,呜呜呜。
* 如何选择研友呢?我觉得只有一条标准,以一起上岸为目标,在考研这件事上达成一致,真诚相待,良性竞争,卷也要把两个人一块卷上岸(一句玩笑话)。
♦ 如何选择辅导课与资料* 我并没有报班或者报机构的经历。
*观察研友们的经历,还是适合自己为准。辅导课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在于约束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其学习状态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以上,总的来说是一个助力。同时自己也要努力再努力,将外界帮助转化为自己的进步。选择课程的话,普通家庭的同学还是独立去思考,认真考虑性价比,听一听试听课,问清楚试听课的老师和你后面上课的老师会不会有不同,确认清楚提供的服务有哪些,机构的架构与员工约束是怎样,会不会付了钱后面老师推诿责任,课下能不能给答疑,答疑是否有限制,讲的课是否是针对你报考的院校设计的(因为很多机构的课是对任意金砖通用,效果可能打折扣),和你一起上课的人是不是考这所学校的学生,考研是个性化很强的事情,很多因素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我有上岸的同学反映线下封闭主要是看着学生不要乱跑分心,能不能学进去,能学进去多少还是靠自己;也有同学买了几万块封闭营,在偏远地区宿舍呆大半年依然不上岸;有同学反映网课帮助自己形成了知识框架,让自己学通了,模拟考试能够及时检验结果横向比较;也有同学学网课不总结复习背诵,与上岸擦肩而过。我有听同学推荐过师兄师姐帮的网课,有需要的同学也可以去了解,多多和考上目标学校的同学沟通具体情况。
*经济或时间有困难的同学,也不必担忧,自己学习并不会形成劣势,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整合教材和考纲内容,对于自己也是很有裨益的。每个人情况不同,放心大胆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就好,不必为此担心。
♦ 我的二战不足之处总结* 复习策略出问题(详情见每科帖子下我的反思)
* 平时模拟不到位,考场节奏抓不住(如专业课、政治)
* 寻找信息和伙伴的能力没有发挥到最大,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不是一句空话。
* 其实我还可以再努力一点的……(忏悔)
写在最后写了很多很多内容,既是希望能帮到大家少走弯路,高效学习;也是纪念自己接近两年的考研时光。
归根结底,考研是通过这一张试卷考察综合能力,一年或者两年里的基础课素养,专业课素养,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终究会在卷纸上完整体现。想要通过考试,只有扎扎实实一条路可以走,一切投机取巧都是纸老虎。
考研之路难走,一路上淘汰了很多同龄人;考研也没有那么困难,它不比保研、就业、出国等路径难度更大,也终究是这个时代里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伙伴,看到很多风景,也收获许多成长。希望大家遵从自己内心的去考研,也真正享受这一段平静又美妙的旅程。诚挚地祝你成功!
本文为作者原创,有问题欢迎联系,转载需得作者同意。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