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 19:51发布
作者信息笔者华南某985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大一就读于法学院,后出于各种缘由无奈转至管理学院,然而一心向法,转专业后继续辅修法学,保研时也决定重操旧业。201
笔者华南某985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大一就读于法学院,后出于各种缘由无奈转至管理学院,然而一心向法,转专业后继续辅修法学,保研时也决定重操旧业。2018年7-9月,笔者分别参加人大法硕夏令营、清华法硕预推免、北大法硕预推免,在人大和清华纷纷凉凉之后,最终以2/595的成绩通过北大复试,一战成功。虽然结果完满,但过程实在有些辛酸,走了很多弯路,故做此梳理,希望可以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一丝灵感和启发。
本文是笔者在看过一些前人的保研经验贴后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做的总结;同时带有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请读者自行甄别。第一次写知乎,没有经验,勿喷。。。长文慎入。。。
一、法硕(非法学)保研总论
(一)保研概述
(二)保研的思想准备
(三)保研的技术性操作
二、法硕(非法学)保研分论
(一)人大法硕夏令营
(二)清华法硕推免
(三)北大法硕推免
后记
保研的过程中有许多概念和流程需要去了解:什么是保研,什么是夏令营,什么是预推免,以及保研的具体条件和时间安排与流程等等。这些问题在其他的各类分享帖中已经介绍地太多,本文不再予以赘述,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想要保研的人,这些问题到时候自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明白,所以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保研的想法。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兴趣是什么or你擅长什么?这些看似无比简单的问题没想到在大学竟然成了一个世纪难题。
我的身边有太多同龄的朋友,大学都要读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来大学是为了什么。对他们而言,生活就是随大流,如果身边的人比较积极向上,所幸还可能被逼迫得有所作为;若身边都是游手好闲之辈,很容易沉沦。很多人在低年级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大家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面试,加入很多学生组织,把自己沉溺在无尽的繁琐工作中以求寻找生活的充实感,整天把自己累得死去活来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么累是为了什么。很多人读到高年级都还是稀里糊涂,看着大家保研也跟着一起保研,看着大家参加各种出国考试也跟着一起参加各种考试,但他们竟然连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都不知道,连自己究竟想要学什么都没有考虑清楚,读研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因为本科毕业不知道做什么所以只好在大学里再赖上几年,甚至有些人读研只是为了混一纸文凭,也不知道文凭究竟招惹了谁(当然那些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但是客观需要一个文凭作为工具的人另当别论)。
所以,与其现在困惑于如何保研,不如先考虑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或擅长做什么。对很多人来说读研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本身就厌烦读书,已有的技能又能让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让自己得以“解脱”的话,何必把时间浪费在学校呢?有意愿读研的人,一定要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至少不能是讨厌或排斥的专业。有些朋友告诉我说不想读研是因为讨厌学习,其实厌学不是天生的,而是没有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根本没有学习和钻研的欲望,大学就会过得消极甚至抑郁。如果对自己本科专业很不满意又很明确自己兴趣的,完全可以考虑研究生跨专业(如果可行的话)。至于出国还是保研,这就看个人选择,但也一定要尽早明确,我身边有的朋友一边准备出国一边准备保研就会力不从心,甚至错过很多信息。
总之,机会往往垂青于那些对自己有清楚认识、早有目标并着手准备的人。有了这一思想准备,才可以谈具体的技术性的操作。(以下推定读这篇文章的你是有志于法硕保研的人。)
此刻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如果是学弟学妹的话)可能会失落或迷茫——毕竟GPA排名很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即使如此,也请你相信,你和名校的距离,真的不远。
就法硕而言,北大只要排名在前30%就可以过初审(北大是出了名的初审不刷人),复旦对985高校的标准甚至放宽到了50%,还有很多诸如浙大、南大、北师大、武大、中大以及厦大等学校的法硕初审对于成绩排名都没有很高(特别是对985高校而言)。因此,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拿到保研资格。
有了保研资格后,广投就成为了进入名校的有力保障。对于成绩比较靠前的同学完全可以在夏令营广撒网,现在一想到自己错过了这场千载难逢的包吃包住包路费的旅游盛会,真是后悔莫及。在保研边缘挣扎的同学更应当发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名校拒我千百遍,我待名校如初恋。夏令营失败了,还有预推免;预推免失败了,还可以走九推;那么多名校,那么多轮保障,事实也证明,投机与套利的空间是大大的有。
保研之战,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之战,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最前沿的动态,这些掌握了“竞争机密”的人,就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轻松取胜,甚至不战而胜。
我认识有些人,夏令营结束了才知道有夏令营这种捷径;还有一些人,怠于关注各个高校的保研动态,等到好的保研项目都过了截止时间才后悔莫及,此类案例可以说数不胜数。“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同样,如果真的想保研却不勤于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保研信息,就会多走很多弯路,甚至保研失败。因此,在解决“如何获取信息”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有获取信息的意识。有了意识,才可以谈方法。
我在大一大二参加过一些学长学姐的保研分享会,对保研有过一些大致的了解。正式关注各个院校还是在大三寒假,那时候找一些保研成功的朋友聊天,明白了保研的基本流程,然后到想要报考的各个学校学院的官网招生栏或公告栏一直翻,看往年的推荐免试(夏令营)选拔办法,大致清楚了自己未来投递的学校。此外,这个时候也从各种途径得知了很多保研信息的公众号(保研人、保研论坛、保研前辈、学术之路等),虽然这些公众号涵盖了大部分名校的保研信息,但他们的推送往往比官方晚一两天,如果有比较心仪的院校就要从往年大概发布信息的节点一直持续关注,以免错过报名时间,特别是有些学校准备材料的时间极短,如果等公众号发布,可能就晚了。当然知乎、百度等也是掌握信息的有效渠道。
理论上说,保研的硬性指标就是GPA排名和外语成绩。一般而言,法硕对于外语的要求不高,通过六级即可(亲测有效,笔者六级468分)。GPA排名要求各有不同,但正如前文所述,有些名校的要求可以说很低,对于有需求的同学可以多多关注。
以上是保研的硬性条件,也是通过初审的必要条件。由于每年报名人数不同可能会有放宽或加紧,保险起见,需要其他条件加以强化。下一顺位自然也就是获奖和论文。奖项自然是越多越好,但论文貌似也没多少本科生发得出来,即使有,很多也是非核心刊,基本没什么价值(某宝明码标价的自然没有价值),因此,个人猜测法硕保研没有论文不会成为减分项,但如果有发核心的话,个人估计其加分程度可以相当于一个很高级别的奖项;即使没有论文,有国家级大创或其他至少看上去比较高大上的科研经历的同样可以加分。至于其他社会实践、学生工作有些学校基本不看,但如有比较突出的当然也是多多益善。总的来说,稳妥起见,除了硬性条件外,至少要在奖项、论文、科研中的一项表现突出,如果实在没有特别好看的,就瞄准一个自己认为还比较拿得出手的大加渲染。
法硕复试各个学校的考查方向和选拔目的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抛开不可控的部分,可以从逻辑和法学两个可控的方向去准备,这里只介绍法学方面准备的维度,逻辑部分不再赘述。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法硕非法学保研选拔的目的不是筛选出那些对法条具体规定有多么熟悉的人,而是选拔具有法律思维的人(上交除外)。以前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也经常用到“法律思维”这个词,但“法律思维”到底是什么,对于很多非法学的同学来说可能都太过抽象,甚至连当时提到这个词的前人我猜也未必有那么清楚。我不敢说自己对此的理解有多深刻,但尽可能将其表述得更加具体,以便于后来者的保研筹备。个人认为,法律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法律人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或独特的视角,包括对法的信仰、权利意识、权利义务相统一、尊重人的主体性(人是目的)、人权保障、人民主权、契约自由、诚实信用、程序正义、公序良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权力滥用、比例原则等等各种观念或法律所表达的原则性的抽象的东西,这区别于具体的通过复杂的法律解释适用的法律规则。对于法律思维的掌握依靠对具体规则的学习是低效的,因此本次复试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同学拿着考试分析或法考的书不停地背,其实背的也都不考。虽然例如人大说明了会考法律常识,但其实考题都是通过最朴素的法感情就能解决的,几乎不涉及真正具有法律技术含量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快速了解法律人的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1)阅读书籍。这里仅指经典著作,而不包括如考试分析类的具体法律规定的书籍,具体数目推荐见下文。此外,读书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只是泛泛地读,很难真正吸收其中的思想,所以一定要精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逻辑并做好读书笔记。很多时候做笔记的时间远比读书的时间还长,但只有功夫到位了,才能在复试场上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2)整理法学经典问题。我们经常讨论的恶法亦法vs.恶法非法问题、法律与道德问题、情与法的冲突、死刑废止问题、安乐死问题、堕胎问题、同性恋婚姻问题、电车难题、洞穴奇案、法律家长主义、人工智能取代法律人等等(一般都是法理学或宪法基本权利问题),都可能成为考试直接考到的原题;即使没有考到,对于这些经典问题的思考也非常有助于法律思维的形成。因此需要像阅读著作那样寻找很多对于这些问题讨论的资料,分别整理别人的观点,最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3)经典案例整理。很多经典的案例,或蕴含深厚的法理,或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对案件的分析和处理更能体现出法律人的思维。法硕复试虽不是选拔对具体规则熟悉的人,但很大程度上会青睐那些关注社会重大案件并用朴素的法感情对其进行分析的人。至于经典案例的来源通过百度知乎等各种途径都可以找到,具体分析过程不用自己去做,只需要在网上找一些别人的分析思路归纳整理即可。
(4)经典的法律类电影影评整理。很多法律类电影的背后都是深刻的社会与人性问题,可以给人思考与启迪,豆瓣上一般也都有非常专业的社会与法理点评,将其摘抄整理下来也可以成为复试场上非常好的素材。例如电影《辩护人》不仅展现了国家公权力面前私权利的弱小,令人义愤填膺;还深刻反映出律师这个职业固有的劣根性以及他们最终所承担的制衡公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社会使命,发人深思;往年复试考到过对律师职业的看法,完全可以将此蓝本。经典的政法类电影推荐各大榜单都有这里不再列举。
(5)法谚背诵。法谚是法律思想最精炼的表达,一些学校的复试直接将对法谚的理解作为考题,因此需要引起重视。百度文库有很多整理好的经典法谚可以直接下载下来一个个看懂(不理解的查资料),并尽量背一背。用法谚做论证可以节省论证成本并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6)关注时事热点。这个不用解释,各大高校的考题都或多或少联系时事,北大则直接将时事热点作为复试的题目进行考查。最后推荐几个法律类的公众号,没事的时候就看一看,日积月累法律素养自然会慢慢提高。
个人认为对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哲学等的了解对法硕保研非常重要。往年学长学姐推荐了很多书目,尽管大多是经典读物,但种类繁多,以至于让人反而无所适从。原则上当然是读得越多越好,但往往时间有限,因此需要“精准”阅读。下面仅推荐几本我所知道的相比之下更适合法硕保研复试的阅读书目或篇目,还有其他很多相当经典的著作可以看看别的经验贴,这里不再枚举。
(1)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对宪法有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此外法硕复试如果考具体的权利,也基本是宪法性权利(部门法上的权利太过具体一般不会考查),故而推荐此书。应对法硕复试不需要读完这本书,只需精读“第一章 宪法(学)是什么?”、“第七章 权利的理论基础”、“第八章 权利的宪法保障”即可。
(2)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
这是一本保研经验贴基本都推荐的入门级读物,讲述了美国建国以来的25个宪法大案,行文流畅,颇具风味,有阅读小说故事之感,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美国对于基本权利的诠释与保障以及我们如今一些普世性权利的历史渊源;同时这本书本身也是经典案例的锦集,对于案例库的扩充也很有帮助。本书的一本替代性读物《大法官的智慧》也是很多前人推荐的,该书主要展现的是经典案例的判决书,趣味性不如《美国宪政历程》,但因为是案件的判决书,所以具有很强的案件分析的论证逻辑性。个人认为时间有限的话两者取其一即可。
(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
本书以刑法格言为基础,深刻阐释了刑法总论当中许多具体规定背后的法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严格来说不算是入门级读物,但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分析思路与论证过程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由于清华复试常考法谚,张明楷先生又是清华法学院的老师,所以将其列为清华复试的必读书目之一。同样地,本书不需要读完,对于法硕复试只需精读以下几篇即可:《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代序)》《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法律不理会琐屑之事》《紧急时无法律》《因为有犯罪并为了没有犯罪而科处刑罚》《刑罚与其严厉不如缓和》。
(4)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
2017年清华复试直接将“正义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作为考题,可见此书的重要性。此书同样以法谚为基础,讨论刑事诉讼法(俗称“小宪法”)所追求的各种价值,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程序正义的理念,通过对一个个案例、故事、论断的解读探寻人权保障之道。曾经有前人在清华复试的时候被问到阅读过什么法律类的书籍时,考官特意补充了一句《美国宪政历程》《大法官的智慧》除外,我想此书与《刑法格言的展开》作为略微进阶性的读物可以应对这样的问题。(P.S.尽管陈瑞华老师是北大法学院的,但此书仍推荐清华复试使用。)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法硕保研经验贴推荐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二。说来惭愧我还没有读过,但看了看目录大致翻了翻,讲了中国改革进程中法制的过去与现状,以具体社会问题为切入阐释深刻的法理,具有浓厚的法社会学 {MOD}彩,对于了解中国本土的法律变迁以及社会问题都很有帮助。此外苏力老师录制有法理学网课,在B站等网站都可以找到。同样苏力先生和张千帆先生是中国享有盛誉的北大法学院老师,因此将这两本书与《宪法学导论》列为北大复试推荐读物。
人大夏令营一般在7月上旬举行,时长3天。第一天上午报道,下午开营仪式;第二天上午中午面试,下午英文面试;第三天上午笔试,晚上闭幕式。
夏令营信息发布时间最近几年都在4月20日左右(第一个发布夏令营公告的国内顶尖法学院),材料寄达截止时间一般在5月底,因此整个材料准备时间还是较长的。
申请条件方面,成绩硬性要求是年级排名前10%以内。但事实上,由于每年报名人数不同,初审筛选的严格程度也不同,这次我就有认识排名在前10%且满足其他条件的朋友没有通过初审。
今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报名人数一共六七百人,初审通过140个(包括人大本校),复试给70个优胜者名额,50个候补名额。开营仪式上法学院院长说今年是报考人数最多,生源最好的一年,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
人大笔试总分100分,占复试成绩50%。其中逻辑题50分,法律常识题50分,阅读理解20分(以上全是客观题),作文题30分,共计150分按100分折算。
每年都考逻辑题+法律常识+写作,今年又加入阅读理解题。具体而言,逻辑题没有考“判断”,只考了“推理”和“论证”(今年的情况);法律常识可以说跟几乎没什么法律的专业性,基本都是凭借朴素的法感情就能做的题;阅读理解有点类似高中语文的应用文阅读;写作给了一段商鞅变法“立木为信”的材料,要求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人大夏令营开营仪式时,往年学长学姐分享时说你们准备再多也没用,因为不会考,我当时不以为然,考完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后来又发现,不是准备没用,而是准备的方向不对。
逻辑题的准备如果没有基础的话,无非是看MBA逻辑分册或公务员考试的逻辑题,个人觉得MBA逻辑可能更接近(此处再打一个广告——B站,您值得拥有的学习网站!)。我当时花费了太多时间在“判断”模块,学了很多符号术语,但后来人大根本没有考判断,考的全是“推理”和“论证”(这个分类参照的是MBA逻辑分册,从逻辑学专业角度来说可能不准确)。
法律常识不需要准备!参加人大夏令营之前,我把大一和双学位学的刑法总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宪法学、法理学等内容全部复习了一遍,还刷了一些考试分析的题。人大复试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复试的很多人(可以说大多数)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法学学习经历,所以法硕保研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了解多少具体法律规则的人,而考试分析、法考全是一些具体的规则,知道这些东西对于这种性质的选拔来说帮助实在不大。事实上,即便我准备了复习了那么多具体规则,也没有在人大的笔试中占据半点优势,反倒耗费了很多时间。因此,个人建议不需要为法律常识题部分做刻意的准备,如果有足够时间,可以参见总论部分的其他几个维度准备。
阅读理解部分不知道题目的来源是哪,且分值不大,总的来说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准备。写作部分按总论部分的几个维度准备,有了足够的功底,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拿下这个作文不在话下。
人大面试总分100分,占复试成绩50%,其中中文面试70分,英文面试30分。
中文面试
人大中文面试是3对3辩论赛,但不是标准辩论赛的形式,不需要有任何的辩论赛经历。其流程简单地说就是:第一回合,正反方各自观点的陈述;第二回合,对对方观点的反驳、提问和回答;第三回合,互相评价总结。整个形式不像正规辩论赛那样正反方交替出场、针锋相对,其激烈程度也远不如正规辩论赛(不过还是有点激烈)。以往有很多前人经验说看各种辩论赛的视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如果有这个时间,不如看一些法学经典问题或者时事热点的评论,多吸收别人的观点。
面试是真的比较不走运,没有抽到自己擅长的题目,当然这个题目也不会有几个人擅长:《民法总则》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事由,但并没有说是部分无效还是全部无效,辩论:部分无效是否可以导致全部无效?我是正方——部分无效原则上可以导致全部无效。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脑子一懵,我不会是走到学硕的面试现场了吧?最要命的是,我清楚地记得在法学院上课的时候老师有讲到过一些“部分无效”成立的情形,为什么我却要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去与自己辩论?当时就觉得自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面试结束之后我问了问别人面试的考题,大概还能回忆起两个:AI是否会取代法律人;广告宣传能不能使用“最”这个字。仅供参考。
英文面试
英文面试三人一组,给一张A4纸的文章,上面标有三段话,每人按顺序读一段,然后三个人针对文章进行讨论,老师根据各自的朗读和发言打分。我英文不太好,抽到文章很难,基本没看懂讲的是什么,只看懂了一个“anti-China”,我们那一场还有一个同学英语也不是特别好,于是就尬聊了没一会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就结束了。总之英文面试表现很差,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他有打听到其他组话题是AI是否取代人,供参考。
初到人大,发现周围来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夏令营的同学基本都没什么法学系统学习(辅修)的经历,这让我倍感惊讶,同时给了我迷之自信。7月12日出结果那天没有拿到优秀营员可以说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最后总结出了如下几条经验教训:
一、大方向上的错误。正如前文讲到的花了太多时间在具体法律规则上,此外逻辑题板块不管是人大还是北大都没有涉及“判断”,因此大胆预测未来的考试还是以“推理”和“论证”的考察为主。
二、中文面试太过随意。可能态度不够严肃,(同组一个队友说我)穿得也太过随意,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现在想来自己真是作死。此外面试阶段还应注意一个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自我介绍。这是一个“秀肌肉”的绝佳时机,通常面试老师大概率都没有看过你的简历,即使看过,几千份的简历也不可能都有印象,因此如果好好准备就可以吸引老师对你的关注(当然也不要过度装逼),让老师产生一个你真的真的很不错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最终影响得分,我当时就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三、英文面试未准备的失误。人大复试英文面试占比并不高,看了看往年的给分方差也没有很大,因此没有去准备。
最后也感谢人大拒绝了我,让我整个暑假紧绷神经,不敢松懈,终于在漫长而又痛苦的焦灼之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清华今年推免复试在9月17、18日(周一周二),与北大9月21日(周五)在同一周。有趣的是,清北法硕(非法学)的复试近几年都是这样的安排在同一周的周一周二和周五。清华第一天上午笔试,第二天上午面试。
清华推研日程安排今年8月24日在法学院官网发布,9月7日截止材料接收。清华法学院官网给的通知极其简略,很多信息需要在清华大学研招网的全校推免信息才可以看到,材料寄送地址我当时怎么也没有找到,后来还是打电话问了法律硕士招生办才知道。
申请条件方面,清华比人大还要严苛,官方要求成绩排名前5%。传言清华是初审极难但只要通过就很稳的学校,其实不然,今年清华初审通过140人(包括清华本校),录取比例也只有50%左右,整体跟人大差不多。
清华复试笔试100分,占比50%。
在讲今年的考题之前想先谈谈往年的考题。
2016年
名词解释:供给侧改革、黄岩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宗教裁判所、辛普森
逻辑题大前提:60 个人的工作效率是一个人工作效率的60 倍;小前提:一个人打一个孔需要1 分;结论:60 个人打一个孔需要1 秒。问:分析这段推理是否成立?
作文1、人有不受强迫违背良心行事的权利;人也有遵循良心行事不受限制的权利。2、法律职业的认识
2017年
名词解释:一带一路、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宪法宣誓制度、良心自由
简答1、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2、正义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3、交警罚闯红灯者抄写100 遍交规中的“红灯停,绿灯行”,这样做是否合适并给出理由。
作文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清华的题目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都流露出规范法学派的气息,注重抽象概念和命题的逻辑推演,这与北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下文详解)。
名词解释从历年考题不难看出,考的基本都是经济热词、科技热词、时政热词(近三年基本出自十九大报告)、法律热词,今年基本也是如此。
前面的年头清华特别喜欢将法谚作为考察的内容,因此特别推荐清华法学院张明楷老师的《刑法格言的展开》;此外北大陈瑞华老师《看得见的正义》同样是对诸多法谚的释义,值得一读,事实上这本书也出现过清华原题。法谚也是我筹备清华复试的一大重点,清华前两年所有考到的法谚都能在百度文库法谚锦集里面找到,可以找一份整理得比较好的作为备考资料,把每一条法谚的字面和背后比较深刻的含义都做一下解读,觉得看不太懂的就上网搜一搜。例如我在备考的时候看到“特例不应成为立法之依据”这条法谚,感觉自己很难做出比较完整的论述,于是就搜索了一下,发现这这句话是对判例法的驳斥,又多看了几眼判例法的好处和劣势,就对这条法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前两年清华考题至少还是有70%与法律具有很大的关联,然而今年的考题却打我个措手不及。清华今年一改往年风格,题型上来说,只保留了传统的名词解释、逻辑题、简答题,新引入了古诗词默写题、案例分析题(与法律无关的)。整个笔试与法律相关的考点仅占30%左右,这也是让笔者很头疼的一点。
2018年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块链、人类命运共同体、胡焕庸线、谭嗣同
古诗词默写:(),水木湛清华;天行健,();地势坤,();(),岂因祸福趋避之;(),直挂云帆济沧海。
逻辑题是主观的逻辑辨析题,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简答题:第一题列举一个你知道的新技术对法律的影响,第二题分析中国古代“亲亲相容”(允许亲属间互相包庇)的法理。
案例题:大爆炸发生,你是市长,爆炸地各方为各处有不同的人员和财产,做一个抢险方案,题目注明无需运用具体法律。
清华面试采用5对1单面的形式,时间差不多20分钟,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对介绍一直追问,然后抽一个题目进行作答,最后很快的一个英文面试。传言清华法硕面试非常严苛真是毫不夸张。第一天笔试失利让我很是受挫,幻想第二天面试能够扳回一局最终也还是无力回天。
吸取了人大的失败教训,清华整个复试过程我都是老老实实,面试的时候也穿上了正装(清华穿正装面试的相比人大多了很多),一副人模狗样的样子。面试之前我还精心制作了一份A3铜版纸打印的个人简历(投递材料的时候我也有放上这份简历),上面列举了各种我的学业背景、获奖情况、研究经历等还附上一份自荐信,打算其他东西就让老师看看简历,自我介绍就只着重介绍我的法学学习经历。然而事与愿违,面试地老师直接拒绝收简历,这增加了我的一丝慌乱。因为做了简历所以我自我介绍只准备了学业背景方面的,其他根本没有准备,当时各种质疑也让我感到有些受挫,完全忘记了可以展示自己其他方面的各种成就与特长。
我抽到的题目是:谈一谈社会、国家、政治、经济几者的关系(我不记得是否还有第五个概念)。听到这个题目我又懵了,而且是听完题目之后马上就忘了题目是什么的那种懵,脑子里面马上算了一下C42还是C52,然后就立马死机。因为前面已经被质疑到方寸大乱,整个问题回答都很糟糕,逻辑非常混乱还被老师怼。最后一个英文面试:介绍一下厦门。脑子很乱了,加上英语本身不好,表现很差。
正当我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北京大学为我敞开了大门。
北大的材料准备时间特别短,9月8日发布推免公告,9月13日就需要材料寄达,中间还有2天周末时间,要签各种各样字,盖各种各样章,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特别注意的是,北大需要3封推荐信(其他学校都是2封),因此申请北大的同学一定要提前联系好推荐的老师,以免临时联系时间来不及。
申请条件方面,北大法硕非法学只需要GPA排名或综合排名(其他很多学校也看综合排名,这个玩操作是真的骚)前30%即可,而且一般985和一些知名211学校初审真的不刷人!这可以说给了很多保研边缘的人逆袭的机会,但同时也导致复试压力异常巨大。
今年北大初审通过595人(达到近几年顶峰),最后录取100人(相比去年缩招14人),可以说北大就是一场恶战。今年复试时间是9月21日,上午笔试,下午面试。
北大的复试与清华有着天壤之别,正如上文所述,如果清华的复试题具有浓厚的规范法学派气息,考察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那么北大的复试则带有强烈的法社会学 {MOD}彩,注重具体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参加北大的复试就一定要多关注时事,了解社会正发生些什么重大事件并看看点评。北大的推荐书目见总论。
北大复试笔试100分,占比70%;面试100分,占30%。
北大今年笔试题型有所改变,从以往的材料题+2000字大作文题,变成了10个中学奥数题(客观题)+10个逻辑题(客观题,考的推理)+1500字大作文。作文给了两段材料,一段是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挂牌成立所引发的一些讨论,一段是人工智能给法律职业带来的冲击。
看到今年的作文题时,激动得发抖,我在大三上与法学院一起上民诉法课的时候要交期中论文,当时不知道写什么就请教了一个法学院的朋友,他告诉我说最近互联网+审判这个话题比较热,于是我就选了这个主题,更巧的是,题目给的这段材料正好是我看过的,大概这就叫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吧。整个作文我分为了四个大点,记忆中大概是:一、中国目前法律服务存在的痛点问题;二、新兴技术给解决痛点问题提供的机遇;三、新兴技术解决法律问题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四、对挑战的回应。每一个大点下面有分了几个小点,一直写到了三级标题,保证整个行文逻辑通畅。给了一张A3的纸正反面全部写满,写完之后也是满满地成就感。
北大是唯一一个没有英文面试的学校!今年又因为复试人数太多,面试改为了6人一组的群面,没有自我介绍。进去之后先由一个人抽一个信封,里面装有6张纸条,每人一张读题,读完之后随时可以举手发言。发言分两轮,第一轮举手每人发言一次,不超过2分钟;第二轮每人做不到1分钟的补充(我们那组是老师指定的第二轮顺序)。
我的排号比较靠后,从下午一点半一直等,中午没有休息,等了三四个小时,终于轮到我(全靠红牛支撑)。北大复试我没有穿正装,我希望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巧的是,北大面试的时候正装率很高,反而将我凸显得与众不同。
我们组抽到的题目是自如事件,有的人认为需要达到100%安全后才能出租,有的人认为这会造成大量的房屋空置,影响经济效益,问你的看法。
我在一番思索之后抢在了第二个发言。首先摆明了我的立场:我认为必须达到100%安全后才能出租。然后给出了我的三点理由:一、人是目的,生命权和身体权是人格的基本属性,必须得到尊敬,并进一步阐释;二、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举了福特汽车着火案的例子类比;三、保障安全不仅不会影响经济效益,反而会刺激经济效益,如果我作为一个租房客得知房子有问题肯定不会去租,所以保障安全反而可以带来经济利润(这一点有点诡辩)。陈述完后,我再简要总结了一下三个论点,刚好没有超时。其他人的发言还提到了合同违约责任、监管问题。第二轮补充发言时按座位顺序发言,我是最后一个。前面几个人都在围绕监管讲,到我这里索性也就围绕监管继续做了一些总结和补充:我首先总结了一下前面讲的监管维度主要是大众监督和政府监管;然后继续补充媒体监督,并提出自如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存在,后来是因为有新闻的报道才引发大众的热议,因此应当赋予新闻更大的自由;再提到了企业的自我监管,又提了一下福特汽车案的法院判决,并举例滴滴案类比,提出只要给与这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大的惩罚力度他们自然进行会自我监管;最后简单提了立法监管,点了一下刚出台的《电子商务法》,看了一下旁边记录员的计时,刚刚好1分钟结束发言(第二轮语速很快)。
我与北大可能真的是有缘分吧,就在复试前不久我经常关注时事恰好就看到了自如案件并阅读了一些时事评论。第二轮发言快要结束时看到对面陈兴良老师点了点头,别提当时有多开心,前面在人大和清华遭受了那么多的委屈终于在北大得到了认可,觉得自己实在太幸运。
北大的面试应当如何应对?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关注近半年的时事热点,前文有讲到,北大非常注重具体事件的考察,近几年经验来看,尤其爱考近半年、甚至就是考前不久发生的社会热门事件,因此需要暑假的时候多关注引发大量公众关注和讨论的事件,各大法律类公众号、新闻APP、知乎热搜、微博热搜、甚至那些经常在朋友圈转来转去的事件都很可能成为面试的考题,但是光关注这些事件还不够,还应当看一看公众的态度和一些专业人士的评论。
二、至于选择第几个作答,我认为可以视情况而定,如果题目拿到有思路就立刻抢答,避免自己比较好的观点被别人先抢答;如果没有思路可以先听听别人的发言,因为别人的发言往往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
三、从抽象价值理念出发,避免使用具体规则作答(我们对规则的记忆往往没有那么清晰,容易弄巧成拙)。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法硕群面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前面有强调过很多次,这里不再赘述。
北大法硕我一开始是不抱希望的,毕竟录取比例太低。清华复试凉凉之后,我感觉自己应该是要去武大读哲学了(5月拿到的offer),于是就变得很佛。
复试结束后就是极其焦灼的等待,尽管北大复试感觉很好,但因为曾经被人大复试感觉良好的假象所迷惑,所以心里还是很不踏实;此外又对清华抱有那么一丝幻想(毕竟传言通过率很高),整天YY清华可以收留我这个什么都不会的傻逼;同时还要做好失败后的心理准备:真是心情复杂的一周。9月26日出复试成绩那天,看到自己笔试和面试都考了90分,总分排名位居近600人的第2位,着实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后来想想,这一路真是奇妙,又仿佛真的有因缘。总之,感谢人大拒绝了我,让我痛定思痛,总结各种经验教训;感谢清华拒绝了我,让我毫不犹豫地投向了最爱的北大的怀抱;同时也感谢北大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接纳了我,并且给了我最大程度的认可,让我实现了整个本科阶段都在追求的目标,也让我得以在中国的最高学府继续我的求学之路。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保研这条路很辛苦,需要早早地让自己成熟起来,明确自己的目标,放弃很多精彩的大学体验,持之以恒地刷GPA,耐心地准备各校的各种材料,在一次又一次被拒后仍然百折不挠(一定要相信,各个学校选拔的方式和目的都不同,总有一款适合你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点运气、一点喜气和一点灵气。当然保研也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需要很多前辈、亲友的帮助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最后谨以张明楷老师送给法学院学生的话分享给未来的法律人:“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真正成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法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的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的明白正义!”
祝愿大家都能保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最多设置5个标签!
笔者华南某985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大一就读于法学院,后出于各种缘由无奈转至管理学院,然而一心向法,转专业后继续辅修法学,保研时也决定重操旧业。2018年7-9月,笔者分别参加人大法硕夏令营、清华法硕预推免、北大法硕预推免,在人大和清华纷纷凉凉之后,最终以2/595的成绩通过北大复试,一战成功。虽然结果完满,但过程实在有些辛酸,走了很多弯路,故做此梳理,希望可以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一丝灵感和启发。
本文是笔者在看过一些前人的保研经验贴后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做的总结;同时带有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请读者自行甄别。第一次写知乎,没有经验,勿喷。。。长文慎入。。。
内容摘要一、法硕(非法学)保研总论
(一)保研概述
(二)保研的思想准备
(三)保研的技术性操作
二、法硕(非法学)保研分论
(一)人大法硕夏令营
(二)清华法硕推免
(三)北大法硕推免
后记
一、法硕(非法学)保研总论(一)保研概述
保研的过程中有许多概念和流程需要去了解:什么是保研,什么是夏令营,什么是预推免,以及保研的具体条件和时间安排与流程等等。这些问题在其他的各类分享帖中已经介绍地太多,本文不再予以赘述,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想要保研的人,这些问题到时候自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明白,所以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保研的想法。
(二)保研的思想准备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兴趣是什么or你擅长什么?这些看似无比简单的问题没想到在大学竟然成了一个世纪难题。
我的身边有太多同龄的朋友,大学都要读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来大学是为了什么。对他们而言,生活就是随大流,如果身边的人比较积极向上,所幸还可能被逼迫得有所作为;若身边都是游手好闲之辈,很容易沉沦。很多人在低年级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大家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面试,加入很多学生组织,把自己沉溺在无尽的繁琐工作中以求寻找生活的充实感,整天把自己累得死去活来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么累是为了什么。很多人读到高年级都还是稀里糊涂,看着大家保研也跟着一起保研,看着大家参加各种出国考试也跟着一起参加各种考试,但他们竟然连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都不知道,连自己究竟想要学什么都没有考虑清楚,读研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因为本科毕业不知道做什么所以只好在大学里再赖上几年,甚至有些人读研只是为了混一纸文凭,也不知道文凭究竟招惹了谁(当然那些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但是客观需要一个文凭作为工具的人另当别论)。
所以,与其现在困惑于如何保研,不如先考虑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或擅长做什么。对很多人来说读研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本身就厌烦读书,已有的技能又能让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让自己得以“解脱”的话,何必把时间浪费在学校呢?有意愿读研的人,一定要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至少不能是讨厌或排斥的专业。有些朋友告诉我说不想读研是因为讨厌学习,其实厌学不是天生的,而是没有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根本没有学习和钻研的欲望,大学就会过得消极甚至抑郁。如果对自己本科专业很不满意又很明确自己兴趣的,完全可以考虑研究生跨专业(如果可行的话)。至于出国还是保研,这就看个人选择,但也一定要尽早明确,我身边有的朋友一边准备出国一边准备保研就会力不从心,甚至错过很多信息。
总之,机会往往垂青于那些对自己有清楚认识、早有目标并着手准备的人。有了这一思想准备,才可以谈具体的技术性的操作。(以下推定读这篇文章的你是有志于法硕保研的人。)
(三)保研的技术性操作1. 你离名校的距离此刻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如果是学弟学妹的话)可能会失落或迷茫——毕竟GPA排名很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即使如此,也请你相信,你和名校的距离,真的不远。
就法硕而言,北大只要排名在前30%就可以过初审(北大是出了名的初审不刷人),复旦对985高校的标准甚至放宽到了50%,还有很多诸如浙大、南大、北师大、武大、中大以及厦大等学校的法硕初审对于成绩排名都没有很高(特别是对985高校而言)。因此,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拿到保研资格。
有了保研资格后,广投就成为了进入名校的有力保障。对于成绩比较靠前的同学完全可以在夏令营广撒网,现在一想到自己错过了这场千载难逢的包吃包住包路费的旅游盛会,真是后悔莫及。在保研边缘挣扎的同学更应当发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名校拒我千百遍,我待名校如初恋。夏令营失败了,还有预推免;预推免失败了,还可以走九推;那么多名校,那么多轮保障,事实也证明,投机与套利的空间是大大的有。
2. 如何获取信息保研之战,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之战,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最前沿的动态,这些掌握了“竞争机密”的人,就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轻松取胜,甚至不战而胜。
我认识有些人,夏令营结束了才知道有夏令营这种捷径;还有一些人,怠于关注各个高校的保研动态,等到好的保研项目都过了截止时间才后悔莫及,此类案例可以说数不胜数。“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同样,如果真的想保研却不勤于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保研信息,就会多走很多弯路,甚至保研失败。因此,在解决“如何获取信息”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有获取信息的意识。有了意识,才可以谈方法。
我在大一大二参加过一些学长学姐的保研分享会,对保研有过一些大致的了解。正式关注各个院校还是在大三寒假,那时候找一些保研成功的朋友聊天,明白了保研的基本流程,然后到想要报考的各个学校学院的官网招生栏或公告栏一直翻,看往年的推荐免试(夏令营)选拔办法,大致清楚了自己未来投递的学校。此外,这个时候也从各种途径得知了很多保研信息的公众号(保研人、保研论坛、保研前辈、学术之路等),虽然这些公众号涵盖了大部分名校的保研信息,但他们的推送往往比官方晚一两天,如果有比较心仪的院校就要从往年大概发布信息的节点一直持续关注,以免错过报名时间,特别是有些学校准备材料的时间极短,如果等公众号发布,可能就晚了。当然知乎、百度等也是掌握信息的有效渠道。
3. 保研的门槛理论上说,保研的硬性指标就是GPA排名和外语成绩。一般而言,法硕对于外语的要求不高,通过六级即可(亲测有效,笔者六级468分)。GPA排名要求各有不同,但正如前文所述,有些名校的要求可以说很低,对于有需求的同学可以多多关注。
以上是保研的硬性条件,也是通过初审的必要条件。由于每年报名人数不同可能会有放宽或加紧,保险起见,需要其他条件加以强化。下一顺位自然也就是获奖和论文。奖项自然是越多越好,但论文貌似也没多少本科生发得出来,即使有,很多也是非核心刊,基本没什么价值(某宝明码标价的自然没有价值),因此,个人猜测法硕保研没有论文不会成为减分项,但如果有发核心的话,个人估计其加分程度可以相当于一个很高级别的奖项;即使没有论文,有国家级大创或其他至少看上去比较高大上的科研经历的同样可以加分。至于其他社会实践、学生工作有些学校基本不看,但如有比较突出的当然也是多多益善。总的来说,稳妥起见,除了硬性条件外,至少要在奖项、论文、科研中的一项表现突出,如果实在没有特别好看的,就瞄准一个自己认为还比较拿得出手的大加渲染。
4. 法硕复试筹备的几个维度法硕复试各个学校的考查方向和选拔目的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抛开不可控的部分,可以从逻辑和法学两个可控的方向去准备,这里只介绍法学方面准备的维度,逻辑部分不再赘述。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法硕非法学保研选拔的目的不是筛选出那些对法条具体规定有多么熟悉的人,而是选拔具有法律思维的人(上交除外)。以前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也经常用到“法律思维”这个词,但“法律思维”到底是什么,对于很多非法学的同学来说可能都太过抽象,甚至连当时提到这个词的前人我猜也未必有那么清楚。我不敢说自己对此的理解有多深刻,但尽可能将其表述得更加具体,以便于后来者的保研筹备。个人认为,法律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法律人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或独特的视角,包括对法的信仰、权利意识、权利义务相统一、尊重人的主体性(人是目的)、人权保障、人民主权、契约自由、诚实信用、程序正义、公序良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权力滥用、比例原则等等各种观念或法律所表达的原则性的抽象的东西,这区别于具体的通过复杂的法律解释适用的法律规则。对于法律思维的掌握依靠对具体规则的学习是低效的,因此本次复试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同学拿着考试分析或法考的书不停地背,其实背的也都不考。虽然例如人大说明了会考法律常识,但其实考题都是通过最朴素的法感情就能解决的,几乎不涉及真正具有法律技术含量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快速了解法律人的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1)阅读书籍。这里仅指经典著作,而不包括如考试分析类的具体法律规定的书籍,具体数目推荐见下文。此外,读书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只是泛泛地读,很难真正吸收其中的思想,所以一定要精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逻辑并做好读书笔记。很多时候做笔记的时间远比读书的时间还长,但只有功夫到位了,才能在复试场上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2)整理法学经典问题。我们经常讨论的恶法亦法vs.恶法非法问题、法律与道德问题、情与法的冲突、死刑废止问题、安乐死问题、堕胎问题、同性恋婚姻问题、电车难题、洞穴奇案、法律家长主义、人工智能取代法律人等等(一般都是法理学或宪法基本权利问题),都可能成为考试直接考到的原题;即使没有考到,对于这些经典问题的思考也非常有助于法律思维的形成。因此需要像阅读著作那样寻找很多对于这些问题讨论的资料,分别整理别人的观点,最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3)经典案例整理。很多经典的案例,或蕴含深厚的法理,或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对案件的分析和处理更能体现出法律人的思维。法硕复试虽不是选拔对具体规则熟悉的人,但很大程度上会青睐那些关注社会重大案件并用朴素的法感情对其进行分析的人。至于经典案例的来源通过百度知乎等各种途径都可以找到,具体分析过程不用自己去做,只需要在网上找一些别人的分析思路归纳整理即可。
(4)经典的法律类电影影评整理。很多法律类电影的背后都是深刻的社会与人性问题,可以给人思考与启迪,豆瓣上一般也都有非常专业的社会与法理点评,将其摘抄整理下来也可以成为复试场上非常好的素材。例如电影《辩护人》不仅展现了国家公权力面前私权利的弱小,令人义愤填膺;还深刻反映出律师这个职业固有的劣根性以及他们最终所承担的制衡公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社会使命,发人深思;往年复试考到过对律师职业的看法,完全可以将此蓝本。经典的政法类电影推荐各大榜单都有这里不再列举。
(5)法谚背诵。法谚是法律思想最精炼的表达,一些学校的复试直接将对法谚的理解作为考题,因此需要引起重视。百度文库有很多整理好的经典法谚可以直接下载下来一个个看懂(不理解的查资料),并尽量背一背。用法谚做论证可以节省论证成本并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6)关注时事热点。这个不用解释,各大高校的考题都或多或少联系时事,北大则直接将时事热点作为复试的题目进行考查。最后推荐几个法律类的公众号,没事的时候就看一看,日积月累法律素养自然会慢慢提高。
5. 法硕保研书目推荐个人认为对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哲学等的了解对法硕保研非常重要。往年学长学姐推荐了很多书目,尽管大多是经典读物,但种类繁多,以至于让人反而无所适从。原则上当然是读得越多越好,但往往时间有限,因此需要“精准”阅读。下面仅推荐几本我所知道的相比之下更适合法硕保研复试的阅读书目或篇目,还有其他很多相当经典的著作可以看看别的经验贴,这里不再枚举。
(1)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对宪法有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此外法硕复试如果考具体的权利,也基本是宪法性权利(部门法上的权利太过具体一般不会考查),故而推荐此书。应对法硕复试不需要读完这本书,只需精读“第一章 宪法(学)是什么?”、“第七章 权利的理论基础”、“第八章 权利的宪法保障”即可。
(2)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
这是一本保研经验贴基本都推荐的入门级读物,讲述了美国建国以来的25个宪法大案,行文流畅,颇具风味,有阅读小说故事之感,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美国对于基本权利的诠释与保障以及我们如今一些普世性权利的历史渊源;同时这本书本身也是经典案例的锦集,对于案例库的扩充也很有帮助。本书的一本替代性读物《大法官的智慧》也是很多前人推荐的,该书主要展现的是经典案例的判决书,趣味性不如《美国宪政历程》,但因为是案件的判决书,所以具有很强的案件分析的论证逻辑性。个人认为时间有限的话两者取其一即可。
(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
本书以刑法格言为基础,深刻阐释了刑法总论当中许多具体规定背后的法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严格来说不算是入门级读物,但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分析思路与论证过程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由于清华复试常考法谚,张明楷先生又是清华法学院的老师,所以将其列为清华复试的必读书目之一。同样地,本书不需要读完,对于法硕复试只需精读以下几篇即可:《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代序)》《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法律不理会琐屑之事》《紧急时无法律》《因为有犯罪并为了没有犯罪而科处刑罚》《刑罚与其严厉不如缓和》。
(4)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
2017年清华复试直接将“正义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作为考题,可见此书的重要性。此书同样以法谚为基础,讨论刑事诉讼法(俗称“小宪法”)所追求的各种价值,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程序正义的理念,通过对一个个案例、故事、论断的解读探寻人权保障之道。曾经有前人在清华复试的时候被问到阅读过什么法律类的书籍时,考官特意补充了一句《美国宪政历程》《大法官的智慧》除外,我想此书与《刑法格言的展开》作为略微进阶性的读物可以应对这样的问题。(P.S.尽管陈瑞华老师是北大法学院的,但此书仍推荐清华复试使用。)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法硕保研经验贴推荐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二。说来惭愧我还没有读过,但看了看目录大致翻了翻,讲了中国改革进程中法制的过去与现状,以具体社会问题为切入阐释深刻的法理,具有浓厚的法社会学 {MOD}彩,对于了解中国本土的法律变迁以及社会问题都很有帮助。此外苏力老师录制有法理学网课,在B站等网站都可以找到。同样苏力先生和张千帆先生是中国享有盛誉的北大法学院老师,因此将这两本书与《宪法学导论》列为北大复试推荐读物。
二、法硕(非法学)保研分论(一)人大法硕夏令营1. 概况
人大夏令营一般在7月上旬举行,时长3天。第一天上午报道,下午开营仪式;第二天上午中午面试,下午英文面试;第三天上午笔试,晚上闭幕式。
夏令营信息发布时间最近几年都在4月20日左右(第一个发布夏令营公告的国内顶尖法学院),材料寄达截止时间一般在5月底,因此整个材料准备时间还是较长的。
申请条件方面,成绩硬性要求是年级排名前10%以内。但事实上,由于每年报名人数不同,初审筛选的严格程度也不同,这次我就有认识排名在前10%且满足其他条件的朋友没有通过初审。
今年法律硕士(非法学)报名人数一共六七百人,初审通过140个(包括人大本校),复试给70个优胜者名额,50个候补名额。开营仪式上法学院院长说今年是报考人数最多,生源最好的一年,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
2. 复试经验(1)笔试人大笔试总分100分,占复试成绩50%。其中逻辑题50分,法律常识题50分,阅读理解20分(以上全是客观题),作文题30分,共计150分按100分折算。
每年都考逻辑题+法律常识+写作,今年又加入阅读理解题。具体而言,逻辑题没有考“判断”,只考了“推理”和“论证”(今年的情况);法律常识可以说跟几乎没什么法律的专业性,基本都是凭借朴素的法感情就能做的题;阅读理解有点类似高中语文的应用文阅读;写作给了一段商鞅变法“立木为信”的材料,要求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人大夏令营开营仪式时,往年学长学姐分享时说你们准备再多也没用,因为不会考,我当时不以为然,考完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后来又发现,不是准备没用,而是准备的方向不对。
逻辑题的准备如果没有基础的话,无非是看MBA逻辑分册或公务员考试的逻辑题,个人觉得MBA逻辑可能更接近(此处再打一个广告——B站,您值得拥有的学习网站!)。我当时花费了太多时间在“判断”模块,学了很多符号术语,但后来人大根本没有考判断,考的全是“推理”和“论证”(这个分类参照的是MBA逻辑分册,从逻辑学专业角度来说可能不准确)。
法律常识不需要准备!参加人大夏令营之前,我把大一和双学位学的刑法总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宪法学、法理学等内容全部复习了一遍,还刷了一些考试分析的题。人大复试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复试的很多人(可以说大多数)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法学学习经历,所以法硕保研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了解多少具体法律规则的人,而考试分析、法考全是一些具体的规则,知道这些东西对于这种性质的选拔来说帮助实在不大。事实上,即便我准备了复习了那么多具体规则,也没有在人大的笔试中占据半点优势,反倒耗费了很多时间。因此,个人建议不需要为法律常识题部分做刻意的准备,如果有足够时间,可以参见总论部分的其他几个维度准备。
阅读理解部分不知道题目的来源是哪,且分值不大,总的来说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准备。写作部分按总论部分的几个维度准备,有了足够的功底,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拿下这个作文不在话下。
(2)面试人大面试总分100分,占复试成绩50%,其中中文面试70分,英文面试30分。
中文面试
人大中文面试是3对3辩论赛,但不是标准辩论赛的形式,不需要有任何的辩论赛经历。其流程简单地说就是:第一回合,正反方各自观点的陈述;第二回合,对对方观点的反驳、提问和回答;第三回合,互相评价总结。整个形式不像正规辩论赛那样正反方交替出场、针锋相对,其激烈程度也远不如正规辩论赛(不过还是有点激烈)。以往有很多前人经验说看各种辩论赛的视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如果有这个时间,不如看一些法学经典问题或者时事热点的评论,多吸收别人的观点。
面试是真的比较不走运,没有抽到自己擅长的题目,当然这个题目也不会有几个人擅长:《民法总则》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事由,但并没有说是部分无效还是全部无效,辩论:部分无效是否可以导致全部无效?我是正方——部分无效原则上可以导致全部无效。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脑子一懵,我不会是走到学硕的面试现场了吧?最要命的是,我清楚地记得在法学院上课的时候老师有讲到过一些“部分无效”成立的情形,为什么我却要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去与自己辩论?当时就觉得自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面试结束之后我问了问别人面试的考题,大概还能回忆起两个:AI是否会取代法律人;广告宣传能不能使用“最”这个字。仅供参考。
英文面试
英文面试三人一组,给一张A4纸的文章,上面标有三段话,每人按顺序读一段,然后三个人针对文章进行讨论,老师根据各自的朗读和发言打分。我英文不太好,抽到文章很难,基本没看懂讲的是什么,只看懂了一个“anti-China”,我们那一场还有一个同学英语也不是特别好,于是就尬聊了没一会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就结束了。总之英文面试表现很差,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他有打听到其他组话题是AI是否取代人,供参考。
3. 惨痛教训初到人大,发现周围来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夏令营的同学基本都没什么法学系统学习(辅修)的经历,这让我倍感惊讶,同时给了我迷之自信。7月12日出结果那天没有拿到优秀营员可以说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最后总结出了如下几条经验教训:
一、大方向上的错误。正如前文讲到的花了太多时间在具体法律规则上,此外逻辑题板块不管是人大还是北大都没有涉及“判断”,因此大胆预测未来的考试还是以“推理”和“论证”的考察为主。
二、中文面试太过随意。可能态度不够严肃,(同组一个队友说我)穿得也太过随意,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现在想来自己真是作死。此外面试阶段还应注意一个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自我介绍。这是一个“秀肌肉”的绝佳时机,通常面试老师大概率都没有看过你的简历,即使看过,几千份的简历也不可能都有印象,因此如果好好准备就可以吸引老师对你的关注(当然也不要过度装逼),让老师产生一个你真的真的很不错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最终影响得分,我当时就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三、英文面试未准备的失误。人大复试英文面试占比并不高,看了看往年的给分方差也没有很大,因此没有去准备。
最后也感谢人大拒绝了我,让我整个暑假紧绷神经,不敢松懈,终于在漫长而又痛苦的焦灼之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二)清华法硕推免1. 概况清华今年推免复试在9月17、18日(周一周二),与北大9月21日(周五)在同一周。有趣的是,清北法硕(非法学)的复试近几年都是这样的安排在同一周的周一周二和周五。清华第一天上午笔试,第二天上午面试。
清华推研日程安排今年8月24日在法学院官网发布,9月7日截止材料接收。清华法学院官网给的通知极其简略,很多信息需要在清华大学研招网的全校推免信息才可以看到,材料寄送地址我当时怎么也没有找到,后来还是打电话问了法律硕士招生办才知道。
申请条件方面,清华比人大还要严苛,官方要求成绩排名前5%。传言清华是初审极难但只要通过就很稳的学校,其实不然,今年清华初审通过140人(包括清华本校),录取比例也只有50%左右,整体跟人大差不多。
2. 复试情况(1)笔试清华复试笔试100分,占比50%。
在讲今年的考题之前想先谈谈往年的考题。
2016年
名词解释:供给侧改革、黄岩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宗教裁判所、辛普森
逻辑题
大前提:60 个人的工作效率是一个人工作效率的60 倍;小前提:一个人打一个孔需要1 分;
结论:60 个人打一个孔需要1 秒。问:分析这段推理是否成立?
作文
1、人有不受强迫违背良心行事的权利;人也有遵循良心行事不受限制的权利。2、法律职业的认识
2017年
名词解释:一带一路、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宪法宣誓制度、良心自由
简答
1、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2、正义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3、交警罚闯红灯者抄写100 遍交规中的“红灯停,绿灯行”,这样做是否合适并给出理由。
作文
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清华的题目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都流露出规范法学派的气息,注重抽象概念和命题的逻辑推演,这与北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下文详解)。
名词解释从历年考题不难看出,考的基本都是经济热词、科技热词、时政热词(近三年基本出自十九大报告)、法律热词,今年基本也是如此。
前面的年头清华特别喜欢将法谚作为考察的内容,因此特别推荐清华法学院张明楷老师的《刑法格言的展开》;此外北大陈瑞华老师《看得见的正义》同样是对诸多法谚的释义,值得一读,事实上这本书也出现过清华原题。法谚也是我筹备清华复试的一大重点,清华前两年所有考到的法谚都能在百度文库法谚锦集里面找到,可以找一份整理得比较好的作为备考资料,把每一条法谚的字面和背后比较深刻的含义都做一下解读,觉得看不太懂的就上网搜一搜。例如我在备考的时候看到“特例不应成为立法之依据”这条法谚,感觉自己很难做出比较完整的论述,于是就搜索了一下,发现这这句话是对判例法的驳斥,又多看了几眼判例法的好处和劣势,就对这条法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前两年清华考题至少还是有70%与法律具有很大的关联,然而今年的考题却打我个措手不及。清华今年一改往年风格,题型上来说,只保留了传统的名词解释、逻辑题、简答题,新引入了古诗词默写题、案例分析题(与法律无关的)。整个笔试与法律相关的考点仅占30%左右,这也是让笔者很头疼的一点。
2018年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块链、人类命运共同体、胡焕庸线、谭嗣同
古诗词默写:(),水木湛清华;天行健,();地势坤,();(),岂因祸福趋避之;(),直挂云帆济沧海。
逻辑题是主观的逻辑辨析题,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简答题:第一题列举一个你知道的新技术对法律的影响,第二题分析中国古代“亲亲相容”(允许亲属间互相包庇)的法理。
案例题:大爆炸发生,你是市长,爆炸地各方为各处有不同的人员和财产,做一个抢险方案,题目注明无需运用具体法律。
(2)面试清华面试采用5对1单面的形式,时间差不多20分钟,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对介绍一直追问,然后抽一个题目进行作答,最后很快的一个英文面试。传言清华法硕面试非常严苛真是毫不夸张。第一天笔试失利让我很是受挫,幻想第二天面试能够扳回一局最终也还是无力回天。
吸取了人大的失败教训,清华整个复试过程我都是老老实实,面试的时候也穿上了正装(清华穿正装面试的相比人大多了很多),一副人模狗样的样子。面试之前我还精心制作了一份A3铜版纸打印的个人简历(投递材料的时候我也有放上这份简历),上面列举了各种我的学业背景、获奖情况、研究经历等还附上一份自荐信,打算其他东西就让老师看看简历,自我介绍就只着重介绍我的法学学习经历。然而事与愿违,面试地老师直接拒绝收简历,这增加了我的一丝慌乱。因为做了简历所以我自我介绍只准备了学业背景方面的,其他根本没有准备,当时各种质疑也让我感到有些受挫,完全忘记了可以展示自己其他方面的各种成就与特长。
我抽到的题目是:谈一谈社会、国家、政治、经济几者的关系(我不记得是否还有第五个概念)。听到这个题目我又懵了,而且是听完题目之后马上就忘了题目是什么的那种懵,脑子里面马上算了一下C42还是C52,然后就立马死机。因为前面已经被质疑到方寸大乱,整个问题回答都很糟糕,逻辑非常混乱还被老师怼。最后一个英文面试:介绍一下厦门。脑子很乱了,加上英语本身不好,表现很差。
正当我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北京大学为我敞开了大门。
(三)北大法硕推免1. 概况北大的材料准备时间特别短,9月8日发布推免公告,9月13日就需要材料寄达,中间还有2天周末时间,要签各种各样字,盖各种各样章,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特别注意的是,北大需要3封推荐信(其他学校都是2封),因此申请北大的同学一定要提前联系好推荐的老师,以免临时联系时间来不及。
申请条件方面,北大法硕非法学只需要GPA排名或综合排名(其他很多学校也看综合排名,这个玩操作是真的骚)前30%即可,而且一般985和一些知名211学校初审真的不刷人!这可以说给了很多保研边缘的人逆袭的机会,但同时也导致复试压力异常巨大。
今年北大初审通过595人(达到近几年顶峰),最后录取100人(相比去年缩招14人),可以说北大就是一场恶战。今年复试时间是9月21日,上午笔试,下午面试。
2. 复试经历北大的复试与清华有着天壤之别,正如上文所述,如果清华的复试题具有浓厚的规范法学派气息,考察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那么北大的复试则带有强烈的法社会学 {MOD}彩,注重具体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参加北大的复试就一定要多关注时事,了解社会正发生些什么重大事件并看看点评。北大的推荐书目见总论。
(1)笔试北大复试笔试100分,占比70%;面试100分,占30%。
北大今年笔试题型有所改变,从以往的材料题+2000字大作文题,变成了10个中学奥数题(客观题)+10个逻辑题(客观题,考的推理)+1500字大作文。作文给了两段材料,一段是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挂牌成立所引发的一些讨论,一段是人工智能给法律职业带来的冲击。
看到今年的作文题时,激动得发抖,我在大三上与法学院一起上民诉法课的时候要交期中论文,当时不知道写什么就请教了一个法学院的朋友,他告诉我说最近互联网+审判这个话题比较热,于是我就选了这个主题,更巧的是,题目给的这段材料正好是我看过的,大概这就叫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吧。整个作文我分为了四个大点,记忆中大概是:一、中国目前法律服务存在的痛点问题;二、新兴技术给解决痛点问题提供的机遇;三、新兴技术解决法律问题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四、对挑战的回应。每一个大点下面有分了几个小点,一直写到了三级标题,保证整个行文逻辑通畅。给了一张A3的纸正反面全部写满,写完之后也是满满地成就感。
(2)面试北大是唯一一个没有英文面试的学校!今年又因为复试人数太多,面试改为了6人一组的群面,没有自我介绍。进去之后先由一个人抽一个信封,里面装有6张纸条,每人一张读题,读完之后随时可以举手发言。发言分两轮,第一轮举手每人发言一次,不超过2分钟;第二轮每人做不到1分钟的补充(我们那组是老师指定的第二轮顺序)。
我的排号比较靠后,从下午一点半一直等,中午没有休息,等了三四个小时,终于轮到我(全靠红牛支撑)。北大复试我没有穿正装,我希望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巧的是,北大面试的时候正装率很高,反而将我凸显得与众不同。
我们组抽到的题目是自如事件,有的人认为需要达到100%安全后才能出租,有的人认为这会造成大量的房屋空置,影响经济效益,问你的看法。
我在一番思索之后抢在了第二个发言。首先摆明了我的立场:我认为必须达到100%安全后才能出租。然后给出了我的三点理由:一、人是目的,生命权和身体权是人格的基本属性,必须得到尊敬,并进一步阐释;二、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举了福特汽车着火案的例子类比;三、保障安全不仅不会影响经济效益,反而会刺激经济效益,如果我作为一个租房客得知房子有问题肯定不会去租,所以保障安全反而可以带来经济利润(这一点有点诡辩)。陈述完后,我再简要总结了一下三个论点,刚好没有超时。其他人的发言还提到了合同违约责任、监管问题。第二轮补充发言时按座位顺序发言,我是最后一个。前面几个人都在围绕监管讲,到我这里索性也就围绕监管继续做了一些总结和补充:我首先总结了一下前面讲的监管维度主要是大众监督和政府监管;然后继续补充媒体监督,并提出自如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存在,后来是因为有新闻的报道才引发大众的热议,因此应当赋予新闻更大的自由;再提到了企业的自我监管,又提了一下福特汽车案的法院判决,并举例滴滴案类比,提出只要给与这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大的惩罚力度他们自然进行会自我监管;最后简单提了立法监管,点了一下刚出台的《电子商务法》,看了一下旁边记录员的计时,刚刚好1分钟结束发言(第二轮语速很快)。
我与北大可能真的是有缘分吧,就在复试前不久我经常关注时事恰好就看到了自如案件并阅读了一些时事评论。第二轮发言快要结束时看到对面陈兴良老师点了点头,别提当时有多开心,前面在人大和清华遭受了那么多的委屈终于在北大得到了认可,觉得自己实在太幸运。
北大的面试应当如何应对?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关注近半年的时事热点,前文有讲到,北大非常注重具体事件的考察,近几年经验来看,尤其爱考近半年、甚至就是考前不久发生的社会热门事件,因此需要暑假的时候多关注引发大量公众关注和讨论的事件,各大法律类公众号、新闻APP、知乎热搜、微博热搜、甚至那些经常在朋友圈转来转去的事件都很可能成为面试的考题,但是光关注这些事件还不够,还应当看一看公众的态度和一些专业人士的评论。
二、至于选择第几个作答,我认为可以视情况而定,如果题目拿到有思路就立刻抢答,避免自己比较好的观点被别人先抢答;如果没有思路可以先听听别人的发言,因为别人的发言往往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
三、从抽象价值理念出发,避免使用具体规则作答(我们对规则的记忆往往没有那么清晰,容易弄巧成拙)。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法硕群面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前面有强调过很多次,这里不再赘述。
3. 一鸣惊人北大法硕我一开始是不抱希望的,毕竟录取比例太低。清华复试凉凉之后,我感觉自己应该是要去武大读哲学了(5月拿到的offer),于是就变得很佛。
复试结束后就是极其焦灼的等待,尽管北大复试感觉很好,但因为曾经被人大复试感觉良好的假象所迷惑,所以心里还是很不踏实;此外又对清华抱有那么一丝幻想(毕竟传言通过率很高),整天YY清华可以收留我这个什么都不会的傻逼;同时还要做好失败后的心理准备:真是心情复杂的一周。9月26日出复试成绩那天,看到自己笔试和面试都考了90分,总分排名位居近600人的第2位,着实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后来想想,这一路真是奇妙,又仿佛真的有因缘。总之,感谢人大拒绝了我,让我痛定思痛,总结各种经验教训;感谢清华拒绝了我,让我毫不犹豫地投向了最爱的北大的怀抱;同时也感谢北大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接纳了我,并且给了我最大程度的认可,让我实现了整个本科阶段都在追求的目标,也让我得以在中国的最高学府继续我的求学之路。
后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保研这条路很辛苦,需要早早地让自己成熟起来,明确自己的目标,放弃很多精彩的大学体验,持之以恒地刷GPA,耐心地准备各校的各种材料,在一次又一次被拒后仍然百折不挠(一定要相信,各个学校选拔的方式和目的都不同,总有一款适合你的),除此之外还需要一点运气、一点喜气和一点灵气。当然保研也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需要很多前辈、亲友的帮助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最后谨以张明楷老师送给法学院学生的话分享给未来的法律人:“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真正成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法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的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的明白正义!”
祝愿大家都能保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