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 19:49发布
52种思维工具虽然不是美好生活的绝对保证,却能大大提升你拥有美好生活的概率。1、心理账户,如何将损失转化为收益钱无法给人带来快乐,这个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我还是
52种思维工具虽然不是美好生活的绝对保证,却能大大提升你拥有美好生活的概率。
1、心理账户,如何将损失转化为收益
钱无法给人带来快乐,这个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我还是想劝你一句,不要总是翻来覆去地琢磨几块钱的得失。一杯啤酒是比平时贵了两块钱,这种事我已经逐渐看淡。我省下的不是这笔钱,而是由此引发的不安。
你虽然无法追回那些已经失去的时间和金钱,但却可以重新解读它们。你可以提前准备一套心理账户策略,来帮助自己应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你会发现,你越是能熟练地避开思维误区,就越会觉得每一次故意踏进误区都很有趣。
2、修正的巨大作用,为什么完美的预设是不存在的
完美必须把修正带来的“耻辱感”放到一边。与那些花了很多时间构建完美的“预设”,并徒劳地期待自己的计划能够绽放的人相比,能够早早开始调整的人将会占据优势。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唯一可行的终生目标亦不存在。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企业战略、理想的选股方案,或唯一正确的职业,这一切都是神话。正确的做法是以一种预设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自己的预设。世界越复杂,你的起点越无关紧要。
3、誓言,将固执当成一项策略
无论你的誓言是什么,如果你能坚持依照自己的誓言生活,别人就会逐渐停止打扰你,让你获得安宁。
告别对变通的狂热崇拜。变通会令人郁闷、疲惫,并会悄悄转移人们对目标的专注力。
请坚守自己的誓言,毫不妥协。100%的坚持,会比99%的坚持更加简单。
4、黑匣子思维-为什么每次跌倒都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伯特兰.罗素曾说:“铲除滋生自我欺骗得土壤,是获得稳定、持续得幸福的前提。”
请为自己打造一个“黑匣子”,并在做出重要决策的时候将头脑中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包括假设、思考过程以及结果。如果你的决策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那你便需要查看一下自己的“黑匣子”(这个“黑匣子”不必坚如磐石,一个笔记本便足矣),并仔细分析一下是哪些想法引发了错误,一切就是如此简单。只要你了解了失败的原因,你的人生就会因为这次糟糕的失败而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你无法姐是自己究竟错在哪里,那你就嗨没有看懂这个世界,也没有看懂你自己。换句话说,如果无法解释自己的跌倒,那你下次还会跌倒。坚持不懈地进行分析,绝对是值得的。
查理.芒格曾说过:如果你不去着手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一直等到它变得无法解决,那你真是太愚蠢了,这份愚蠢让你理应接受问题的惩罚。
5、适得其反--为什么节省时间的因素往往会成为时间的窃贼
科技往往会被打上万能的标签,但经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消极影响。快乐生活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如果一样东西无法为我们做出真正的贡献,那我们便可以省下它,尤其是针对科技而言。在将手伸向下一个小设备之前,请先打开头脑中的那盏灯。
6、美好生活的消极艺术--不要做错事,正确的事情就会发生
巴菲特曾说:“我们没有学过如何在经商过程中解决棘手问题,我们只学过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你并不需要很有才华。他的商业伙伴芒格曾说:“像我们这类没有追逐大智慧,而是努力不做傻事的人,所获得的长期收益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美好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避免说胡话、做蠢事或者跟风行动,而不是对极致幸福的追逐。令你生活富足的因素并不是添补,而是节省。或者正如芒格所言:“我最想知道的是我会死在哪里,以便让自己从不涉足此地。”
7、卵巢彩票--为什么你的成功并不是你应得的
1、你应当保持谦虚,尤其是在成功的时候。你的成就越大,你就越不该四处张扬。
2、请慷慨地、心甘情愿地将手中那份(并非归功于自己的)成功同他人分享,拿出其中一部分来接济那些没有获得成功基因的人,即那些没有在合适的家庭、合适的环境中出生的人。
8、内省错觉--你要把感受当回事,但不是自己的感受
斯坦福大学的埃里克.施维茨格贝尔教授的评价是:“对当前的情绪进行自我观察,这么做只会得出错误的、不可信的、误导性的结果。”
不要试着探究自我,不要让个人感受成为自己的指南针。
为什么自我探究如此不可信?有两个原因
首先,无论对自己的探究多么频繁、多么深入,你都无法将更多的基因复制给下一代。
其次,谁不渴望成为唯一的权威呢?无论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都不会有任何人站出来反驳。修正机制的缺少,并没有什么帮助。
必须说明一点:有些情绪,尤其是自我怜悯、焦虑和嫉妒,其毒性十分强大,强大到单纯用游戏的心态还是无法搞定。
9、真诚性陷阱--为什么你需要一位“外交部长”
我们会期待一定程度的体面、礼节和自控,即一种属于文明社会的伪装。至少在面对面的接触中,这种伪装还是有必要的。
信守自己的承诺,说出自己的想法,依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请将自己的“真诚”局限在以上几点,因为其他一切方面都同别人毫不相干。
10、五秒说不--小恩惠,大陷阱
“一报还一报”策略令全球经济持续发展。五秒每天会与很多不沾亲的人,甚至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人合作,这种合作为我们的富裕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请注意,互惠主义也隐藏着风险。假如有人帮了你,你会觉得自己有义务回报他,比如帮他一个忙,这会让你变得容易被他人操纵。
“五秒说不”,“想找到世间美好的事物并非易事,然而如果你能在90%的时候说“不”,那么你便不会错过很多美好。
11、专注点幻觉--为什么住在加勒比海不会让你感动更快乐
在你思考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什么会比你的思考方式更重要。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这样描述道。
对“专注点幻觉”的控制,绝对是美好生活工具箱的思维工具之一,它会帮助你避免做出很多愚蠢的决策。如果你要比较一样东西(比如汽车、职业生涯或者旅行目的地),那你将会倾向于针对某个因素进行细致的比较,而将其他数百个因素都跑到脑后 。
12、“蒸发”的宝贝--我们为什么要少购物,多体验
1、心理学家诺伯特.施瓦茨.丹尼尔.卡尼曼和徐菁曾向车主提出过这个问题,并将他们的答案与汽车的价值进行了对比。
2、你在上一次开车的时候有多么开心?
第一项调查揭示了汽车价值和它给车主带来的愉悦感之间的关联性--车越豪华,欢乐越多。
第二个问题你想到的事情则完全不同,比如开车打手机的窘态、上班时的场景、堵车、前方愚蠢的司机等。
简而言之,只有当你想到车本身而非开车时,你的汽车才会让你开心,这便是我们在前面章节讨论过的“专注点幻觉”效应。
13、滚蛋吧,金钱--为自由做存储
研究表明:如果你生活在贫穷之中,那么金钱将扮演重要的角 {MOD},因为贫穷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痛苦。如果你的年收入达到5万欧元,那么金钱扮演的角 {MOD}就会理性化。如果你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欧元,那么额外收入的影响就会降至0.
处理金钱有几个经验法则。
其一,“去你的钱”。
其二,请不要对自己收入或资产的微小波动做出反应。
其三,不要拿自己和富人做比较,这会让你不开心。
其四,财富会遭人嫉妒。即便你特别有钱,也要过有节制的生活,
14、能力圈--为什么一定要看能力圈的边界
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铭是:“了解你的能力圈并坚守在圈中。圈的大小并没有那么重要,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巴菲特的商业伙伴查理.芒格补充道:“每个人都必须清楚自己的才华所在。有件事我几乎可以保证,如果你试图在自己能力圈外的事情上取得成功,那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对能力圈的清晰划分,会令那些本不适合你却显得难以抗拒的请求突然变得可以被抗拒。
如何创建自己的能力圈?
创建能力圈需要时间,而且是很多时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请对此做好心理准备。”
15、坚持的秘密--为什么无趣的人会比冒险家更成功
“持之以恒”背后的秘密就在于此:长期的成功就像是用发酵粉做蛋糕,这个过程很缓慢,很无聊,很冗长,但它却带来了最好的结果。
哪本书是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书?不是那些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的书,也不是书店展台上堆得最高的书,而是那些几十年来,甚至数百年来一直都在印刷的书比如《圣经》《古兰经》《共产党宣言》《指环王》《小王子》,没有哪家出版社能抛开这些书运营下去。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你不需要聪明绝顶,只需要比别人稍微聪明一点点,然后将这种优势维持很久很久。”
16、使命的压迫--做自己能做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你可以抱着热忱的,甚至有几分痴迷的态度去践行自己的技能,但你的重点应该放在行动、工作或投入上,而不是成就、效果和产出上。
换句话说,“我今天至少写完三页”的心态,会比“明天我肯定能拿诺贝尔文学奖”要好。
17、好名声的牢笼--将自己从外部评价模式转换到自我评价模式
无论别人是把你捧上了天,还是想你泼脏水,这对你生活造成的实际影响,都会远远小于你的自尊心或羞耻感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请将自己从这种情绪中释放出来吧。
这么做有几个原因。第一,你可以避免“情绪过山车”。从长远的角度看,你不可能一直都将自己的名声经营得很好。菲亚特汽车公司曾经的掌门人乔瓦尼.阿涅利说过一句话:“当你老去的时候,你便会拥有自己应得的名声。”他想说的是,你可以暂时愚弄他人,但这出戏演不了一辈子。
第二,过于关注自己的威望和名誉,会使我们对那些真正能令人快乐的元素产生扭曲的看法。
第三,过度关注名声会令我们精神紧张,而这对于美好生活是有害无益的。
巴菲特说过:如果我做了什么事,别人不喜欢,但我自己很喜欢,那我会感到高兴。如果我做的事,别人纷纷夸奖,但我自己不满意,那我也不会为此而高兴。
18、历史终结错觉--你可以改变自己,却无法改变他人
好消息:你能够为自己个性的改变施加些许影响,但影响的幅度却有限,因为人格变化极大程度上是由基因程序决定的,尽管如此,你还是应该抓住一些改变自己的机会。控制人格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借助自己的偶像。巴菲特层写道:“只要告诉我你心中的英雄是谁,我便能说出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坏消息:你无法改变他人,甚至连你的爱人和孩子,你都无法改变,只有来源于内心的动力才能促成性格的改变,外界的压力或理性的论证对此都是无效的。
针对美好生活提出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便是学会避开那些你不得不改变他人的情况。正式这一简单的策略,让我摆脱了很多痛苦、亏损和失望。
19、生命的“小意义”--哪些目标你能完成,哪些不能
为什么目标会奏效?一方面,有目标的人会为达到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目标令决策更加容易。生活是由无数个岔路口组成的,在每一个岔路口前,我们要么随性前行,要么以目标为导向。
所以,确立人生目标是明智的做法。这里还涉及2个问题,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评价道:“难以完成的目标,是催生不满的良方。”
目标会奏效,目标很重要!可大多数人对“生命的小意义”却缺乏清晰的思考。他们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给自己确定一些“时下流行”的目标。然而有时候,只有撕碎不切实际的幻想,设定可实现的目标,我们才能走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上。与匆匆赶到某个落脚点相比,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显然更加重要。
20、两个自我--为什么你的生活不是一本相册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称之为“峰终定律”。他发现,人们对事件“顶峰”(即该事件的高潮,事件进程中最激烈的瞬间)和事件“终点”的记忆是最清晰的,而其他任何内容都难以逃过记忆的筛子。
你的“体验自我”很善于挥霍(它几乎扔掉了所有东西),而你的“记忆自我”却极易受到错误的攻击,并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正是因为“记忆自我”的误算,我们更倾向于标榜简短而高强度的愉悦感,却极少珍视安静、持久、稳定的快乐:我们会选择蹦极、刺激的一夜情或吸引眼球的YouTube视频,来代替远足、有规律的婚内性生活或一本好书。
21、记忆账户--经历远胜回忆
应当被无限放大的是眼前的经历,而非以后去回忆。请欣赏日落,而不是拍下日落的照片。即便没有任何回忆,一段充满了美妙瞬间的人生也是一段美好的人生。所以,请不要再将眼前的经历当成是为记忆账户准备的存款。最迟在我们死去的那一天,这个账户就会被永久关闭。
22、生活的故事皆为谎言--为什么我们会怀揣着一个错误的自我印象游历世界
故事在真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你可以花费十年时间,带着放大镜跋涉七大洲,翻过每一块儿石头,可你却找不到一个故事。你会找到石头、动物、植物、菌类.....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显微镜,你还会看到细胞、分子、原子甚至能看到基本粒子,但你依旧找不到故事。
大脑是如何将事实编织成记忆的呢?答案是:将这些事实拼接成一个内容紧凑、连贯、有因有果的故事,即3K原则。“紧凑”意味着,这些故事要被压缩、简化,但不能有断层;“连贯”意味着,故事中不能出现矛盾;“因果”意味着,故事中必须存在一条明确的逻辑线--A导致了B,B导致了C,而且这条事态发展的线路必须要有意义。
我们头脑中的人生故事有多真实呢?请看以下四点:
第一,我们改变自身的速度会比想象的要快,这种变化不仅关乎个人偏好(例如兴趣爱好,最喜欢的音乐,最喜欢的食物等),还同样会涉及那些看起来似乎难以改变的方面,比如我们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
第二,我们的人生看似易于规划,实则不然。机会在人生中扮演的角 {MOD}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
第三,大脑编织的这张人生故事网,使得我们很难再抛开一切解释、背景和借口,来对单个因素进行赤裸裸的观察。借口是我们的绊脚石,令我们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第四,我们眼中的那个自己,会比真实的自己更加优秀、美丽、成功、智慧。这种“自利性偏差”会令我们比理智的时候冒更多的风险,也会导致我们太过妄自尊大。
23、美好的人生旅程,胜过优雅的死亡--为什么不要去想濒死的那一刻
丹尼尔.卡尼曼曾经提出过有关回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程序性错误,其中一种叫作“时长忽视”:某段经历的长度在回忆之中并不会发挥作用。无论假期是持续了一周还是三周,大脑在事后对这段假期的评价是一样的。对于整体评价而言,只有假期的高潮和结尾会发挥作用。如果一场电影的结尾令人不满意,那么即便其整体精彩,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肯定不怎样。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聚会、音乐会、图书、演讲、住所以及感情等方面。
24、自我怜悯的漩涡--挖掘过去为什么毫无意义
在面临生活中的困境时,自我怜悯是做没用的反应之一。自我怜悯不能改变任何事,相反,它如同一个情绪漩涡,我们在里面游得越久,陷得就越深。一旦深陷其中,人们便会很快受到妄想症的困扰,会觉得有一群人,抑或所有人,乃至整个宇宙都在诅咒自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对周围的人也是如此,他们身边的人早晚会远离他们,他人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只要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了自我怜悯的苗头,我马上就会试着让自己游离这个危险的漩涡。俗话说得好,如果发现自己已经身陷洞中,就别再继续挖下去了。
不要在自我怜悯的泥塘中打滚,是“心理卫生规范”中的原则之一。生活并不完美,你和他人的生活都是如此,请接受这个现实。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曾说过:“命运会将麻烦事直接丢到你头上,生活并不属于软弱的人。”只因过去过得不快乐,便让自己现在也不快乐,这么做又有何意义呢?面对当前生活中的不幸,如果你能做些什么来扭转乾坤,那就去做;如果你做不了什么,那就接受现实。诉苦只是浪费时间,而自我怜悯更是会带来双倍的反效果。首先,你并没有在这段时间中为克服困难而做些什么;其次,这种自毁行为带来的负能量会和你本身的不幸叠加在一起,让生活更加艰难。或者正像芒格在他的《铁律》一书中所写的那样:“谁如果总在想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把他的生活给毁了,那么毁掉其生活的正是他自己。’受害者‘心理是最具灾难性的生活向导。”
25、快乐论与实现论--如何让乐趣和意义彼此互补
请将乐趣和意义进行适度的混搭,避免极端。因为在你走向某一个极端时,边际效用会出现递减。最迟等到你吃完第四磅巧克力,连续看上24小时电视,或经历了第五轮性高潮之后,巧克力、电视和性爱的吸引力便会不复存在。同样的道理,谁如果日日夜夜都在为拯救世界而奉献,并禁止自己享受一切乐趣,那他也会缺乏动力。享受和奉献,这两件事最好能轮流出现。如果你已经拯救了世间的一寸土地,那就先奖励自己一杯啤酒吧。
26、尊严圈(上)--即或不然
尊严圈涵盖了你所有的誓言,并会保护你免受三种类型的攻击:1、更好的理由;2、致命的危险;3、与魔鬼的契约。
一个范围较小的、不容侵犯的、界限清晰的尊严圈,会对美好生活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何建立自己的尊严圈?尊严圈将随着时间流逝自然地物化成形。你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比如错误的决定,失望,失败和危机。你必须具备足够的自省精神,以便能清晰地知晓自己应当准备好去捍卫或放弃哪些原则。有些人从未建立起自己的尊严圈,所以他们的人生缺少基础,并总是容易被诡诈谬论攻击。
请收紧自己的尊严圈。小圈子之所以比大圈子更有力量,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你在尊严圈中存储的元素越多,这些元素之间就越容易起冲突。请以极其严苛的态度来选出自己的“不容商榷之事”,即那些你不能放弃的原则。
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因为弥足珍贵的东西注定无法用价格来衡量。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找到值得为之牺牲的事业,那他也不值得活着。
27、尊严圈(中)--一旦你从外部垮掉
如果对外表达的内容无法令自己的内心信服,那么随着时光流逝,一个人便会慢慢变成傀儡。其他人会利用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他则迟早会缴械投降。他会放弃抗争,扛不住压力,意志力也会逐渐衰退。谁如果在外在层面上垮掉,那么他的内心也迟早会垮掉。
28尊严圈(下)--与魔鬼的契约
如果你没有清晰地界定出自己的尊严圈,那么每当诱人的报价或者新的交易机会出现时,你都要重新考虑一番。这么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侵蚀你的自尊和声誉,并让你在将来更容易受到新报价的攻击,此乃恶性循坏。
请明确划定自己的尊严圈。当金融病毒试图渗透价值观的免疫系统时,请不要让自己被病毒感染。无论何时,无论别人出多少钱,尊严圈内的事物都绝无商量的余地。涉及尊严圈的任何交易都是与魔鬼的契约,而你绝不会像乌里州的大桥那样,毫发无伤地挺过一切。
29、忧虑之书--如何关闭头脑中的“扬声器”
事实上,90%的忧虑都是多余的:要么因为你翻来覆去琢磨的那些问题并非真的十分危险,要么因为你对此根本无能为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为全球变暖、股市或来世等问题担心,真的一点儿用也没有;相反,这只会令你夜不能寐。
长期的焦虑会导致慢性压力,这种压力会耗费我们数年的阳寿,这一点在动物王国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曾建议我们使用以下技巧消除忧虑:1、明确你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2、解决能改变的问题,而不要让不能改变的问题困扰自己。
三个策略解决焦虑:
第一,留出固定的时间,专注于你的焦虑。具体来说:找出一个笔记本,并将其命名为“我的忧虑之书。”每天留出十分钟,在本子上记下令你忧虑的一切,无论这种焦虑是否合理,是愚蠢还是模糊不清。
罗伯特.罗素的建议: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些事情念念不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想的更多,想的比直觉要求的还要多,直到这种病态的魔力自我湮灭为止。
第二,购买保险。保险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是最优雅的忧虑杀手之一,其真正的价值并非事后做出的理赔,而是在事前减轻我们的焦虑。
第三,专注于工作,是应对胡思乱想的最佳疗法。令人着迷的、内容充实的工作,胜过沉思冥想,而且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更能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30、意见的火山--为什么不持观点会让人更加自在
人的大脑是一个蕴藏着各种意见的火山,它会不断喷发出各式各样的观点和想法。无论问题重要与否、是否有解,也无论问题是否复杂还是简单,答案都会像五彩纸屑一般从大脑中喷发出来。
我们会因此犯下三类错误。
第一,我们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第二,我们会对无法回答的问题发表意见,
第三:我们还倾向于对复杂的问题(比如本章开头的那些问题)做出草率的回答。
如果真的想要持有某种观点,你该怎么做呢?抽出一点儿时间,心平气和地将它写下来。写作是整理思路的理想方式。在将观点凝结成语句的过程中,凌乱的想法会变得越发清晰。
发表的草率意见越少,生活就会越美好。我甚至敢说,99%的意见都是多余的。对你而言,无论是在私生活还是在工作中,真正重要的意见只有1%。你可以想象自己此时被邀请参加一档谈话节目,而在场的其他五位嘉宾全都反对你的观点。在现实中,你需要模拟这五位嘉宾,极力捍卫自己观点的对立面,只有这样,你才值得拥有自己的观点。
31、精神堡垒--幸运女神的轮盘
波爱修斯的建议:
第一,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命运”之类的东西,请接受这一点。
第二,拥有的、珍视的、热爱的一切,包括你的健康,以及你的爱人、孩子、朋友、房屋、财产、故乡、名誉、地位等,都会随时光而消逝。
第三,如果你像波爱修斯一样失去了很多,乃至一切,那么你也应当意识到,在自己的人生中,积极的元素还是占据了上风(否则你便无法在此时诉苦了)。此外,你还要明白一点:人生中的甜蜜总会包含在苦痛之中,怨天尤人是不可取的。
第四,你唯一不会失去的正是自己的思想,即你的思维工具,你解读厄运,损失和打击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精神堡垒”,这座堡垒是一块永远也无法被攻占的自由高地。
我们的世界,正是由那些会偶尔打乱我们生活的风波和意外构成的。你无法从自己的地位、豪车、银行账户或社会成就中寻找到快乐,正如波爱修斯所经历的那样,这些东西随时可能会离你而去,而精神堡垒才是我们获得快乐的源泉。
32、嫉妒--魔镜,魔镜
人们并未像今天这样,将自己同这么多人对比。互联网已经把嫉妒变成了现代的流行病。因此,在退出社交媒体之后,你同样也要在现实中控制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冲动。例如,你应当避开同学聚会,除非你在收入、地位、健康、家庭等方面都是优胜者。
如果你的生活碰巧是特别令人羡慕的,那么请保持谦虚,这是你为世做出的贡献。谦虚的你,会让他人少经受一些嫉妒的折磨,并让世间少一分苦难。正如人们所说,成功之后最大的挑战就是保持沉默。如果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那就在心里默默为之骄傲吧。
在你的社区、社交圈或工作领域中,总会有一些人比你过得更好。请接受这个现实,并将“嫉妒”二字从情绪的字典中删除,越快越好!
33、治病不如防病--避免让问题出现,胜过动手解决问题
智慧是一种实战技能,智慧能衡量我们领航人生的水平究竟有多高。谁如果能意识到,规避困难几乎总会比解决困难容易很多,那他也一定能明白这条简单的定义:智慧就是预防措施。
事实上,生活是艰难的。问题会像雨点般从四面八方落下,命运会在前方给你挖坑,并为你的人生道路设置障碍。你不能改变这一点,但如果你知道危险潜伏在哪里,便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避开这些障碍。对此,爱因斯坦说:“聪明的人会解决一个问题,睿智的人则会避免让问题发生。”
即便你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定期践行本章的建议,你也仍然会忽视一些危险,做出错误的决定。通过面对现实,迅速着手解决问题,你可以降低这些不可避免的灾难所带来的损失。
但就可预见的困难而言,预防显然比解决更加容易。预防是一种智慧,它是无形的,所以你不能炫耀它,但你终会明白,对于美好生活而言,炫耀毫无益处。
34、心中的救济工作--为什么你不应当为世界的现状负责
我们的确在被世间的不公困扰。对此,我们需要拿出应对策略,即那些帮助我们直面世间灾难,避免内心失衡的思维工具。5条建议:
第一,除非你是奥古斯都大帝、查理大帝或约翰.肯尼迪,否则你能亲手办到的事情十分有限。请牢记这一点:绝大多数人为的灾难,比如冲突、战争或恐怖主义,都会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的多。
第二,如果你想帮忙减少地球上的苦难,那就捐钱吧。
第三,大幅度降低自己对新闻的关注度,特别是在人道主义危机发生的时候。
第四,你可以假设宇宙中充满了生命,而类似的危机、灾难和苦难,同样会在其他无数的星球上蔓延。
第五,你不应当对世界的现状负责。
35、专注力陷阱--如何对待自己最宝贵的资源
你的注意力放在了哪里,对你的人生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专注力、时间和金钱,这三者对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对后两种更加熟悉。一旦涉及专注力,我们总会不可避地犯错误。要想避免这种错误,下面几条建议尤为重要。
第一,不要将新事物和重要的事物混为一谈。无论是产品、观点还是新闻,每一个新事物都想赢得我们的关注。世间越是喧嚣,他们就叫得越响,只为让人们都能听到它们的声音。
第二,请避开免费的信息或技术,因为这些都是由广告资助的专注力陷阱。既如此,你为什么要故意让自己掉进陷阱呢?
第三,与多媒体有关的一切,你都应当远远避开。图像、动态图片以及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会令你的情绪运转陷入超速状态,而这则会对你的决策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你必须意识到专注力是不可分割的,这一点与时间和金钱不同。
第五,在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中,你应当占据主动,而不是处于弱势地位。
无论你此时身处何方--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生活就在哪里--每个瞬间都只会出现一次,谁能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专注力,谁就能从生活中得到更多。在摄入信息时,你要像对待食物和药物一样挑剔、严格、谨慎。
36、读书要减量加次--我们阅读的方式是错误
一本书读两遍的效果,绝非读一遍的两倍,而是会远远高于这个比例。依照我的经验,书读两遍,其效果会翻十倍。某一本书,如果我看完一遍能记住3%的内容,那么看完第二遍后我便能记住30%。
在放慢节奏、全神贯注地阅读时,汲取的信息量竟会如此之大;在第二遍阅读时,居然能发现那么多新内容;阅读的时候仔细思考,竟会对加深理解有那么大的帮助,这些效果总会令我感到惊奇。
这里的关键词是“沉浸”,而它的反义词则是“浏览”。
这里再细讲几点。
第一,效果。紫瑶这本书没有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记,那么这次阅读在我看来就是浪费时间。
第二,侦探小说不应当出现在我们的读书票中,因为我们几乎不可能将它再读一遍。
第三,你必须要决定属于自己的那张读书票上应当有多少个小方格。
第四,如果你还年轻(我们暂且将“年轻”定义为“阅读生涯”的前1/3),那你此时应该做的就是吞下尽可能多的书。无论是长篇小说,短片小说,诗歌,还是各式各样的通俗类书籍,你都应当混搭着读,不必考虑作品质量,读到满腹经纶为止。
37、教条的陷阱--为什么理论家总会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我们既没有读书,也没有咨询专家的意见,我们的观点来自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群体。这个群体可能是某个党派、职业群体、社会阶层、体育俱乐部或街头帮派。我们的知识绝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样客观。
一旦这种“团体意见”不再局限于单个领域,而是组成了完整的世界观,那么情况就很可怕了。人们将其称作“观念形态”。观念形态是彻头彻尾的团体意见,它会以批量的形式为我们提供观点。
独立思考,不要让自己成为过于忠实的群组成员。最关键的是,你要远远绕开各种教条。只有尽快明白自己对世间万物并不明白,我们才能更好地明白这个世界。
38、思维减法--如何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
感恩伴随着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当感谢谁?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言,其感激之情往往缺乏接受的对象。第二个问题便是习惯与适应。人类的大脑虽然会对变化做出激烈的反应,然而却能很快适应某种状态。
心理学家保罗.多兰曾说过:“人生中的很多快乐都是感受不到的。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来让自己感受到这些快乐。”
39、思考极点--思考好比手电筒,行动才是探照灯
只有将产品生产出来并推向市场,企业家才会知道产品是否能获得成功,而消费者调查无法帮他做到这一点。
推销员只有在经历了无数次拒绝,并完成了无数次改进之后,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撒手锏,这个过程无法通过研究销售秘籍来替代。
俗话说得好:“如果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你便会收获经验。”行动者会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尝试借助沉思来发现自己真实的欲望,看到人生的意义,或是找到幸福的黄金核心,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心理学家将其称为内省错觉。实际上,这种自我调查可能更会令你身陷沼泽之中,交织的情绪、模糊的思想和混乱的念头便是其中的泥浆。
40、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角 {MOD}调换
你应当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并真正体验一下。要想同他人建立互信,角 {MOD}转换是迄今为止最有效、最快速、最划算的方式,其效果原胜其他方法。由于互换角 {MOD}有时候不可行,所以还有一个建议:阅读小说。你读的小说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好。沉浸在一部优秀的小说中,同主角共同经历每一次高峰和低谷,是一个介于思考和行动之间的行之有效的折中方案。
41、改变世界的幻想(上)--不要痴迷于“伟人理论”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无数趋势和影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历史的运转更像是街上的车流,而不是单个的汽车。从本质上看,世界历史有时是无序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倘若你为研究历史文献花费了足够的心血,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的变革中,都会包含一些偶然因素。此时你便会明白,哪怕是历史上那些最为杰出的人物,也要受自己所处的时代限制。
42、改变世界的幻想(下)为什么我们不应将任何人(至少不应将自己)奉上圣殿
几乎所有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同样的道理。里德利已经在他的书中证明:不是发明家发明了技术,而是技术发现了属于它的“发明家”。
同样的道理,那些尖端技术的突破也绝不依赖某一个人。只要测量仪器能够达到必要的精度,新的发现早晚都会浮出水面。
从根本上看,一切需要被发现的东西,都会在某个时刻被某个人发现--这便是来自科学的咒语。
在面对自己的成就时,我们则应当保持谦虚。
无论你的成就多么不同寻常,事实上,即使没有你,该到来的也还是会到来。
个人对世界的影响微乎其微。作为商人、学者、首席执行官或将军,无论你多么出 {MOD},在整个世界的框架下,都是微不足道的。
唯一能够让你发挥出决定性作用的地方,就是你的个人生活。
对于美好生活而言,最有价值的策略之一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43、“正义世界”的谬论--为什么生活看起来不像一部经典的侦探小说
大多数人都深信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公正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邪恶的人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凶手终会被绳之以法。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这个世界有时其实是不公正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现实呢?我相信,如果你能够将世间的不公当成一种客观事实,并以坚忍的态度接受这个事实,那么你的生活定会更加美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将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中甩掉很多失望的情绪。
坚信这个世间并不存在公平的计划,是构成美好生活的拼图之一。请专注于自己的花园,也就是你的个人生活。你会发现,这座花园中已经有足够多的杂草等着你拔除了。你生命中多经历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给你的命运带来了沉重打击的事情,其实同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并没什么关系。请以冷静且坚忍的心态,坦然接受一切不幸与失败。
44、货物崇拜--不要制造“稻草飞机”
非物质的形式主义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普遍得多。如果你想拥有美好生活,那你就必须看穿这一切,并将形式主义从你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否则它便会浪费你的时间,并会让你的眼界变得狭窄。
请对那些信奉货物崇拜的人和组织敬而远之,并离开那些靠仪式、言语和表象来撑门面,却不重视效益和成就的企业。
有一点也颇为重要:在真正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因素之前,请不要盲目模仿他们的行为。
45、参加属于自己的比赛,你就是赢家--为什么常识只适合作为业余爱好
首先,全球化融合了过去由于地域原因而难以碰面的专家。“胜者为王”效应导致了明显的收入不均,少数的胜利者占据了几乎整个市场,而其他绝大多数人则在该领域的边缘苦苦挣扎。
其次,专业领域开始不断细化,出现二级领域、三级领域等。领域的数量如爆炸般增长。
这对于你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第一,我们对自己专业的研究不够极致,所以当别人超越我们时,我们会感到惊讶。
第二,只有成为该领域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人,“胜者为王”效应才能帮助你。
第三,不要为了改善职业前景而去囤积各个领域的知识。
46、军备竞赛--远离战场的理由
你需要从“军备竞赛”中脱身,但这股暗流有时却很难被发现,因为每一轮“扩军”看起来都合情合理。因此,请记得偶尔到部队之外走走,并以俯瞰的角度观察战场。“军备竞赛”意味着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惨胜”,而你最好能置身事外,不要让自己成为疯狂的牺牲品。只有在大家不会为“军备竞赛”而斗争的领域,美好生活才会成为可能。
47、让偏执成为你的朋友--为什么你要认识“圈外人”,但却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们
圈外人有一个战略上的优势:他们不必坚守团体公约,并为此浪费时间。绝大多数团体都会在自己的章程中规定一些没意义的事,而圈外人则不必参与这些烂事。
圈外人的另一个优势是,由于身在局外,所以针对现有体制中的缺陷和矛盾,他们的目光会更加敏锐,而团体内的成员则会被一些制度蒙蔽双眼。圈外人能看得更深,他们对现状的批评不会含糊其辞,而是直指要害。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可以将一只脚踏入团体,这会确保你能够享受会员资格带来的一切好处,但请同时用另一只脚来探寻。你应当维系与圈外人的友情,尽管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圈外人打交道,你应当遵守以下几条准则。1、避免阿谀奉承:你需要做的,是真正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中去。2、对地位的轻视:圈外人完全不会在乎你有没有博士头衔,或者你是不是扶轮社的社长。3、宽容:圈外人很少守时,而且他们有时候会蓬头垢面。或者穿五颜六 {MOD}的衬衫。4、互惠:你也要同他们分享属于自己的资源,比如想法、金钱和人脉。
48、秘书问题--为什么我们人生中的样本太少
秘书问题,令人惊奇的是,针对该问题,的确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你应当首先面试37个人,然后将她们全都拒绝,此时你已经知道这37人中最优秀的那位是什么水平了。在随后的面试中,只要出现比之前的冠军还要优秀的候选人,那你便立即将其录用。
37这个数字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37除100,结果正好是数学中的常数e(约为2.718)。假如只有50人应征,那就先拒绝掉前18位(50/e的结果),随后再聘用第一位表现比前18人都好的应征者。
美好生活绝非是一场与数学精确度有关的游戏,用沃伦.巴菲特的话说就是:“近似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秘书问题的重要性:它能在我们面临重要抉择时提示我们,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究竟应当“试水”多久。与秘书问题相关的实验已经证明,绝大多数人在选择“面试者”时,都过早地做出了决定。当我们面临针对事业、职位、领域、配偶、居住地,以及最喜欢的作家、乐器、运动或度假地的选择时,我们应当先在起初阶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多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案,最好比自己想要尝试的还多一些,随后在做出最终的决定。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更复杂,同时也更加丰富多彩。所以,请在年轻的时候尽量多完成一些样本实验。在成人阶段的最初几年中,最重要的绝不是挣钱或谋求事业发展,而是去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你应当以极端开放的态度,接受命运为你安排的一切。
你应多读书,因为小说--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是对生活极佳的模拟。而一旦上了岁数,你就应当切换一下人生模式了。
你应当在选择的时候坚持及其苛刻的态度,因为此时的你,已经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
49、期望管理--期望值越低,幸福感越强
研究表明,期待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幸福感,而不切实际的期待更是幸福的头号杀手。
如何应对自己的期待呢?我的建议是:那你应当像医生分诊急救病人一样,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排序,将“我必须做的”“我想要做的”“我期待做的”进行区分。
第一类事情强调的是必要性;
如果把所有愿望都看作是人生中必须完成的使命,那你在别人眼中只会变成一个闷闷不乐、不好相处的人。此外,无论你的智商多高,这种心态都会诱导你做出蠢事。所以请将那些所谓的人生使命从你的待办清单中划掉吧,越快越好。
第二类是愿望,或者说是偏好和目标;
没有任何愿望(目标、偏好)的人生,意味着虚度的人生,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被愿望束缚了手脚。你要知道,有些愿望是你无法实现的,因为它们不由你控制。
第三类则是期待。
你遭遇的许多坎坷与不顺,都应归咎于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尤其是对于他人的期待。你不能指望别人顺遂你的心意行事,就好比你不能指望天气的好坏能由你的心情决定一样。
那么人们该如何建立合乎实际的期望呢?
第一步:在每次小聚、每次约会、每个项目、每场派对、每个假期之前,在读每本书、开展每一次计划之前,你都要先将任务、目标和期待清晰地区分开。
第二步:用0到10之间的数字来对自己的每一个期待评级,0就如同你对灾难的期望值,而10则代表你对实现人生理想的期望值。
第三步:将每一个期待的分值都减掉两分,然后把你的心理预期也调整到新的数值上。
50、史特金定律--如何调节自己的“垃圾探测器”
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说,史特金定律不仅仅适用于图书和电影:“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物理、化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医学、摇滚与乡村音乐界...各个领域均是如此。”
史特金定律不仅对外部世界有效,它也同样适用我们的内心世界。以我为例:我心中90%的主意都是毫无用处的,90%的感觉都是毫无道理的,90%的愿望都是毫无意义的。正因为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所以我会十分谨慎地思考,自己应对哪些来自个人的“精神产品”加以重视,对哪些则应当一笑而过。
不要抓住别人给你提供的每一件垃圾不放;不要在自己刚刚对一件事产生兴趣的时候,便去追逐自己的欲念;不要因为某些设备或应用的存在便去不断尝试。因为只有极少一部分内容才是有价值的、一流的、重要的。史特金定律会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并能让你避免很多愤怒。请认清主意和好主意、产品和好产品、投资和优质投资之间的差别,请认清垃圾的真面孔。
51、对谦虚的赞美--将自己看得越轻,生活就会越美好
用下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自身的价值。无论你现在是何等传奇的人物,再过百年,你所有的功绩声名终将归于尘土。美好生活的基本准则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骄傲和幸福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你越是谦虚自持,你的生活就会越美好。原因有三:
第一,重视自我会花费大量的精力。
第二,我们越是一味抬高自己,就越容易掉入自利偏差的陷阱。
第三,你会为自己树敌。
52、内心的成功--为什么输入比输出更重要
没有人能百分之百追求内心的成功,并对外在的成就嗤之以鼻,然而我们却能够借助日复一日的练习来让自己接近那颗“不动之心”。你应当在一天结束之前检讨一下:我今天在哪里失败了?我今天哪些时候让自己被有毒的情绪伤害了?哪些我无法控制的打击让我动摇?我应当运用哪些思维工具来提升自我?你没必要成为墓地中最富有的那一位,而是在此岸今生,成为内心最成功的那个人。“让你旅途中的每一天都成为杰作!”
最多设置5个标签!
52种思维工具虽然不是美好生活的绝对保证,却能大大提升你拥有美好生活的概率。
1、心理账户,如何将损失转化为收益
钱无法给人带来快乐,这个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我还是想劝你一句,不要总是翻来覆去地琢磨几块钱的得失。一杯啤酒是比平时贵了两块钱,这种事我已经逐渐看淡。我省下的不是这笔钱,而是由此引发的不安。
你虽然无法追回那些已经失去的时间和金钱,但却可以重新解读它们。你可以提前准备一套心理账户策略,来帮助自己应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你会发现,你越是能熟练地避开思维误区,就越会觉得每一次故意踏进误区都很有趣。
2、修正的巨大作用,为什么完美的预设是不存在的
完美必须把修正带来的“耻辱感”放到一边。与那些花了很多时间构建完美的“预设”,并徒劳地期待自己的计划能够绽放的人相比,能够早早开始调整的人将会占据优势。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唯一可行的终生目标亦不存在。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企业战略、理想的选股方案,或唯一正确的职业,这一切都是神话。正确的做法是以一种预设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自己的预设。世界越复杂,你的起点越无关紧要。
3、誓言,将固执当成一项策略
无论你的誓言是什么,如果你能坚持依照自己的誓言生活,别人就会逐渐停止打扰你,让你获得安宁。
告别对变通的狂热崇拜。变通会令人郁闷、疲惫,并会悄悄转移人们对目标的专注力。
请坚守自己的誓言,毫不妥协。100%的坚持,会比99%的坚持更加简单。
4、黑匣子思维-为什么每次跌倒都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伯特兰.罗素曾说:“铲除滋生自我欺骗得土壤,是获得稳定、持续得幸福的前提。”
请为自己打造一个“黑匣子”,并在做出重要决策的时候将头脑中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包括假设、思考过程以及结果。如果你的决策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那你便需要查看一下自己的“黑匣子”(这个“黑匣子”不必坚如磐石,一个笔记本便足矣),并仔细分析一下是哪些想法引发了错误,一切就是如此简单。只要你了解了失败的原因,你的人生就会因为这次糟糕的失败而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你无法姐是自己究竟错在哪里,那你就嗨没有看懂这个世界,也没有看懂你自己。换句话说,如果无法解释自己的跌倒,那你下次还会跌倒。坚持不懈地进行分析,绝对是值得的。
查理.芒格曾说过:如果你不去着手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一直等到它变得无法解决,那你真是太愚蠢了,这份愚蠢让你理应接受问题的惩罚。
5、适得其反--为什么节省时间的因素往往会成为时间的窃贼
科技往往会被打上万能的标签,但经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消极影响。快乐生活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如果一样东西无法为我们做出真正的贡献,那我们便可以省下它,尤其是针对科技而言。在将手伸向下一个小设备之前,请先打开头脑中的那盏灯。
6、美好生活的消极艺术--不要做错事,正确的事情就会发生
巴菲特曾说:“我们没有学过如何在经商过程中解决棘手问题,我们只学过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你并不需要很有才华。他的商业伙伴芒格曾说:“像我们这类没有追逐大智慧,而是努力不做傻事的人,所获得的长期收益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美好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避免说胡话、做蠢事或者跟风行动,而不是对极致幸福的追逐。令你生活富足的因素并不是添补,而是节省。或者正如芒格所言:“我最想知道的是我会死在哪里,以便让自己从不涉足此地。”
7、卵巢彩票--为什么你的成功并不是你应得的
1、你应当保持谦虚,尤其是在成功的时候。你的成就越大,你就越不该四处张扬。
2、请慷慨地、心甘情愿地将手中那份(并非归功于自己的)成功同他人分享,拿出其中一部分来接济那些没有获得成功基因的人,即那些没有在合适的家庭、合适的环境中出生的人。
8、内省错觉--你要把感受当回事,但不是自己的感受
斯坦福大学的埃里克.施维茨格贝尔教授的评价是:“对当前的情绪进行自我观察,这么做只会得出错误的、不可信的、误导性的结果。”
不要试着探究自我,不要让个人感受成为自己的指南针。
为什么自我探究如此不可信?有两个原因
首先,无论对自己的探究多么频繁、多么深入,你都无法将更多的基因复制给下一代。
其次,谁不渴望成为唯一的权威呢?无论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都不会有任何人站出来反驳。修正机制的缺少,并没有什么帮助。
必须说明一点:有些情绪,尤其是自我怜悯、焦虑和嫉妒,其毒性十分强大,强大到单纯用游戏的心态还是无法搞定。
9、真诚性陷阱--为什么你需要一位“外交部长”
我们会期待一定程度的体面、礼节和自控,即一种属于文明社会的伪装。至少在面对面的接触中,这种伪装还是有必要的。
信守自己的承诺,说出自己的想法,依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请将自己的“真诚”局限在以上几点,因为其他一切方面都同别人毫不相干。
10、五秒说不--小恩惠,大陷阱
“一报还一报”策略令全球经济持续发展。五秒每天会与很多不沾亲的人,甚至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人合作,这种合作为我们的富裕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请注意,互惠主义也隐藏着风险。假如有人帮了你,你会觉得自己有义务回报他,比如帮他一个忙,这会让你变得容易被他人操纵。
“五秒说不”,“想找到世间美好的事物并非易事,然而如果你能在90%的时候说“不”,那么你便不会错过很多美好。
11、专注点幻觉--为什么住在加勒比海不会让你感动更快乐
在你思考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什么会比你的思考方式更重要。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这样描述道。
对“专注点幻觉”的控制,绝对是美好生活工具箱的思维工具之一,它会帮助你避免做出很多愚蠢的决策。如果你要比较一样东西(比如汽车、职业生涯或者旅行目的地),那你将会倾向于针对某个因素进行细致的比较,而将其他数百个因素都跑到脑后 。
12、“蒸发”的宝贝--我们为什么要少购物,多体验
1、心理学家诺伯特.施瓦茨.丹尼尔.卡尼曼和徐菁曾向车主提出过这个问题,并将他们的答案与汽车的价值进行了对比。
2、你在上一次开车的时候有多么开心?
第一项调查揭示了汽车价值和它给车主带来的愉悦感之间的关联性--车越豪华,欢乐越多。
第二个问题你想到的事情则完全不同,比如开车打手机的窘态、上班时的场景、堵车、前方愚蠢的司机等。
简而言之,只有当你想到车本身而非开车时,你的汽车才会让你开心,这便是我们在前面章节讨论过的“专注点幻觉”效应。
13、滚蛋吧,金钱--为自由做存储
研究表明:如果你生活在贫穷之中,那么金钱将扮演重要的角 {MOD},因为贫穷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痛苦。如果你的年收入达到5万欧元,那么金钱扮演的角 {MOD}就会理性化。如果你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欧元,那么额外收入的影响就会降至0.
处理金钱有几个经验法则。
其一,“去你的钱”。
其二,请不要对自己收入或资产的微小波动做出反应。
其三,不要拿自己和富人做比较,这会让你不开心。
其四,财富会遭人嫉妒。即便你特别有钱,也要过有节制的生活,
14、能力圈--为什么一定要看能力圈的边界
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铭是:“了解你的能力圈并坚守在圈中。圈的大小并没有那么重要,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巴菲特的商业伙伴查理.芒格补充道:“每个人都必须清楚自己的才华所在。有件事我几乎可以保证,如果你试图在自己能力圈外的事情上取得成功,那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对能力圈的清晰划分,会令那些本不适合你却显得难以抗拒的请求突然变得可以被抗拒。
如何创建自己的能力圈?
创建能力圈需要时间,而且是很多时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请对此做好心理准备。”
15、坚持的秘密--为什么无趣的人会比冒险家更成功
“持之以恒”背后的秘密就在于此:长期的成功就像是用发酵粉做蛋糕,这个过程很缓慢,很无聊,很冗长,但它却带来了最好的结果。
哪本书是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书?不是那些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的书,也不是书店展台上堆得最高的书,而是那些几十年来,甚至数百年来一直都在印刷的书比如《圣经》《古兰经》《共产党宣言》《指环王》《小王子》,没有哪家出版社能抛开这些书运营下去。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你不需要聪明绝顶,只需要比别人稍微聪明一点点,然后将这种优势维持很久很久。”
16、使命的压迫--做自己能做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你可以抱着热忱的,甚至有几分痴迷的态度去践行自己的技能,但你的重点应该放在行动、工作或投入上,而不是成就、效果和产出上。
换句话说,“我今天至少写完三页”的心态,会比“明天我肯定能拿诺贝尔文学奖”要好。
17、好名声的牢笼--将自己从外部评价模式转换到自我评价模式
无论别人是把你捧上了天,还是想你泼脏水,这对你生活造成的实际影响,都会远远小于你的自尊心或羞耻感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请将自己从这种情绪中释放出来吧。
这么做有几个原因。第一,你可以避免“情绪过山车”。从长远的角度看,你不可能一直都将自己的名声经营得很好。菲亚特汽车公司曾经的掌门人乔瓦尼.阿涅利说过一句话:“当你老去的时候,你便会拥有自己应得的名声。”他想说的是,你可以暂时愚弄他人,但这出戏演不了一辈子。
第二,过于关注自己的威望和名誉,会使我们对那些真正能令人快乐的元素产生扭曲的看法。
第三,过度关注名声会令我们精神紧张,而这对于美好生活是有害无益的。
巴菲特说过:如果我做了什么事,别人不喜欢,但我自己很喜欢,那我会感到高兴。如果我做的事,别人纷纷夸奖,但我自己不满意,那我也不会为此而高兴。
18、历史终结错觉--你可以改变自己,却无法改变他人
好消息:你能够为自己个性的改变施加些许影响,但影响的幅度却有限,因为人格变化极大程度上是由基因程序决定的,尽管如此,你还是应该抓住一些改变自己的机会。控制人格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借助自己的偶像。巴菲特层写道:“只要告诉我你心中的英雄是谁,我便能说出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坏消息:你无法改变他人,甚至连你的爱人和孩子,你都无法改变,只有来源于内心的动力才能促成性格的改变,外界的压力或理性的论证对此都是无效的。
针对美好生活提出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便是学会避开那些你不得不改变他人的情况。正式这一简单的策略,让我摆脱了很多痛苦、亏损和失望。
19、生命的“小意义”--哪些目标你能完成,哪些不能
为什么目标会奏效?一方面,有目标的人会为达到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目标令决策更加容易。生活是由无数个岔路口组成的,在每一个岔路口前,我们要么随性前行,要么以目标为导向。
所以,确立人生目标是明智的做法。这里还涉及2个问题,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评价道:“难以完成的目标,是催生不满的良方。”
目标会奏效,目标很重要!可大多数人对“生命的小意义”却缺乏清晰的思考。他们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给自己确定一些“时下流行”的目标。然而有时候,只有撕碎不切实际的幻想,设定可实现的目标,我们才能走在通往美好生活的路上。与匆匆赶到某个落脚点相比,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显然更加重要。
20、两个自我--为什么你的生活不是一本相册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称之为“峰终定律”。他发现,人们对事件“顶峰”(即该事件的高潮,事件进程中最激烈的瞬间)和事件“终点”的记忆是最清晰的,而其他任何内容都难以逃过记忆的筛子。
你的“体验自我”很善于挥霍(它几乎扔掉了所有东西),而你的“记忆自我”却极易受到错误的攻击,并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正是因为“记忆自我”的误算,我们更倾向于标榜简短而高强度的愉悦感,却极少珍视安静、持久、稳定的快乐:我们会选择蹦极、刺激的一夜情或吸引眼球的YouTube视频,来代替远足、有规律的婚内性生活或一本好书。
21、记忆账户--经历远胜回忆
应当被无限放大的是眼前的经历,而非以后去回忆。请欣赏日落,而不是拍下日落的照片。即便没有任何回忆,一段充满了美妙瞬间的人生也是一段美好的人生。所以,请不要再将眼前的经历当成是为记忆账户准备的存款。最迟在我们死去的那一天,这个账户就会被永久关闭。
22、生活的故事皆为谎言--为什么我们会怀揣着一个错误的自我印象游历世界
故事在真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你可以花费十年时间,带着放大镜跋涉七大洲,翻过每一块儿石头,可你却找不到一个故事。你会找到石头、动物、植物、菌类.....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显微镜,你还会看到细胞、分子、原子甚至能看到基本粒子,但你依旧找不到故事。
大脑是如何将事实编织成记忆的呢?答案是:将这些事实拼接成一个内容紧凑、连贯、有因有果的故事,即3K原则。“紧凑”意味着,这些故事要被压缩、简化,但不能有断层;“连贯”意味着,故事中不能出现矛盾;“因果”意味着,故事中必须存在一条明确的逻辑线--A导致了B,B导致了C,而且这条事态发展的线路必须要有意义。
我们头脑中的人生故事有多真实呢?请看以下四点:
第一,我们改变自身的速度会比想象的要快,这种变化不仅关乎个人偏好(例如兴趣爱好,最喜欢的音乐,最喜欢的食物等),还同样会涉及那些看起来似乎难以改变的方面,比如我们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
第二,我们的人生看似易于规划,实则不然。机会在人生中扮演的角 {MOD}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
第三,大脑编织的这张人生故事网,使得我们很难再抛开一切解释、背景和借口,来对单个因素进行赤裸裸的观察。借口是我们的绊脚石,令我们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第四,我们眼中的那个自己,会比真实的自己更加优秀、美丽、成功、智慧。这种“自利性偏差”会令我们比理智的时候冒更多的风险,也会导致我们太过妄自尊大。
23、美好的人生旅程,胜过优雅的死亡--为什么不要去想濒死的那一刻
丹尼尔.卡尼曼曾经提出过有关回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程序性错误,其中一种叫作“时长忽视”:某段经历的长度在回忆之中并不会发挥作用。无论假期是持续了一周还是三周,大脑在事后对这段假期的评价是一样的。对于整体评价而言,只有假期的高潮和结尾会发挥作用。如果一场电影的结尾令人不满意,那么即便其整体精彩,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肯定不怎样。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聚会、音乐会、图书、演讲、住所以及感情等方面。
24、自我怜悯的漩涡--挖掘过去为什么毫无意义
在面临生活中的困境时,自我怜悯是做没用的反应之一。自我怜悯不能改变任何事,相反,它如同一个情绪漩涡,我们在里面游得越久,陷得就越深。一旦深陷其中,人们便会很快受到妄想症的困扰,会觉得有一群人,抑或所有人,乃至整个宇宙都在诅咒自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对周围的人也是如此,他们身边的人早晚会远离他们,他人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只要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了自我怜悯的苗头,我马上就会试着让自己游离这个危险的漩涡。俗话说得好,如果发现自己已经身陷洞中,就别再继续挖下去了。
不要在自我怜悯的泥塘中打滚,是“心理卫生规范”中的原则之一。生活并不完美,你和他人的生活都是如此,请接受这个现实。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曾说过:“命运会将麻烦事直接丢到你头上,生活并不属于软弱的人。”只因过去过得不快乐,便让自己现在也不快乐,这么做又有何意义呢?面对当前生活中的不幸,如果你能做些什么来扭转乾坤,那就去做;如果你做不了什么,那就接受现实。诉苦只是浪费时间,而自我怜悯更是会带来双倍的反效果。首先,你并没有在这段时间中为克服困难而做些什么;其次,这种自毁行为带来的负能量会和你本身的不幸叠加在一起,让生活更加艰难。或者正像芒格在他的《铁律》一书中所写的那样:“谁如果总在想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把他的生活给毁了,那么毁掉其生活的正是他自己。’受害者‘心理是最具灾难性的生活向导。”
25、快乐论与实现论--如何让乐趣和意义彼此互补
请将乐趣和意义进行适度的混搭,避免极端。因为在你走向某一个极端时,边际效用会出现递减。最迟等到你吃完第四磅巧克力,连续看上24小时电视,或经历了第五轮性高潮之后,巧克力、电视和性爱的吸引力便会不复存在。同样的道理,谁如果日日夜夜都在为拯救世界而奉献,并禁止自己享受一切乐趣,那他也会缺乏动力。享受和奉献,这两件事最好能轮流出现。如果你已经拯救了世间的一寸土地,那就先奖励自己一杯啤酒吧。
26、尊严圈(上)--即或不然
尊严圈涵盖了你所有的誓言,并会保护你免受三种类型的攻击:1、更好的理由;2、致命的危险;3、与魔鬼的契约。
一个范围较小的、不容侵犯的、界限清晰的尊严圈,会对美好生活起到决定性作用。
如何建立自己的尊严圈?尊严圈将随着时间流逝自然地物化成形。你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比如错误的决定,失望,失败和危机。你必须具备足够的自省精神,以便能清晰地知晓自己应当准备好去捍卫或放弃哪些原则。有些人从未建立起自己的尊严圈,所以他们的人生缺少基础,并总是容易被诡诈谬论攻击。
请收紧自己的尊严圈。小圈子之所以比大圈子更有力量,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你在尊严圈中存储的元素越多,这些元素之间就越容易起冲突。请以极其严苛的态度来选出自己的“不容商榷之事”,即那些你不能放弃的原则。
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因为弥足珍贵的东西注定无法用价格来衡量。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找到值得为之牺牲的事业,那他也不值得活着。
27、尊严圈(中)--一旦你从外部垮掉
如果对外表达的内容无法令自己的内心信服,那么随着时光流逝,一个人便会慢慢变成傀儡。其他人会利用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他则迟早会缴械投降。他会放弃抗争,扛不住压力,意志力也会逐渐衰退。谁如果在外在层面上垮掉,那么他的内心也迟早会垮掉。
28尊严圈(下)--与魔鬼的契约
如果你没有清晰地界定出自己的尊严圈,那么每当诱人的报价或者新的交易机会出现时,你都要重新考虑一番。这么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侵蚀你的自尊和声誉,并让你在将来更容易受到新报价的攻击,此乃恶性循坏。
请明确划定自己的尊严圈。当金融病毒试图渗透价值观的免疫系统时,请不要让自己被病毒感染。无论何时,无论别人出多少钱,尊严圈内的事物都绝无商量的余地。涉及尊严圈的任何交易都是与魔鬼的契约,而你绝不会像乌里州的大桥那样,毫发无伤地挺过一切。
29、忧虑之书--如何关闭头脑中的“扬声器”
事实上,90%的忧虑都是多余的:要么因为你翻来覆去琢磨的那些问题并非真的十分危险,要么因为你对此根本无能为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为全球变暖、股市或来世等问题担心,真的一点儿用也没有;相反,这只会令你夜不能寐。
长期的焦虑会导致慢性压力,这种压力会耗费我们数年的阳寿,这一点在动物王国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曾建议我们使用以下技巧消除忧虑:1、明确你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2、解决能改变的问题,而不要让不能改变的问题困扰自己。
三个策略解决焦虑:
第一,留出固定的时间,专注于你的焦虑。具体来说:找出一个笔记本,并将其命名为“我的忧虑之书。”每天留出十分钟,在本子上记下令你忧虑的一切,无论这种焦虑是否合理,是愚蠢还是模糊不清。
罗伯特.罗素的建议: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些事情念念不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想的更多,想的比直觉要求的还要多,直到这种病态的魔力自我湮灭为止。
第二,购买保险。保险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是最优雅的忧虑杀手之一,其真正的价值并非事后做出的理赔,而是在事前减轻我们的焦虑。
第三,专注于工作,是应对胡思乱想的最佳疗法。令人着迷的、内容充实的工作,胜过沉思冥想,而且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更能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30、意见的火山--为什么不持观点会让人更加自在
人的大脑是一个蕴藏着各种意见的火山,它会不断喷发出各式各样的观点和想法。无论问题重要与否、是否有解,也无论问题是否复杂还是简单,答案都会像五彩纸屑一般从大脑中喷发出来。
我们会因此犯下三类错误。
第一,我们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第二,我们会对无法回答的问题发表意见,
第三:我们还倾向于对复杂的问题(比如本章开头的那些问题)做出草率的回答。
如果真的想要持有某种观点,你该怎么做呢?抽出一点儿时间,心平气和地将它写下来。写作是整理思路的理想方式。在将观点凝结成语句的过程中,凌乱的想法会变得越发清晰。
发表的草率意见越少,生活就会越美好。我甚至敢说,99%的意见都是多余的。对你而言,无论是在私生活还是在工作中,真正重要的意见只有1%。你可以想象自己此时被邀请参加一档谈话节目,而在场的其他五位嘉宾全都反对你的观点。在现实中,你需要模拟这五位嘉宾,极力捍卫自己观点的对立面,只有这样,你才值得拥有自己的观点。
31、精神堡垒--幸运女神的轮盘
波爱修斯的建议:
第一,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命运”之类的东西,请接受这一点。
第二,拥有的、珍视的、热爱的一切,包括你的健康,以及你的爱人、孩子、朋友、房屋、财产、故乡、名誉、地位等,都会随时光而消逝。
第三,如果你像波爱修斯一样失去了很多,乃至一切,那么你也应当意识到,在自己的人生中,积极的元素还是占据了上风(否则你便无法在此时诉苦了)。此外,你还要明白一点:人生中的甜蜜总会包含在苦痛之中,怨天尤人是不可取的。
第四,你唯一不会失去的正是自己的思想,即你的思维工具,你解读厄运,损失和打击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精神堡垒”,这座堡垒是一块永远也无法被攻占的自由高地。
我们的世界,正是由那些会偶尔打乱我们生活的风波和意外构成的。你无法从自己的地位、豪车、银行账户或社会成就中寻找到快乐,正如波爱修斯所经历的那样,这些东西随时可能会离你而去,而精神堡垒才是我们获得快乐的源泉。
32、嫉妒--魔镜,魔镜
人们并未像今天这样,将自己同这么多人对比。互联网已经把嫉妒变成了现代的流行病。因此,在退出社交媒体之后,你同样也要在现实中控制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冲动。例如,你应当避开同学聚会,除非你在收入、地位、健康、家庭等方面都是优胜者。
如果你的生活碰巧是特别令人羡慕的,那么请保持谦虚,这是你为世做出的贡献。谦虚的你,会让他人少经受一些嫉妒的折磨,并让世间少一分苦难。正如人们所说,成功之后最大的挑战就是保持沉默。如果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那就在心里默默为之骄傲吧。
在你的社区、社交圈或工作领域中,总会有一些人比你过得更好。请接受这个现实,并将“嫉妒”二字从情绪的字典中删除,越快越好!
33、治病不如防病--避免让问题出现,胜过动手解决问题
智慧是一种实战技能,智慧能衡量我们领航人生的水平究竟有多高。谁如果能意识到,规避困难几乎总会比解决困难容易很多,那他也一定能明白这条简单的定义:智慧就是预防措施。
事实上,生活是艰难的。问题会像雨点般从四面八方落下,命运会在前方给你挖坑,并为你的人生道路设置障碍。你不能改变这一点,但如果你知道危险潜伏在哪里,便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避开这些障碍。对此,爱因斯坦说:“聪明的人会解决一个问题,睿智的人则会避免让问题发生。”
即便你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定期践行本章的建议,你也仍然会忽视一些危险,做出错误的决定。通过面对现实,迅速着手解决问题,你可以降低这些不可避免的灾难所带来的损失。
但就可预见的困难而言,预防显然比解决更加容易。预防是一种智慧,它是无形的,所以你不能炫耀它,但你终会明白,对于美好生活而言,炫耀毫无益处。
34、心中的救济工作--为什么你不应当为世界的现状负责
我们的确在被世间的不公困扰。对此,我们需要拿出应对策略,即那些帮助我们直面世间灾难,避免内心失衡的思维工具。5条建议:
第一,除非你是奥古斯都大帝、查理大帝或约翰.肯尼迪,否则你能亲手办到的事情十分有限。请牢记这一点:绝大多数人为的灾难,比如冲突、战争或恐怖主义,都会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的多。
第二,如果你想帮忙减少地球上的苦难,那就捐钱吧。
第三,大幅度降低自己对新闻的关注度,特别是在人道主义危机发生的时候。
第四,你可以假设宇宙中充满了生命,而类似的危机、灾难和苦难,同样会在其他无数的星球上蔓延。
第五,你不应当对世界的现状负责。
35、专注力陷阱--如何对待自己最宝贵的资源
你的注意力放在了哪里,对你的人生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专注力、时间和金钱,这三者对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对后两种更加熟悉。一旦涉及专注力,我们总会不可避地犯错误。要想避免这种错误,下面几条建议尤为重要。
第一,不要将新事物和重要的事物混为一谈。无论是产品、观点还是新闻,每一个新事物都想赢得我们的关注。世间越是喧嚣,他们就叫得越响,只为让人们都能听到它们的声音。
第二,请避开免费的信息或技术,因为这些都是由广告资助的专注力陷阱。既如此,你为什么要故意让自己掉进陷阱呢?
第三,与多媒体有关的一切,你都应当远远避开。图像、动态图片以及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会令你的情绪运转陷入超速状态,而这则会对你的决策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你必须意识到专注力是不可分割的,这一点与时间和金钱不同。
第五,在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中,你应当占据主动,而不是处于弱势地位。
无论你此时身处何方--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生活就在哪里--每个瞬间都只会出现一次,谁能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专注力,谁就能从生活中得到更多。在摄入信息时,你要像对待食物和药物一样挑剔、严格、谨慎。
36、读书要减量加次--我们阅读的方式是错误
一本书读两遍的效果,绝非读一遍的两倍,而是会远远高于这个比例。依照我的经验,书读两遍,其效果会翻十倍。某一本书,如果我看完一遍能记住3%的内容,那么看完第二遍后我便能记住30%。
在放慢节奏、全神贯注地阅读时,汲取的信息量竟会如此之大;在第二遍阅读时,居然能发现那么多新内容;阅读的时候仔细思考,竟会对加深理解有那么大的帮助,这些效果总会令我感到惊奇。
这里的关键词是“沉浸”,而它的反义词则是“浏览”。
这里再细讲几点。
第一,效果。紫瑶这本书没有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记,那么这次阅读在我看来就是浪费时间。
第二,侦探小说不应当出现在我们的读书票中,因为我们几乎不可能将它再读一遍。
第三,你必须要决定属于自己的那张读书票上应当有多少个小方格。
第四,如果你还年轻(我们暂且将“年轻”定义为“阅读生涯”的前1/3),那你此时应该做的就是吞下尽可能多的书。无论是长篇小说,短片小说,诗歌,还是各式各样的通俗类书籍,你都应当混搭着读,不必考虑作品质量,读到满腹经纶为止。
37、教条的陷阱--为什么理论家总会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我们既没有读书,也没有咨询专家的意见,我们的观点来自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群体。这个群体可能是某个党派、职业群体、社会阶层、体育俱乐部或街头帮派。我们的知识绝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样客观。
一旦这种“团体意见”不再局限于单个领域,而是组成了完整的世界观,那么情况就很可怕了。人们将其称作“观念形态”。观念形态是彻头彻尾的团体意见,它会以批量的形式为我们提供观点。
独立思考,不要让自己成为过于忠实的群组成员。最关键的是,你要远远绕开各种教条。只有尽快明白自己对世间万物并不明白,我们才能更好地明白这个世界。
38、思维减法--如何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
感恩伴随着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当感谢谁?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言,其感激之情往往缺乏接受的对象。第二个问题便是习惯与适应。人类的大脑虽然会对变化做出激烈的反应,然而却能很快适应某种状态。
心理学家保罗.多兰曾说过:“人生中的很多快乐都是感受不到的。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来让自己感受到这些快乐。”
39、思考极点--思考好比手电筒,行动才是探照灯
只有将产品生产出来并推向市场,企业家才会知道产品是否能获得成功,而消费者调查无法帮他做到这一点。
推销员只有在经历了无数次拒绝,并完成了无数次改进之后,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撒手锏,这个过程无法通过研究销售秘籍来替代。
俗话说得好:“如果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你便会收获经验。”行动者会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尝试借助沉思来发现自己真实的欲望,看到人生的意义,或是找到幸福的黄金核心,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心理学家将其称为内省错觉。实际上,这种自我调查可能更会令你身陷沼泽之中,交织的情绪、模糊的思想和混乱的念头便是其中的泥浆。
40、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角 {MOD}调换
你应当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并真正体验一下。要想同他人建立互信,角 {MOD}转换是迄今为止最有效、最快速、最划算的方式,其效果原胜其他方法。由于互换角 {MOD}有时候不可行,所以还有一个建议:阅读小说。你读的小说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好。沉浸在一部优秀的小说中,同主角共同经历每一次高峰和低谷,是一个介于思考和行动之间的行之有效的折中方案。
41、改变世界的幻想(上)--不要痴迷于“伟人理论”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无数趋势和影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历史的运转更像是街上的车流,而不是单个的汽车。从本质上看,世界历史有时是无序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倘若你为研究历史文献花费了足够的心血,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的变革中,都会包含一些偶然因素。此时你便会明白,哪怕是历史上那些最为杰出的人物,也要受自己所处的时代限制。
42、改变世界的幻想(下)为什么我们不应将任何人(至少不应将自己)奉上圣殿
几乎所有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同样的道理。里德利已经在他的书中证明:不是发明家发明了技术,而是技术发现了属于它的“发明家”。
同样的道理,那些尖端技术的突破也绝不依赖某一个人。只要测量仪器能够达到必要的精度,新的发现早晚都会浮出水面。
从根本上看,一切需要被发现的东西,都会在某个时刻被某个人发现--这便是来自科学的咒语。
在面对自己的成就时,我们则应当保持谦虚。
无论你的成就多么不同寻常,事实上,即使没有你,该到来的也还是会到来。
个人对世界的影响微乎其微。作为商人、学者、首席执行官或将军,无论你多么出 {MOD},在整个世界的框架下,都是微不足道的。
唯一能够让你发挥出决定性作用的地方,就是你的个人生活。
对于美好生活而言,最有价值的策略之一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43、“正义世界”的谬论--为什么生活看起来不像一部经典的侦探小说
大多数人都深信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公正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邪恶的人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凶手终会被绳之以法。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这个世界有时其实是不公正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现实呢?我相信,如果你能够将世间的不公当成一种客观事实,并以坚忍的态度接受这个事实,那么你的生活定会更加美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将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中甩掉很多失望的情绪。
坚信这个世间并不存在公平的计划,是构成美好生活的拼图之一。请专注于自己的花园,也就是你的个人生活。你会发现,这座花园中已经有足够多的杂草等着你拔除了。你生命中多经历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给你的命运带来了沉重打击的事情,其实同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并没什么关系。请以冷静且坚忍的心态,坦然接受一切不幸与失败。
44、货物崇拜--不要制造“稻草飞机”
非物质的形式主义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普遍得多。如果你想拥有美好生活,那你就必须看穿这一切,并将形式主义从你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否则它便会浪费你的时间,并会让你的眼界变得狭窄。
请对那些信奉货物崇拜的人和组织敬而远之,并离开那些靠仪式、言语和表象来撑门面,却不重视效益和成就的企业。
有一点也颇为重要:在真正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因素之前,请不要盲目模仿他们的行为。
45、参加属于自己的比赛,你就是赢家--为什么常识只适合作为业余爱好
首先,全球化融合了过去由于地域原因而难以碰面的专家。“胜者为王”效应导致了明显的收入不均,少数的胜利者占据了几乎整个市场,而其他绝大多数人则在该领域的边缘苦苦挣扎。
其次,专业领域开始不断细化,出现二级领域、三级领域等。领域的数量如爆炸般增长。
这对于你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第一,我们对自己专业的研究不够极致,所以当别人超越我们时,我们会感到惊讶。
第二,只有成为该领域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人,“胜者为王”效应才能帮助你。
第三,不要为了改善职业前景而去囤积各个领域的知识。
46、军备竞赛--远离战场的理由
你需要从“军备竞赛”中脱身,但这股暗流有时却很难被发现,因为每一轮“扩军”看起来都合情合理。因此,请记得偶尔到部队之外走走,并以俯瞰的角度观察战场。“军备竞赛”意味着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惨胜”,而你最好能置身事外,不要让自己成为疯狂的牺牲品。只有在大家不会为“军备竞赛”而斗争的领域,美好生活才会成为可能。
47、让偏执成为你的朋友--为什么你要认识“圈外人”,但却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们
圈外人有一个战略上的优势:他们不必坚守团体公约,并为此浪费时间。绝大多数团体都会在自己的章程中规定一些没意义的事,而圈外人则不必参与这些烂事。
圈外人的另一个优势是,由于身在局外,所以针对现有体制中的缺陷和矛盾,他们的目光会更加敏锐,而团体内的成员则会被一些制度蒙蔽双眼。圈外人能看得更深,他们对现状的批评不会含糊其辞,而是直指要害。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可以将一只脚踏入团体,这会确保你能够享受会员资格带来的一切好处,但请同时用另一只脚来探寻。你应当维系与圈外人的友情,尽管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圈外人打交道,你应当遵守以下几条准则。1、避免阿谀奉承:你需要做的,是真正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中去。2、对地位的轻视:圈外人完全不会在乎你有没有博士头衔,或者你是不是扶轮社的社长。3、宽容:圈外人很少守时,而且他们有时候会蓬头垢面。或者穿五颜六 {MOD}的衬衫。4、互惠:你也要同他们分享属于自己的资源,比如想法、金钱和人脉。
48、秘书问题--为什么我们人生中的样本太少
秘书问题,令人惊奇的是,针对该问题,的确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你应当首先面试37个人,然后将她们全都拒绝,此时你已经知道这37人中最优秀的那位是什么水平了。在随后的面试中,只要出现比之前的冠军还要优秀的候选人,那你便立即将其录用。
37这个数字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37除100,结果正好是数学中的常数e(约为2.718)。假如只有50人应征,那就先拒绝掉前18位(50/e的结果),随后再聘用第一位表现比前18人都好的应征者。
美好生活绝非是一场与数学精确度有关的游戏,用沃伦.巴菲特的话说就是:“近似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秘书问题的重要性:它能在我们面临重要抉择时提示我们,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究竟应当“试水”多久。与秘书问题相关的实验已经证明,绝大多数人在选择“面试者”时,都过早地做出了决定。当我们面临针对事业、职位、领域、配偶、居住地,以及最喜欢的作家、乐器、运动或度假地的选择时,我们应当先在起初阶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多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案,最好比自己想要尝试的还多一些,随后在做出最终的决定。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更复杂,同时也更加丰富多彩。所以,请在年轻的时候尽量多完成一些样本实验。在成人阶段的最初几年中,最重要的绝不是挣钱或谋求事业发展,而是去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你应当以极端开放的态度,接受命运为你安排的一切。
你应多读书,因为小说--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是对生活极佳的模拟。而一旦上了岁数,你就应当切换一下人生模式了。
你应当在选择的时候坚持及其苛刻的态度,因为此时的你,已经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
49、期望管理--期望值越低,幸福感越强
研究表明,期待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幸福感,而不切实际的期待更是幸福的头号杀手。
如何应对自己的期待呢?我的建议是:那你应当像医生分诊急救病人一样,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排序,将“我必须做的”“我想要做的”“我期待做的”进行区分。
第一类事情强调的是必要性;
如果把所有愿望都看作是人生中必须完成的使命,那你在别人眼中只会变成一个闷闷不乐、不好相处的人。此外,无论你的智商多高,这种心态都会诱导你做出蠢事。所以请将那些所谓的人生使命从你的待办清单中划掉吧,越快越好。
第二类是愿望,或者说是偏好和目标;
没有任何愿望(目标、偏好)的人生,意味着虚度的人生,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被愿望束缚了手脚。你要知道,有些愿望是你无法实现的,因为它们不由你控制。
第三类则是期待。
你遭遇的许多坎坷与不顺,都应归咎于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尤其是对于他人的期待。你不能指望别人顺遂你的心意行事,就好比你不能指望天气的好坏能由你的心情决定一样。
那么人们该如何建立合乎实际的期望呢?
第一步:在每次小聚、每次约会、每个项目、每场派对、每个假期之前,在读每本书、开展每一次计划之前,你都要先将任务、目标和期待清晰地区分开。
第二步:用0到10之间的数字来对自己的每一个期待评级,0就如同你对灾难的期望值,而10则代表你对实现人生理想的期望值。
第三步:将每一个期待的分值都减掉两分,然后把你的心理预期也调整到新的数值上。
50、史特金定律--如何调节自己的“垃圾探测器”
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说,史特金定律不仅仅适用于图书和电影:“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物理、化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医学、摇滚与乡村音乐界...各个领域均是如此。”
史特金定律不仅对外部世界有效,它也同样适用我们的内心世界。以我为例:我心中90%的主意都是毫无用处的,90%的感觉都是毫无道理的,90%的愿望都是毫无意义的。正因为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所以我会十分谨慎地思考,自己应对哪些来自个人的“精神产品”加以重视,对哪些则应当一笑而过。
不要抓住别人给你提供的每一件垃圾不放;不要在自己刚刚对一件事产生兴趣的时候,便去追逐自己的欲念;不要因为某些设备或应用的存在便去不断尝试。因为只有极少一部分内容才是有价值的、一流的、重要的。史特金定律会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并能让你避免很多愤怒。请认清主意和好主意、产品和好产品、投资和优质投资之间的差别,请认清垃圾的真面孔。
51、对谦虚的赞美--将自己看得越轻,生活就会越美好
用下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自身的价值。无论你现在是何等传奇的人物,再过百年,你所有的功绩声名终将归于尘土。美好生活的基本准则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骄傲和幸福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你越是谦虚自持,你的生活就会越美好。原因有三:
第一,重视自我会花费大量的精力。
第二,我们越是一味抬高自己,就越容易掉入自利偏差的陷阱。
第三,你会为自己树敌。
52、内心的成功--为什么输入比输出更重要
没有人能百分之百追求内心的成功,并对外在的成就嗤之以鼻,然而我们却能够借助日复一日的练习来让自己接近那颗“不动之心”。你应当在一天结束之前检讨一下:我今天在哪里失败了?我今天哪些时候让自己被有毒的情绪伤害了?哪些我无法控制的打击让我动摇?我应当运用哪些思维工具来提升自我?你没必要成为墓地中最富有的那一位,而是在此岸今生,成为内心最成功的那个人。“让你旅途中的每一天都成为杰作!”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