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妻之恨,被唐玄宗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是如何反击的?

2022-04-22 19:47发布

关于寿王李瑁被父亲李隆基夺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李瑁就这样算了,其实根据历史记载以及各种碎片,我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李瑁不仅反抗报复了,而且还非常狠。也

关于寿王李瑁被父亲李隆基夺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李瑁就这样算了,其实根据历史记载以及各种碎片,我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李瑁不仅反抗报复了,而且还非常狠。也
10条回答
2022-04-22 20:19

直到李瑁守孝期满,唐玄宗赐婚李瑁,有了新王妃,似乎人们也就淡忘了杨贵妃,于是唐玄宗才敢堂而皇之地纳媳。

其实都是后人的臆测,找点话题八卦八卦,博点眼球而已,站不住脚。

唐朝的历史有两本记载,一本叫《新唐书》,成于北宋;一本叫《旧唐书》,成于五代后晋。这两本书在很多史料记载上,存在分歧。比如关于杨贵妃入宫的记载,就存在两个版本。

《旧唐书》说: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后庭数千,无可意者。或奏玄琰女姿 {MOD}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既进见,玄宗大悦。

按《旧唐书》说法,唐玄宗与杨贵妃第一次见面时,杨贵妃已经出家。按《新唐书》记载则是两人见面后,唐玄宗为掩人耳目,令其出家。顺序不一样,性质就完全不同。按第一种说法,杨贵妃在与唐玄宗见面前,与李瑁已经中断夫妻关系。第二种说法则是因为有了不正当关系,才用出家来掩人耳目。

有人说《旧唐书》不可靠,很可能是唐玄宗篡改。胡说八道!《旧唐书》是后晋时期石敬瑭下令编撰的,唐朝都灭亡几十年了,唐玄宗怎么左右得了?反而《新唐书》受到诟病更多,它成书比《旧唐书》晚,为何却能得到不一样的史料?

我不是在为唐玄宗洗白,他纳媳的行为该受到谴责。不过,这件事之所以成了糊涂账,跟后人的添枝加叶,肆意渲染后很大关系。

其一、李瑁为李宪守孝,与王妃位置空悬没有必然联系

杨贵妃出家后的第二年,宁王李宪去世。李宪是李瑁的养父,李瑁提出为李宪守孝三年。有人说,李瑁此举就是故意堵住唐玄宗赐婚,让王妃位置空悬。只要王妃位置空悬,唐玄宗就不敢堂而皇之地纳杨贵妃。

这个说法太牵强,逻辑性不强。我们看看结果:天宝四载,武昭训之女被赐为寿王妃,同年前寿王妃杨氏,正式被册封为贵妃。同一年办两件事,这哪是有意低调回避?而且将杨氏直接册封为贵妃,唐玄宗有刻意低调处理的意思吗?

其二、李瑁要真想反击,根本不需要这种不疼不痒的手段

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同意离婚!唐玄宗能强迫儿子儿媳离婚,然后再纳媳吗?肯定不敢,他只能打破牙齿肚里咽。

或许有人说,这么做就是找死。也许会有危险,其实更安全。假如李瑁以极端的方式,阻挡在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唐玄宗还敢堂而皇之地对付李瑁吗?还能把杨贵妃搞到手吗?所有见不得光的事,只能悄悄进行,唐玄宗根本不敢跟李瑁撕破脸。

所以,一旦李瑁不同意离婚,唐玄宗不但束手无策,更不敢对李瑁下手。

其三、杨贵妃就是李瑁献给父亲的礼物

这两个选择如何做,杨贵妃的态度其实很重要。从后来的情况看,杨贵妃至少很享受在唐玄宗身边的生活,也许有不情愿的成分,至少也有乐于接受的意思吧?

从李瑁的角度看,没有证据表明,杨贵妃在他心目中有多重要的位置,阻碍他献出杨贵妃唯一的障碍,不是感情,而是面子!

面子和实惠,哪个更重要?其实对李瑁来说只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而已!唐玄宗干的这件事,就是不要脸的事,当儿子的还怕面子?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