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 23:12发布
无损音质和普通音质的区别
第一、所谓无损音质,通常指将cd唱片压缩为ape、flac格式文件,这种压缩后的音乐文件被播放器解压播放时,几乎可以完全重现直接播放CD的音质。
第二、普通音质为了保证较高的压缩率,被砍掉了一些高频。人的耳朵对高频声音不敏感,到一定频率后就完全听不到了。
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有何区别?答:有损音频主要是损失了音频中的高频分量。但是由于人耳的特性,听起来未必能听出来区别。
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哦(´-ω-`)
当然有区别。本人HIFI入坑边缘,设备买得也不是很多,耳机3k水平,播放器4k水平,说一下我的个人理解,可能会用词不当。
你想要听到一首顶级音质的曲子,需要三个要素。
第一:顶级的播放设备。更好的播放设备能够有对音乐文件更好的解析力和处理能力。举个例子,曲子再好听,想要演奏好就必须要有一把好琴。
第二:顶级的耳机或者音响。这里主要说耳机,更好的耳机大多能覆盖更多的声音频率,更多的还原声音本来的样子。
第三:无损的音乐文件。无损音乐文件的比特率会更高,这样的声音文件里包含的细节。举个例子,无损音乐就好像视频里的4K片源,清晰度更好。
所以想要真正听到一首音质特别棒的曲子,这三点是缺一不可的。光有无损音乐文件,耳机和播放器的素质都跟不上是很难感觉到跟普通音乐有什么不同的。
先说明,我不是音乐发烧友,也不玩无损音乐,平时偶尔听歌,也都是普通的MP3。不过我稍微了解一点无损音乐,看过一些关于无损音乐的文章,所以下面我所说的,如果有错,敬请指教——
先说结论,1、无损音质不是智商税,它有它切实的意义和价值;2、你感觉和普通音质没有区别,要么你听得是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之类,要么你确实缺乏音乐发烧友的素养,当然就听不出其中区别了。
下面大致的谈一谈音乐文件的所谓“无损”和“有损”问题:
1、除了现场听歌或者听音乐会,世上其实不存在绝对的无损音乐。
太专业的我就不说了,其实我自己也不懂,只说点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吧。即一首歌或者一部乐曲中,很多细节其实人不去音乐厅、甚至不凑近乐队,你是听不到的,有些高音,有些乐曲的过度、有些轻微的摩擦、有些从低到高的过程细节等等,再比如玛丽亚凯莉在舞台上唱一首《英雄》,她在唱歌时的某些换气、吸气以及由此带出的一些过度嗓音、她唱海豚音时的准备气音等等,可能你不趴在舞台边上根本就听不到。音乐会或者专业的录音制作,其器材都很高级,所以可以非常接近真实场景的进行录制,但可以说,这个录音过程,无论多么高级器材、多么专业水准的录音,也不可能分毫不差的完全原声录入,从这个层面上说,只要你听的是非现场音乐会的音乐或者歌曲,就不存在绝对的无损音乐——
2、无损的音乐也要分等级的。
现场录音当然还是会受到各种干扰,终究是通过器材、电磁波传送,最最顶级器材也终究仅限于当下人类在音视频方面的科技水准,所以损失细节难免,但显然这个现场录音应该是一个“无损”音乐文件的最高等级了,它最接近现场音乐。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希望是多余的,即人除了现场面对面听歌星唱歌或者用耳朵直接听乐器弹拨出的音乐,否则只要通过了中间件传送,其损失就难免,包括话筒、放大器、音箱喇叭等等,都可能干扰到声音的传输和播放。这还要看器材的好坏,所以顶级音响设备一套几十万、过百万很正常。
扯远了,打住回来——
通过顶级器材进行的现场录音,往往很大、很大,比如玛丽亚凯莉的一场音乐会,其现场录音文件可能有好几百个G(我只是估计的,没有依据,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场录音文件大到了根本无法进行商业性的推广),但是唱片公司打算推广、销售玛丽亚凯莉的这场音乐会的录音该怎么办?比如制作成CD碟片,可是我们都知道一张CD碟片的容量不过七百兆,DVD碟片也只有4.7G,如果将音乐会的录音完整的刻录在碟片上,恐怕要几十张甚至超过一百张碟片,卖给你要吗?不是音乐节的专业人士或者有钱的发烧友,没人会愿意买下这样的一场音乐会音乐,所以就得将这个现场录音进行一定的压缩,比如压缩成十张以内,算是一个“无损”等级,在压缩成三张,又是一个“无损”等级,这就是无损音乐分等级的原因,也就是说,即便你搞到了一个ape音频文件,也不是什么真的可以媲美现场音乐的音频文件,一首歌三十几、五十几兆的,音乐细节已经有很多了,很丰满了,但相对于现场的演唱,或者专业录音室录制的录音文件,它还是“有损”了一些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计较“有损”、“无损”的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人只要在听数码音乐,就不可能是真的在听纯粹的“无损音乐”,区别只在于“损失”的音乐细节多少而已。
3、不过当然,一个几十兆的一首歌,肯定是比一个只有三、五兆的一首歌要多很多细节,音乐肯定丰满的多,只不过仍然还要看各人用了什么器材去播放,如果你和他,都只是用手机播放,照我说,无论是“有损”还是“无损”,大体感受也不会有多少区别的,因为手机这类的播放设备一定会让一个音频文件在播放过程中“损失”很多细节。可是,三、五兆一首的MP3歌曲的价值还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历史功过不可否认:首先,又要说当年了,即十多年前,网络带宽太小,下载太慢,所以大文件很难下,下的很慢,几十兆的一首歌对人的吸引力很小,起码远不如三、五兆的一首歌那么能够吸引亿万网民去下载。何况后来进入了流媒体时代,太大的歌曲网络传输容易“打嗝”,一首歌听着老是“打嗝”,就好像看流媒体视频老是卡一样,岂非很不舒服,所以以前无损格式的音乐很少,不是没有,现在好像连音乐网站流媒体都有无损格式的音乐了。
4、我个人感受,听无损音乐,更适合欣赏交响乐,因为其中的乐器组合种类多、数量多,你当然希望能够听到更接近现场音乐会的感受,那么毫无疑问,去听无损音质的音乐肯定要好于有损的MP3音频文件。而一般的流行歌曲、商业影视剧的音乐之类,其实是没有必要去欣赏无损格式的音乐的,因为流行音乐和商业影视剧的音乐一般重低音强劲、高音锐利,中间部分、过度部分等等的细节很少,所以就算玩无损音乐也没必要太高等级的“无损”,否则是资源浪费。反过来说,真的玩无损音乐,那还不如去欣赏现场音乐会,凭你的耳朵,你听到多少就是多少了,比唱片公司用顶级器材录音所得还要“无损”。
如上。写的不够系统,纯属个人心得体会,听听更专业的玩家的吧。
这个不能这么说,得看你对音质的要求,以及你的音源和音响器材的好坏了。如果你是一般听众,那么普通音质也可以满足需求。如果你是发烧友、“金耳朵”,那么就需要无损音质和优质器材了。
那么无损音质和普通音质是否能听出明显的不同呢?这要看你的音响是否足够好了,我认为这个和音箱或者耳机关系最大,其次是功放和解码器等。如果音响器材一般,而普通人听觉又不是那么灵敏,当然就听不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如果你的音响器材足够好,其实还是容易听出其中的不同的,有时还会感觉到区别蛮大的。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下无损音质和普通音质。无损音质都是以CD音质作为标准。CD音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频响范围20Hz~20kHz,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致。动态范围、信噪比、立体声分离度均高于90dB。
无损压缩格式通常有APE 、FLAC 等,其实在压缩过程中多少都有数据损失,并不能和CD相比。有损压缩格式是利用了人耳的听觉特性,将声音中那些不容易被听到的声音去掉了,并且降低了采样频率和比特率,常见的如mp3、 WMA、 OGG。事实上有损压缩格式的音乐听起来少了很多层次,而且频响范围也明显不如无损音乐。
有损无损的区别和实际意义全看使用环境!
家有一套百万级音响,无损恐怕都难以满足你,更高采样率,更高位数的数字音频总会被玩音响的挑出毛病来,他们都恨不得听的全是黑胶母盘。然而手机加个塞子,320K的mp3就够了,如果你用的是蓝牙耳机,那就192k吧,如果是aac格式或者是已经销声匿迹的wma,因为压缩算法比mp3要“先进”(其实是因为mp3为了减少解码压力,压缩算法过于暴力,显得其他压缩格式都比他优化的好很多),所以可以选择再低一档128kbps,满足手机加耳塞是没问题的。
总结一下,无损和有损音质区别是听的出来的,前提是要有设备。普罗大众手里配塞加手机之类的还是洗洗睡吧
感谢您的阅读!
解释什么是无损音乐?无损音乐是音乐文件播放格式的一种类型。
相比,有损压缩音乐,它几乎将音乐进行了一次非常明显的压缩,所以你可以看到标准的Mp3音乐的大小会只有几兆;但是,无损音乐,会将音乐的的原文件进行非常细致的保留,力度极度的保持录音棚的真实声音,和源文件实现码率相同。
但是,我说说如果真的戴上耳机以后,有不同吗?专业的耳机真的能够听出来,无损音乐会更立体,每个细节都能够被捕捉到,你如果对比聆听,会显得更明显。
可是,你如果并非真的在乎这些的话,我建议没有必要花钱去买这种无损音乐,因为它并非真的回让你有真实的录音棚感受,因为你外放音乐的时候,甚至没有广场舞大妈的喇叭震撼。
听不出来正常啊,首先要音源是无损的,然后你的播放设备,然后再是功放设备,缺一不可。
另外,我个人觉得最关键还是耳朵,没那么敏感的人,应该听不出来区别
无损音质是音频格式保存的一种方式,这种会最大程度的保留乐器发声时的细腻程度,但是这也是有前提的,首先这首音乐作品的编曲,乐器使用,混音包括人声部分都要符合一个精度与水准。在这种前提下进行母带处理出来的才算是一个合格的音频制品,然后进行无损格式输出,然后在进行发型流传网络进行播放,然后就说这个精度问题,像现在可以达到24bit的音频记录处理,在人耳的分辨能力上几乎已经非常清晰,16bit也可以,但是在听觉上和24是有区别的。网络一般会压缩成mp3 这种会有128 256 320k的解码清晰度,一般在前期无问题的情况下320k就已经相当清晰,256也可以接受128就比较一般了。重点:如果这首音乐作品的制作就很普通,包括乐器。。。等等技术水平不行,无论你导出无损还是什么都不会提升你的作品听觉,一般好的作品无论是录制混音处理都是相当棒的,这样才有听觉的享受。就好比你拥有顶级的麦克风,这个麦克风可以很清晰的记录你的声音,但是你的唱功一般,这能有什么用。。。没用。。
哪有说的那么复杂,你去下一个ape,然后把它再转成mp3,用audition打开这两个文件 ,差别一目了然。
买一个两百多块钱的有线Hi-Res认证耳机,再买一个两百多块钱的耳放解码线,用手机充个音乐app会员,然后在设置里选择最高无损品质。或者直接去下载.flac那种格式的音乐,每首大概50Mb~70Mb大小。
以上要素缺一不可,之后你就可以享受到初级的无损音质了。
等你入坑了,开始追求更高级别的水准了,此时耳朵的敏感度也下降了,只能不断升级设备才能达到当初几百块钱就能达到的刺激效果。
然后再听个几年,耳朵的敏感度会降得更多,慢慢的你就发现自己变聋了……[赞]
最多设置5个标签!
无损音质和普通音质的区别
第一、所谓无损音质,通常指将cd唱片压缩为ape、flac格式文件,这种压缩后的音乐文件被播放器解压播放时,几乎可以完全重现直接播放CD的音质。
第二、普通音质为了保证较高的压缩率,被砍掉了一些高频。人的耳朵对高频声音不敏感,到一定频率后就完全听不到了。
无损音乐和普通音乐有何区别?答:有损音频主要是损失了音频中的高频分量。但是由于人耳的特性,听起来未必能听出来区别。
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哦(´-ω-`)
当然有区别。本人HIFI入坑边缘,设备买得也不是很多,耳机3k水平,播放器4k水平,说一下我的个人理解,可能会用词不当。
你想要听到一首顶级音质的曲子,需要三个要素。
第一:顶级的播放设备。更好的播放设备能够有对音乐文件更好的解析力和处理能力。举个例子,曲子再好听,想要演奏好就必须要有一把好琴。
第二:顶级的耳机或者音响。这里主要说耳机,更好的耳机大多能覆盖更多的声音频率,更多的还原声音本来的样子。
第三:无损的音乐文件。无损音乐文件的比特率会更高,这样的声音文件里包含的细节。举个例子,无损音乐就好像视频里的4K片源,清晰度更好。
所以想要真正听到一首音质特别棒的曲子,这三点是缺一不可的。光有无损音乐文件,耳机和播放器的素质都跟不上是很难感觉到跟普通音乐有什么不同的。
先说明,我不是音乐发烧友,也不玩无损音乐,平时偶尔听歌,也都是普通的MP3。不过我稍微了解一点无损音乐,看过一些关于无损音乐的文章,所以下面我所说的,如果有错,敬请指教——
先说结论,1、无损音质不是智商税,它有它切实的意义和价值;2、你感觉和普通音质没有区别,要么你听得是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之类,要么你确实缺乏音乐发烧友的素养,当然就听不出其中区别了。
下面大致的谈一谈音乐文件的所谓“无损”和“有损”问题:
1、除了现场听歌或者听音乐会,世上其实不存在绝对的无损音乐。
太专业的我就不说了,其实我自己也不懂,只说点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吧。即一首歌或者一部乐曲中,很多细节其实人不去音乐厅、甚至不凑近乐队,你是听不到的,有些高音,有些乐曲的过度、有些轻微的摩擦、有些从低到高的过程细节等等,再比如玛丽亚凯莉在舞台上唱一首《英雄》,她在唱歌时的某些换气、吸气以及由此带出的一些过度嗓音、她唱海豚音时的准备气音等等,可能你不趴在舞台边上根本就听不到。音乐会或者专业的录音制作,其器材都很高级,所以可以非常接近真实场景的进行录制,但可以说,这个录音过程,无论多么高级器材、多么专业水准的录音,也不可能分毫不差的完全原声录入,从这个层面上说,只要你听的是非现场音乐会的音乐或者歌曲,就不存在绝对的无损音乐——
2、无损的音乐也要分等级的。
现场录音当然还是会受到各种干扰,终究是通过器材、电磁波传送,最最顶级器材也终究仅限于当下人类在音视频方面的科技水准,所以损失细节难免,但显然这个现场录音应该是一个“无损”音乐文件的最高等级了,它最接近现场音乐。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希望是多余的,即人除了现场面对面听歌星唱歌或者用耳朵直接听乐器弹拨出的音乐,否则只要通过了中间件传送,其损失就难免,包括话筒、放大器、音箱喇叭等等,都可能干扰到声音的传输和播放。这还要看器材的好坏,所以顶级音响设备一套几十万、过百万很正常。
扯远了,打住回来——
通过顶级器材进行的现场录音,往往很大、很大,比如玛丽亚凯莉的一场音乐会,其现场录音文件可能有好几百个G(我只是估计的,没有依据,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场录音文件大到了根本无法进行商业性的推广),但是唱片公司打算推广、销售玛丽亚凯莉的这场音乐会的录音该怎么办?比如制作成CD碟片,可是我们都知道一张CD碟片的容量不过七百兆,DVD碟片也只有4.7G,如果将音乐会的录音完整的刻录在碟片上,恐怕要几十张甚至超过一百张碟片,卖给你要吗?不是音乐节的专业人士或者有钱的发烧友,没人会愿意买下这样的一场音乐会音乐,所以就得将这个现场录音进行一定的压缩,比如压缩成十张以内,算是一个“无损”等级,在压缩成三张,又是一个“无损”等级,这就是无损音乐分等级的原因,也就是说,即便你搞到了一个ape音频文件,也不是什么真的可以媲美现场音乐的音频文件,一首歌三十几、五十几兆的,音乐细节已经有很多了,很丰满了,但相对于现场的演唱,或者专业录音室录制的录音文件,它还是“有损”了一些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计较“有损”、“无损”的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人只要在听数码音乐,就不可能是真的在听纯粹的“无损音乐”,区别只在于“损失”的音乐细节多少而已。
3、不过当然,一个几十兆的一首歌,肯定是比一个只有三、五兆的一首歌要多很多细节,音乐肯定丰满的多,只不过仍然还要看各人用了什么器材去播放,如果你和他,都只是用手机播放,照我说,无论是“有损”还是“无损”,大体感受也不会有多少区别的,因为手机这类的播放设备一定会让一个音频文件在播放过程中“损失”很多细节。可是,三、五兆一首的MP3歌曲的价值还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历史功过不可否认:首先,又要说当年了,即十多年前,网络带宽太小,下载太慢,所以大文件很难下,下的很慢,几十兆的一首歌对人的吸引力很小,起码远不如三、五兆的一首歌那么能够吸引亿万网民去下载。何况后来进入了流媒体时代,太大的歌曲网络传输容易“打嗝”,一首歌听着老是“打嗝”,就好像看流媒体视频老是卡一样,岂非很不舒服,所以以前无损格式的音乐很少,不是没有,现在好像连音乐网站流媒体都有无损格式的音乐了。
4、我个人感受,听无损音乐,更适合欣赏交响乐,因为其中的乐器组合种类多、数量多,你当然希望能够听到更接近现场音乐会的感受,那么毫无疑问,去听无损音质的音乐肯定要好于有损的MP3音频文件。而一般的流行歌曲、商业影视剧的音乐之类,其实是没有必要去欣赏无损格式的音乐的,因为流行音乐和商业影视剧的音乐一般重低音强劲、高音锐利,中间部分、过度部分等等的细节很少,所以就算玩无损音乐也没必要太高等级的“无损”,否则是资源浪费。反过来说,真的玩无损音乐,那还不如去欣赏现场音乐会,凭你的耳朵,你听到多少就是多少了,比唱片公司用顶级器材录音所得还要“无损”。
如上。写的不够系统,纯属个人心得体会,听听更专业的玩家的吧。
这个不能这么说,得看你对音质的要求,以及你的音源和音响器材的好坏了。如果你是一般听众,那么普通音质也可以满足需求。如果你是发烧友、“金耳朵”,那么就需要无损音质和优质器材了。
那么无损音质和普通音质是否能听出明显的不同呢?这要看你的音响是否足够好了,我认为这个和音箱或者耳机关系最大,其次是功放和解码器等。如果音响器材一般,而普通人听觉又不是那么灵敏,当然就听不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如果你的音响器材足够好,其实还是容易听出其中的不同的,有时还会感觉到区别蛮大的。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下无损音质和普通音质。无损音质都是以CD音质作为标准。CD音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频响范围20Hz~20kHz,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致。动态范围、信噪比、立体声分离度均高于90dB。
无损压缩格式通常有APE 、FLAC 等,其实在压缩过程中多少都有数据损失,并不能和CD相比。有损压缩格式是利用了人耳的听觉特性,将声音中那些不容易被听到的声音去掉了,并且降低了采样频率和比特率,常见的如mp3、 WMA、 OGG。事实上有损压缩格式的音乐听起来少了很多层次,而且频响范围也明显不如无损音乐。
有损无损的区别和实际意义全看使用环境!
家有一套百万级音响,无损恐怕都难以满足你,更高采样率,更高位数的数字音频总会被玩音响的挑出毛病来,他们都恨不得听的全是黑胶母盘。然而手机加个塞子,320K的mp3就够了,如果你用的是蓝牙耳机,那就192k吧,如果是aac格式或者是已经销声匿迹的wma,因为压缩算法比mp3要“先进”(其实是因为mp3为了减少解码压力,压缩算法过于暴力,显得其他压缩格式都比他优化的好很多),所以可以选择再低一档128kbps,满足手机加耳塞是没问题的。
总结一下,无损和有损音质区别是听的出来的,前提是要有设备。普罗大众手里配塞加手机之类的还是洗洗睡吧
感谢您的阅读!
解释什么是无损音乐?无损音乐是音乐文件播放格式的一种类型。
相比,有损压缩音乐,它几乎将音乐进行了一次非常明显的压缩,所以你可以看到标准的Mp3音乐的大小会只有几兆;但是,无损音乐,会将音乐的的原文件进行非常细致的保留,力度极度的保持录音棚的真实声音,和源文件实现码率相同。
但是,我说说如果真的戴上耳机以后,有不同吗?专业的耳机真的能够听出来,无损音乐会更立体,每个细节都能够被捕捉到,你如果对比聆听,会显得更明显。
可是,你如果并非真的在乎这些的话,我建议没有必要花钱去买这种无损音乐,因为它并非真的回让你有真实的录音棚感受,因为你外放音乐的时候,甚至没有广场舞大妈的喇叭震撼。
听不出来正常啊,首先要音源是无损的,然后你的播放设备,然后再是功放设备,缺一不可。
另外,我个人觉得最关键还是耳朵,没那么敏感的人,应该听不出来区别
无损音质是音频格式保存的一种方式,这种会最大程度的保留乐器发声时的细腻程度,但是这也是有前提的,首先这首音乐作品的编曲,乐器使用,混音包括人声部分都要符合一个精度与水准。在这种前提下进行母带处理出来的才算是一个合格的音频制品,然后进行无损格式输出,然后在进行发型流传网络进行播放,然后就说这个精度问题,像现在可以达到24bit的音频记录处理,在人耳的分辨能力上几乎已经非常清晰,16bit也可以,但是在听觉上和24是有区别的。网络一般会压缩成mp3 这种会有128 256 320k的解码清晰度,一般在前期无问题的情况下320k就已经相当清晰,256也可以接受128就比较一般了。重点:如果这首音乐作品的制作就很普通,包括乐器。。。等等技术水平不行,无论你导出无损还是什么都不会提升你的作品听觉,一般好的作品无论是录制混音处理都是相当棒的,这样才有听觉的享受。就好比你拥有顶级的麦克风,这个麦克风可以很清晰的记录你的声音,但是你的唱功一般,这能有什么用。。。没用。。
哪有说的那么复杂,你去下一个ape,然后把它再转成mp3,用audition打开这两个文件 ,差别一目了然。
买一个两百多块钱的有线Hi-Res认证耳机,再买一个两百多块钱的耳放解码线,用手机充个音乐app会员,然后在设置里选择最高无损品质。或者直接去下载.flac那种格式的音乐,每首大概50Mb~70Mb大小。
以上要素缺一不可,之后你就可以享受到初级的无损音质了。
等你入坑了,开始追求更高级别的水准了,此时耳朵的敏感度也下降了,只能不断升级设备才能达到当初几百块钱就能达到的刺激效果。
然后再听个几年,耳朵的敏感度会降得更多,慢慢的你就发现自己变聋了……[赞]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