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问答
专家
文章
公告
财富商城
首页
问题库
资讯专栏
标签库
问答话题
问答专家
NEW
发布
提问题
发文章
懂的人和我简单说下上次中信证券的乌龙事件。还有同花顺level-2手机版分时页面的买1和卖1是怎们
2023-07-26 12:28
发布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站内问答
/
默认分类
778
1
2
谁也没有想到,上证50EFT期权交易刚刚上线才3天,人们欢呼A股市场进入股票期权时代的余音尚存,便爆出令人震惊的“乌龙单”事件。2月11日午后开盘不久,上证50
发送
1条回答
1楼 · 2023-07-26 13:24.
采纳回答
谁也没有想到,上证50EFT期权交易刚刚上线才3天,人们欢呼A股市场进入股票期权时代的余音尚存,便爆出令人震惊的“乌龙单”事件。2月11日午后开盘不久,上证50ETF购4月2400和上证50ETF购4月2450两只合约瞬间暴跌至0.001元,跌幅高达99%。所幸期权交易开张才三天,参与者很少,与A股市场的联动效应还没有产生,因此对A股交易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此次期权交易“乌龙单”事件与光大证券“8·16”乌龙单事件的性质一样,后者因为对二级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受到严厉追究,前者则因为对二级市场没有产生影响而被轻描淡写。主流证券媒体则借机赞扬上交所股票期权的风险控制制度设计合理,熔断机制卓有成效。在笔者看来,“乌龙单”事件的祸根其实是食洋不化。
中信证券侥幸躲过一劫
先来看看此次期权“乌龙单”事件的来龙去脉。2月11日13点3分12秒,原本横盘的两只合约上证50ETF购4月2400和上证50ETF购4月2450突然跳水,前者在13:03:10至13:03:12期间从0.1006元跌到0.001元,后者在13:03:11至13:03:12之间从0.0808元跌至0.001元,跌幅均达到99%,双双触发熔断机制。合约异动的主要原因是做市商中信证券报价出现错误,其在此期间分别对上证50ETF购4月2400和上证50ETF购4月2450合约批量下单。中信证券对前者合约申报12笔卖单,申报价格从0.001元到0.0014元(其中0.001元的卖单6笔),每笔10张,共120张,共成交100张。其中,90张成交价格在0.0988元与0.1024元之间,10张成交价格为0.001元。对后者合约申报11笔卖单,价格0.001元,每笔10张,共110张,共成交80张。其中,76张成交价格在0.0798元与0.0828元之间,4张成交价格为0.001元。
“乌龙单”发生后,熔断机制启动,两只合约的交易模式从连续竞价临时切换至集合竞价。在此期间,另一个做市商华泰证券积极报价,而中信证券则紧急撤销其他尚未成交的报单,从而让合约价格迅速回归正常。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熔断机制,其实就是事后暂停交易,让中信证券有时间撤单,而让其他做市商扮演英雄救美的角 {MOD}。此举使中信证券避免了重大亏损,初步测算损失仅约1万元。如果不是因为期权交易市场刚启动,市场规模极小,那么中信证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中信证券的批量下单之所以没有全部成交,完全是因为市场没有接盘,等于打到了跌停板。反之如果市场规模足够大,那么这些报单瞬间就会全部成交,就像光大证券的“乌龙单”,再多的资金也会瞬间被吞噬,这时熔断机制还有什么用?总不能像“3·27”国债期货事件一样宣布成交作废吧?
熔断机制不能防患于未然
光大证券“8·16”乌龙单事件是因为其独立的套利策略系统出了问题。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缺陷,当时交易员发现有24笔个股申报不成功,想使用订单“重下”的新功能,在程序员的指导操作下,没想到这个功能没经过实盘验证,程序把买入24个成分股,写成了买入24组180ETF成分股,瞬间重复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而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于是震惊A股市场的“乌龙单”事件就这样发生了。中信证券的乌龙单事件详情未明,但显然也存在一个批量操作的策略系统,否则不会明知市场没有接盘而下那么大批量的卖单。这是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一些策略系统惹的祸,食洋不化,迷信电脑而不相信人脑。现在流行一切交给电脑,被动机械强制执行,排除因为人的主观判断所可能出现的错误。但是事实证明,电脑也会出错,而且一错往往是系统性、颠覆性的错误,不存在自我纠正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的“乌龙单”事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这纯属侥幸。如果因此而轻描淡写,不去深刻总结其中的教训,甚至还自我陶醉熔断机制的功效,那么迟早还会出事。此次期权“乌龙单”事件恰恰证明了这个熔断机制是无效的,有效的熔断机制应该是在中信证券的乌龙单将出未出时,及时阻断。而事实是中信证券的“乌龙单”已经全部出笼,并且已经最大限度地成交了。如果此时市场规模足够大,那么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光大证券的乌龙单事件就是如此。有鉴于此,有关各方应该认真排查各种策略系统,不能迷信电脑,是人指挥电脑,而不是电脑指挥人,否则必受其乱。
加载中...
一周热门
更多
>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撸彩金,流水够了就提现,靠谱吗?
0个评论
冠亚和大双2.38的有人能跟我换一个小单1.85或以上的吗
0个评论
已成功上岸,一个大专学历程序员的大厂之路
0个评论
期权的无风险套利策略
0个评论
买卖银行卡,帮朋友转账刷流水,制作赌博诈骗app,会被判多久?
0个评论
科普贴,关于套息交易
0个评论
Coin919量化平台完成BigONE市场对接
0个评论
介绍一个副业,平时刷刷手机点一点,也可以月入10000+——益购云商,一个利润前置的赚钱平台
0个评论
×
关闭
采纳回答
向帮助了您的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非常感谢!
确 认
×
关闭
编辑标签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保存
关闭
×
关闭
举报内容
检举类型
检举内容
检举用户
检举原因
广告推广
恶意灌水
回答内容与提问无关
抄袭答案
其他
检举说明(必填)
提交
关闭
×
关闭
您已邀请
15
人回答
查看邀请
擅长该话题的人
回答过该话题的人
我关注的人
此次期权交易“乌龙单”事件与光大证券“8·16”乌龙单事件的性质一样,后者因为对二级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受到严厉追究,前者则因为对二级市场没有产生影响而被轻描淡写。主流证券媒体则借机赞扬上交所股票期权的风险控制制度设计合理,熔断机制卓有成效。在笔者看来,“乌龙单”事件的祸根其实是食洋不化。
中信证券侥幸躲过一劫
先来看看此次期权“乌龙单”事件的来龙去脉。2月11日13点3分12秒,原本横盘的两只合约上证50ETF购4月2400和上证50ETF购4月2450突然跳水,前者在13:03:10至13:03:12期间从0.1006元跌到0.001元,后者在13:03:11至13:03:12之间从0.0808元跌至0.001元,跌幅均达到99%,双双触发熔断机制。合约异动的主要原因是做市商中信证券报价出现错误,其在此期间分别对上证50ETF购4月2400和上证50ETF购4月2450合约批量下单。中信证券对前者合约申报12笔卖单,申报价格从0.001元到0.0014元(其中0.001元的卖单6笔),每笔10张,共120张,共成交100张。其中,90张成交价格在0.0988元与0.1024元之间,10张成交价格为0.001元。对后者合约申报11笔卖单,价格0.001元,每笔10张,共110张,共成交80张。其中,76张成交价格在0.0798元与0.0828元之间,4张成交价格为0.001元。
“乌龙单”发生后,熔断机制启动,两只合约的交易模式从连续竞价临时切换至集合竞价。在此期间,另一个做市商华泰证券积极报价,而中信证券则紧急撤销其他尚未成交的报单,从而让合约价格迅速回归正常。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熔断机制,其实就是事后暂停交易,让中信证券有时间撤单,而让其他做市商扮演英雄救美的角 {MOD}。此举使中信证券避免了重大亏损,初步测算损失仅约1万元。如果不是因为期权交易市场刚启动,市场规模极小,那么中信证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中信证券的批量下单之所以没有全部成交,完全是因为市场没有接盘,等于打到了跌停板。反之如果市场规模足够大,那么这些报单瞬间就会全部成交,就像光大证券的“乌龙单”,再多的资金也会瞬间被吞噬,这时熔断机制还有什么用?总不能像“3·27”国债期货事件一样宣布成交作废吧?
熔断机制不能防患于未然
光大证券“8·16”乌龙单事件是因为其独立的套利策略系统出了问题。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缺陷,当时交易员发现有24笔个股申报不成功,想使用订单“重下”的新功能,在程序员的指导操作下,没想到这个功能没经过实盘验证,程序把买入24个成分股,写成了买入24组180ETF成分股,瞬间重复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而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于是震惊A股市场的“乌龙单”事件就这样发生了。中信证券的乌龙单事件详情未明,但显然也存在一个批量操作的策略系统,否则不会明知市场没有接盘而下那么大批量的卖单。这是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一些策略系统惹的祸,食洋不化,迷信电脑而不相信人脑。现在流行一切交给电脑,被动机械强制执行,排除因为人的主观判断所可能出现的错误。但是事实证明,电脑也会出错,而且一错往往是系统性、颠覆性的错误,不存在自我纠正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的“乌龙单”事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这纯属侥幸。如果因此而轻描淡写,不去深刻总结其中的教训,甚至还自我陶醉熔断机制的功效,那么迟早还会出事。此次期权“乌龙单”事件恰恰证明了这个熔断机制是无效的,有效的熔断机制应该是在中信证券的乌龙单将出未出时,及时阻断。而事实是中信证券的“乌龙单”已经全部出笼,并且已经最大限度地成交了。如果此时市场规模足够大,那么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光大证券的乌龙单事件就是如此。有鉴于此,有关各方应该认真排查各种策略系统,不能迷信电脑,是人指挥电脑,而不是电脑指挥人,否则必受其乱。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