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13:20发布
个人经历分享。参加3次公考,然后成功高分上岸。每次公考都收获很多,对公考的心得和考试技巧也越来越深。
第一次
第一次作为小白,对公考什么都不懂,网上买了些书看了一个半月,竟然笔试123分进面了。
报的是中央党群岗位,面试主观性较大,面试失败。
第一次面试的小白之旅就这么结束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行测和面试也不怎么难,下次继续多学点,还可以。
第二次国考报名中央部委,笔试再准备1个半月左右,这次比较注意积累行测技巧,最后笔试141,再次进面。
面试遇到疫情,也没出报班,自己一个人在家练习几个月。哎,大意了。面试没过。再次失败。
这次的收获在于行测,证明自己的行测方法是可行的,但是面试没底。因为部委面试是挑人的,不知道是自己面试真不行,还部委不想要自己。下次觉得省考。
第三次报名省考,在前2次的基础上,笔试150+,笔面第一上岸。
总结下,每一次的失败,都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总会有更好的机会在后面等着自己的。
想想这个,对上面2次的失败,也就比较看的开了。
个人高分上岸经验,自己专门总结了十几个专栏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下。
一次上岸,而且上岸了4个,分别是国考、沪考、京考和浙江选调生。最后选择了北京公务员。
这里面上海公务员考试是体检之后放弃的,浙江选调生是面试成绩出来之后放弃的,国考是笔试成绩出来之后放弃了,就没去面试,但是我笔试第1名,比第2名要高出接近10分,加上我的面试水平比较高,所以应当也是稳妥的。最后去北京公务员,当时笔试是140分,面试是94分,非常简单的就上岸了。
肯定会有人说我吹牛,说我是吹牛也无所谓,反正事实摆在那里,我也不会纠结,下面我可以介绍一下我的一些报名和备考的经验,算是让大家有个理解,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备考和报名,起码我觉得这些经验还是有用的,看来我所说的,大概也就不会怀疑我所说的真实性。
首先是这几个公务员的考试难度,国考是最难的这毋庸置疑,其次是浙江省选调生,再其次是上海公务员,最简单的就是北京公务员考试。因为当时北京公务员考试的政策是,要么你是北京户口,要么你是在北京上的大学,我手机是在北京上的大学,所以有资格报考北京公务员,这样一来,报考人数就比较少,再加上北京有很多更好的工作,所以报考公务员就更少,我印象我那一年,职位招考是5个人,最终报名也就报了40个,竞争压力非常低,考上的难度不大。
然后当年国考,我报名的是山东一个县的国家税务因为税务局,最终招录一个人,报名有130人,虽然这在国考中已经算是竞争压力很小的,但咱们从这个报名人数来看,难度肯定是最高的。
再说上海公务员考试,当时的政策是如果是不是上海户口或者在上海上学的,就必须是985高校到毕业生才可以考,这个条件虽然比北京市宽阔一点,但是限制也比较高了,我记得当时我报的职位是招录两个人,报名人数大概是五六十人左右,竞争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最后经过综合考虑,还是选择了去北京工作。
说完了考试难度,我们来说一下如何备考,大家都知道公务员考试基本上分为行测和申论,行测又分为好几个模块儿,我们一个一个说,基础知识模块,这个模块你不要刻意去复习,因为永远复习不完,就平常有时间翻翻看看就足够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时政的把握要特别注意,就是尽量能够把那些时政性质的常识学会,这里面有个小技巧,你要考哪个地方的公务员,你就去看那个省份的日报,每天看看报纸,这些时政知识也就了然于胸了。
然后是数量关系模块,这个模块我的建议,如果不是数学特别好的,基本上也是放弃,大体上学学看看就好了,因为大部分都是高中高考的知识,让你在短时间内学会也不太现实,而且这个模块儿拉分不是特大,做的好的好生可能能得到七分,做的很差的考生就算都不会,随便蒙一下也能得到三四分,所以不要太纠结,但是里面有一种方法,叫做特殊值法代入法,也就是用选项中的答案来倒推,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重点研究一下,培训的书里都会有题。
然后是逻辑关系模块,这个模块10分重要,是会拉开差距的,所以这个模块一定要融会贯通,掌握好参考书里教的方法,这个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多做题多积累,可能觉得是比较难,但是这个模块是拉分最多的,所以一定要学好。
然后是语言模块,这里边包含着语句语法等各方面的知识,其实用语感就可以概括这个事情,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分值比较多,这里边有个小技巧,有时候你无需纠结解答的技巧,你需要关注的是语感,把一个句子读通透读通顺,只要你觉得合适,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你要觉得读起来不舒服,那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最后是材料分析题,在我看来这纯是送分的题,只要细心,他满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个的复习方法也很简单,多做题就是了,一天做上4组资料分析,强迫自己最多只能错一道题,很快就会上去。
然后是申论,申论这个东西还是很看积累的,他的题主要分两方面,一部分也是材料分析题,这个材料分析呢有一部分答案会到原文里,你可以抄下来,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延伸,提高高度,总结归纳,对于这部分的复习,你可以多看题,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做,多看看原题,看看答案,就会有提升。
然后是大作文,大作文这个东西对个人文字水平要求比较高,说实话短时间内提升也非常有限,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多抄一些好的语句,尤其是一些比较不错的申论框架,把框架全都摘下来,多准备几张,遇到问题之后,从这些框架进行拼凑,拼成你自己的文章架构,然后再用你记下来的好的语句,将文章串联起来,这样一般分数就不会很低。
报名其实也很有讲究,首先要学会避雷,三不限的岗位不能报,因为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你去报名基本上会成为炮灰,没有什么能够伤害的可能性。其次是岗位要求太过严苛的不报,这样的岗位看似报名人数会很少,但事实上竞争压力很大,比如,一个岗位要求既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又是党员,又持有什么证书,理论上来讲这些条件会删除很大部分人员,让人觉得比较容易考,但事实上这类岗位很有可能就是萝卜坑,因为很多单位都是有事业单位的,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想考公务员身份,所以有些单位会设置这种岗位,所以你如果报这种岗位,可想而知是很难的。
比较好的岗位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招录人数稍微多一些,起码两三个,第二对于专业的要求比较明确,比如最好是只要公共管理,这样的就比较好,如果说要管理类,那么专业就比较宽泛报名人数就多了。第三是岗位级别不会特别高,很多人报名都喜欢报些高的,所以比较低的职位,比如乡镇街道之类的,报名人数就会少,这样上岸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公务员考试竞争力还是很大的,还是要认真复习,毕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是也别有恐惧心理,因为职位摆在那里,总会有人考上,只要你坚定信心,好好复习,那个人就极有可能是你。
考过一次,地市级老龄委,参公管理,副主任科员,用A类卷,裸考,84人,笔试第二,面试时一个姑娘对面试的人发了一圈巧克力,说自己父亲是市委领导,我就灰溜溜走了,没参加面试。
你好,题主,谢谢邀请。
事业加上公务员,平均每年3次,从23岁看到26岁,总共10余次,还去参加了一次事业单位遴选。
感觉就像座过山车,起起伏伏,毕业那年事业单位上了,后来每年玩票似的考公务员,认真备考一年,备考第一次,考了有史以来最低分90多分,当时严重怀疑人生,怎么越努力越偏差,考试时,申论大题都答偏了。
运气最好的一次,从未认真准备,在130分是高分时,考了一个131分,当时查分的时候高兴的跳起来了,吼了一句“怎么那么高分”,当时是大单位,也是体制内,人比较蠢,不懂得隐藏,因为机关单位人事复杂,而且同龄临聘人员比较多,希望我考不上的暗戳戳的人大有人在。
因为当时是三不限,我那个虽然是高分,但是遇到了大神,笔试排名出来的时候,知道是第二名,有好些人好高兴,知道我考不上。面试没怎么准备,进考场才说几个字,声音就哑了,结果面试分数73左右,后悔的要死。
那个时候,周围有些人更高兴了,我说,我如果考乡镇,随便就上了,人家表示怎么可能。然后当时单位进了两位公务员,有一个应届毕业生才比我多一分,我当时毕业两年了。一个鸽子说,你看你们两个分数差不多,而且人家还是应届,心态好的多,容易准备的多。
我看到了很多人复杂的态度,嫉妒有,可惜有,觉得好没意思,就开始慢慢的准备,结果下一次考的史无前例的差。
那个时候嘲笑的人多了,就自己一个人暗戳戳的准备,再一次考试的时候,查分的时候很高的分数,我也瞒着了,面试完了,我很高兴,回到单位,又有人看着不舒服了。
面试前我也正常上班的,没有报班,估计有人又希望我面试遭殃吧。
怎么说呢,考试就是一个实力加运气的过程,周围有人同你一起考的话,大家的反应很有趣?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
一共四次,第一第四次是国考,第二三次是山东省考,前两次都止步于笔试,第三次进面,第四次上岸。第一次是2010年,当时大四,报了济南铁路局一个线路民警职位,只招一个,当时报了8000+,结果差1.5进面。第二次是老家县里一个高新区的工业管理委员会,当时是三四百的比例,进面差得更多,好像三四分。第三次是潍坊的一个街道办,招9人,笔试11名,进面后报了面试培训班,然而依然止步于面试。第四次是2013年底笔试,是辞职回老家后在一个名不见经传、每天肮脏乌黑的火电厂里备考的,没有人觉得我能考上,我一个人孤独的备考,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朋友亲人的冷眼,家人爱人的不理解,工作的不顺心……几乎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但是就是这一次成功上岸了。现在回忆这段经历,感觉已经渐渐远去,但是还是觉得,一个人在低谷期时,不要去和任何人解释什么,也不要向任何人宣言发誓,没有人当回事的,也几乎不会有人把你这个人当回事,关键是自己不要放弃。哪怕到最后已经机械了,麻木了,只要认准了,也要做下去,这样即使最后不成功,一级也没有遗憾了。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我女儿15年研毕业报大连试了一次,未上岸。17年,闺蜜劝她往家考,孩子9月份辞职,1 0月考试,自己在大连家里复习,因为那年限制最低分数线。她幸运卡分上岸,岗位招2人,只有二人过线。所以,女儿花了一万面试班费用,保岗上线……
工作太忙,有点后悔选参公单位。
您好,题主。以下是我的真实经历。
共计8次。
从2017年的国考到2019年的省考,前前后后共计考了8次才上岸。这期间的考试横跨了3个地区(天津、河北、江苏),也可以说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考。
2.内心崩溃。
这次考试失利,对我的价值观有很大冲击。
3.无奈,荒唐。
4.逃避,不敢面对。
5.不甘,重拾信心。
6.坦然上岸。
公考一路过来,实则不易,以上6种感觉也好,状态也好,都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供大家参考学习。
2015-2019年,我的座右铭是:越努力,越幸运,今后也将是我的座右铭。当你感到自己不够幸运时,那是还不够努力。致敬每一名公考路上的你,加油,祝早日成“公”。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个人经历分享。参加3次公考,然后成功高分上岸。每次公考都收获很多,对公考的心得和考试技巧也越来越深。
第一次
第一次作为小白,对公考什么都不懂,网上买了些书看了一个半月,竟然笔试123分进面了。
报的是中央党群岗位,面试主观性较大,面试失败。
第一次面试的小白之旅就这么结束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行测和面试也不怎么难,下次继续多学点,还可以。
第二次国考报名中央部委,笔试再准备1个半月左右,这次比较注意积累行测技巧,最后笔试141,再次进面。
面试遇到疫情,也没出报班,自己一个人在家练习几个月。哎,大意了。面试没过。再次失败。
这次的收获在于行测,证明自己的行测方法是可行的,但是面试没底。因为部委面试是挑人的,不知道是自己面试真不行,还部委不想要自己。下次觉得省考。
第三次报名省考,在前2次的基础上,笔试150+,笔面第一上岸。
总结下,每一次的失败,都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总会有更好的机会在后面等着自己的。
想想这个,对上面2次的失败,也就比较看的开了。
个人高分上岸经验,自己专门总结了十几个专栏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下。
一次上岸,而且上岸了4个,分别是国考、沪考、京考和浙江选调生。最后选择了北京公务员。
这里面上海公务员考试是体检之后放弃的,浙江选调生是面试成绩出来之后放弃的,国考是笔试成绩出来之后放弃了,就没去面试,但是我笔试第1名,比第2名要高出接近10分,加上我的面试水平比较高,所以应当也是稳妥的。最后去北京公务员,当时笔试是140分,面试是94分,非常简单的就上岸了。
肯定会有人说我吹牛,说我是吹牛也无所谓,反正事实摆在那里,我也不会纠结,下面我可以介绍一下我的一些报名和备考的经验,算是让大家有个理解,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备考和报名,起码我觉得这些经验还是有用的,看来我所说的,大概也就不会怀疑我所说的真实性。
首先是这几个公务员的考试难度,国考是最难的这毋庸置疑,其次是浙江省选调生,再其次是上海公务员,最简单的就是北京公务员考试。因为当时北京公务员考试的政策是,要么你是北京户口,要么你是在北京上的大学,我手机是在北京上的大学,所以有资格报考北京公务员,这样一来,报考人数就比较少,再加上北京有很多更好的工作,所以报考公务员就更少,我印象我那一年,职位招考是5个人,最终报名也就报了40个,竞争压力非常低,考上的难度不大。
然后当年国考,我报名的是山东一个县的国家税务因为税务局,最终招录一个人,报名有130人,虽然这在国考中已经算是竞争压力很小的,但咱们从这个报名人数来看,难度肯定是最高的。
再说上海公务员考试,当时的政策是如果是不是上海户口或者在上海上学的,就必须是985高校到毕业生才可以考,这个条件虽然比北京市宽阔一点,但是限制也比较高了,我记得当时我报的职位是招录两个人,报名人数大概是五六十人左右,竞争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最后经过综合考虑,还是选择了去北京工作。
说完了考试难度,我们来说一下如何备考,大家都知道公务员考试基本上分为行测和申论,行测又分为好几个模块儿,我们一个一个说,基础知识模块,这个模块你不要刻意去复习,因为永远复习不完,就平常有时间翻翻看看就足够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时政的把握要特别注意,就是尽量能够把那些时政性质的常识学会,这里面有个小技巧,你要考哪个地方的公务员,你就去看那个省份的日报,每天看看报纸,这些时政知识也就了然于胸了。
然后是数量关系模块,这个模块我的建议,如果不是数学特别好的,基本上也是放弃,大体上学学看看就好了,因为大部分都是高中高考的知识,让你在短时间内学会也不太现实,而且这个模块儿拉分不是特大,做的好的好生可能能得到七分,做的很差的考生就算都不会,随便蒙一下也能得到三四分,所以不要太纠结,但是里面有一种方法,叫做特殊值法代入法,也就是用选项中的答案来倒推,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重点研究一下,培训的书里都会有题。
然后是逻辑关系模块,这个模块10分重要,是会拉开差距的,所以这个模块一定要融会贯通,掌握好参考书里教的方法,这个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多做题多积累,可能觉得是比较难,但是这个模块是拉分最多的,所以一定要学好。
然后是语言模块,这里边包含着语句语法等各方面的知识,其实用语感就可以概括这个事情,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分值比较多,这里边有个小技巧,有时候你无需纠结解答的技巧,你需要关注的是语感,把一个句子读通透读通顺,只要你觉得合适,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你要觉得读起来不舒服,那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最后是材料分析题,在我看来这纯是送分的题,只要细心,他满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个的复习方法也很简单,多做题就是了,一天做上4组资料分析,强迫自己最多只能错一道题,很快就会上去。
然后是申论,申论这个东西还是很看积累的,他的题主要分两方面,一部分也是材料分析题,这个材料分析呢有一部分答案会到原文里,你可以抄下来,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延伸,提高高度,总结归纳,对于这部分的复习,你可以多看题,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做,多看看原题,看看答案,就会有提升。
然后是大作文,大作文这个东西对个人文字水平要求比较高,说实话短时间内提升也非常有限,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多抄一些好的语句,尤其是一些比较不错的申论框架,把框架全都摘下来,多准备几张,遇到问题之后,从这些框架进行拼凑,拼成你自己的文章架构,然后再用你记下来的好的语句,将文章串联起来,这样一般分数就不会很低。
报名其实也很有讲究,首先要学会避雷,三不限的岗位不能报,因为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你去报名基本上会成为炮灰,没有什么能够伤害的可能性。其次是岗位要求太过严苛的不报,这样的岗位看似报名人数会很少,但事实上竞争压力很大,比如,一个岗位要求既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又是党员,又持有什么证书,理论上来讲这些条件会删除很大部分人员,让人觉得比较容易考,但事实上这类岗位很有可能就是萝卜坑,因为很多单位都是有事业单位的,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想考公务员身份,所以有些单位会设置这种岗位,所以你如果报这种岗位,可想而知是很难的。
比较好的岗位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招录人数稍微多一些,起码两三个,第二对于专业的要求比较明确,比如最好是只要公共管理,这样的就比较好,如果说要管理类,那么专业就比较宽泛报名人数就多了。第三是岗位级别不会特别高,很多人报名都喜欢报些高的,所以比较低的职位,比如乡镇街道之类的,报名人数就会少,这样上岸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公务员考试竞争力还是很大的,还是要认真复习,毕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是也别有恐惧心理,因为职位摆在那里,总会有人考上,只要你坚定信心,好好复习,那个人就极有可能是你。
考过一次,地市级老龄委,参公管理,副主任科员,用A类卷,裸考,84人,笔试第二,面试时一个姑娘对面试的人发了一圈巧克力,说自己父亲是市委领导,我就灰溜溜走了,没参加面试。
你好,题主,谢谢邀请。
事业加上公务员,平均每年3次,从23岁看到26岁,总共10余次,还去参加了一次事业单位遴选。
感觉就像座过山车,起起伏伏,毕业那年事业单位上了,后来每年玩票似的考公务员,认真备考一年,备考第一次,考了有史以来最低分90多分,当时严重怀疑人生,怎么越努力越偏差,考试时,申论大题都答偏了。
运气最好的一次,从未认真准备,在130分是高分时,考了一个131分,当时查分的时候高兴的跳起来了,吼了一句“怎么那么高分”,当时是大单位,也是体制内,人比较蠢,不懂得隐藏,因为机关单位人事复杂,而且同龄临聘人员比较多,希望我考不上的暗戳戳的人大有人在。
因为当时是三不限,我那个虽然是高分,但是遇到了大神,笔试排名出来的时候,知道是第二名,有好些人好高兴,知道我考不上。面试没怎么准备,进考场才说几个字,声音就哑了,结果面试分数73左右,后悔的要死。
那个时候,周围有些人更高兴了,我说,我如果考乡镇,随便就上了,人家表示怎么可能。然后当时单位进了两位公务员,有一个应届毕业生才比我多一分,我当时毕业两年了。一个鸽子说,你看你们两个分数差不多,而且人家还是应届,心态好的多,容易准备的多。
我看到了很多人复杂的态度,嫉妒有,可惜有,觉得好没意思,就开始慢慢的准备,结果下一次考的史无前例的差。
那个时候嘲笑的人多了,就自己一个人暗戳戳的准备,再一次考试的时候,查分的时候很高的分数,我也瞒着了,面试完了,我很高兴,回到单位,又有人看着不舒服了。
面试前我也正常上班的,没有报班,估计有人又希望我面试遭殃吧。
怎么说呢,考试就是一个实力加运气的过程,周围有人同你一起考的话,大家的反应很有趣?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
一共四次,第一第四次是国考,第二三次是山东省考,前两次都止步于笔试,第三次进面,第四次上岸。第一次是2010年,当时大四,报了济南铁路局一个线路民警职位,只招一个,当时报了8000+,结果差1.5进面。第二次是老家县里一个高新区的工业管理委员会,当时是三四百的比例,进面差得更多,好像三四分。第三次是潍坊的一个街道办,招9人,笔试11名,进面后报了面试培训班,然而依然止步于面试。第四次是2013年底笔试,是辞职回老家后在一个名不见经传、每天肮脏乌黑的火电厂里备考的,没有人觉得我能考上,我一个人孤独的备考,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朋友亲人的冷眼,家人爱人的不理解,工作的不顺心……几乎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但是就是这一次成功上岸了。现在回忆这段经历,感觉已经渐渐远去,但是还是觉得,一个人在低谷期时,不要去和任何人解释什么,也不要向任何人宣言发誓,没有人当回事的,也几乎不会有人把你这个人当回事,关键是自己不要放弃。哪怕到最后已经机械了,麻木了,只要认准了,也要做下去,这样即使最后不成功,一级也没有遗憾了。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我女儿15年研毕业报大连试了一次,未上岸。17年,闺蜜劝她往家考,孩子9月份辞职,1 0月考试,自己在大连家里复习,因为那年限制最低分数线。她幸运卡分上岸,岗位招2人,只有二人过线。所以,女儿花了一万面试班费用,保岗上线……
工作太忙,有点后悔选参公单位。
您好,题主。以下是我的真实经历。
共计8次。
从2017年的国考到2019年的省考,前前后后共计考了8次才上岸。这期间的考试横跨了3个地区(天津、河北、江苏),也可以说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考。
2.内心崩溃。
这次考试失利,对我的价值观有很大冲击。
3.无奈,荒唐。
4.逃避,不敢面对。
5.不甘,重拾信心。
6.坦然上岸。
公考一路过来,实则不易,以上6种感觉也好,状态也好,都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供大家参考学习。
2015-2019年,我的座右铭是:越努力,越幸运,今后也将是我的座右铭。当你感到自己不够幸运时,那是还不够努力。致敬每一名公考路上的你,加油,祝早日成“公”。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