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14:14发布
“伯仲叔季”一般表示顺序排行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尊卑有序。
“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与“孟”字通用,现在一般称呼比父亲年长一些的男子。“伯,把也,把持家政。”在古代按宗法社会里,一般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就一国而言,当国者则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即“伯”“霸”通用,指把盟国奉为霸主,也就是盟主的意思。唐代后汉语“伯”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
“仲”的本意在《释名》中解释:“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至今还留在云南白语里,“仲子”指二儿子,“仲女”指二女儿。司马懿,字仲达,排行第二。其长兄: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
以此类推,“叔”指年少,现常用于称呼父亲弟弟,“季”指年幼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因为他最小,所以又以刘季为字,他当了皇帝以后,曾经得意洋洋地对父亲说:“今某业之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我老幺比老二强。
《论语·微子》:“周有八士:伯达、伯叔、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三国时期,孙坚给四个儿子取名就是按这排的: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另外,《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孟仲季”意思也是顺序排行的作用
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就像第一季度的一月是孟二月是仲三月是季
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从长到幼分别称为:孟(有时为伯),仲,叔,季。有三个时,通常取孟,仲,季。
古人又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又把十二个月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平均三个月。所以就有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的叫法。
一样的分法: 一个月分为孟仲季,孟仲季就分别是上旬、中旬、下旬。
孟仲季和伯仲叔季没有区别,“伯”通“孟”,“伯”就是“孟”的意思。
《说文.人部》:“伯,长也。” ——东汉许慎
伯,年长的。如周灭商以后,不食周粟的伯夷,晋献公嫁给秦穆公的那个女儿叫伯姬。
《说文.人部》:“孟,长也。”——东汉许慎
孟,年长的。
《说文.人部》:“叔,少也。” ——东汉许慎
叔,年幼的。通常指排行老三。
如果有兄弟七八个,那么除了老大老二和老小以外,都可以称为叔。《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周武王同母兄弟一共十人,其中,老大伯邑考称"伯",老二武王发和老四周公旦用了尊称,其他从老三管叔鲜一直排到老九康叔封,全用"叔"字,老幺称"季"。
《说文.人部》:“季,少称也。”——东汉许慎
季,年幼的人的称呼。叔季都可以是最小的,但季比叔更小。
“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但“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季节。 1、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伯、仲、季”。 2、兄弟四人,称“伯、仲、叔、季”。 3、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叔、季、少”称呼。 现代取名用“伯仲叔季”就不方便了,因为取名早,不知道哪个才是老小。我当年在浙江乐清调查方言,发音人是有学问的赵一老先生。赵一先生有十一个孩子,他开初就先依“伯仲叔季”取名为“伯子、仲子、叔子、季子”(只论排行,不分男女,叔子就是一位清雅的姑娘,当时也帮着父亲辅助发音)。下面的孩子他并不循环,而称“春子、夏子、秋子、冬子”,老九直叫“玖子”,生了老十,先生想该是末尾了,就取了末子这样意义的字,不想后来又生了最小的十一子,乃取名为“土子”,土者,十一之合文也。如果在古代,应该是这位“土子”兄弟才能叫季子的。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9558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伯和孟的区别就在:
伯是嫡长子,孟是庶出长子。
扩展资料:
示例: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叔是老三,季为老四。如三国时孙坚的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比较有代表性的。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释说“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一、代表身份不同
1.古时三妻四妾的情况很常见,其中,正妻生的孩子被称为嫡出,侧室生的孩子被称为庶出。于是有个说法是“嫡长为伯,庶长为孟”。
2.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二、用法有所不同
1.“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但“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季节。“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2.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伯、仲、季”。兄弟四人,称“伯、仲、叔、季”。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叔、季、少”称呼。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伯仲叔季”一般表示顺序排行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尊卑有序。
“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与“孟”字通用,现在一般称呼比父亲年长一些的男子。“伯,把也,把持家政。”在古代按宗法社会里,一般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就一国而言,当国者则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即“伯”“霸”通用,指把盟国奉为霸主,也就是盟主的意思。唐代后汉语“伯”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
“仲”的本意在《释名》中解释:“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至今还留在云南白语里,“仲子”指二儿子,“仲女”指二女儿。司马懿,字仲达,排行第二。其长兄: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
以此类推,“叔”指年少,现常用于称呼父亲弟弟,“季”指年幼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因为他最小,所以又以刘季为字,他当了皇帝以后,曾经得意洋洋地对父亲说:“今某业之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我老幺比老二强。
《论语·微子》:“周有八士:伯达、伯叔、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三国时期,孙坚给四个儿子取名就是按这排的: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另外,《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孟仲季”意思也是顺序排行的作用
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就像第一季度的一月是孟二月是仲三月是季
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从长到幼分别称为:孟(有时为伯),仲,叔,季。有三个时,通常取孟,仲,季。
古人又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又把十二个月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平均三个月。所以就有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的叫法。
一样的分法: 一个月分为孟仲季,孟仲季就分别是上旬、中旬、下旬。
孟仲季和伯仲叔季没有区别,“伯”通“孟”,“伯”就是“孟”的意思。
《说文.人部》:“伯,长也。” ——东汉许慎
伯,年长的。如周灭商以后,不食周粟的伯夷,晋献公嫁给秦穆公的那个女儿叫伯姬。
《说文.人部》:“孟,长也。”——东汉许慎
孟,年长的。
《说文.人部》:“叔,少也。” ——东汉许慎
叔,年幼的。通常指排行老三。
如果有兄弟七八个,那么除了老大老二和老小以外,都可以称为叔。《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周武王同母兄弟一共十人,其中,老大伯邑考称"伯",老二武王发和老四周公旦用了尊称,其他从老三管叔鲜一直排到老九康叔封,全用"叔"字,老幺称"季"。
《说文.人部》:“季,少称也。”——东汉许慎
季,年幼的人的称呼。叔季都可以是最小的,但季比叔更小。
“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但“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季节。
1、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伯、仲、季”。
2、兄弟四人,称“伯、仲、叔、季”。
3、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叔、季、少”称呼。
现代取名用“伯仲叔季”就不方便了,因为取名早,不知道哪个才是老小。我当年在浙江乐清调查方言,发音人是有学问的赵一老先生。赵一先生有十一个孩子,他开初就先依“伯仲叔季”取名为“伯子、仲子、叔子、季子”(只论排行,不分男女,叔子就是一位清雅的姑娘,当时也帮着父亲辅助发音)。下面的孩子他并不循环,而称“春子、夏子、秋子、冬子”,老九直叫“玖子”,生了老十,先生想该是末尾了,就取了末子这样意义的字,不想后来又生了最小的十一子,乃取名为“土子”,土者,十一之合文也。如果在古代,应该是这位“土子”兄弟才能叫季子的。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9558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伯和孟的区别就在:
伯是嫡长子,孟是庶出长子。
孟仲季和伯仲叔季没有区别,“伯”通“孟”,“伯”就是“孟”的意思。
《说文.人部》:“伯,长也。” ——东汉许慎
伯,年长的。如周灭商以后,不食周粟的伯夷,晋献公嫁给秦穆公的那个女儿叫伯姬。
《说文.人部》:“孟,长也。”——东汉许慎
孟,年长的。
《说文.人部》:“叔,少也。” ——东汉许慎
叔,年幼的。通常指排行老三。
如果有兄弟七八个,那么除了老大老二和老小以外,都可以称为叔。《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周武王同母兄弟一共十人,其中,老大伯邑考称"伯",老二武王发和老四周公旦用了尊称,其他从老三管叔鲜一直排到老九康叔封,全用"叔"字,老幺称"季"。
《说文.人部》:“季,少称也。”——东汉许慎
季,年幼的人的称呼。叔季都可以是最小的,但季比叔更小。
扩展资料:
示例: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叔是老三,季为老四。如三国时孙坚的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比较有代表性的。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释说“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一、代表身份不同
1.古时三妻四妾的情况很常见,其中,正妻生的孩子被称为嫡出,侧室生的孩子被称为庶出。于是有个说法是“嫡长为伯,庶长为孟”。
2.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二、用法有所不同
1.“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但“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季节。“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2.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伯、仲、季”。兄弟四人,称“伯、仲、叔、季”。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叔、季、少”称呼。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