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15:16发布
这是企业融资的一种票据,一般来说是带息的。这样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又把银行的死钱变成了活钱,因为它要收利息的。因为银行承兑汇票是要由银行承兑的,无论到期日企业账户上有没有钱,到期银行必须支付。
1、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企业作为承兑人的称为商业承兑汇票,银行作为承兑人的称为银行承兑汇票。何为承兑?顾名思义,承诺兑付,即这张商业汇票项下的付款义务谁来承担。在国内,银行的信用普遍被认为高于企业信用,因此银行的承兑行为提高了出票人开出商票的市场接受度和流通性,所以银承才普遍称为市场认可的支付工具。2、我自己的理解,银行的业务可分为“融资”、“融信”和“融智”三类。银行的承兑行为是典型的“融信”业务,即银行向市场融出自身信用,实质上是银行对开票人付款能力的连带责任担保。由于银行实质承担了开票人的信用风险,因此承兑敞口部分确认为风险资产,与贷款一样需要占用资本。3、从产生源头来看,商业汇票是一种支付工具,因贸易背景而生。但是,其一旦产生,则具有了票据法所规定的“无因性”,不因贸易背景而灭。因此,银行的承兑行为一旦产生,便与之前的贸易背景分离。不论之前发生了什么,只要所持票据符合形式要求,持票人均有权利要求银行到期承兑。4、作为一种延期支付工具,如果寻根究源,商票实质可看作应收账款的一种凭证,是应收账款的表现形式。票据贴现和保理业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是把企业未来预期能够收到的现金流在金融机构折现而已。只不过,如果有了银行承兑,持票人未来预期收到现金流的确定性更高而已。因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承兑行在本行有授信额度或承兑人为本行的银票贴现一般在银行是低风险业务,而保理业务则是一般风险业务。5、票据的应用在国内产生了异化,按理说,买方争取了三个月的账期,你可以三个月以后现金付款,也可以给人家开一张三个月期限的商票。但三个月后,你再给人家开一张期限三个月的银承是什么鬼?说白了,这实质是六个月的账期,或者说是三个月账期的折扣付款。买方过于强势,讲产品就有点too simple了。6、银承到底是支付工具还是融资工具?反正是没人承认银承是融资工具的,银监不承认,央行不承认,总行不承认。于是,每年的各种检查报告里,“贸易背景不真实”、“融资性票据”之类的词都看的让人吐了。问题解决了吗?我认为解决不了,因为要解决只能承认银承在国内70%以上归根结底是融资工具。平均70%的杠杆,承认是融资工具怎么了?7、企业为什么要用银承?从正常角度来讲也得分情况,但大家记住一点,中国归根结底是产能过剩的经济结构,买方比卖方牛是一种常态。最牛逼的企业,各种账期还有各种供应商跪舔,因此“欠你钱是爷看得起你”,这类祖宗是不需要采用商票这种不入流的东西的;次牛逼的企业,虽然还是各种账期,但我至少给你开个凭证,比如商业承兑汇票;再次的企业,自己的开的商票卖方不敢收,只好拉上银行给撑门面,当然谁付票据的贴现利息就看买卖双方谁稍微牛那么一点点了。8、再看看不正常的角度。现阶段,银行的信贷规模仍然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受存贷比、流动性、央行核定规模等多种因素限制。近几年,银行正常的表内信贷规模基本只能满足最优客户的需求。其它客户怎么办?要不直接用表外产品,要不采用各种结构把表内业务表外、表表外化。前面讲过,承兑是银行的“融信”业务,不融出资金,只占用资本不占用规模,因此成了银行维护客户的重要表外产品,此为其一;其二,在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之前,对银行最重要的是什么业务?拉存款啊。1000万的承兑,300万保证金起码的,只要存款仍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考核指标,由此带来的业务冲动无可遏止。对企业来讲,只要能拿到钱,管他什么形式,如此而已。9、对企业来讲,贷款、国内证、承兑哪个成本更低?不要跟我算。都是市场主体,实质成本一定是趋同的,不信可以问问企业。银行对存款过于饥渴的考核,实质上是在损害银行自身的利益。存款利率和贴现利率倒挂的时候,银行客户经理大量鼓励企业循环开票套利,到底谁赚了便宜?好像都赚了便宜,银行有了存款,客户经理拿了奖金,企业获得了无风险收益,那到底吃亏的是哪个鬼?
最多设置5个标签!
现在说B企业!B企业拿到了A企业给他的1000万银行承兑汇票,一看,哇!到期日为半年以后(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有效期为半年)。现在又着急用钱怎么办呢??那我把票卖给银行吧,这个卖票的过程叫做贴现。这张票就卖给银行了,票没到期,银行也同样拿不到钱,所以贴现的钱就相当于一笔贷款。所以产生了贴现率。银行挣的只是贴现率减去正常拆借利率剩下的钱!!明白了吧!
这是企业融资的一种票据,一般来说是带息的。这样既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又把银行的死钱变成了活钱,因为它要收利息的。因为银行承兑汇票是要由银行承兑的,无论到期日企业账户上有没有钱,到期银行必须支付。
1、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企业作为承兑人的称为商业承兑汇票,银行作为承兑人的称为银行承兑汇票。何为承兑?顾名思义,承诺兑付,即这张商业汇票项下的付款义务谁来承担。在国内,银行的信用普遍被认为高于企业信用,因此银行的承兑行为提高了出票人开出商票的市场接受度和流通性,所以银承才普遍称为市场认可的支付工具。
2、我自己的理解,银行的业务可分为“融资”、“融信”和“融智”三类。银行的承兑行为是典型的“融信”业务,即银行向市场融出自身信用,实质上是银行对开票人付款能力的连带责任担保。由于银行实质承担了开票人的信用风险,因此承兑敞口部分确认为风险资产,与贷款一样需要占用资本。
3、从产生源头来看,商业汇票是一种支付工具,因贸易背景而生。但是,其一旦产生,则具有了票据法所规定的“无因性”,不因贸易背景而灭。因此,银行的承兑行为一旦产生,便与之前的贸易背景分离。不论之前发生了什么,只要所持票据符合形式要求,持票人均有权利要求银行到期承兑。
4、作为一种延期支付工具,如果寻根究源,商票实质可看作应收账款的一种凭证,是应收账款的表现形式。票据贴现和保理业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是把企业未来预期能够收到的现金流在金融机构折现而已。只不过,如果有了银行承兑,持票人未来预期收到现金流的确定性更高而已。因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承兑行在本行有授信额度或承兑人为本行的银票贴现一般在银行是低风险业务,而保理业务则是一般风险业务。
5、票据的应用在国内产生了异化,按理说,买方争取了三个月的账期,你可以三个月以后现金付款,也可以给人家开一张三个月期限的商票。但三个月后,你再给人家开一张期限三个月的银承是什么鬼?说白了,这实质是六个月的账期,或者说是三个月账期的折扣付款。买方过于强势,讲产品就有点too
simple了。
6、银承到底是支付工具还是融资工具?反正是没人承认银承是融资工具的,银监不承认,央行不承认,总行不承认。于是,每年的各种检查报告里,“贸易背景不真实”、“融资性票据”之类的词都看的让人吐了。问题解决了吗?我认为解决不了,因为要解决只能承认银承在国内70%以上归根结底是融资工具。平均70%的杠杆,承认是融资工具怎么了?
7、企业为什么要用银承?从正常角度来讲也得分情况,但大家记住一点,中国归根结底是产能过剩的经济结构,买方比卖方牛是一种常态。最牛逼的企业,各种账期还有各种供应商跪舔,因此“欠你钱是爷看得起你”,这类祖宗是不需要采用商票这种不入流的东西的;次牛逼的企业,虽然还是各种账期,但我至少给你开个凭证,比如商业承兑汇票;再次的企业,自己的开的商票卖方不敢收,只好拉上银行给撑门面,当然谁付票据的贴现利息就看买卖双方谁稍微牛那么一点点了。
8、再看看不正常的角度。现阶段,银行的信贷规模仍然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受存贷比、流动性、央行核定规模等多种因素限制。近几年,银行正常的表内信贷规模基本只能满足最优客户的需求。其它客户怎么办?要不直接用表外产品,要不采用各种结构把表内业务表外、表表外化。前面讲过,承兑是银行的“融信”业务,不融出资金,只占用资本不占用规模,因此成了银行维护客户的重要表外产品,此为其一;其二,在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之前,对银行最重要的是什么业务?拉存款啊。1000万的承兑,300万保证金起码的,只要存款仍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考核指标,由此带来的业务冲动无可遏止。对企业来讲,只要能拿到钱,管他什么形式,如此而已。
9、对企业来讲,贷款、国内证、承兑哪个成本更低?不要跟我算。都是市场主体,实质成本一定是趋同的,不信可以问问企业。银行对存款过于饥渴的考核,实质上是在损害银行自身的利益。存款利率和贴现利率倒挂的时候,银行客户经理大量鼓励企业循环开票套利,到底谁赚了便宜?好像都赚了便宜,银行有了存款,客户经理拿了奖金,企业获得了无风险收益,那到底吃亏的是哪个鬼?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