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时,如果听从隆美尔的建议,将坦克部署在靠近滩头的地方,结果会怎样?

2022-05-08 21:52发布

1944年元旦当天,希特勒总算明确了隆美尔在西线不伦不类的身份,任命他为“B集团军群”总司令,下辖第7和第15集团军,其中第7集团军驻防于诺曼底地区,而西线德军
10条回答
爱唱歌的韭菜哥 因丶丶果
1楼 · 2022-05-08 22:08.采纳回答

隆美尔认为,应当将装甲部队部署在靠近滩头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快将盟军赶下海。

认为德国应当通过强有力的火力打击制止盟军企图登陆的想法。

要知道坦克火力和火力那是完全没有比的,坦克就是连驱逐舰都打不过.....

这辆曾经和战列舰对轰国的坦克,是用他的血泪经验证明了陆地火力是多么的愚不可及。

所以说需要把装甲部队部署在靠近滩头的地方。和对面的舰炮对轰,作死也不带这么做的。

归根究底,在44年的时候,德国已经回天乏力了,所能争取的仅仅是一个相对体面的签署条约的资格而已

德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候表现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军以为盟军会的加莱方向登陆,结果盟军从诺曼底崩出来了。

.....

也算是德国点儿背

2楼-- · 2022-05-08 22:04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一场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在东线战场进入全面反攻的状况下,西线盟军通过诺曼底登陆,将近三百万士兵运送到法国,从而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场行动的成功,也标志着纳粹德国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希望。

说起来,在盟军发起行动之前,德军元帅隆美尔曾建议将德军的坦克装甲群安置在靠近滩头的位置。这样当盟军部队发起抢滩登陆时,滩头附近的德军装甲就能在第一时间展开阻击。不过,隆美尔的建议最终被否决,而德军也在抢滩登陆战中遭遇了失败。

(诺曼底登陆)

那么,如果当初德军采纳了隆美尔的提案,诺曼底登陆的结果会不会改变呢?

1944年,隆美尔担任了德军西线B集团军司令,主要负责调度第7和第15集团军。在截获盟军可能穿越英吉利海峡,从法国登陆的情报后,德军西线司令部便就布防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当时西线总司令龙德斯泰特认为,由于海岸线太过漫长,德军不能对整个法国沿海进行布防。因此德军的坦克装甲部队应该部署在离滩头较远的位置,随时保持机动性。一旦确定盟军的主攻方向,坦克装甲部队就能第一时间调动支援。

对于龙德斯泰特的想法,大部分将领都表示了赞同,但隆美尔却站出来进行反对。隆美尔认为,盟军具有非常强大的空中火力,德国很容易丢掉制空权。一旦丧失了制空权,那么远离滩头的装甲部队将会遭到盟军的空中限制,到时候将会寸步难行。只有把坦克装甲安排在滩头附近,利用滩头防空装置的掩护,才能让坦克部队发挥出最大的威能。

隆美尔的意见提出后,西线司令部高层一时间没有人进行反驳。要知道,隆美尔曾在北非战场的大劣势之下,多次带领德意联军打出以少胜多的战役。他对盟军有着足够的了解,也是最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人之一。

不过,虽说其他将领不敢说话,但作为隆美尔顶头上司的龙德斯泰特,却坚决反对隆美尔的意见。隆美尔随即据理力争,双方在激烈的争吵后,并没有能够达成一致。

(隆美尔旧照)

不久后,坦克装甲技术总监古德里安来到前线巡查。在听说隆美尔与龙德斯泰特的争论后,古德里安坚决地站在了龙德斯泰特那一边。在他看来,德国坦克装甲之所以天下无敌,就是因为其强大的机动性,能够对各个战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仅仅局限于一方土地,那么德军等于是自废武功,丧失了自身的优势。

但对于古德里安的说法,隆美尔仍然是不予认同。

最终,由于双方意见僵持不下,这件事只能交给希特勒来裁决。希特勒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决定将西线的7个装甲师一分为二。其中3个师交给隆美尔进行指挥,剩下4个则执行龙德斯泰特的方案。

但这样一来,装甲师的兵力就遭到了分散,战斗力被极大地削弱了。等后来盟军发起登陆时,无论是隆美尔的部队,还是采取龙德斯泰特方案的部队,都没有能够完成阻挡盟军的任务。

(龙德斯泰特旧照)

那么,如果德军采取隆美尔的方案,让坦克装甲全都集中到滩头附近,结局会有变化吗?

我认为应该是不可能的。。

说起来,盟军要穿过英吉利海峡从法国登陆,只有两个比较适合的登陆点。第一个登陆点是加来。历来英国人要穿越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基本都是选择在加来登陆。

第二个登陆地点是诺曼底。在诺曼底登陆的难度远比加来高。盟军高层在最初确定登陆地点时,实际上也是颇费了一番脑筋。为了减少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御力量,盟军搞出了一个假的第一集团军群,让巴顿向各部队下令,随时做好向加来进发的准备。

为了让德军中计,盟军还故意让德军截获了一份要在加来登陆的电报。

在经过德军西线司令部详细商讨后,德军高层一致认定,加来将会是盟军登陆的主攻方向。这一点就算是隆美尔也没有异议。

所以德军将主要的防御力量都集结在了加来,而诺曼底的力量则相对空虚。对盟军登陆地的判断错误,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德军的失败。

退一步来说,就算德军听取了隆美尔的建议,将坦克装甲集中在滩头。但由于德军的主要空中力量都在东线战场上,因此盟军在西线的空中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德军想要凭借坦克装甲来对抗空中火力,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3楼-- · 2022-05-08 22:05

结局应该是这样的,盟军前期登陆之后遇到非常强劲的阻击,随后突破之后,一路直抵柏林。最后还是东西两线的盟军在柏林会师,希特勒依旧自杀,德军战败。

隆美尔认为的是,将装甲部队全部部署在海滩附近,一旦盟军成功登陆,立马用装甲集团军群将盟军打回去。隆美尔认为,盟军登陆后的24小时决定一切,如果没能将盟军打退,那么必败无疑。

如果这么看的话,还是希特勒高明点,和稀泥吧,毕竟,谁也不知道谁是对的。

之所以不知道谁才是对的,原因就在于实力上的差距太大了,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德军已经丧失了空中优势,制空权制海权全没了,根本就没法打了。而且,德军也承受不起东西两线被夹击,消耗不起了。

说到底,这就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古德里安没错,隆美尔没错,希特勒也没错。错就错在这场仗不应该打,从法国战役到巴巴罗萨,再到斯大林格勒,再到诺曼底登陆,德军战败就是定局了。

4楼-- · 2022-05-08 22:07

1944年元旦当天,希特勒总算明确了隆美尔在西线不伦不类的身份,任命他为“B集团军群”总司令,下辖第7和第15集团军,其中第7集团军驻防于诺曼底地区,而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奈特由此等于被架空了,虽然他名义上是隆美尔的上级 ,但只能指挥一些要塞或城市守备部队,因为两个野战集团军都在隆美尔的手里,这是希特勒的第一个错招,人为地制造了两位陆军元帅在兵力统筹上的矛盾。

恶果在4月初开始体现,在装甲部队的使用问题上,隆美尔与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奈特、西线装甲集群司令施韦彭堡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后两者坚持主张实施“机动防御”,即在远离海岸的位置保持一支强大的装甲预备队,等入侵开始判明盟军的主攻方向后,再投入装甲师进行反击。

而在北非吃过盟军轰炸机苦头的隆美尔,认为在盟国空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装甲师根本无法正常向前机动,而如果不能在登陆的二到三天内将盟军赶下海去,这场战争就已经输掉了。

1944年4月28日,隆美尔与前来西线巡视的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再次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古德里安嘲笑隆美尔把坦克部署在滩头的做法像“摆在商店橱窗里的展品”,会遭到盟军飞机和舰炮的强力杀伤,坚信机动性才是装甲部队的灵魂,而施韦彭堡补充说可以在夜间前调,隆美尔不得不告诉这两位将军:“盟军的照明弹会把夜空照的跟白昼一样”,双方争吵得一塌糊涂,再次不欢而散。

争议只能提交最高统帅部裁决,希特勒5月7日才下达命令,将七个装甲师中的三个拨归隆美尔指挥,其余四个继续由装甲集群司令施韦彭堡率领,这是一个妥协的方案,也是希特勒的第二个错招,这样平分兵力是兵家之大忌,其结果是双方都没有得到完成任务所必须的坦克数量。而此时,距离“霸王行动”的开始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

(龙德施泰特陆军元帅)

但最严重的问题是,隆美尔对盟军的登陆地点判断是错误的,虽然他所提倡的战法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正确的,在三个划归“B集团军群”指挥的装甲师中,隆美尔仅将老部队第21装甲师置于诺曼底地区的卡昂附近,而另外二个师仍然摆在了加莱方向,这是把有限的装甲力量进一步分散,说白了,隆美尔也是在两头赌,反而是希特勒在5月末认定入侵地点在诺曼底。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当天,隆美尔能够派上场的只有第21装甲师,并且在反击中一度打到了海边,但由于是以营为单位分散出动,所以显得势单力薄,同时后方又出现了大量盟军空降部队,因此不得不后撤。6月7日,党卫第12装甲师赶到;6月8日,装甲教导师冒着轰炸也抵达战场。这样的逐次增兵显然对登陆盟军不能构成致命威胁,盟军飞机猛烈攻击了一切向前线行动的车辆,德军装甲部队的油料和弹药都十分困难,反击难以奏效。

倒霉的6月11日,西线装甲集群司令部干脆挨了炸弹,施韦彭堡重伤,参谋全部被炸死。

直到此时,隆美尔仍然拒绝调用第15集团军的部队和其他装甲师,约德尔曾在电话里对他说:“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西线的第二次进攻”,言外之意隆美尔尽可以调用其他部队增援诺曼底,而隆美尔却说:“我可以指出,迄今为止,敌人只投入了两个集团军群当中的一个,这正是我们不能从第15集团军抽调其他部队的原因所在”,约德尔气得挂了电话。

因此,在西线装甲部队的使用问题上,希特勒犯下三次错误,而隆美尔犯的错误也达到了两次,并非是他“装甲部队靠近滩头”的战法就一定奏效,在没有德国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如果在太过靠近海岸的地区部属大量坦克装甲车辆,简直就是盟军飞机和舰炮的靶子;如果数量不足,又会出现上述的添油战术,都不能有效的实施反登陆作战,再加上对登陆方向的判断错误,德国人失败已成定局。

归根到底,现代空军是装甲部队的克星,失去了空中优势哪怕是均势,隆美尔或其他什么德军将领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结果不以采用什么战术而改变,即便是三个装甲师全部摆在滩头,无非给盟军登陆增加一定的困难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听从隆美尔的建议,把坦克部署在靠近滩头的地方,结果不会有什么改变。

在诺曼底登陆前,德军高层曾经就怎么部署坦克部队发生争议。

隆美尔建议装甲部队靠近滩头部署,理由是必须在盟军刚登陆的24时内就将盟军击退,否则盟军将不断上岸,而且在盟军的空中优势下部署在纵深的装甲部队很难赶到前线。

而古德里安认为把装甲部队的优势在于机动,放在岸边会遭到盟军优势火力攻击,因此建议将装甲部队放在纵深部署。

而历史上,盟军在登陆以后德国的装甲部队确实没有能及时赶到前线,但是这不代表隆美尔的建议就是正确的。

所以如果采取隆美尔的建议,并不能阻止盟军登陆。

6楼-- · 2022-05-08 22:09

这两个方案,是取决于两人对未来盟军登陆作战的预测提出的。伦德施泰特的思想是出于正常的战争状况考虑。当时,在东线的德军还享有一定的制空权。他们依然还是采取正常的作战方式。

由于德军在西线的装甲部队不足,伦德施泰特提出,将装甲部队布置在可以机动的地区,这样装甲部队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方案在一般人眼中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稳妥的。

我们今天来看,隆美尔的方案要远胜于伦德施泰特的方案。因为事实证明,隆美尔对登陆第一天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德军的装甲部队在盟军的空军压制下,根本不能到达滩头阵地。在增援的半路上就被盟军空军炸得落花流水。第一天和盟军交火的只有驻守在滩头防御工事里的德军。

首先,在当时,德军并不能判断盟军的登陆地点,因此,它有限的装甲部队根本就不可能涵盖整个海岸,分为小股的部队难以对盟军登陆的海岸造成有效的打击。

在诺曼底,如果德军的装甲部队能够杀上滩头,安齐奥的那一幕会重新上演。德军最后依然难免一败。

这样,这些德军装甲部队最终的作用就是只能迟滞盟军的前进,让盟军付出更多的牺牲。在这些装甲部队消耗完以后,德军终究会失败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虾弹文化
7楼-- · 2022-05-08 22:12

如果诺曼底登陆的时候,按照隆美尔的建议将坦克都部署在滩头阵地,恐怕德军会失败的更快了。

德军在西海岸的部署

要说道诺曼底登陆时期隆美尔的作战建议,我们就要说一下当时德军在西线的部署,当时德军西线总司令是龙德施泰特元帅,下辖58个师,其中33个海防师,15个步兵师,8个装甲师,2个伞兵师。此外还有希特勒亲自直辖的2个装甲师,共计60个师约76万人。在龙德施泰特元帅下辖的部队中,分为两个集团军,隆美尔当时是B集团军群,共39个师,是德军在西线的主力,B集团军群下辖第7和第15集团军。

其中,第15集团军驻守加莱,共有23个师,其中有5个装甲师;第7集团军驻守诺曼底地区,共有14个师,其中有1个装甲师。显然当时西线的德军是将主要兵力部署在了加莱地区,认为那里是盟军的主攻方向。

此外德军在西线还有G集团军群,不过这显然不是德军主力,只有19个师,1个装甲师都没有,主要驻守在卢瓦河以西。

德军判断盟军进攻西海岸的话,也必定会集结大量的部队发动进攻,而西线的76万部队显然在兵力上是严重不足的,从后来的情况我们也知道,实际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出动了大约288万军队,数量上来说具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所以德军在防御的部署上,围绕着部队的配置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德军的主要分歧

德军的主要分歧在于隆美尔与装甲部队的使用。隆美尔认为应当把装甲部队部署在海岸线附近,如此以来当盟军进攻的时候就能在第一时间将盟军赶下海。而龙德施奈特作为隆美尔的上级,认为应当把装甲部队部署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等到对方进攻方向明确之后再派出装甲部队。

其实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隆美尔因为在北非吃过空军的苦头,所以他认为如果把装甲部队配置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当盟军进攻的时候会利用强大的空中优势将装甲部队阻截在路上,从而使得装甲部队不能赶到作战地点。

但是如果将有限的装甲部队布置在了海岸线附近,同样也是不可行的。由于西海岸的海岸线太长,德军兵力过少,在兵力的部署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一旦装甲部队固定在了一个地方,那么就等于是赌盟军的进攻方向就是装甲部队布置的地方,一旦赌错了,盟军主攻方向不是装甲部队所在的地方,德军就会非常被动。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盟军的海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海岸线附近的话,装甲部队容易遭受盟军舰炮的攻击。在盟军的巨舰舰炮面前,装甲部队也等于是活靶子了。

隆美尔不仅与龙德施奈特就装甲部队的使用产生了分歧,还与古德里安,作为西线装甲部队的总监产生了分歧,古德里安也认为应当把装甲部队布置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以保持装甲部队的机动性,一旦固定在海岸线附近就失去了其机动性。

这些分歧最终上交到了希特勒那里,希特勒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将B集团军群的3个装甲师划归隆美尔指挥,另外的4个装甲师划归了装甲集群司令施韦彭堡指挥。但这样的决定显然令双方都不满意,因为他们都没有贯彻自己作战方案的足够的装甲部队。

德军的硬伤

其实德军最大的硬伤在于对盟军进攻方向产生了判断上的失误,认为盟军会主攻加莱方向,将西线本来就不多的军力投入到了加莱方向,这就为盟军在诺曼底地区胜利登陆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其次在于德军兵力太少,76万人根本就防不住288万人的进攻,而且海岸线也就是防御的区域太多、战线太长,很容易就会被盟军分散兵力各个击破;

第三在于德军没有海空军的优势,制海权和制空权都在盟军手上。尤其是制空权,使得盟军的飞机能深入德军防线到处进行轰炸,以破坏德军的防御。同时还能在德军后方空头大量的伞兵部队,以扰乱德军的防御。

第四点在于德军没有制海权,海面完全为盟军掌控,这样一来盟军就可以通过海上运输线从容调配军力,在德军防御薄弱的环节发动攻击。

所以因为这么多的硬伤,基本也就注定了德军在诺曼底的失败。

隆美尔的方案完全不可行

相对于隆美尔的方案来说,实际上龙德施奈特和古德里安的方案显然要更好,尽管他们也无法阻止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的登陆。

其实如果德军的装甲部队在海岸线附近的话,那么就必然会成为舰炮的活靶子,这点来说我们可以参考二战时期日本的一个参谋官崛荣三的建议。当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是节节败退,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日军总是在滩头与美军死磕,而崛荣三经过计算,认为日军应当主动放弃海岸线50公里范围内的阵地,撤到岛屿的内陆地区与美军作战才是上策。结果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凡是像点样子的守岛作战都是按照崛荣三的建议进行的,如冲绳岛战役。原因就在于海岸线50公里内都是舰炮的轰击范围,而且装甲部队本身就是大目标,一旦盟军确定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坐标,又在舰炮轰击范围内,这些装甲部队也就只能品尝舰炮轰击的待遇,没一会就会全部报销。

如上图,我个人在西海岸的地图上测算了一下,图中的红线就是海岸线50公里的范围,只要德军装甲部队部署在红线内,都会遭到盟军的舰炮轰击。

所以如果全部按照隆美尔的部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装甲部队都会成舰炮的活靶子。当然其次在于装甲部队也会失去其机动性。所以隆美尔的方案不如龙德施奈特和古德里安的方案。

当然,无论当时德军采取了哪种方案,诺曼底之战也是一场必败的败局了。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