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 19:50发布
叶展是泽原熙投资的前总助,也就是曾经给徐翔做过助理,现在是齐鲁证券的总裁助理,包括多个集合理财的投资总监。 叶展刚开始加入泽熙投资的时候还是在五年
叶展是泽原熙投资的前总助,也就是曾经给徐翔做过助理,现在是齐鲁证券的总裁助理,包括多个集合理财的投资总监。
叶展刚开始加入泽熙投资的时候还是在五年前,能成为一名职业投资人是他一直追求的梦想,他痴迷资本的这个游戏,每每想到自己能看到股票大作手的投资,都十分的令他兴奋。
提到泽熙自然而然能想到的就是掌门人徐翔。叶展说,在泽熙工作的一段时间内,徐翔的专注让他害怕,一般情况下,徐翔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早上的晨会听每个研究院汇报市场动态和交易计划,然后进入交易室,开盘前徐翔一般会吃些糕点,可能是个人习惯吧,在交易的时间内连厕所都不会去,定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中午会和研究员们一起吃个简单的午餐,下午又投入到紧张的交易当中,下午收盘后还要对盘面进行总结,有时候会参加一些路演活动,晚上还要复盘股票,包括对外盘也要做一些分析,直到深夜。叶展回忆说,徐翔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个小时,徐翔爱好读史书,崇拜毛主席和康熙皇帝,所以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泽熙”,但是研究股市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20多年,叶展认为徐翔是他见过的最勤奋和专注的人。
当年在泽熙投资,有一个对研究院的考核标准,股票涨幅要超过沪深300指数,回撤不能大于10%,否则就会强平,这种规定了涨幅的考核,确实很令人头疼,因为收益是市场决定的,这个是人为控制不了的,两只涨势良好的股票,其中一只就是比另一只涨的高,这可能就是命,该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能强求,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思路的不对头,徐翔最后走上了一条操控市场的道路。
泽熙投资的研究员工作量都非常的大,很多时间都在各个地方做调研,其调研的深度和广度要比行业平均水平搞得多得多。其实这也是一种手段吧,让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找到了和徐翔合作的机会,已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泽熙投资的研究员已经适应了经常被徐翔否定的现实,及时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并去征求了很多专家的建议,都到头来,往往等待他们的是徐翔淡淡的一个字“不”,而最后的结果也大都证明徐翔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在来看,需要研究员的一些结论都是纸上谈兵,做交易不能依靠研究数据活着,但是徐翔最后走的这条道路也和他的性格,和长期这种孤傲分不开的。
徐翔虽然操纵市场,但是单从交易的层面上来说,这个人还是拎得清的,叶展说,在杠杆疯狂的时候,泽熙却没有加过杠杆,反而年底的大分红,将产品的规模降了下来。我们知道15年的股灾和加杠杆是密切相关的,徐翔的这个举动证明此人还是有很高的水平的。
叶展回忆了泽熙在操作重庆啤酒这只股票的故事,12年初,重庆啤酒发布乙肝疫苗的临床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疫苗无效,股价一只跌停,在跌到28元的时候,巨量买盘横扫千军,股价节节攀升,盘中一度涨停,当大家都看空的时候,泽熙进场了。第二天就是跌停,晚上就停牌了。等则发布第二份报告,停牌了一个多月,疫苗还是无效,股价下跌至20块钱,铺天盖地的新闻就来了,说重庆啤酒回归估值,就在20块钱开始,重庆啤酒快速反弹,股价翻倍大概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泽熙在35块钱获利离场。这件事让叶展彻底颠覆了基本面的概念,后来徐翔的一席话,为叶展解开了迷雾。徐翔说,重庆啤酒就像是刮刮乐,第一次没刮出来,第二次还是谢谢,这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张废纸,但是有人相信彩票还没刮完,认为有特等奖,反弹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泽熙投资也有亏的时候,当年操作酒鬼酒,徐翔重仓,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发生了塑化剂事件,连续的跌停让他损失惨重,但是当酒鬼酒跌停第一次打开的时候,徐翔就基本都卖出了,后来又等待机会,挽回了将近一半的损失。试想,如果是一个小散,能有这个勇气吗?
在三年的泽熙生涯里,我经常和徐翔在一起工作,尽管他不算健谈,但仍然让我获益匪浅。
一:专注
唯有专注,可以让人保持警惕。尽管过程会枯燥艰苦疲惫,但想要获胜,这是必不可少的代价。
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徐翔是一位非常专注的投资者,但到泽熙以后,他的专注程度仍然让我吓了一跳。
通常情况下,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一早,泽熙开始晨会,每位研究员汇报市场信息和公司情况,开盘后进入交易室,交易时间绝不离开盘面,中午一般与卖方研究员共进午餐,下午继续交易,收盘后又是一到两场路演,晚上复盘和研究股票。
他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小时,几乎没有娱乐和其他爱好,据我所知,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20多年。毫无疑问,徐翔是我见过的最为勤奋和专注的投资人,没有之一。
相比起很多投资者,除了股票以外,还要关心足球,明星,旅游,高尔夫......徐翔可以算是股市里的苦行僧。
唯有无与伦比的专注,才有超乎寻常的回报,这是我学到的第一课。
现在,我也养成了盯盘的习惯,交易时间尽量不离开盘面,日复一日,市场的呼吸和节奏慢慢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记,直到形成交易直觉。
股市是一个胜者为王的丛林,充满了危险,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成为猎食的对象。
二: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不一定是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有多长,而是你给自己设定的投资生涯有多长。只有把投资当成终身事业来做,你的心态才会长期,行为才会理性,才不会为了追逐一时的利益去冒无谓的风险。
很多经典书籍强调长期投资,认为这是战胜市场的重要武器。我也同意长期投资,不过,我眼中的长期投资概念可能有点与众不同。
泽熙素以凶猛彪悍的投资风格著称,经常参与大量的短线交易,市场甚至以“敢死队”名之。那么,泽熙到底是一个短期投资者还是长期投资者?
我认为是后者。
如果以持股周期衡量,泽熙的仓位中有大量快进快出的品种,并不符合一般意义上长期投资者的概念。但是,长期投资者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仅仅从持股周期上来衡量吗?
自从1993年入市,徐翔用20多年的时间在证券市场中搏杀,在实战中形成了快准狠的投资风格,并且一以贯之地坚持。这种坚持,才是长期投资者的根本特征。
投资之道,万千法门,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投资方法,并且长期坚持,才能在证券市场中存活。但是,很多投资人入市的动机,只是想短期捞一票,从未设定长期的投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跟风, {MOD},这种短期心态,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三: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
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很重要。如果硬要划分一个先后顺序的话,我的选择是,先取绝对收益,再兼顾相对收益,但无论是哪种收益,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到底绝对收益重要还是相对收益重要?见仁见智。但两者不可兼得是市场公认的真理:要想获得绝对收益,应当尽量回避风险;而要想战胜指数,又必须勇于承担风险。这本身就是悖论。
但在泽熙,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是放在一起的。泽熙的业绩最受人关注的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涨得快,长期远远战胜指数,第二是回撤小,即使在市场大幅下跌时,业绩也总能保持平稳。过去的5年中,净值回撤10%的次数只有3次。
如此锐不可当而又坚如磐石的业绩,着实让很多人大呼看不懂,其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有必要稍微披露一下泽熙对研究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有三条:推荐的股票要能涨,最好马上涨;涨幅要高过沪深300指数;买入后不能下跌超过10%,否则无条件止损,不允许补仓。
这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考核办法确实残酷,许多研究员很久也适应不了,但这确实体现了泽熙的投资哲学,那就是以绝对收益为基础,以相对收益为目标,以严格止损为纪律。
要想达到泽熙的标准,既要对公司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以挑选标的,又要对市场情绪有敏感的体悟, 以寻找买卖点。
所以泽熙的研究员非常辛苦,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调研,调研的密度和深度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然后再加上徐翔对市场独一无二的敏感度,最终才造就了奇迹般的业绩。
四:逆向思维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已经变成股市中的众所周知的俗话,但知易行难,克服人性的弱点,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泽熙的研究员压力山大,除了严苛的考核标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研究结论被徐翔否定掉,尤其是做了很多功课,征求了各方专家意见,满怀信心地阐述理由时,徐翔却淡淡地说:不。
但事后的实际走势证明,但徐翔与研究员结论不一致时,大部分时间,老板是对的。
我仔细观察了很多次这样的事情,发现多数时候,当研究员的意见与市场的主流意见趋同时,被否定的概率就显著增加了。
显然,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徐翔是不认同的。
还有很多次,泽熙重仓持有的股票,在市场报告一片看好,股价凌厉上涨的时候,泽熙却在悄悄出局,而卖出的价格屡屡是市场的阶段顶部。
这种感觉,在反复多次以后,让我形成了现在的习惯,凡是市场中最热门的板块和股票,总是特别警惕;凡是行情最火爆,涨停板满屏的时候,总是心生寒意。有很多次,这种习惯让我错失机会,但更多次,它让我避开陷阱。
查理芒格反复强调,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就是告诫投资人,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当市场的观点高度一致时,拐点也就即将来临了。
五:谨慎使用杠杆
在投资的长跑中,兴奋剂也许短期能让你跑得更快,但长远来看必将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去年以来,随着市场的转暖,许多投资者眼见暴利在前,纷纷加杠杆,两融余额飞速飙升,分级基金抢手无比,还有很多杠杆极高的结构化产品诞生。
但是,我却没有见到泽熙加杠杆,相反,泽熙在年底大比例分红,将本已永远封闭的产品规模继续降了许多。
难道是泽熙不想赚钱?显然不是。
对于在市场中拼杀已久的徐翔来说,杠杆并不陌生,但随着投资时间越长,他对杠杆的态度越发谨慎。
杠杆有成本,杠杆有期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加了杠杆之后,时间不再是你的朋友,反而变成了你的敌人。
更重要的原因是,杠杆会使投资行为发生扭曲。在成本、期限和平仓的压力下,投资者要么变得更加激进,希望尽快赚取更多的利润,导致冒了更大的风险;要么变得更加保守,害怕因为下跌而导致平仓,从而失去一些投资机会。
还记得昌九生化的惨剧吗?有多少投资人因为加了杠杆,一夜之间血本无归,即使股价之后反弹,也因为被强行平仓而错失纠错机会。杠杆的代价就是,哪怕你成功99次,最后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你回到起点,甚至连翻本机会也丧失。
我自己也曾经用过杠杆,有过暴利的经历,更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想我是不会再愿意尝试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了。牢记巴菲特的话:稳健的投资者夜夜安眠。
六:股价有时与基本面无关
股市是多维度的,基本面只是其中的一维。正如巴菲特所说,股市长期是称重机,但短期是投票机。一个精明的投资人,既可以用扎实的基本面研究赚钱,也可以用精准的心理学赚钱。
重庆啤酒一役,堪称泽熙的经典案例。在乙肝疫苗彻底失败,股价崩盘的时刻,泽熙却成功抄底,获取巨额利润,其中的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之处,比小说还精彩,而泽熙的投资逻辑,更叫人拍案惊奇。
2012年初,重庆啤酒发布乙肝疫苗临床揭盲结果,整个市场都傻了眼:被寄予厚望的疫苗居然基本无效,公告一出,股价从82元连续跌停。在股价跌至28元的那天,奇迹发生了,巨量买盘一开盘就横扫千军,股价扶摇直上,盘中一度涨停。没有人想到,在市场一片看空的时候,泽熙出手了。
第二天,股价继续跌停。更意外的是,公司当晚公告,将继续停牌,直至发布另一份临床结果。
这一停牌就是一个多月,结果出来后雪上加霜:疫苗再度被证明无效。市场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破灭了,股价再度下跌,直至20元。
在此期间,市场对于事件的报道、传闻铺天盖地,结论基本一致:重庆啤酒将回归啤酒类公司的估值,按照同类公司比较,股价最多值15元,或者10元。
但就在此刻,股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20元开始,重庆啤酒股价快速反弹,一个多月股价翻倍。泽熙在35元上方顺利获利了结。
是什么造成了股价的大反弹呢?是基本面吗?事实证明,在此期间,公司没有发布任何利好,之后也没有。显然,股价此时与基本面已经毫无关联。
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泽熙能猜中这轮反弹?徐翔事后的一番话解开了谜底。
他说:“重庆啤酒不是股票,是彩票。第一次刮出来‘谢谢你’,第二次刮出来还是‘谢谢你’,这时候大家都把它当废纸扔了,但彩票还没刮完,或者说有人相信它还没刮完,万一后面是个特等奖呢?这就是反弹的逻辑。”
这个案例足足让我思考了三个月,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教科书上的逻辑:股价是基本面的反映。它让我知道,有时,股价可以和基本面完全无关,而只跟群众的心理相关。
后来的昌九生化,獐子岛......屡屡重演了重庆啤酒的一幕,充分证明,在股市里利用情绪赚钱也是一种可复制的模式。
七:不要被黑天鹅打倒
不要被偶然事件打倒。在失误面前,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做缩头乌龟也于事无补,冷静,然后勇敢地面对,直至重新踏上正确的轨道,并把教训变成未来的财富。
泽熙并不是神,泽熙也有被套的时候。
**白酒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大约在40元的时候,泽熙重仓**白酒,但黑天鹅不期而至,塑化剂事件爆发了。
停牌,复牌,连续跌停,最低27元。损失惨重。
泽熙产品的净值受此影响大约回撤了0.1元,但不到一个月,便重新创新高。
实际上,在**酒跌停第一次打开的时候,泽熙基本出光了,然后是27元勇敢的抄底,直至反弹至31元,挽回了近半损失。如果算上同时抄底的其他白酒股,甚至还有盈利。
一般投资者碰到这样的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斩仓的已然不多,斩仓后还能抄底成功反败为胜者更是寥寥。没有钢铁一样的神经,很难做到这一点。
股市总是不缺乏黑天鹅事件,长期而言,想要完全规避黑天鹅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区别就在于,有人被黑天鹅击倒了一蹶不振,有人在黑天鹅来临时面不改 {MOD},冷静认赔的同时,还在寻找反击的机会。
总结
在股市中,我们永远是学生,向高手学,向前贤学,向市场学。
泽熙是我投资生涯的重要一环,写下此文,不是为了揭秘,也不是为了鼓吹,仅仅是从投资的角度,与大家探讨砥砺。关于泽熙,请不要问我更多。
徐翔有句话,股市里只有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淘汰。
让我们以此自勉。
市场投机大亨们往往不得善终。利佛摩尔自杀身亡,徐翔身陷囹圄。市场投机者整天面对市场风云变化的压力,对身心是极大考验。真正聪明的市场投机者,都是那些赚了钱后急流勇退,或者转投实业的人。
徐翔与巴菲特相比到底差在哪?
价值投资者投资于具有稳定持续盈利内在价值的企业,时间越长,获利越多。市场投机者,则永远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总有黑天鹅事件超出他们的市场经验和预期,带来巨大的投资亏损风险。
徐翔身穿“白大褂”阿玛尼,手铐高速公路出口被抓捕的镜头,是去年中国股市最具爆炸性的画面。
近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第五批失联私募机构公告中,徐翔的上海泽熙投资赫然在列。尽管有消息称徐翔案有望近期开庭审理,但目前为止最权威的官方说法还是,徐翔“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
从宁波涨停敢死队总舵主,到中国私募基金之王,再到锒铛入狱,曾在中国股市叱咤风云的徐翔的股市人生,让人扼腕叹息。
从同为“股市奇才”这一点上,徐翔与美国公认的百年“投机之王”杰西?利佛摩尔(Jesse Livemore)有相似之处。
价值投资与市场投机
从根本上来说,股市赚钱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价值投资法,另一种是市场投机法。
前者以格雷厄姆、巴菲特为代表;后者则是每天在期望在股市博弈中获胜的万千股民,徐翔和利佛摩尔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翔15岁就入市投资,30岁不到就靠炒股成为亿万富翁,成立私募基金泽熙投资后,财富值更是几何级增长,成为中国百亿级的顶级富豪;利佛摩尔1929年多次放空美股,净赚1亿美元,要知道当时美国的全年税收才42亿美元。
他们的共同特点有:
两人都是草根出身,徐翔出身普通家庭,利佛摩尔出生贫苦农夫之家;两人都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徐翔高中毕业就全力奋战股市,利佛摩尔是个中学就辍学的乡下野小子;两人都痴迷于股市,利佛摩尔一生除了股票和期货,几乎没有别的爱好,徐翔据说他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小时。
他们更大的共同之处,是具有敏锐的市场天赋,是股市博弈中的“神奇小子”。
利佛摩尔炒股的时代,还没有电脑和K线图,他能够根据当时报价机不断吐出的数字,预测到个股的涨跌,选择做多或做空大赚其钱。徐翔在成立泽熙前,和几个以短线擅长的朋友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名震全国。在市场博弈与投机中,他们几乎能够神奇地读懂市场,并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
然而,相比价值投资者,市场投机者有一个巨大的劣势:永远要比价值投资者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
格雷厄姆对投资与投机划出的区别是,“投资是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保证满意回报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如果说价值投资者是“小心能驶万年船”;市场投机者则是“一招不慎船毁人亡”,利佛摩尔一生大起大落,最终破产后自杀身亡就是明证。
市场投机者的另一个巨大劣势是,时间是他们的敌人。价值投资者投资于具有稳定持续盈利内在价值的企业,时间越长,获利越多。市场投机者,则永远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总有黑天鹅事件超出他们的市场经验和预期,带来巨大的投资亏损风险。
市场投机者还有一个不利之处,即使你是市场之王,能把博弈中的对手的钱都赚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你还要面对市场容量的问题,就是说你赚钱的空间是有限的。
徐翔为何后来开始大量参与定向增发,甚至开始逐步控股一些上市公司,就是他在二级市场赚钱已经到了瓶颈,只有向一级市场延伸才能获得更多收益。他涉嫌内幕交易其实也是因为如此。然而,市场上除了他,还有其他精明彪悍的主力和庄家,还有其他“牛散”,徐翔要想比他们赚更多的钱,进行内幕交易几乎是必然选择。
投资的境界
在这里,必须强调,价值投资与市场投机,并无好坏之分。
对于价值投资和市场投机不能做是非判断。决不能说价值投资是对的,市场投机是错的。更不能说从事价值投资者的是好人,市场投机者是坏人。既然市场开着,有人愿意进场交易,选择投资和还是投机都是自己的选择。投资者与投机者共同组成了市场的生态。
然而,价值投资与市场投机,在投资境界上却有高下之分。
单单从投资结果看,格雷厄姆倡导价值投资虽然其财富并不惊人,但他老年与年轻美丽的知己,终老法国海滨别墅;巴菲特财富不用多说了,80多岁了,还感觉自己“每天是踩着踢踏舞步去办公室”;万科最大的个人投资者刘元,投资万科30年,当初的360万投资变成了10个亿。
与之相对比,市场投机大亨们往往不得善终。利佛摩尔自杀身亡,徐翔身陷囹圄。市场投机者整天面对市场风云变化的压力,对身心是极大考验。华尔街有位著名的短线之王马丁?舒华兹,他在几秒钟内进出市场就可能赚取数十万美元,是别人一年的收入。但他年纪轻轻因为压力过大,因心肌炎险些送命,最终不得不淡出市场。中国近年来不断传出券商高管、基金经理英年早逝,也是与心理压力过大密切相关。
在市场投机大师中,唯有索罗斯可算是个例外。他和巴菲特一样高龄,还处于投资一线。但不要忘了,索罗斯可是伦敦经济学院的高材生,受波普尔的影响,他的投资方式早就告别了市场搏傻与搏击,形成了自己一套投资哲学。
有一位与徐翔有过接触的媒体同行,说徐翔给她的印象,是“赚钱最快乐”,他看到财富数字不断上升最有成就感。然而,生活除了在市场投机赚钱,别无其他,这正是徐翔和利佛摩尔的悲剧所在。
真正聪明的市场投机者,都是那些赚了钱后急流勇退,或者转投实业的人。
人人都说巴菲特是伟大的投资家,这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巴菲特首先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伯克希尔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人民币,但很少有人想到,其总部办公室所有员工只有25名。试问,全世界有几家企业能做到?同时,巴菲特还是一位伟大的保险业经营者,他对保险业的把握和认识,可以说当今世界无出其右。巴菲特的投资帝国,就是靠保险业作为中流砥柱。
更让多数人想不到的是,巴菲特其实也做市场投机,他自己称为套利性投资。巴菲特经常从已宣布的并购或重组中,找寻企业价值与价格变动中可能的获利空间。他还曾在期货市场上持有世界上最大白银多头头寸。而且,巴菲特多年来在套利性投资上的收益率在25%左右,还高于他的股市投资。但2000年代以后,套理性投资在伯克希尔整体投资中的占比越来越低。
巴菲特说,套理性投资必须花很多时间监控交易的进度,与相关股票的股价变动,并不是芒格和他想要过的生活方式。
“为了致富,整天盯着计算机屏幕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他反问。
这就是投资境界的差别。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叶展是泽原熙投资的前总助,也就是曾经给徐翔做过助理,现在是齐鲁证券的总裁助理,包括多个集合理财的投资总监。
叶展刚开始加入泽熙投资的时候还是在五年前,能成为一名职业投资人是他一直追求的梦想,他痴迷资本的这个游戏,每每想到自己能看到股票大作手的投资,都十分的令他兴奋。
提到泽熙自然而然能想到的就是掌门人徐翔。叶展说,在泽熙工作的一段时间内,徐翔的专注让他害怕,一般情况下,徐翔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早上的晨会听每个研究院汇报市场动态和交易计划,然后进入交易室,开盘前徐翔一般会吃些糕点,可能是个人习惯吧,在交易的时间内连厕所都不会去,定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中午会和研究员们一起吃个简单的午餐,下午又投入到紧张的交易当中,下午收盘后还要对盘面进行总结,有时候会参加一些路演活动,晚上还要复盘股票,包括对外盘也要做一些分析,直到深夜。叶展回忆说,徐翔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个小时,徐翔爱好读史书,崇拜毛主席和康熙皇帝,所以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泽熙”,但是研究股市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20多年,叶展认为徐翔是他见过的最勤奋和专注的人。
当年在泽熙投资,有一个对研究院的考核标准,股票涨幅要超过沪深300指数,回撤不能大于10%,否则就会强平,这种规定了涨幅的考核,确实很令人头疼,因为收益是市场决定的,这个是人为控制不了的,两只涨势良好的股票,其中一只就是比另一只涨的高,这可能就是命,该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能强求,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思路的不对头,徐翔最后走上了一条操控市场的道路。
泽熙投资的研究员工作量都非常的大,很多时间都在各个地方做调研,其调研的深度和广度要比行业平均水平搞得多得多。其实这也是一种手段吧,让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找到了和徐翔合作的机会,已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泽熙投资的研究员已经适应了经常被徐翔否定的现实,及时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并去征求了很多专家的建议,都到头来,往往等待他们的是徐翔淡淡的一个字“不”,而最后的结果也大都证明徐翔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在来看,需要研究员的一些结论都是纸上谈兵,做交易不能依靠研究数据活着,但是徐翔最后走的这条道路也和他的性格,和长期这种孤傲分不开的。
徐翔虽然操纵市场,但是单从交易的层面上来说,这个人还是拎得清的,叶展说,在杠杆疯狂的时候,泽熙却没有加过杠杆,反而年底的大分红,将产品的规模降了下来。我们知道15年的股灾和加杠杆是密切相关的,徐翔的这个举动证明此人还是有很高的水平的。
叶展回忆了泽熙在操作重庆啤酒这只股票的故事,12年初,重庆啤酒发布乙肝疫苗的临床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疫苗无效,股价一只跌停,在跌到28元的时候,巨量买盘横扫千军,股价节节攀升,盘中一度涨停,当大家都看空的时候,泽熙进场了。第二天就是跌停,晚上就停牌了。等则发布第二份报告,停牌了一个多月,疫苗还是无效,股价下跌至20块钱,铺天盖地的新闻就来了,说重庆啤酒回归估值,就在20块钱开始,重庆啤酒快速反弹,股价翻倍大概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泽熙在35块钱获利离场。这件事让叶展彻底颠覆了基本面的概念,后来徐翔的一席话,为叶展解开了迷雾。徐翔说,重庆啤酒就像是刮刮乐,第一次没刮出来,第二次还是谢谢,这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张废纸,但是有人相信彩票还没刮完,认为有特等奖,反弹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泽熙投资也有亏的时候,当年操作酒鬼酒,徐翔重仓,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发生了塑化剂事件,连续的跌停让他损失惨重,但是当酒鬼酒跌停第一次打开的时候,徐翔就基本都卖出了,后来又等待机会,挽回了将近一半的损失。试想,如果是一个小散,能有这个勇气吗?
在三年的泽熙生涯里,我经常和徐翔在一起工作,尽管他不算健谈,但仍然让我获益匪浅。
一:专注
唯有专注,可以让人保持警惕。尽管过程会枯燥艰苦疲惫,但想要获胜,这是必不可少的代价。
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徐翔是一位非常专注的投资者,但到泽熙以后,他的专注程度仍然让我吓了一跳。
通常情况下,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一早,泽熙开始晨会,每位研究员汇报市场信息和公司情况,开盘后进入交易室,交易时间绝不离开盘面,中午一般与卖方研究员共进午餐,下午继续交易,收盘后又是一到两场路演,晚上复盘和研究股票。
他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小时,几乎没有娱乐和其他爱好,据我所知,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20多年。毫无疑问,徐翔是我见过的最为勤奋和专注的投资人,没有之一。
相比起很多投资者,除了股票以外,还要关心足球,明星,旅游,高尔夫......徐翔可以算是股市里的苦行僧。
唯有无与伦比的专注,才有超乎寻常的回报,这是我学到的第一课。
现在,我也养成了盯盘的习惯,交易时间尽量不离开盘面,日复一日,市场的呼吸和节奏慢慢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记,直到形成交易直觉。
股市是一个胜者为王的丛林,充满了危险,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成为猎食的对象。
二: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不一定是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有多长,而是你给自己设定的投资生涯有多长。只有把投资当成终身事业来做,你的心态才会长期,行为才会理性,才不会为了追逐一时的利益去冒无谓的风险。
很多经典书籍强调长期投资,认为这是战胜市场的重要武器。我也同意长期投资,不过,我眼中的长期投资概念可能有点与众不同。
泽熙素以凶猛彪悍的投资风格著称,经常参与大量的短线交易,市场甚至以“敢死队”名之。那么,泽熙到底是一个短期投资者还是长期投资者?
我认为是后者。
如果以持股周期衡量,泽熙的仓位中有大量快进快出的品种,并不符合一般意义上长期投资者的概念。但是,长期投资者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仅仅从持股周期上来衡量吗?
自从1993年入市,徐翔用20多年的时间在证券市场中搏杀,在实战中形成了快准狠的投资风格,并且一以贯之地坚持。这种坚持,才是长期投资者的根本特征。
投资之道,万千法门,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投资方法,并且长期坚持,才能在证券市场中存活。但是,很多投资人入市的动机,只是想短期捞一票,从未设定长期的投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跟风, {MOD},这种短期心态,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三: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
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很重要。如果硬要划分一个先后顺序的话,我的选择是,先取绝对收益,再兼顾相对收益,但无论是哪种收益,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到底绝对收益重要还是相对收益重要?见仁见智。但两者不可兼得是市场公认的真理:要想获得绝对收益,应当尽量回避风险;而要想战胜指数,又必须勇于承担风险。这本身就是悖论。
但在泽熙,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是放在一起的。泽熙的业绩最受人关注的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涨得快,长期远远战胜指数,第二是回撤小,即使在市场大幅下跌时,业绩也总能保持平稳。过去的5年中,净值回撤10%的次数只有3次。
如此锐不可当而又坚如磐石的业绩,着实让很多人大呼看不懂,其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有必要稍微披露一下泽熙对研究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有三条:推荐的股票要能涨,最好马上涨;涨幅要高过沪深300指数;买入后不能下跌超过10%,否则无条件止损,不允许补仓。
这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考核办法确实残酷,许多研究员很久也适应不了,但这确实体现了泽熙的投资哲学,那就是以绝对收益为基础,以相对收益为目标,以严格止损为纪律。
要想达到泽熙的标准,既要对公司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以挑选标的,又要对市场情绪有敏感的体悟, 以寻找买卖点。
所以泽熙的研究员非常辛苦,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调研,调研的密度和深度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然后再加上徐翔对市场独一无二的敏感度,最终才造就了奇迹般的业绩。
四:逆向思维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已经变成股市中的众所周知的俗话,但知易行难,克服人性的弱点,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泽熙的研究员压力山大,除了严苛的考核标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研究结论被徐翔否定掉,尤其是做了很多功课,征求了各方专家意见,满怀信心地阐述理由时,徐翔却淡淡地说:不。
但事后的实际走势证明,但徐翔与研究员结论不一致时,大部分时间,老板是对的。
我仔细观察了很多次这样的事情,发现多数时候,当研究员的意见与市场的主流意见趋同时,被否定的概率就显著增加了。
显然,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徐翔是不认同的。
还有很多次,泽熙重仓持有的股票,在市场报告一片看好,股价凌厉上涨的时候,泽熙却在悄悄出局,而卖出的价格屡屡是市场的阶段顶部。
这种感觉,在反复多次以后,让我形成了现在的习惯,凡是市场中最热门的板块和股票,总是特别警惕;凡是行情最火爆,涨停板满屏的时候,总是心生寒意。有很多次,这种习惯让我错失机会,但更多次,它让我避开陷阱。
查理芒格反复强调,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就是告诫投资人,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当市场的观点高度一致时,拐点也就即将来临了。
五:谨慎使用杠杆
在投资的长跑中,兴奋剂也许短期能让你跑得更快,但长远来看必将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去年以来,随着市场的转暖,许多投资者眼见暴利在前,纷纷加杠杆,两融余额飞速飙升,分级基金抢手无比,还有很多杠杆极高的结构化产品诞生。
但是,我却没有见到泽熙加杠杆,相反,泽熙在年底大比例分红,将本已永远封闭的产品规模继续降了许多。
难道是泽熙不想赚钱?显然不是。
对于在市场中拼杀已久的徐翔来说,杠杆并不陌生,但随着投资时间越长,他对杠杆的态度越发谨慎。
杠杆有成本,杠杆有期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加了杠杆之后,时间不再是你的朋友,反而变成了你的敌人。
更重要的原因是,杠杆会使投资行为发生扭曲。在成本、期限和平仓的压力下,投资者要么变得更加激进,希望尽快赚取更多的利润,导致冒了更大的风险;要么变得更加保守,害怕因为下跌而导致平仓,从而失去一些投资机会。
还记得昌九生化的惨剧吗?有多少投资人因为加了杠杆,一夜之间血本无归,即使股价之后反弹,也因为被强行平仓而错失纠错机会。杠杆的代价就是,哪怕你成功99次,最后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你回到起点,甚至连翻本机会也丧失。
我自己也曾经用过杠杆,有过暴利的经历,更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想我是不会再愿意尝试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了。牢记巴菲特的话:稳健的投资者夜夜安眠。
六:股价有时与基本面无关
股市是多维度的,基本面只是其中的一维。正如巴菲特所说,股市长期是称重机,但短期是投票机。一个精明的投资人,既可以用扎实的基本面研究赚钱,也可以用精准的心理学赚钱。
重庆啤酒一役,堪称泽熙的经典案例。在乙肝疫苗彻底失败,股价崩盘的时刻,泽熙却成功抄底,获取巨额利润,其中的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之处,比小说还精彩,而泽熙的投资逻辑,更叫人拍案惊奇。
2012年初,重庆啤酒发布乙肝疫苗临床揭盲结果,整个市场都傻了眼:被寄予厚望的疫苗居然基本无效,公告一出,股价从82元连续跌停。在股价跌至28元的那天,奇迹发生了,巨量买盘一开盘就横扫千军,股价扶摇直上,盘中一度涨停。没有人想到,在市场一片看空的时候,泽熙出手了。
第二天,股价继续跌停。更意外的是,公司当晚公告,将继续停牌,直至发布另一份临床结果。
这一停牌就是一个多月,结果出来后雪上加霜:疫苗再度被证明无效。市场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破灭了,股价再度下跌,直至20元。
在此期间,市场对于事件的报道、传闻铺天盖地,结论基本一致:重庆啤酒将回归啤酒类公司的估值,按照同类公司比较,股价最多值15元,或者10元。
但就在此刻,股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20元开始,重庆啤酒股价快速反弹,一个多月股价翻倍。泽熙在35元上方顺利获利了结。
是什么造成了股价的大反弹呢?是基本面吗?事实证明,在此期间,公司没有发布任何利好,之后也没有。显然,股价此时与基本面已经毫无关联。
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泽熙能猜中这轮反弹?徐翔事后的一番话解开了谜底。
他说:“重庆啤酒不是股票,是彩票。第一次刮出来‘谢谢你’,第二次刮出来还是‘谢谢你’,这时候大家都把它当废纸扔了,但彩票还没刮完,或者说有人相信它还没刮完,万一后面是个特等奖呢?这就是反弹的逻辑。”
这个案例足足让我思考了三个月,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教科书上的逻辑:股价是基本面的反映。它让我知道,有时,股价可以和基本面完全无关,而只跟群众的心理相关。
后来的昌九生化,獐子岛......屡屡重演了重庆啤酒的一幕,充分证明,在股市里利用情绪赚钱也是一种可复制的模式。
七:不要被黑天鹅打倒
不要被偶然事件打倒。在失误面前,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做缩头乌龟也于事无补,冷静,然后勇敢地面对,直至重新踏上正确的轨道,并把教训变成未来的财富。
泽熙并不是神,泽熙也有被套的时候。
**白酒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大约在40元的时候,泽熙重仓**白酒,但黑天鹅不期而至,塑化剂事件爆发了。
停牌,复牌,连续跌停,最低27元。损失惨重。
泽熙产品的净值受此影响大约回撤了0.1元,但不到一个月,便重新创新高。
实际上,在**酒跌停第一次打开的时候,泽熙基本出光了,然后是27元勇敢的抄底,直至反弹至31元,挽回了近半损失。如果算上同时抄底的其他白酒股,甚至还有盈利。
一般投资者碰到这样的情况,能够第一时间斩仓的已然不多,斩仓后还能抄底成功反败为胜者更是寥寥。没有钢铁一样的神经,很难做到这一点。
股市总是不缺乏黑天鹅事件,长期而言,想要完全规避黑天鹅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区别就在于,有人被黑天鹅击倒了一蹶不振,有人在黑天鹅来临时面不改 {MOD},冷静认赔的同时,还在寻找反击的机会。
总结
在股市中,我们永远是学生,向高手学,向前贤学,向市场学。
泽熙是我投资生涯的重要一环,写下此文,不是为了揭秘,也不是为了鼓吹,仅仅是从投资的角度,与大家探讨砥砺。关于泽熙,请不要问我更多。
徐翔有句话,股市里只有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淘汰。
让我们以此自勉。
市场投机大亨们往往不得善终。利佛摩尔自杀身亡,徐翔身陷囹圄。市场投机者整天面对市场风云变化的压力,对身心是极大考验。真正聪明的市场投机者,都是那些赚了钱后急流勇退,或者转投实业的人。
徐翔与巴菲特相比到底差在哪?
价值投资者投资于具有稳定持续盈利内在价值的企业,时间越长,获利越多。市场投机者,则永远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总有黑天鹅事件超出他们的市场经验和预期,带来巨大的投资亏损风险。
徐翔身穿“白大褂”阿玛尼,手铐高速公路出口被抓捕的镜头,是去年中国股市最具爆炸性的画面。
近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第五批失联私募机构公告中,徐翔的上海泽熙投资赫然在列。尽管有消息称徐翔案有望近期开庭审理,但目前为止最权威的官方说法还是,徐翔“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
从宁波涨停敢死队总舵主,到中国私募基金之王,再到锒铛入狱,曾在中国股市叱咤风云的徐翔的股市人生,让人扼腕叹息。
从同为“股市奇才”这一点上,徐翔与美国公认的百年“投机之王”杰西?利佛摩尔(Jesse Livemore)有相似之处。
价值投资与市场投机
从根本上来说,股市赚钱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价值投资法,另一种是市场投机法。
前者以格雷厄姆、巴菲特为代表;后者则是每天在期望在股市博弈中获胜的万千股民,徐翔和利佛摩尔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翔15岁就入市投资,30岁不到就靠炒股成为亿万富翁,成立私募基金泽熙投资后,财富值更是几何级增长,成为中国百亿级的顶级富豪;利佛摩尔1929年多次放空美股,净赚1亿美元,要知道当时美国的全年税收才42亿美元。
他们的共同特点有:
两人都是草根出身,徐翔出身普通家庭,利佛摩尔出生贫苦农夫之家;两人都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徐翔高中毕业就全力奋战股市,利佛摩尔是个中学就辍学的乡下野小子;两人都痴迷于股市,利佛摩尔一生除了股票和期货,几乎没有别的爱好,徐翔据说他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小时。
他们更大的共同之处,是具有敏锐的市场天赋,是股市博弈中的“神奇小子”。
利佛摩尔炒股的时代,还没有电脑和K线图,他能够根据当时报价机不断吐出的数字,预测到个股的涨跌,选择做多或做空大赚其钱。徐翔在成立泽熙前,和几个以短线擅长的朋友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名震全国。在市场博弈与投机中,他们几乎能够神奇地读懂市场,并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
然而,相比价值投资者,市场投机者有一个巨大的劣势:永远要比价值投资者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
格雷厄姆对投资与投机划出的区别是,“投资是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保证满意回报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如果说价值投资者是“小心能驶万年船”;市场投机者则是“一招不慎船毁人亡”,利佛摩尔一生大起大落,最终破产后自杀身亡就是明证。
市场投机者的另一个巨大劣势是,时间是他们的敌人。价值投资者投资于具有稳定持续盈利内在价值的企业,时间越长,获利越多。市场投机者,则永远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总有黑天鹅事件超出他们的市场经验和预期,带来巨大的投资亏损风险。
市场投机者还有一个不利之处,即使你是市场之王,能把博弈中的对手的钱都赚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你还要面对市场容量的问题,就是说你赚钱的空间是有限的。
徐翔为何后来开始大量参与定向增发,甚至开始逐步控股一些上市公司,就是他在二级市场赚钱已经到了瓶颈,只有向一级市场延伸才能获得更多收益。他涉嫌内幕交易其实也是因为如此。然而,市场上除了他,还有其他精明彪悍的主力和庄家,还有其他“牛散”,徐翔要想比他们赚更多的钱,进行内幕交易几乎是必然选择。
投资的境界
在这里,必须强调,价值投资与市场投机,并无好坏之分。
对于价值投资和市场投机不能做是非判断。决不能说价值投资是对的,市场投机是错的。更不能说从事价值投资者的是好人,市场投机者是坏人。既然市场开着,有人愿意进场交易,选择投资和还是投机都是自己的选择。投资者与投机者共同组成了市场的生态。
然而,价值投资与市场投机,在投资境界上却有高下之分。
单单从投资结果看,格雷厄姆倡导价值投资虽然其财富并不惊人,但他老年与年轻美丽的知己,终老法国海滨别墅;巴菲特财富不用多说了,80多岁了,还感觉自己“每天是踩着踢踏舞步去办公室”;万科最大的个人投资者刘元,投资万科30年,当初的360万投资变成了10个亿。
与之相对比,市场投机大亨们往往不得善终。利佛摩尔自杀身亡,徐翔身陷囹圄。市场投机者整天面对市场风云变化的压力,对身心是极大考验。华尔街有位著名的短线之王马丁?舒华兹,他在几秒钟内进出市场就可能赚取数十万美元,是别人一年的收入。但他年纪轻轻因为压力过大,因心肌炎险些送命,最终不得不淡出市场。中国近年来不断传出券商高管、基金经理英年早逝,也是与心理压力过大密切相关。
在市场投机大师中,唯有索罗斯可算是个例外。他和巴菲特一样高龄,还处于投资一线。但不要忘了,索罗斯可是伦敦经济学院的高材生,受波普尔的影响,他的投资方式早就告别了市场搏傻与搏击,形成了自己一套投资哲学。
有一位与徐翔有过接触的媒体同行,说徐翔给她的印象,是“赚钱最快乐”,他看到财富数字不断上升最有成就感。然而,生活除了在市场投机赚钱,别无其他,这正是徐翔和利佛摩尔的悲剧所在。
真正聪明的市场投机者,都是那些赚了钱后急流勇退,或者转投实业的人。
人人都说巴菲特是伟大的投资家,这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巴菲特首先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伯克希尔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人民币,但很少有人想到,其总部办公室所有员工只有25名。试问,全世界有几家企业能做到?同时,巴菲特还是一位伟大的保险业经营者,他对保险业的把握和认识,可以说当今世界无出其右。巴菲特的投资帝国,就是靠保险业作为中流砥柱。
更让多数人想不到的是,巴菲特其实也做市场投机,他自己称为套利性投资。巴菲特经常从已宣布的并购或重组中,找寻企业价值与价格变动中可能的获利空间。他还曾在期货市场上持有世界上最大白银多头头寸。而且,巴菲特多年来在套利性投资上的收益率在25%左右,还高于他的股市投资。但2000年代以后,套理性投资在伯克希尔整体投资中的占比越来越低。
巴菲特说,套理性投资必须花很多时间监控交易的进度,与相关股票的股价变动,并不是芒格和他想要过的生活方式。
“为了致富,整天盯着计算机屏幕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他反问。
这就是投资境界的差别。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