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让孩子“有钱”:为何小学生追星能被骗1.9万?

2022-04-24 11:56发布

我大呼小叫:


“哎呀呀,一个小学生追星,要偶像签名,被骗19100元!这孩子真有钱!”


石榴,呃……自然是我家小狗,名叫石榴,说道:


“1.9万,很多吗?在直播平台上打赏19万的,老子都见过。别以为老子没见过世面。”


(——by狗语翻译器


说这话的时候,它是这表情——



(所以你还认为小狗不会翻白眼吗?)


我们讨论的新闻是昨天发生的,石榴说它要审稿,所以今天才发——


8月11日,湖南常德。12岁女孩小李刷短视频时,为领取偶像签名照和888元奖励,添加一自称是偶像工作人员的账号,先后被骗19100多元。小李的哥哥表示,信息是未经认证的偶像团体的其中一个队员账号发出,现已报警。



1.9万,不是个小数目。



上世纪80年代,有个流行词叫“万元户”,1万块钱可了不得!


(石榴批示:动不动就80年代,烦不烦啊!老子是10后,不爱听你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这段掐了,别播!


再说了,攒几年压岁钱,不就有了吗?谁家过年还不攒点狗粮啊!


——by狗语拼读自动打字机)


说的真对,谁家过年不攒点狗粮啊。


好吧,不提这茬了。



关键骗子可恶,小孩的钱都骗,太残忍了。


(石榴批注:话虽这么说,可你不也骗过我的狗粮吗?


——by狗语拼读自动打字机)


既然石榴这么没耐心,还是直接进入主题吧。


孩子有了钱,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管好钱”的习惯,提高孩子的“财商”?


这件事情,毫无疑问,家长的管理是有漏洞的。



比如,那么轻易地被骗子骗走,很可能是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转账,其他方式转账,会很麻烦。


要么是孩子用父母的手机转账,要么用自己的手机转账。如果是未成年人,因为没有实名账户,转账麻烦一点,骗子成功的概率就小一些。


如果用父母的手机转账,那肯定知道密码。父母该不该让孩子知道密码?这是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父母有没有提醒过孩子,账不是可以随便转的,钱不是可以随便花的?


如果没有,显然不太尽职。


即便是孩子自己攒的零花钱、压岁钱,父母也有责任告诉孩子,钱应该怎么花,如何才能让钱更有价值。


小孩子容易做出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为了限制冲动消费,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把钱分成几类:有灵活取用、随时可以花的,也有中长期理财或者存款,取出的时候有门槛、花起来麻烦一点的。


随时可取用的钱限定在一个较小的数目,孩子的消费会理性得多,上当受骗的概率自然就降低了。


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些小计俩,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的财商,逐步养成孩子的“价值意识”。



所谓“价值意识”,就是要知道,每一分钱都是有价值的,如何把价值发挥到最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


在《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19世纪,一个小男孩找到哥哥,问他借0.25美元。那个时期,美元很值钱,对小孩子来说,这不是小数目了。


哥哥犹豫半天,最终相信了弟弟的人品,借给了他。


弟弟始终没说他借钱干什么。


第二天,在当地的报纸上,出现了一则小广告:一个勤劳的男孩企盼一份工作。


这就是弟弟干的事。


通过这0.25美元,他打了一个小广告,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凭着精明的头脑和高超的财商,这个男孩后来成了跨国企业董事,亿万级富豪。


什么叫财商?就是让你的钱更有价值,而且发挥出最大价值。真正的富豪,很少把钱存进银行,因为发挥不了最大价值。



所以,财商高的孩子,会把钱用在追星、索取签名上吗?


即便这不是骗局,明星签名,能值几个钱?


(石榴批注:我觉着,怎么也值1袋狗粮吧……)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少年读史记故事》等图书26册。


壹点号高了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