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

2022-04-28 05:31发布

1月-2月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今年制造业投资将替代传统的基建、地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文|《财经》记者 张明丽 张寒


编辑|王延春




4月15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介绍了今年的投资情况。“今年前2个月,全国投资增长12.2%,实现良好开局,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不少亮点和特点。”




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较好。1月-2月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稳中向好,1月-2月增长8.1%。




从投资结构看,投资质量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社会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其中,卫生和教育投资增长迅速。




从资金来源看,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共同发力。财政资金早发力的带动效果明显,今年前两个月,实际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较快。民间投资活力增强,1月-2月增速较去年全年明显提高。




从发展趋势看,投资先行指标向好。目前新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欧鸿介绍,虽然3月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面临一些压力。但总的看,当前稳投资工作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一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规模较大,今年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约1.2万亿元,将对今年投资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二是投资增长点较多,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投资空间。三是各地方、各方面稳投资工作积极性高、力度大。预计一季度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落实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措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作用。




大明国际是国内金属加工领域的龙头和领先的高端制造配套服务企业,具备材料加工、零部件制作和成品制造、专业技术服务等全流程产业链。大明国际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周彬告诉《财经》记者,江苏省发改委印发的关于《2022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有重大项目247个,大明大型装备项目作为先进制造业类重大项目入选,原因之一就是公司坚持高端化导向,其大型装备项目拥有专门服务于大型工程机械、新能源、航空航天、石化装备等来自国内外的大型高端先进装备集群,能提供切割、坡口、成型、龙门机加工、自动化焊接、热处理、喷涂等,致力打造国内首创的高端装备制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装备制造高端供给能力,对制造强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大型化、高端化既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流,也是大明重工大型装备制造的发展方向。”周彬介绍,集团成立伊始,大明国际董事会主席周克明就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大型化、高端化制造设备,为提早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




有效投资:从着力扩大到积极扩大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推进稳投资工作,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尤其是着力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从1月提出“着力扩大”到这次表述“积极扩大”,不难看出有关部门对鼓励投资的决策力度正在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量偏弱。尤其去年四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不过,去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转降为升的迹象。德邦证券预测,2022 年预计基建、房地产、制造业分别拉动名义经济增长0.8、0.2、1.1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制造业投资对今年经济增长拉动显著。




浙商证券分析师李超分析,预计2022 年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力量,全年增速有望达 11.1%。制造业投资将替代传统的基建、地产投资,成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有两条逻辑:其一是制造业供给端补短板,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强链补链,以链长制为抓手,政府参与协调并衍生大量制造业投资;其二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基础再造,主要表现为产业的“两化改造”,分别是产业新能源化和产业智能化,产业基础再造将驱动企业的投资行为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的资本开支将不再拘泥于原有产业的盈利,而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产业转型趋势的推动,开展跨产业投资。




据了解,近期包括国常会在内的多个重要会议都提到,要高度警惕国际国内环境一些超预期变化,需要在政策上加大调整力度。现阶段,中国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力度,拉动民间资本投资和制造业发展,从金融和财政两个角度影响社会和民间投资。各部委也出台系列“重拳”: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加码扩大制造业投资措施,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激发社会投资活力。金融部门适时降准、降息,开展大规模的新基建建设。除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刺激民间制造业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剧锦文告诉《财经》记者,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投资。要进一步提升投资,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除了要降低利率、降准,还可以继续落实税收减免,豁免或者通过缓交社保费用,以及加大新基建的投入等方式来调整人们的预期。实际上,针对现在超预期的经济压力,可以调整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过去我们对各领域的投资限制很多,现在要在鼓励民间投资、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释放出更加积极的信号。继续打破部分垄断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




“凡是法律允许的领域,社会和民间投资都可以进入。”剧锦文说,这些领域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以金融业为例,虽然中国已经有一些民营银行,但数量还偏少,金融领域投资的放开依然大有可为。




拓宽制造业投资融资渠道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既对当前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又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表示,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协同发力,鼓励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资力度。




他指出,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投资力度,结合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要求,谋划启动重大项目建设。




高端化,重点是引导企业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层次,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动自主品牌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在智能化方面,重点是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在绿色化方面,重点是推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将突出标准引领,深挖技改投资潜力,鼓励标杆水平以上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基准水平以下企业改造升级,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能效水平,实现转型发展。




霍福鹏指出,今后还要继续完善投资环境,拓宽制造业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推动更多骨干企业加快成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成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助力我国制造业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超认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相比基建、地产投资受逆周期政策主导,制造业投资的提升需要依靠实体部门的内生动力,即必须源自真实的利润、下游需求驱动或供给短缺拉动,制造业投资是实体经济健康度的真实体现。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值得关注的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4月15日宣布,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剧锦文则表示,在制造业的投资发展领域,政府对于“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仍然有待加强。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只有一万多家,和中国几千万家的民营企业相比,数量太少。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给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切实帮助,在人才、土地、立项、产权保护等方面切实落实优惠政策。




要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投身制造业,就要引导企业家更多关注人们真正的需求。剧锦文认为,短期内,基建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5G和高铁投资等新基建投资,还是乡村振兴投资、乡村道路建设等老基建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把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过去中国企业发展粗放,产品推到市场上就能卖出去,没有去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未来,企业要深度挖掘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才能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