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人群逐渐年轻化,人们对“头等大事”越来越焦虑。为了拯救颜值,不少人会选择植发来补充日渐稀疏的发量。需求的增加带动了供给,一时间,植发成为大有可为的行业,大大小小的植发机构遍地开花。但与此同时,虚假广告、非法行医、使用非法医疗器械等乱象也多了起来。
脱发焦虑催生新市场
国家卫健委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超2.5亿人,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人脱发,30岁之前的脱发比例高达84%。脱发者年轻化使得人们对于脱发更加焦虑,拯救头发的心情更加迫切,于是植发就成了最后的“救发稻草”。
90后脱发者刘斌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我们这些年轻的‘蒲公英’,谁没试过几种生发、护发办法,但多数都以失望告终。可是也不能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谢顶吧,太难看了。现在我身边好多脱发者都将希望寄托在植发上了。”
记者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名为“人人都有好头发——一起怼脱发”的小组聚集了23万名成员,他们在这里分享植发、防脱发经验。而在小红书上搜索“脱发”字样,也出现了高达200多万条笔记。
中日友好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主治医师冯苏云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目前脱发的人群占比较大,而且趋于年轻化,以前40多岁的人才脱发,但从现在的就诊情况看,90后甚至00后脱发患者比例在不断上升。年轻人因为要找工作、找对象,对形象要求高,还要见效快,因此选择植发的比例比较高。另外,目前植发广告在电梯、地铁等公共场所都能看到,这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植发这项技术,因此有植发需求的人群比例上升较快。”
无计可施的年轻人对于植发,热情日渐高涨。阿里健康公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在其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的占比,即将赶超占比38%的80后。美呗医美发布的《2021当代青年植发数据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前9个月,在美呗成交的90后植发人群(22-31岁)占比超过五成。
植发成为热门行业,不少新企业也纷纷入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近2.8万家植发养发相关企业,这其中的84%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个体工商户,拥有一定规模的植发养发企业并不多。
“恐吓式”忽悠较常见
尽管植发行业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存在不规范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在网上预约了植发的免费头皮检查项目。到店检测后,服务人员告知我的头皮环境很差,需要立刻医治,医治后再植发。我说钱不够,不想做。服务人员说如果我现在不做医治,近期会有狂脱期,之后将要花更多的钱植发,还劝我要是钱不够,可以用花呗借。”调查中,一位消费者这样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
记者发现,只要一到植发机构咨询,就会有服务人员千方百计地说服消费者消费,有的甚至采用恐吓式忽悠。记者并无脱发情况,在网上咨询雍禾植发客服关于发际线造型的问题,而后加了服务人员的微信。服务人员先是力邀记者到附近门店咨询,又接着打电话说:“植发不但可以改变发际线造型,还能改变脸形、改变风水。你现在虽然没有脱发,但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有脱发的风险。而且你的发际线如果不好,会遇到风水不好的事。”
一位熟悉的理发师告诉记者:“不少植发机构找我们帮忙推荐客户,他们还一并将推荐的话术教给我们。掉一定量的头发是正常代谢,但他们却把这种情况说成脱发。不同人头发密度不一样,这是正常的,但在他们的话术里,这也叫脱发。总而言之,就是吓唬顾客,让顾客害怕,然后去他们那里植发,而且还让客户觉得植发可以解决一切脱发问题。”
“植发不是万能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主治医师谢祥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植发只是把后枕部头发移植到脱发区,能增加脱发区发量,但这并不能解决原有脱发问题。
“连蒙带吓”成了一些植发机构拉客户的蛮横手段,对于消费者来说,耳根子一软,就容易上当受骗。
缺技术没资质也敢干
在黑猫投诉平台,一位消费者说自己2020年12月2日在沈阳碧莲盛医疗美容门诊花费了13134元做植发手术,术后严格按照碧莲盛的要求坚持用米诺地尔酊,满一年后头发“成活率”也就60%-70%,根本没达到他们承诺的95%以上,完全就是坑。
在网上,不少消费者对于植发后的效果很不满意,有的甚至造成斑秃后遗症。冯苏云分析说:“移植的头发是可以长久存在的。植发区脱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生发在掉,另一种是植发技术的原因,造成毛囊损伤,移植过来的头发没有成活。植发后脱发一定要找到原因,具体分析。”
植发是个技术活,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植发需求增长较快,各种植发机构不断成立,植发师成了稀缺资源。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培训植发师的机构,他们的广告号称可以保证三天就能上手实操。
按照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负责实施植发的美容主诊医师应为“美容外科”或“美容皮肤科”主诊医师,实施备案管理,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医师执业证书》备注页核定专业,并加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公章方可行医。三天的培训怎么可能获取正规资质?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样的植发师种出来的头发很难成活,植发行业中有行医资质的植发师大概也就占到十分之一。
从各地的查处中也可以看出,执证植发医生严重短缺,非法行医频繁发生。雍禾作为“植发第一股”,近日在港交所上市,因此关于该企业的处罚资料完全公开,从植发行业龙头企业受到的处罚,就可窥到整个行业的乱象。2021年3月,昆山雍禾因使用不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条件的执业医师被罚款1.9万元;2020年11月,青岛雍禾的门店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被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没收违法所得约10万元,罚款1万元,并被责令停止执业活动。
一些机构在无照行医的同时还使用非法医疗器械。天眼查显示,2020年1月,宁波鄞州雍禾将未依法注册的电动毛囊移植机投入使用,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记者在网上看到有大量的植发提取仪销售,但是在商品展示中,大多没有提及产品是否注册、是否为合规产品。
植发行业快速扩张、野蛮生长,机构的医疗资质、医护人员的资质都无法保障,这将植发手术的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消费者。
相关链接
雍禾医疗植发广告屡屡违规
记者了解到,目前植发主要以毛囊数量计算收费,单个毛囊的单价在10-20元左右。按这个价格计算,就是补个发际线,也得要1万多元。雍禾植发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雍禾植发每位患者的平均开支超过了2.6万元。
“植发真的不便宜。但植发这么贵,都贵到哪里去了呢?”采访中,一位消费者表示困惑。
记者查阅雍禾医疗在香港上市的招股说明书,看到2018年至2020年,其研发费用率分别仅为0.8%、0.7%、0.7%,而销售费用占比则分别为49.6%、53.1%、47.6%,即分别为4.64亿元、6.5亿元、7.8亿元。换句话说,雍禾医疗每位客户植上一根头发,就有一半左右的收入要分给营销广告服务商。
植发企业巨额的广告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各网络平台的信息流广告、小视频等效果广告,以及线下写字楼、地铁、商圈的场景广告……这些,总有一个能让消费者看到。
据了解,花巨资营造的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有大量不合规的内容存在。雍禾医疗就曾多次因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问题遭到处罚,并将这一点写进了招股说明书当中。该招股说明书显示:“雍禾医疗因未遵守《广告法》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若干独立不合规事件而被相关政府机关罚款。”其他一些机构也多有类似被处罚的情况。
植发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脱发者的困扰,但是消费者一定要谨慎选择,千万别被不法机构坑到头上来。(李燕京)
记者手记
别被“技术”忽悠了
在植发市场上,一方面,部分植发机构、植发师的资质、技术堪忧;另一方面,植发广告常常打出“采用新技术,成活率都可达到95%以上,且不留瘢痕”的话术。
采访中,有消费者表示被花样提法中的各种“技术”所困扰,看不懂、弄不清。其实,这些“技术”万变不离其宗。中日友好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主治医师冯苏云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目前国内外植发技术只有两种,一种是FUT技术(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术),另一种是FUE技术(毛囊单位钻取术)。FUT技术是从后枕部取一条带有头发的头皮,然后拉拢缝合,因此后枕部会留下线性疤痕,但头发留长后看不出来。此技术将取下来的头皮层进行分割,然后种植到需要的部位。FUE技术需要先理短发,然后一束束提取毛囊进行种植,这种提取方式的瘢痕比较分散,也是目前大家选择比较多的一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并不存在先进、落后的区别。”
有些机构会把这两种技术进行细化,比如提取或种植时用的工具不同,或是加了一种新药物就说采用了“新技术”,还有的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也说采用了一种“新技术”。“其实根本没有改变技术本身,还是那两种技术。”冯苏云说。
记者采访了多位在正规机构植发成功的消费者,看到他们植发后在取发点都留有瘢痕,不可能做到毫无痕迹。目前,全国不少医院都设立了毛发门诊,医院既不忽悠“技术”,也不缺医疗资质,可以让消费者放心。
据介绍,现在医院及正规机构提倡的是“养种护”一体的方式,在手术前就要对头发进行养护,对头皮进行整体管理,让头发的质量更好,这样移植的成活率才会更高。通过前期护理,如果脱发情况转好,也就不需要植发了。(李燕京)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