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调查」太豪横!“警察来了也只能协商”,这家新三板公司“火了”;创新券政策被用来耍“套路”……

2022-04-10 01:20发布

“您好,有创新券吗?”明明是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专项创新政策业务,如今深圳部分小微企业主再接到类似电话时却心有余悸,“感觉像骗子电话。”近日,一家深圳新三板检测公司,被数百名小微企业主联名“投诉”。“他们的套路太可恶,严重损害了深圳的营商环境。”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发现,这家企业的“聪明”之处在于,将正常业务款变为长期借款,在法律层面上很难上升到“刑事”高度,更多是利用合同和规则之下的经济纠纷。该检测公司法务也强势表示“警察来了也只能协商”,并对前来闹事者给出“让报警又报警,让起诉又不起诉”的蛮横态度。


在这场“套路”中,创新券沦为重要的诱饵、工具,e公司记者采访获悉,在创新券实际操作中,服务机构引导或与小微企业一起“空刷”分成,在业内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指出“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更多的应该从降低制度成本着手,以直接补贴为宜,对已经执行的创新政策也要对其是否适合长期化进行评估,否则就可能沦为一些中介机构牟利的工具。”


被“利用”的创新券


创新券,是近几年各地政府陆续推出的,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创新创业为目的的有价电子凭证。创新券来自政府财政科技资金,企业或创业者申领创新券后,可以在购买服务时,抵扣实际支付金额的一定比例。其中商品走向市场前关键的检测认证服务便是创新券的主体用途之一。


作为一家检测公司,创新券相关业务也曾是倍通检测的重点业务之一。根据官网内容,倍通检测总部位于深圳,成立于2003年,2015年新三板挂牌,其认证服务内容涉及电子电器、日用消费品、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五大行业,而且公司在上海、长沙、东莞、中山、宁波等主要城市均有分公司。而且业内人士介绍,“深圳很多检测行业人员就是从倍通出来的。”



就是这样一家老牌检测公司,近日却被上百名小微企业主联名投诉、“追钱”,同时也被超百名前员工联名讨薪。


联盟投诉企业代表张群峰(应要求化名)等给记者提供的一份联盟投诉倍通企业名单显示,他们已经收集了50家企业与倍通检测的合同、转账流水、企业信息等资料,而且在清单表格中,还均有企业人员签名、按指纹,还明确标注了资金数额与资金非法占有情况等。资金被占数额多在5万元和20余万元之间不等,合计金额约在600万左右。而他们所在的联盟投诉倍通群成员则超过百位。



(部分联盟投诉企业名单)


另外,企业主代表海泉(应要求化名)介绍,他们通过倍通内部员工获悉,相关被套路企业有700多家,涉及金额7000多万,“不过真伪有待核实,那个员工怕倍通威胁,不敢爆出来。”但e公司记者获悉,这些企业主已经统计的资料并不完备的受害企业名单则达数百家。“很多企业不愿提交详尽资料。”


天眼查显示,倍通检测及其全资子公司信达检测,已经陷入重重诉讼,倍通检测司法解析233例,其中涉合同、接待纠纷共计126例,涉劳动争议纠纷80件;信达检测涉合同、接待纠纷共计31例。而且倍通检测及子公司信达检测均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也均曾因为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



e公司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在倍通检测被投诉事件中,广东创新券以及深圳创新券业务成为上百家小微企业“被套路”的焦点,并在倍通前员工及现法务人员处对倍通公司利用创新券政策的行为得到证实。倍通检测事件也进一步暴露了,创新券政策下普遍存在的刷空券套现现象。


“钱是一回事,他们的套路太可恶,严重损害了深圳的营商环境,我们要防止更多的企业受骗,和这种套路的蔓延。”张群峰等向e公司记者诉说到。


业务款变身“民间借贷”


据张群峰等小微企业代表介绍,倍通检测与其全资子公司信达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下称信达检测)结合,今年先后以广东创新券、深圳创新券、口罩等疫情医疗物资检测为理由,广泛在广州、深圳等小微企业主群体内拉业务,但后续“业务和钱”都杳无音信。


由于检测行业以及创新券补贴兑换业务等均需要客户先打款。倍通检测在客户签合同打款后,无论申请创新券补贴还是正常检测业务在倍通检测都没了下文,而退款则更不可能。



(采访对象提供催促做业务聊天截图)


“在签订合同后,既见不到工程师,也没人对接检测所需产品,后来是我着急了,催着业务员至少建群对接具体事务。”张群峰介绍:“但催了几次都没见反应。”后来觉得不对劲,张群峰便告知对方:“不做检测,那就退款吧。”据介绍,张群峰是今年3月份与倍通签的合同,之后为了“追钱”已经去了4次倍通公司,分别收获了陪伴到晚上11点的热情接待,还有一张欠条、一个还款承诺书。



(倍通检测出局的还款承诺书)


正是在“追钱”过程中,张群峰发现了境遇相同的上百位小微企业主,并且大家成立了联盟投诉群。就这样,在多次“追钱”过程中,这些小微企业人员基本都收到了倍通检测出具的“欠条”或“还款承诺”。倍通检测与其子公司信达检测曾收取客户的业务款,也变相成为了“借款”。


为了解事情真相,近期e公司记者也跟随部分小微企业主一起经历了颇显魔幻的“追钱”之旅。自称倍通检测法务的何先生介绍了公司目前接待要钱客户的态度:“第一,态度上一定要先把这个款项认下来,只要有合同,公司就认这笔钱,什么时候都认,只是说退款稍微慢一点。如果想尽快的话,可以用常规认证来抵扣,并且给予1.5倍的补偿,即原本是5万元的话可以享受7.5万元的认证业务额度。”提到退钱,该工作人员则表示:“老板如果能把钱退回去,也不会天天有客户过来,我们这边出警率还是很高的,但出警也只能协商。”


“但倍通现在连实验室都没有,检测业务基本停滞,那里还敢介绍朋友来”。张群峰讲到。而且在数次“追钱”过程中,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其中的一次报警经历,“曾经气愤的要报警,警察问我地址,我当时不知道,然后业务员立马递过来名片说‘这里这里’,当时我就想再也不来倍通了,把我当小孩耍,完全没用。”


业务停滞、无惧报警


上述小微企业联盟投诉成员代表还一起去了经侦报案,市场监督局、科创委甚至税务局等投诉,部分人员也去法院发起了诉讼。但对于小微企业主的报警、起诉甚至一些过激举动,倍通检测公司显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完全无惧的态度,并说到“让去报警又不报警,让起诉又不起诉,非得闹事”


不过也正是这些小微企业主的投诉,在10月初,深圳科创委发布通知,暂停了倍通检测和信达检测两家企业创新券服务机构资格及创新券兑现申请。



倍通检测新址位于盐田较偏僻的一角,除需要经过一段厢货车密集道路才能达到外,大门口也请了专门的保安公司,进出车辆人员必须有倍通专门的通行证或有公司人士接入。在e公司记者近日上午实地探访的不足3小时内,就偶遇两拨警察出警倍通,倍通员工也介绍原因为“客户来要钱”。而且特警还带走一位用车堵门的“追钱”客户,事后e公司记者获悉该客户,所涉金额仅3万元。“如果不是特别困难,或者特别气愤,谁会因为这3万堵门呢。”部分小微企业主代表向记者感叹到。


期间记者也清晰的听到,倍通检测法务何先生电话沟通“堵门客户”被带走一事时说到:“让他去起诉又不去起诉,报警又不报警非得闹事,下次他要再堵直接······车又不贵······”


对于倍通检测人员声称的“出警也只能协商”的情况,e公司记者咨询了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其表示倍通检测是一家很聪明的公司,从已知事实判断“倍通具有相关检测认证资质,也在之前具有创新券业务资格,并且与客户签订了线下的合同,只是公司最后没有履约合同,而且公司也承认欠款,这就使得事件更多是一种民事领域的经济纠纷范畴,较难上升到刑事犯罪的高度。”不过该法律人士也表示“根据其涉及企业较多,且收钱又没做业务的事实,该事件具有一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性质。”


另外,e公司实地探访,作为检测公司赖以生存的实验室,倍通公司目前近乎瘫痪。在倍通检测的盐田新址,一楼约200㎡的空间内杂乱堆放着各种仪器设备,上边已经有了一层灰尘,中间楼层依然在施工中,被介绍是新实验室的装修,4层为业务员和管理层办公区,在这里e公司记者才零散看到一些员工,整体人数粗略计算不足30人。其法务何先生介绍,在年初时,倍通检测深圳员工人数“200多人”,对人数较少的状况,工作人员解释称“业务员多在外边,周一上午9点开完例会大家都出去了”。但记者到达倍通公司大门时刚好在9点,而且进门前等待约20分钟,当时仅见到不超过5名员工模样人员外出。



(倍通检测原办公地景象)


倍通检测原址位于深圳南山区智恒工业园,作为倍通检测原主办公址的23号楼内部一楼其它企业已经在装修,电梯和5楼内部依然满是倍通的标志。在其全资子公司信达检测所在的石岩办公地,非周末的上午11点会议室、营销室包括实验房均被上锁。倍通检测员工也表示:“目前简单的认证业务还可以做,需要实验室的地方也可以找其它合作方。”


倍通检测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拖欠工资情况。其子公司信达检测前员工代表吴大伟告诉e公司记者,而且严重拖欠工资的情况在去年10月份之后就已经发生,“今年5月份才发了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的工资,8月份时说发4、5月份的工资,但用不同的账户每天发几百元,也并没有全发完,6月至10月的工资就没再发了。“压工资”也成为部分员工未早日离职的重要原因。“信达(倍通子公司)这边一起讨薪维权的有30人左右,欠薪大概50万。”他们还了解到,倍通总部这边有超百位前员工维权讨薪,“欠薪超百万。”



(采访对象提供的员工讨薪图)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下,也有前员工对倍通恶意欠薪的投诉,其下广东省委办公厅回复称“经深圳市核查,此前倍通检测已因经营问题与多家单位发生经济纠纷,并与员工因工资结算多次发生劳动争议······建议留言网友继续循诉讼程序办理。”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倍通公司相关投诉回复内容)


“刷空券”不是新鲜事


创新券本是政府部门推出的扶持小微企业的利好政策,虽然倍通检测事件是因为其受到较多的投诉而引起关注,但针对创新券的“刷空券”套利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深圳从事企业服务业务的周先生介绍,企创新券服务一般会有相关部门核准的机构才具有相关资质,“小微企业领到券后,也是要找这些服务机构才能刷券,所以就演变成了部分服务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交易。”


e公司记者在百度搜索创新券相关内容,很容易就出现服务企业广告,部分还标明“代刷业务”,记者随机致电2家公司咨询,并点明用假报告空刷套现,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称“可以操作,但要收取25%的服务费。”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资质目前正在审核,创新券业务需等到1月份,记者提到“空刷”,对方立马表示“可以加微信详聊。”


上述倍通检测前员工也向e公司记者证实了,在之前业务中“刷空券”的情况,“要完成刷券拿到补贴资金,科创委就必须看完成了哪些认证,但实际出局的很多检测报告是假的,‘骗国家的钱’。”提到创新券业务,倍通法务何先生更是云淡风轻,直言“创新券其实大家都很清楚,都是在拿国家的补助,走个形式而已,跟业务无挂钩。”“创业券吗,你也知道,金额都不大。”还反问部分客户“你的意思是,你要创新券的补贴还要检测报告?”


记者搜索发现,以创新券等小微企业补贴政策为诱饵的骗局并不新鲜,2019年初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就曾发布重要提醒,称“有企业反映接到代办创新券的诈骗电话,收取服务费,请小心注意,谨防上当受骗!”另外,今年5月份,江门市纪委还通报了,江门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科科长等3人,在开展相关业务过程中把关不严,造成小微企业服务券资金被骗取的问题,其中就提到相关人员在开展补贴券业务中,仅对签约服务机构提交结算的资料进行形式审查,没有按规定对结算资料中合同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审查,导致多家签约服务机构和企业利用虚假合同的方式骗取小微企业服务券资金,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损失合计1765万元。


对于倍通检测,其法务贺先生也承认“资金明显被挪用了”,主要指向则是“疫情影响、公司搬迁、员工工资”,他还直言“创新券申请的资金科创委一分钱也没给”。然而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也致电深圳科创委,工作人员表示“之前的创新券申请资金都已结清。”


目前诉讼缠身的倍通检测旗下不少银行账号已经被封或冻结,但却较少有人追到钱。据倍通前员工和“追钱”的小企业主反映,倍通检测公司有很多银行账号,“与倍通业务往来时的经常变换对公账号,都是倍通或其子公司的”、“今年发工资时显示倍通用不同的银行账号操作。”天眼查显示,在一份深圳市普康电子有限公司和信达检测合同纠纷裁定书中,判决结果中仅冻结倍通检测及其子公司信达检测相关银行账号就多达9个。



财务报告显示,倍通检测2019年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2.41%;净利润1360.38万元,同比增长104.14%。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72.38万元,同比增长15.47%;净利润548.36万元,同比增长63.34%。


减少掮客牟利空间


不难发现,在创新券的兑现使用环节,中介服务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只有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或指定第三方审核入库的服务机构,才能进行创新券的兑换工作。张群峰等介绍:“一开始就有人钻这个空子,主要是服务机构引导,过过合同,刷刷流水。”


据了解,在2019年始,广东将科技创新券的发放、结转、兑付,委托给第三方平台——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负责,在其开发的华转网上,实现创新券的直接抵扣和兑付。深圳科创委2020年创新券申请兑现指南显示,兑现需满足的首要条件也为:申请单位是深圳市科技创新券已入库服务机构,按照相关规定与持券单位签订了科技服务合同、接收了创新券并按服务合同约定完成了相关科技服务事项。


记者分别致电了华转网和深圳科创委。对于倍通事件和“刷空券”现象,深圳科创委工作人员表示:“有邀请企业和机构过来开会,说了这个情况,以后会加大力度检查这些漏洞的,但目前具体措施还没出来。”


“我们去年12月在做现场核查过程中,已经对倍通创新券业务进行了暂停和冻结的处理,信达是今年2月份。”华转网工作人员则表示:“倍通的一些说辞、营销手段都是他们自己的行为,我们这边在平台发过一些公告,告知企业具有广东省创新券使用资质的机构需要到华转网确认,不要听信一些企业的招摇撞骗。”张群峰表示:“当时信任倍通,也是他们在介绍中是有经华转网审核的创新券相关资质的。”关于华转网对倍通检测资质的冻结和暂停,张群峰表示一直未看到明确通知。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表示:“各种政策补贴,都会有一定负面效应,本身创新券业务就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倍通事件之所以引起关注,则有一定单个公司对潜规则破坏后矛盾激化的成份。在这其中,一部分小微企业不一定有真实需求,但中介机构的诱导,并承诺分成,促成了双方联手套钱的现象发生。”


“这也说明部分创新政策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实际效果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沦为了一些中介机构牟利的工具。”刘国宏讲到:“这也给政府和社会提供了一个反思,一些创新政策能不能长期化,执行一段时间后如何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进,否则长期化其实是培养了一批中间的倒爷、权利的掮客。”


对于倍通检测事件,刘国宏认为“事情虽小,但处理不好确实会对深圳的营商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刘国宏建议:“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更多的应该从降低制度成本着手,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而补贴也以直接方式更优,比如更大的税收优惠。深圳的一大优势正是由于大家都遵守市场规则,公开透明可持续,才能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一切的基础正是不能干预的太多。”


另外,根据上述小微企业主代表的反映,受倍通事件影响,深圳已经有其它检测企业以同样的套路非法占有客户资金,“现在我们还能经常接到创新券业务的电话,我身边就有企业已经中招了和倍通相似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