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与创新|画饼系列

2023-07-26 12:56发布

人人讨厌的黄牛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有时间刷票抢票时,不得不面对的是黄牛坐地起价坑人。从买卖的基本原则上,双方都是自愿的,但从宏观的游戏规则上,这些人属于“非法”套利。


站在黄牛的角度,票的资源是有限的,你买不到他帮你抢了属于别人的机会,而且帮你省去了各种买票的时间,说到底买家是划算的。可是,找黄牛买票,会很强的损失厌恶感,买家很容易觉得被剥削了,本来这张票就应该属于买家的,这是很多人痛恨黄牛的根源吧。


大部分人都不认可黄牛利用游戏规则坐收渔翁之利。从企业的基本职能来讲,黄牛这门生意,属于中介类型的,中介不生产商品也不创造价值。但中介毕竟起到了把买卖联系起来的作用,这是它的基本价值。


洛克菲勒起家的第一桶金,就是通过中介套利来的,提前预判南北战争要开打,倾其所有囤积粮食高价倒卖赚的。如果禁止黄牛倒卖会怎么样呢?历史上,18世纪欧洲很多地方发生了饥荒,公元1709–1710法国立法禁止倒卖物资,大家有钱也没地方买到高价粮,很多人活活饿死,后来,公元1727–1728英格兰也闹大饥荒,但英国允许倒卖食物的“黄牛”存在,英国就没饿死多少人。


黄牛被厌恶的原因,可能在于这种敏锐的非道义上的套利,资源错配的利差就是黄牛追逐的动力。


套利


黄牛,严肃中性的说法是非正式或非法中介。黄牛、企业的驱动力都是赚钱获利,都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所以两者的基本功能也是和市场经济一样,配置资源以及创新进步。


类似黄牛这种套利,并不能创造价值,特别是一些政策性套利。比如国家制定了给一些扶持产业补贴的政策,有些人有关系,就注册了一家专门的公司从中套利,帮忙代理申请这个能拿补贴的资质。这种套利,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只是在瓜分财富,是能及时变现的,但是没有前途的。对于很多黄牛来讲,倒卖车票门票是没前途的,但是是能及时变现的。


企业做的,应该是生产性套利,把便宜的产品买进来,再到以更高价格卖掉别的地方,这个过程里增加了产品的价值。比如去非洲卖功能机的企业,确实给当地带来了便利。这些年,很多服装品牌也到中西部去发展,也拓展得不错,这种也属于生产性套利。典型的还有拼多多和淘宝的下沉,拼多多上东西,你以为这些东西不会有人要,拼多多发现这东西有人要,那拼多多和他的商家就可以套利生财,这种也属于生产性套利。


这种套利是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经典方式,是门好生意。至于套利机会主义,如果企业追逐这种方式吗,容易把自己搞死。某音乐上市时,我个人觉得,一个播放器,利用资金买来的短期垄断版权,无非是短期的机会主义“套利”,并无实质性价值产生,对于用户的价值还不如另一个不存在的播放器Spotify。


创造价值


从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如果一个经济达到均衡之后,企业家利润完完全全就是付了应付的东西就没什么能剩下的,那就没钱可赚了。


赚钱就是要打破这种均衡,一种是本能的走向垄断,很多行业到了存量时代就会走向合并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托拉斯时代的石油公司,合了拆,拆了又合。另一种打破均衡的方式就是创造新的价值,按照熊彼特讲的创新包括:创造原来没有的产品,或者引进原来没有的更低成本的生产方式生产同样的东西;或者发现了原来没有发现的市场、供应渠道,使得供应成本降低。自从开始做企业,学习了解了我们国家过去四十年的企业,基本都是套利型的企业。因为他们非常勤奋的套利,把能做的基本都做了,帮助推进市场资源越来越均衡的配置,倒逼管理者完善了游戏规则,导致现在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我们这代人创业赚钱,比上一代人更难了,核心的原因就是可套利的市场很小很拥挤,创新土壤和基因不足。


颠覆式创新,需要宽容的市场环境和足够顶尖的人才,这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小企业名不见经传的,尤其在基础工业层面,是很难实现这种颠覆式创新。


改良型创新,是我们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最佳的选择,把原来有的产品,想办法改进它的性能、质量,降低它的成本,提升服务品质。从技术的采纳生命周期来说,因为颠覆式创新性的早期产品,各方面常常不如原来的产品,最早的移动电话大哥大,最开始的汽车还不如马车,最开始的iPad还不如笔记本,所以颠覆式创新都是经历无数改良创新才真正成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生产性套利,就像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发明了iPad,其他公司模仿做了平板电脑,尤其是国内做平板电脑的公司都做了很多本地化的功能,算是改良型创新。


当然,直观来说,每个人和企业身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因素和套利因素。就像国内这种做手机的厂商,特别是深圳很多山寨小厂,都积极的套利和创新,结合国外的宗教信仰推出对应宗教的手机产品,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就是套利,把成熟廉价OEM产业链生产的产品卖到能赚钱的地方去,同时由用改良型创新来获得差异化竞争的产品附加值。这个时代的小企业需要跟着时代的节奏走,在套利和创新创造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没有套利企业活不下去,没有创新创造企业无法长久发展。


创新不容易


最近华为在朋友圈里,成了宠儿,成了所有人都鼎力支持的。我记忆力不太好,几年前在群里声嘶力竭批评华为狼性加班文化的人,估计也是这帮人声嘶力竭力挺华为的人。


我们过去四十年的企业,一直从西方的创新型中套利,现在要转型成自我创新,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我认为,我们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和领先,是无数人996和007创造出来的,可见其中的不易。


996“福报”与势能差


前面聊到利差驱动了市场资源有效配置,顺势聊聊我一直不敢提及的会被骂死的996问题。


如果市场实现均衡配置,就没了利差,发展就停滞了。其实,社会学意义上也是如此,如果人人平等,这估计是一个低能国家。大家都平等了,意味着没了势能,也没有向上生长的动力了。整个东亚民族,可以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吃苦耐劳的民族了,美国当年修铁路大量启用华工就是看好这一点。整个东亚民族,中日韩都面临全球最惊人的加班,996或者007算得上是非常恐怖的。这可能和东亚民族有强烈的阶级观念有很大关系,大家阶级差异大,势能也大,每个人都得努力向上不停的向上攀爬。宏观上,东亚的繁荣是因为巨大的势能差造就的,微观上是每一个个体996或者007推动的。


因为创新是无数的失败堆积出来的,这个时代的企业要走向创新,就要大量的企业试错死亡。我们困在自己的时代里,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历史进程努力。尤其在东亚,996是社会势能差的问题,996是个时代宿命问题,就像战争年代要么死于饥荒要么死于战火,这是底层人向上走完全绕不开的问题。


PS:别研究成功,研究怎么创造价值


致富是创造价值的副产品。工资并不能让你暴富,我年轻时也觉得赚个不错的薪水就能变得富有,后来才明白致富的本质是拥有属于自己有价值的东西,而且这东西还能增值,比如股份。所以尽可能花时间去寻找这样的机会,不要为了30%的薪资涨幅去跳槽,而是找到那些被人忽视的长期机会。以我的经验,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冒险,所以能致富的只有少数人。年轻时,当你几乎没什么可失去时,一定要敢于冒险。越年轻遇到的危机越多,随着年纪增长,危机只会只增不减,你也会更加有成熟的心态和能力处理危机。如查理芒果所说,别研究成功,研究怎么创造价值。


Andy


芦苇科技 创始人、CEO


芦苇科技-广州专业软件外包服务公司


提供微信小程序、APP应用研发、品牌设计等专业服务,专注于互联网产品咨询、品牌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