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20%?!资金追逐打新债套利机会

2023-07-26 13:34发布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今日一只新债申购,有券商账户的,可以申购‘嘉澳发债’,截止到下午3点,能获得20%左右收益。”11月10日,一位券商营业部客户经理向客户推荐了这条信息。‘嘉澳发债’为嘉澳环保发行的可转债,发行份额1.85亿元。自9月份起,可转债改为信用申购方式之后,“零成本”打新债受到散户投资者的追捧。


“可转债申购客户热情度非常高,因为是信用申购,初期不用占用资金,而且一旦中签收益率很可观。但一般投资者中签金额较小,所以盈利空间也有限。”长江证券一位客户经理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兴业证券研究显示,可转债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接近20%,而且胜率非常高,超过了90%。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套利空间。不过,投资可转债并非“稳赚不赔”,也面临价格波动、提前赎回等风险。


收益与风险


东方雨虹转债的发行揭开了国内可转债信用申购发行时代的序幕。


近日雨虹转债、林洋转债、金禾转债、隆基转债、小康转债、时达转债、久立转债等多只转债相继发行申购。而以雨虹转债为例,其上市首日涨幅超20%,也激发了投资者的申购热情。


兴业证券研究显示,可转债打新的首日收益可观,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可转债首日涨幅在5%到20%之间的可转债占比最高。


普通投资者参与信用申购热度上升的背后,可转债会持续“只赚不赔”吗?


记者继续观察雨虹转债的市场表现发现,此后几个交易日便处于下跌趋势,上涨空间受限。因此,除了中签的投资者外,上市后投资者如果继续大量购买,不仅不会盈利,还会有下跌的风险。


此外,随着投资者对于可转债市场投资热情增加,公司控股股东快速减持获利丰厚问题也引发市场关注。9月25日东方雨虹公开发行1840万张,控股股东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共计配售雨虹转债562.76万张,占发行总量的30.59%。


10月24日东方雨虹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10月20日至10月23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出售其所持有的雨虹转债合计1840001张,占发行总量的10%。10月30日东方雨虹再次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李卫国自2017年10月24日至2017年10月27日已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出售其所持有的雨虹转债合计1840000张,占发行总量的10%。截止11月10日,雨虹转债价格一直在116元附近波动。


除了注意大股东减持外,东方金诚评级副总监俞春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由于信用申购降低了可转债的打新门槛,大量普通投资者参与到可转债的一级申购中,这或将逐渐降低中签概率;同时,可转债上市价格也可能会下跌,预期收益亦会出现下降,甚至亏损。此外其中还有如下被忽视的风险。第一,股价波动的风险。可转债的走势会随着基准股票价格发生波动,基准股价上涨通常会推动相应可转债价格上涨,同样投资者要承当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第二,提前赎回风险。对于可转债来说,通常会设置有明确的回售、赎回条款,若触发相关赎回条款,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再投资风险。”


鹏元评级分析师邓艰对经济观察报表示:“2006年以来发行的可转债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接近20%,且取得正收益的可转债占比超过90%,但仍有6支转债出现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例如,新钢转债上市前三个月,正股价格大幅下挫50%以上,上市首日收盘价仅为96.50元,参与申购的投资者损失惨重。投资者申购前需要关注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市场行情及情绪、可转债条款等,择券择时参与投资。”


中诚信研究院分析师谭畅也对经济观察报指出,尽管目前处于正常交易的可转债价值均在发行价以上,但之前曾有可转债出现过在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情况,并且,市场上已经出现过可转债的延迟付息事件。今年6月,“海印转债”未能按期付息,之后延期完成利息兑付。可转债的价格波动风险和兑付风险仍然值得市场警惕。


但随着可转债市场更加大众化,参与申购数量规模继续增加,可转债市场的中签率或逐渐降低。数据统计显示,雨虹转债、林洋转债、金禾转债、隆基转债的中签率分别为0.0013、0.0029、0.0013、0.0091。这比打新股的中签率低得多。而今年年初发行的可转债中签率仍然非常高,比如光大转债中签率为0.4999,膜塑转债中签率为0.5086。相比之下,自可转债采取信用申购方式以来,中签率下降十分明显。


邓艰对经济观察报称:“2016年-2017年8月可转债网上申购中签率为0.60%,2017年信用申购后可转债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0038%,中签率大幅下降。影响网上中签率的主要因素有原股东配售比例、可转债发行规模和网上申购金额等因素。由于目前市场行情较好,投资者申购热情高涨,预计未来中签率将进一步下降。”


政策助推可转债扩容


今年以来,发布可转换债发行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120家,拟募集资金规模超过2900亿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增加明显。


多位债券分析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主要原因是9月8日可转债新规施行后,可转债的资金申购方式改为信用申购,投资者的资金占用成本大大下降,提升了可转债市场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发行人的发行成功率也得以提升。因而在可转债的供需热情同步升高的情况下,可转债市场规模迎来扩容。”


其次,邓艰表示:“长期以来,相较于可转债定向增发融资门槛更低、效率更快,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渠道。但2017年2月以来,证监会对再融资政策进行修订,从发行规模、定价规则、融资频率、减持要求等方面对定向增发进行限制;同时证监会明确可转债发行项目单独排队,享受绿色通道,鼓励在审项目和拟报项目发行可转债和优先股,并降低申购门槛,降低申购对资金的占用。受上述几个方面的影响,今年以来更多上市公司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可转债还具有延迟股权摊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债转股等优势,亦符合监管层降杠杆的要求。”俞春江补充称。


截止目前,可转债市场已有雨虹转债、林洋转债、金禾转债、隆基转债等多只转债发行申购。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9月份起,采用信用申购方式以来,可转债发行预案数目也大幅增加。9月份、10月份、11月份可转债发行预案数目分别为40、39、26只,三个月的增幅远远超过今年前半年所有发行预案数目总和。


截至11月10日,可转债方案进度处于“证监会批准”的共计9家,可转债方案进度处于“发审委通过”的共计22家,31家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为544.09亿元。同时,数据显示,截止11月8日,今年拟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135家,融资规模达3885.70亿元。而去年全年仅11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规模约212亿元,今年融资规模远远超过去年同期。融资规模增加如此迅猛会对二级市场资金面造成影响吗?


俞春江对经济观察报称:“可转债对资金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转债改为信用申购后,减少了打新环节对资金的占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压力,其对市场资金面的冲击影响显著弱化。另一方面,可转债发行热潮将吸引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可转债市场,尤其股市的资金,不过从目前的可转债规模来看,对市场流动性整体影响并不大。”


邓艰也对表示:“2017年1-10月,通过可转债共计发行445.62亿元,同比增长109.68%,但同期债券市场发行规模高达13,796.56亿元,可转债占比仅为3.23%,对债券市场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可转债对定向增发的替代相应逐步显现,而且目前上市公司对可转债的发行热情仍然较高,短期内可转债对定向增发的替代效应或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