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发财的机会吗?我们是不是来晚了?来!看看这个套利者

2023-07-26 12:49发布

最近,“阶层固化”,“社会上升通道变窄”,“寒门再难出贵子”,“财富马太效应”等穷人难以翻身的悲观论调甚嚣尘上。


那么,这个社会到底还有没有发财的机会呢?


财富高地是不是都已经被先入局者跑马圈地,早早占领?


时代的红利是否已所剩无几?


现在入局的创业者,是不是就注定只能挣点儿小钱,大的风口机会不多了。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时代还有发财的机会吗?我们是不是来晚了?”——相信每一代人都会有这样的发问。


而当时的答案,往往是悲观的;但最终时间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乐观的,甚至是颠覆性的。


2000年左右的时候,在互联网圈,最耀眼,最风光的公司是三大门户网站,它们是:搜狐,新浪,网易


门户门户,之所以叫门户,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些网站就是互联网的大门,上网就得上这些网站。


当时,大家都以为互联网江湖的势力版图已经划分好,尘埃落定,天下太平,互联网已没有什么新鲜玩儿法了,后来者也没什么大的机会了。


比如说,当时迟迟找不到盈利模式,也拉不到投资,无力继续烧钱维持的马化腾,想以100万的价格把QQ卖给当时的互联网盟主——搜狐老板张朝阳


当时张朝阳轻描淡写地对马化腾说:你这玩意儿有啥技术含量啊?不值这个价!我找几个大学生,几个月就能做出来,而且比你们做的还要好,干嘛买你们的呢!


如今,搜狐最值钱的资产,就是当年风光时,在北京建的那座办公大楼了。


而腾讯,现在已是巨无霸级的存在。


马化腾真可谓是酣畅淋漓地书写了“当年你对我爱搭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


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机会。


创业,什么时候都不晚。


每个时代都不缺机会,缺少的是看到机会,并抓住机会的人。


当然,专业技术领域的创业有一定门槛,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有一定操作难度,毕竟“隔行如隔山”。但也有例外,不要忘了:互联网大佬马云,在大学时,学的专业是英语。


有一种财富机会在每个时代都存在,那就是“套利”。其操作方式就是利用不同市场的价差,用“倒爷”式的买卖来赚取这个价差。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


然而,至于什么行业有利可套这件事儿,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告诉你的。


挣这种钱的人,都在悄无声息地闷声发大财。而这种行业,虽不违法,却也游走于一般人的视野之外,是上不了台面的。甚至各个行业名录里,压根就没有这个行业。


套利的事情,每个时代都有。而且,行业、方法、形式各有千秋。总之,用通俗易懂的意思讲就是“发现一般人尚且没发现的,稳赚不赔的挣钱机会”,或者说“合理利用规则去薅羊毛”。


这个社会中,总有些嗅觉灵敏的有心人,靠基本没啥风险和技术含量的套利操作,大发横财,比如说,下面要介绍的这个人送外号“杨百万”的人。


他叫杨怀定,上海人。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靠倒卖国库券,赚了数不清的财富,至于赚的钱到底有多少,没有人知道,因为在成名之前,他一直是闷声发大财。


就这么说吧,在那个“万元户”就是有钱人别称的八十年代,他一天就能赚好几千。我们可以想象当年他总共赚了多少钱。


那么,他到底具体是怎么发的财呢?


是这样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赋闲在家的他正在看报纸,突然,财经板块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国家规定,国库券可以自由买卖了。


可能搁一般人,即便知道国库券是什么东西,但对于可以“自由买卖”这个概念,恐怕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不太敏感——就是一个政策而已,国家的政策多了去了,如果里面有什么发财的机会,大家早就一哄而上了,我何德何能,这好事儿哪能轮得到我啊?


但杨怀定不这么想。他想,人们现在有那么多攥在手里都快发霉的国库券,想脱手却无处可卖。现在,政策规定可以自由买卖了。但是,每个人想卖出的着急程度不一样,愿意接受的成交价格也不一样。所以,各地的国库券交易价格一定差别很大,倒卖这玩意儿,应该有获利的空间。


要知道,当时许多人手里所持有的国库券,是单位摊派到头上,硬着头皮买的。而且,许多人也没有耐心等到到期兑付,但却也没地儿可卖,久而久之,就觉得这玩意儿有些鸡肋。


所以,如果可以自由买卖了,当然急于出手,毕竟,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还是现金攥在手里踏实。


盯上了这条新闻后,杨怀定开始挖掘更多的相关新闻,梳理国库券买卖的来龙去脉,并仔细琢磨,设计着自己的挣钱之道。


他了解到,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可以买卖国库券,而这7个城市中,距离他所在的上海最近的城市是合肥。


通过查阅相关报纸,他了解到:同样的国库券,合肥的买卖价格比上海要低。毕竟,合肥比上海要落后得多,信息相对闭塞,所以,当地老百姓对国库券价值的认可程度,当然就没有上海高。


于是,他心想,为何不去合肥购买国库券,然后拿到上海来卖呢?这样不就可以赚取差价了嘛!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会问了,两地国库券的买卖价格相差这么大,这么明显的事儿,谁注意不到啊?


这么简单的“倒爷”式操作,谁不会啊?


然而,现实是:杨怀定是第一批注意到这件事儿,并利用这个价差挣钱的人。


他坐火车往返于上海和合肥两地,来会倒卖国库券。第一笔买卖就赚了800元,后来,他投入的本金越来越大,一趟行程就能赚个几千块。


当他闷声发大财,钱越赚越多时,难免对“如此容易就赚到了大钱”感到心虚。于是,他惴惴不安地去请教对《经济法》了如指掌的律师——“异地倒卖国库券违不违法?”。


律师也被他问懵了,说:没听说过有人异地交易国库券啊!于是,这个律师回去仔细查阅了一番法律后,说:“这种行为不违法,而且,有关部门制定这个买卖的政策时,想当然地以为人们都在当地买卖,没考虑过会有跨省买卖的情形,所有,也就没有作特别规定和说明”。


听罢,杨怀定这才稍稍把心放在了肚子里,但还是有些没底儿,毕竟,轻轻松松地赚了这么多钱,他总感觉这不太合常理。


于是,他主动去税务局咨询:自己买卖国库券赚钱了,要不要缴税?


税务局人员明确地答复他:国库券交易,不用缴税。


这回,杨怀定彻底放心了,更加大胆地放开手脚去做了。


就这样,他靠着倒卖国库券,积累了大笔财富。


后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凭着敏锐的财富嗅觉和在国库券交易市场赚的第一桶金,杨怀定果断扎进了股票交易市场,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股民。


凭借着高超的炒股技巧和大手笔的操作,他又在股市里书写了新的传奇。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第一股民”。


人与人,都是几十斤,几百斤的碳水化合物,肉体上大同小异。


人与人根本的区别在于脑袋里装的东西。


这个世界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聪明人”。


而所谓的“聪明”,并不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赋。而是通过学习和修行也可以得到。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


而且,永远要记住那句话: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


但我相信,在“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的“聪明人”那里——任何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


江山代有才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


我们,不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