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民投要约收购ST生化、平安要约收购上海家化、汉阳区国资办要约收购汉商集团……往日并不多见的要约收购,近期在A股市场频频现身。由于要约收购方往往溢价确定收购价格,要约收购常被视为中小投资者可以参与的套利策略之一,即低于要约价格买进,等待上涨市价卖出或以要约价格接受要约。
不过,并非所有基于要约收购的套利都能稳赚不赔,一方面,相关方案出炉后,市场资金往往会快速将市价推升至要约收购价格附近,导致套利空间较小;另一方面,如果要约收购未能成行,或接受要约的股份数量大于要约收购数量,使得部分持仓无法按要约价格卖出,也有可能在二级市场上蒙受损失。
套利空间有限
“为了吸引外部股东接受要约,要约收购价格往往较市价有较大幅度的溢价,这就是要约收购套利的空间。”沪上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表面来看,这些套利空间能有20%,但由于方案一出,股价就连续无量上扬,导致套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以刚刚尘埃落定的ST生化为例,公司11月2日披露了浙民投的要约收购方案,浙民投旗下浙民投天弘拟以36元/股的价格,收购7492.036万股ST生化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7.49%。要约收购期届满后,若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少于6132.0814万股(占ST生化股份总数的22.5%),则此次要约收购自始不生效。
该方案披露前一天(11月1日)的收盘价为29.22元/股,36元/股的要约价格较此溢价约23%。然而,消息一出,ST生化股价立刻连拉两个“一字涨停”。11月6日,ST生化打开涨停板,当日成交额达4.13亿元,收报33.12元/股,与36元/股的要约价比,尚有约9%的价差空间。
假设有投资者在11月6日的涨停板处买进,其持仓成本为33.82元/股,如果其选择接受要约,以36元/股的价格卖给浙民投,那么其此次套利的收益率为6.44%。如果该投资者有更好的操盘能力,买在当日低点——33元/股附近,那么其套利的收益率将达到9.1%。
如果该投资者在33元/股的价位买入后,不打算卖给浙民投,而是有意在二级市场上逢高减持,即使其能在近期的最高点——35.5元/股出手,套利的收益率不过为7.58%。
警惕两大风险
从ST生化的案例看来,要约收购的确有套利空间,但也不是稳赚不赔。如果不考虑二级市场逢高卖出这样“难度较大”的操作,想完完全全吃到市价与要约收购价格之间的套利空间并不容易。
一般而言,要约收购都不会导致相关标的公司终止上市地位,因此,一旦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要约收购方有意购买的数量,外部投资者所持的预受要约股份只能按比例被收购,剩下的股份需承担二级市场波动。
根据深交所披露,截至12月5日(要约收购最后期限),共计14654万股股票申请预受要约,占本次要约目标股份数量的195.6%。这意味着,预受要约的股东所持股票仅有约一半可以按照36元/股的价格卖给浙民投。
而12月5日当天,ST生化股价下跌3.3%至33.15元/股,假设ST生化复牌后,有33元/股买进的投资者可以按照33.15元/股的价格卖出所持剩余股票,那么其此次操作的整体盈利也将被拉低至4.87%。如果买入的位置不是很好,即在11月6日涨停板处买进,那么其整体盈利将仅为2.3%左右。
事实上,要约收购套利亏损的案例早已有之。2014年,中国水电地产部分要约收购南国置业股权时,便因为预受要约股份数量远大于要约收购上限,导致能够以要约价格卖出的股份比例较低,最终使得二级市场的亏损大于接受要约的浮盈,不少投资者亏损出局。
此外,要约收购如果“无人问津”,最终没能成行,也会导致套利投资者无法按照要约价格卖出,从而承担二级市场波动的风险。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