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创业步步艰,一夜羊毛解放前。
1月20日凌晨起,拼多多出现了一个超级大Bug,用户可以无限制领取100元无门槛券,并被专职羊毛党发现,在领了数千张100元券后,为了增加平台的追责难度,羊毛党把领券方式公布于众,于是大批吃瓜群众疯狂涌入,据某科技媒体报道,平台修复之时已累积损失数百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做互联网平台的,和羊毛党的斗争是个永恒的话题,笔者曾多年担任互联网公司运营管理,自己曾经历过的羊毛战争,写出来那真是一部轰轰烈烈的地道战。
很多人感慨“又错亿” 外行看热闹,我们内行就来说说门道。跟大家科普一些羊毛手法,但务必注意:
请以走近科学和求知的态度去看此文,不要抱歪脑筋
因为我是做运营管理的,此文主要是运营及产品角度。
废话不多说,说一说那些年遭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羊毛攻防战
一 真实性验证攻击
出现场景:
平台的此类活动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活动奖励目标不是有限个体(例如前几名)而是满足一定条件皆可获得,面向的是大范围用户。
2.活动预算没有明确的上限封顶。
3.活动涉及到实质性奖励。例如直接发放奖金,或是可进行二次交易的有价值商品。
这种时候,各路牛鬼蛇神就会出现了。
而用户真实性验证,在当今的技术环境下,基本是一个伪命题。
你能想象到的任何验证方式:注册id,邮箱,手机号,图片验证码,IP地址,Mac地址,IMEI号, ICCID号, 身份证号,甚至是指纹,都可以伪造,只是成本不同罢了。
(说到这里为12306的同鞋默哀一分钟,他们虽然一直挨骂但确实辛苦)
批量手机注册的猫池
指纹伪造技术
隔了一条网线,你在明处,别人在暗处。别人愿不愿意去作假,只是取决于你提供奖励的诱惑程度罢了。
真实案例:
曾经接触过一个普天同庆的活动,损失保守估计应该在百万以上,而且造成了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事实证明,越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越容易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不仅仅是初创公司的运营新手才会犯,大型成熟公司的高管,同样避免不了。
活动内容大致是:凡是在活动期间登陆的验证过手机号的用户,都能获得500金币的一次性奖励(相当于人民币5毛)。
决策者的活动目的,一方面是希望促进直播房间的活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用户赠送礼物的消费行为习惯,而一个用户5毛钱,相比于获取一个付费用户几块钱的成本,还是可以接受。
殊不知,这不是在培养真实用户的消费习惯,这是在向刷号团队抛出橄榄枝。
直播平台的虚拟币是可以进行提现的,这对于刷号者来说就是一个很强的吸引。
不记名手机黑卡,现在市面上流通的不多,然而一些专业的刷号团队手里还是握着不少。针对某特定app,开发一个手机号注册的脚本,大概只需要一两天时间,突破图片验证码,有付费脚本可以调用,一个图片验证大概两毛钱,当然如果遇到技术大拿,这部分成本都可省去。
对于他们来说,刷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号并不是难事。
当然,活动都是有做数据监控的,但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活动初期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数据样本。
二是网站当时的货币总流通数据已经比较大,所以相对小规模的数据变化也并不足以引起注意。
何况成熟的刷号工作室,也懂得平缓加量,以避免造成明显的数据异常。
后来当运营意识到个别账号不对劲的时候,活动已经在线上进行,不能立马取消。
更糟糕的是技术也有其他需求在身,不能马上抽离出来,只能让运营人员在用户提现的时候进行一些人工识别,操作成本巨大。
并且由于针对这部分作假用户的封号动作,给电话客服也增加了相当多不必要的工作。
平台规避此类羊毛的方法:
1 设定一个明确的最高奖励人数或奖品数阈值,从总成本上控制。
2 当一定要面向大范围用户进行奖励时,尽量以无成本的虚拟奖励,增值服务,网站内部消耗品或是不可交易不可变现奖励为主。
3 当一定要面向大范围用户,且一定会涉及实质性奖励时,仍有一法:
虽然所有的验证方式都可作假,但仍有一样东西无法作假,就是实打实的钱。可以设置同等经济投入的门槛,例如消费要达到多少以上,将投机行为的利润率降到0。
4 数据监控不一定能在早期发现问题,但也能在一定程度止损。
二,数据叠加攻击。
出现场景: 网站有多个运营活动并行时,活动设计者在进行数值策划时,如果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其他原因忽略了活动可能存在的交叉区间,就会出现类似高利贷的“利滚利” 复利效应,最终产生远超成本预算的数据结果。
真实案例:
曾经某直播平台准备做一个拉充值的活动,凡是用户充值就能获得一定比例的返点。这个决定是至上而下做出的,决策层认为活动简单也就没有过多的讨论,在其主导推动下,很快设计完工准备上线了。
而这时一个一线运营执行员工指出,上月曾经有一个针对极小部分家族长(即经纪公司)的高提成政策还没有结束,当然这个活动也是经过领导审批的,但由于是只针对部分用户,且时间长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如果活动实施,在复利计算下,返利高达150%以上(即充值一百万可以套现一百五十万)
并且,这两个活动无法独立分割开来,因为充值返点是普适的,你根本无法区分用户是正常充值,还是抱着套利的心态去充值。
而之前的活动也还在进行当中,无法中途临时停止,最终这个新活动被紧急停止,改成了其他的活动方式。
平台规避此类羊毛的方法:
1 策划阶段要充分讨论,尤其是要有运营一线员工参与,避免信息不对称。
2 数值策划时综合考虑所有并行的活动,哪怕一个小小的活动也可能在数据叠加下被无限放大。
三 ,内鬼攻击。
永远不要考验人性。
内部人员犯案的例子屡见不鲜,从底层的员工到高管甚至是合伙人,都比比皆是。
对于底层员工,哪怕原本再正直善良兢兢业业,也可能有自己的经济压力或是遇到突发的状况,就像《绝命毒师》中演的那样,他即使不为自己,但也可能为老婆孩子而冒险。对于高层,当一个人面对上千万上亿的诱惑时,没有多少正常人能把持得住,我们有时候对贪官污吏嗤之以鼻,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设身处地的在那个位置上。
案例太多,大到腾讯公司麻花藤的左膀右臂,小到中小型公司的一线员工。这里就不一一例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重点说下预防策略:
1, 所有操作记录可追溯
在后台应该备份有所有人的操作记录
2, 权限精细划分
涉及到以下几类权限时,必须要设置高的权限级别
高权限账号要唯一对应,每个账号要对应到唯一的责任人
个别归属不明的账号,如名为Test,Admin等账号都可能埋伏着安全隐患
一定要设置登录手机验证码验证,以避免其他人冒用
员工离职时务必注意账号的清除
定期对账号进行清查
3, 高危操作管理
根据具体业务流程定义一些行为为高危操作
当出现高危操作时设置二次确认机制
当多次出现高危操作时设立报警机制
4, 敏感系统独立
涉及到敏感信息如财务信息的系统,应该在别的域名及服务器下独立建立,而不要在一个系统上划分一个板块。
综述
拼多多的事件,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术性bug,但实际上暴露的是整个运营监控体系,风控体系的不到位,一个不严密周全的运营活动/流程/制度设计,轻则导致企业上百万上千万的损失,重则引发产品信任危机,失去用户忠诚度,甚至影响到产品的生死存亡。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们,在谋求高速发展的同时,不仅仅是步子迈大了扯没扯着蛋的问题,而是要回头看看蛋有没有跟上自己的脚步
毕竟,深渊在那凝视着您咧。
ps: 我的文章都是原创,为了保证质量文章字数不少,其实反而不利于头条的推荐算法。
希望大家多多帮我点赞收藏评论,想看更多互联网干货文章的,还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freestyle瓜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