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进驻中国超20年的风投基金,IDG一直都是国内科技和互联网圈的投资风向标。在体育创投风起云涌的2015年,IDG鲜有露脸。不过,新年一过,文化体育将成IDG最重点的赛道。老牌VC登场,他们的布局逻辑和方向为何?
甄志勇:IDG资本副总裁,关注电子商务、消费及服务领域的投资。加入IDG资本前,曾任职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从消费市场切入体育领域投资。
精华导读:
1. 今年国内投资市场会向头部和尾部不断倾斜。头部指的是早期投资,尾部是说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带来的投资机会。
2. 文化体育将是IDG新年重点布局赛道之一,年内将布局3到5个体育项目,涵盖天使和A、B轮公司。
3. 随着体育产业系统性升级,娱乐化赛事、大球类青训经纪、跑步健身线上线下的整合、运动垂直电商、科技应用会成为六个可投资方向。
4. IDG会重点关注标杆性互联网体育创业公司的创新机会以及和娱乐结合的新形态赛事IP。具体赛道中,健身跑步领域,两年里会有估值3到5亿美金公司出现。
以下内容是甄志勇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谈及的对体育投资的看法:
1. Uber模式在体育领域为何走不通
体育产业在2015年很火爆,大家一个最经常列举的例子就是中国体育产业占GDP0.7% 美国占3%。中美差异在于,中国运动装备占大多数,另外就是体育服务类的,比如媒体、广告服务,赛事占比并不大,美国则是赛事为主,占50%以上。所以中国体育行业现在站在一个风口上,2015年有中国体育产业元年的意味。
体育创业在2015年初开始逐步热起来,这批创业潮多是伴随O2O和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从本质看,这多少受到当时创投圈趋势的影响。手机和交易相关的红利挖掘殆尽的时候,大平台有大体量的用户群,接下来创业方向更多是各个行业本身的现代化。
这里面,创业就诞生了两个方向。第一种是将原来的服务和行业形态做些加工和调整。比如,原来到店到家的服务,现在改作上门;另外就是一种模式套到N个赛道,一个概念上做N件事情。比如,Uber模式可以搬到很多领域,体育行业也是一样,从场地到教练的O2O模式,不一而足。
这种模式在很多事情上不能成立,原因是很多行业平台缺乏广泛的聚拢效应。所谓聚拢效应,就是在关注度和使用效率上必须是高频,而高频领域可以带动低频领域,并且有一定关联性。例如出行领域,出租车可以带着专车,专车可以连着代驾,但这个事情在家庭服务上就不成立,同理套用到体育行业也稍显困难。
可以看到的是,去年年中开始,体育创业有一系列模式出来。为业余球队做工具,不同运动人群放到一个平台约运动,典型是把不同人群凑在一起,N个运动框在一起,但不产生很强的链接效应,每个人群都不太活跃,但运营投放的成本极大。所以,聚焦平台型的创业,把一种服务模式套用到不同行业的创业方向,碰到很大问题。随着整个O2O概念的遇冷,这类体育创业的热度也在下降。
另外一个方向,如果服务形态稍微改变一下,还是有机会。就体育本质而言,也是某种形态的服务业,它的特性更偏重于娱乐产业,但有服务的部分。这里面就有一个用SAS工具和现代管理系统,把原来小生意规模化扩张的机会。
比如体育经纪,典型小规模,单体很小,市场集中度很低,过往更多是熟人关系在做的事情。局限在于,有能力做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生意,很难做百人千人;有能力开一家康复中心,很难形成连锁规模。但现在因为信息工具,有一套CRM客户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手机有效抓取和管理用户,产生更强的粘性,这就意味着,服务业态有规模效应的可能性。
2. 早期投资和中概股私有化是新趋势
▲ 2015年VC市场投资排名,IDG以全年投出124个项目位列第一,红杉资本和经纬中国分列2、3位。(图片数据来源IT桔子)
过去两年间,IDG重点关注的一些领域有:2014年的C2C,新媒体,到了2015年,B2B企业服务和电商,人工智能,机器人视觉,还有文体娱乐的投资开始增多,总体大方向是这样。
说到今年的投资方向,首先要看清整个创投圈的趋势。如果将投资阶段分为天使、A、B、C、D到IPO,今年整个国内投资市场会向头部和尾部不断倾斜。头部指的是早期投资,尾部是说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带来的投资机会。
在前端,天使和A轮领域,新老公司有足够的迭代率,没几年就有亮点的新公司冒头。所以优秀的创业者出来,VC一定不会错过。至于向后端延伸,道理是这样。因为处于中间这段,B、C轮次的公司,大多已长成为近10亿美金的估值水平,这是资本市场很热的时候,用大量资本换来的规模,但对传统行业改造效率和自身盈利性并没有跟上。从成长效率来说,它们比不上早期的天使阶段的项目;对比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每年20%或30%的增长,同样的估值水平,对应的是几千万美金的年度净利润。
所以,处于中间阶段的公司,往往存在虚高和不确定性的风险。具体到体育领域也一样,目前B轮后的公司,融资从几百万美金向两三千万美金跨越,能顺利完成的不多。虽然粉丝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商业模式和利润模式没有完全确立,原来市场的估值也带有一定情绪,就会有进退两难的问题。
对资本来说,在市场钱没那么多的时候,它们更加倾向一个结构性套利的机会,把后期有利润的美股上市公司,搬回A股市场,填补A股稀缺的互联网标的。所以,也就能够理解,去年有大批的中概股进入私有化的节奏。
3. IDG会逐步向A、B轮公司倾斜
这种趋势会持续多久?我觉得要一分为二看。
在后端,中概股私有化的投资周期可能也就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本质上说,就是两池水的估值有差,估值低的往估值高的搬运,到了一定时间,水位会持平,套利空间也就关闭,不是长期投资逻辑。而且对于私有化本身,VC也不是使用早期基金去投,前后两端关联并不大。
而早期投资这件事情,面临的是竞争加剧的局面。过去几年,早期投资机构在加速多元化,最早国内有20到30家美元基金,后来分化出新一批合伙人去做基金,同时还有人民币基金也进入VC市场,投资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打法也随之多元化。以至于成立的早期基金和孵化器会越来越多。所以对IDG而言,我们未来的趋势会相应调整,既要关注天使轮次的投资,也要和天使机构做对接做A、B轮次的投资。
▲ 2015年,前20家VC,除去君联、红点、SIG海纳亚洲外,全部参与到种子天使轮次,VC市场在加速向早期投资迁移。(图片数据来源:IT桔子)
只不过,这里面的要求也会相应转变。对A、B轮阶段的公司来说,到了要从流量和平台向商业化过度的阶段,市场好的情况,资本会给你钱去试错,但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资本更多倾向跑出一定模式的公司,再做投资决策。
但体育来说,行业启动时间还不是太长,不论是互联网和体育圈的创业者,大部分人还在摸索观察,下水的人并不多。所以,体育早期优质的项目还会持续关注,同时A、B轮跑出一定运营模式的公司,会十分感兴趣。
4. 文化体育投资将是重中之重
综上的分析,2016年,这几大方向是风险投资机构会关注的重点。第一个就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一定是大方向,非常重要。实际上,开年以后我们投资的文娱项目数量已经不少。
第二,持续关注的技术驱动的VR、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第三是,拥有政策和改革红利的传统行业。比如教育、医疗等,体制内盘子大,体制外资产盘活和创新的机会极大。对体育来说,它既和大文化娱乐产业相关,又可以和VR等新科技关联,同时还具有传统行业政策红利的改造预期,理应是布局重点。
▲ 2016年,风险投资可能重点关注的几大领域。
另一个维度上看,文体产业投资成为整个VC界关注的重点赛道,原因和产业本身特质特也相关。
首先,行业本身拥有大体量的粉丝群体,有一定造血能力,不是靠资本持续拉动的行业,有爆发可能性,投资效率高。第二方面,宏观经济可能下行的情况下,文体本身抗周期能力特别强,这两点都让其受到资本的青睐。再加上,文化体育恰巧也属于新兴行业,行业整天偏重于早期,大趋势上来说,大家愿意投钱进去。
5. 产业升级,体育可投的六个方向是什么?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先画个产业结构图看看,其实体育是很多细分概念凑成的大概念,包括装备、娱乐、新闻、金融等等。这些打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体育产业。
我把它们分成横纵两个维度。
首先横向看,有赛事类和基础训练类类。排除掉赛会制的比赛,赛事类首先是篮球和足球,接下来是是乒羽类、水上运动、赛车等。这些是有观赏性的运动赛事。然后是基础训练类,第一是跑步,跑步关注度非常高,第二项是健身,然后就是户外类。
纵向看,就是赛事切入的职能和功能,首先是赛事运营本身,体育经纪、场馆运营等;第二就是赛事跟互联网结合的部分,比如体育传媒,版权、社区。第三就是体育用品的电商,比如保健品,品牌信任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空间,另外就是销售渠道。横纵展开,其实体育的赛道和类别很多。
我看到体育几个趋势,第一个是去监管化,把市场的还给市场,让更多创业者参与。第二个是娱乐化,第三个就是去中心化。
这里多说说去中心化,是大家赚的钱多了,生活品质上升了,大家有钱去消费体育;同时信息化程度加速,大家获得资讯的渠道多了。
首先看运动种类,大家需要更显面、更有个性的运动标签来显示存在感,我们投早期项目的时候发现,原来小众的运动,价值挖掘空间更大,有很好的的变现手段。跟消费者距离越近反而关注度越高了,因为是跟消费者有直接联系的。这个是去中心化很核心的地方。
第二个去中心化的表现是人群的去中心化,如果认真切入去做,越垂直的人群其实价值越高。初创团队的最大挑战是,利用有限时间有限资金,去博足够大的业务量。一开始怎么切入很重要。不同运动的人群看起来重合性很大,跑步的人也可能骑自行车,但是你怎么定义和抓取自己的核心用户群体很重要。
第三,运动装备也在去中心化,原来买个阿迪跑鞋可能就很好,需要的装备种类更多,选择的品牌也越来越高端化、小众化。
现在体育产业是系统性的大升级,结合新的趋势,这个格局里的很多内容都有创业的机会。例如:
●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例如体育赛事的娱乐化运作
● 足、蓝球运动的业余赛事、高校赛事、青训、经纪等
● 健身、跑步的线上社区,和以后的垂直整合
● 体育品牌升级,运动垂直电商
● 科技在装备、场馆、游戏等领域的体验更新
● 体育与周边领域融合机会,如游学、彩票、场地等
6. 重点关注互联网体育创新和新兴赛事IP
接下来说说具体的打法。根据以上产业沙盘,可以很容易将整个体育创业方向分为三类,互联网和体育结合的项目是一类,本质上说还是互联网公司。体育的核心行业,赛事运营、竞技俱乐部等是一类,第三是体育附属产业,这本身是三个并不太相同领域。
对于体育和互联网结合这个领域,我们倾向投资具有做成大平台机会的项目。比如说,现在类似于聚焦年轻用户的电竞直播平台,有一定运动基数和商业化可扩展性的新兴体育社区,随着市场成熟,可能成为垂直营养品、保健品电商等等,都有一定机会。
核心体育产业领域,主要看新形态的赛事IP,体育加娱乐化是重要的标签,比如此前在懒熊路演活动上的机器人格斗项目,会重点关注。这类赛事更吸引年轻受众,对创业者来说,则需要其对娱乐和文化传播产业本身有更多理解。他们应该拥有互联网背景,同时拥有社区和游戏运营的经验。而传统赛事IP不一定是这个时间点以成长为主的VC的主战场。
具体到运动种类来说,跑步健身等头部运动是重点关注对象。围绕这两个大项的项目,不管打造新形态的IP,还是线上向线下的结合,都有一定的机会。比如,新形态基于跑步的IP价值蛮高的。健身领域,传统线下健身房的改造,线上视频和健身社区,有的转型去做线下健身房,有的转型去做线上的保健品电商等,都会有机会。
这两个领域,未来两年内可能会出现估值3到5亿美金的创业公司。此领域里的A、B轮次的公司,尽管他们向上都有一定压力和难度,但IDG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
此外,个性化的小众运动需求在不断上升。比如赛车、骑行、冰球、滑雪等。而围绕这类小众运动,可能是个综合类的社区,创业者既可能要运营一个赛事IP,又可能要搭建一个爱好者的群体,甚至是一个装备电商、以及场地和培训等等,都有一定价值。
至于体育附属产业,作为传统行业成长性稍微有限,除了体育装备之外,别的细分行业相对体量较小,哪怕体育营销和体育经纪公司上市案例也不是很多,我们比较中性。
▲ 截至目前IDG已经布局的体育项目。
7. 互联网 体育如何有效商业变现?
一个事实是,目前走到B轮的体育创业项目里,绝大多是互联网公司,而他们大都面临着用户增长和商业变现的压力。说到底,注意力抓住一段时间是简单的。这些项目大部分的问题是,核心用户少泛用户多,关注度在但变现较难。
如果按纯线上模式做,并不能把用户基数再做大,持续融资较难;按线下的方式融资,其与核心场馆交易的用户并没有增长多少,陷入估值和业务增长取舍的难题。所以核心问题就是,到底沿着哪种方式去做业务,然后打造公司的融资模式。大部分线上为主的团队,需要做取舍。
其实,除了竞技类运动,反人性的基础训练类的运动,到了一定程度线上能做的空间较少,返回线下特别重要。同样,往线下走,不一定是向传统靠拢,而是让你的用户人群与运动发生实际的交互。有能力的情况下,独立做些有趣的赛事IP。以自己为主,做一些合作式样的场馆,把品牌概念体验做起来,有一些不一样的玩法。比如,此前说的跑步类新兴赛事,健身类一定程度和线下合作,开设样板店面等。
第三类方式是,原来用户人群购买渠道的电商平台打通,这也必须干。大家都说未来的电商方向是场景电商、人群电商,体育的线上社区这方面有优势。核心用户认同你,愿意在你这花钱,只要能保证体验,通道开了,就会有人过来,大电商和海淘平台并没有覆盖的那么好,说不定还能通过运营拿到优秀运动装备和保健品品牌的代理权。
互联网体育项目变现和融资的几种路径:
打造自有赛事IP
向线下延伸建立自有的体验店面和品牌
核心用户向非核心用户外延
打通电商渠道,将核心用户消费人群做出收入模式
所以不管是资讯、视频、社区,最后生态要丰富一些,资本市场冷的时候,运营出一些新的东西。其中一到两个方向有效果的时候,单个用户价值就在提升,再去和资本说故事,就比较容易。运动这件事情,还是得从核心群体往外扩张,不会像资本想象的那么快,但趋势在。所以,创业者来说,你得把核心群体的商业收入模式做出来,跑出一定运营效果。
回到IDG自身的立场,体育赛道里,核心用户10万到20万已经算高,如果核心群体向非核心群体扩张的过程中,能够把参与度再提高一些、线上的小白用户的运营变得更好,用户量级再上一个级别等,我们会重点关注。
第二类公司,如果变现路径去尝试更多一点,我们也比较关注。反到不太建议尝试多运动品类的扩张,前两件事情做好,足够支撑到一个优秀公司的C轮。
8. 如何看待巨头资本绞杀顶级IP
目前国内的体育投资圈,除去VC、PE之外,声浪最大其实是上游布局的巨头。它们往往以令人惊讶的价格买下顶级IP和头部赛事,以此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很多人惊叹,看不懂其中的逻辑,未来的商业回报又在哪?
在我们看来,这是投资领域完全不同的两种玩法。一种是财务投资的逻辑,另外一种走的是产业控股的方式。VC是典型的财务投资人,追求的是少数股权回报,有限资金布局头部项目之外,在一个领域可能范围内去覆盖,面相对要广。
但控股型投资,更多是用资金方式把不同资产链接在一起的事情,要求有一定运营能力,将来走的路径很大可能性是变成上市公司。这更要求的是资本市场对概念的热衷,而不太要求资产本身有太高的成长性。一旦上市后,公司往往会享有稀缺标的的资本溢价和高估值,后续再通过资本运作,高估值公司买低估值的公司,对应买进来稀释的股权较少,不断把不断优质资产带进来的过程。
9. 早期项目该拿人民币还是美元?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创业者本身看后续第二轮融资时候,哪种钱更容易拿到,再决定是拿人民币还是美元。因为这是一个一旦在早期做了,再改就及其麻烦的事情。比如第一次公司选择VIE结构,一旦拆除就是极其麻烦的事情,对创业公司往往意味着巨大时间成本。
国内目前投资情况是出资机构多元化,原来是以美元基金为主体,但现在人民币的机构也在增多,同时有很多上市公司也在涉足投资业务,如果将来公司产生的商业价值是在人民币市场有更多共鸣,就可以拿人民币。
在人民币投融资领域,更多看到利润,而美元可能更关注模式和未来的成长性以及想象力。所以,技术驱动,核心部件的项目,拿人民币较难。如果离钱近的生意,以后可以卖给国内上市公司,拿人民币就很好。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目前大部分机构都有美元和人民币两个部分。原来,人民币早期投资,有美股互联网上市的人赚了钱来投,国有险资涉足PE领域,中间领域的资本相对较少,但现在总体上人民币钱多,中间通道比较宽。美元基金有平行人民币部分,有独立的人民币机构,上市公司在往前迈,所以人民币融资的通道趋势会比较顺畅。
10. 今年体育布局的投资标的数目多少?
截至目前IDG已经涉足的体育项目有新英体育、搏击赛事IP昆仑决、专注城市自行车的700Bike、杭州新型健身房乐刻健身。那2016年,因为我们基金体量比较大,肯定希望能够做在体育领域有标杆意义的投资。总体上看,因为我们并非专项体育基金,在体育这个赛道里会有3到5个项目的布局,天使投资会是一部分,也会投资2到3个AB轮的公司,关键看能否达到我们的要求。毕竟对IDG来说,还是要在已经出来的项目里有一定标志性的动作。
最后,说说我们能给体育创业者带来什么。创业本身是一件全程冲刺的马拉松,一方面必须每一个时间段全力跑,另一面又要实时观察环境,不断去看周围的竞争和市场格局。不仅在资本上提供钱的投资人,还需要帮你判断融资节奏,花钱的节奏。业务延展方向和未来可能的探索性。如果它的资金实力,能够帮助创业者从A、B轮到后面都可以持续提供帮助,那是最为理想的资本合伙人。IDG在中国驻扎超过20年,在体育领域,英超的转播权,新形态的IP,还有我们已经投资的400家企业,在内容运营,互联网生态合作,相信都会为我们创业者提供帮助。
懒熊体育记者 刘溪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