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石的第166篇原创文章
在网上看到一位博主的分享,说最近和家里的孩子吵架,道理也没有讲通,感叹教育的失败。
他家一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学习之余总是拿手机刷抖音短视频,有时候一副傻傻呆呆的样子,刷起来就好几个小时,不带动弹一下。
家长非常抓狂,因为从小坚持的是引导式教育,孩子也非常习惯和父亲讲道理。遇到这种情况,当然只能跟孩子讲道理。
家长于是建议,孩子可以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找一部电影来看,或许还能有很不错的体验,或者出门散个步啥的。
孩子听得非常不耐烦,以前从来没有的翻白眼现象,这次翻了好几个,显得对父亲的道理相当不认同。
孩子反复强调自己不像大人有那么长连续的时间,只能碎片化地刷短视频,做不了任何规划。
家长反复强调我看你都刷快三小时了,这时间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了。
单说刷短视频这件事,许多成年人都控制不住,何况是对于时间管理没那么强的孩子呢。这事儿从人性上就会上瘾。
很多人抽烟上瘾,一开始并不是因为对香烟有多大的喜好,可能是觉得抽烟的姿势比较帅,心生羡慕而想要尝试一下;可能是周围的社交圈子男人们都抽烟,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必须要保持一致;可能是单纯地闲得很无聊,把抽烟当成一种寂寞男人的消遣。
许多事情都会产生上瘾,而且上瘾之后很难戒掉。
经济学上有“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概念。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谈业务或者做管理,经常社交,那么抽烟喝酒几乎是必备技能,而且越能喝越好,这就跟伤害身体、上瘾难受之类的情况需要剥离来看,因为这些东西跟“挣钱”是“互补品”。
大学生每天闲得很,时间一大把,但是没有找到什么事情做,窝在宿舍打网络游戏,几个同学还能一起成天熬夜无人管,那就是因为生活缺少“替代品”。
所以,要克服上瘾的问题,好的办法是清楚分析原因,找到有效的“替代品”。
对于前面那个家长的情况,本质上还是因为没有能够让孩子长时间投入的事情,孩子自己找不到,家长就应该帮他去找,而不是全部交给他自己。
家长可以自己感受下,孩子在一开始刷手机的时候,多半没有想过有三小时可以规划,单纯就想刷一会儿再去干别的,刷着刷着就忘了。
如果时间允许,那就提前规划好要做的事情,逛个街,跑个步,出去旅游看风景,约朋友吃饭玩耍,显然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原来的无聊中了。
如果时间不允许又该怎么办呢?替代的方法依然不少,比如打一局游戏。关键是,得想清楚要改变的是什么,是自己的状态,还是自己的行为。
什么事情都上升到意志力的高度,并以此来加以否定,肯定不是好的做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