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辛格《行最大的善》什么是实效利他主义

2023-07-26 13:09发布



《行最大的善》——实效利他主义改变我们的生活




[澳]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著


陈玮 姜雪竹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04。






---


·正文约5200字;


·黑粗体字本编标,斜体字为原文标;


·编录:杨原平。


---






摘要




假如你看见了一栋起火的楼,你冲进熊熊烈焰,踢开门,让100个人逃生。这将是你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而我也可以做出同样伟大的善举!”(p8)




是什么将这些行动统一在“实效利他主义”的旗帜下?现在的标准定义是:“一种哲学和一场社会运动,旨在应用证据和理性来找出改善世界的最有效方式。”(p10)




许多实效利他主义者否认他们的行动是一种牺牲。但他们仍是利他主义者,因为他们的首要关注是尽其所能而行最大的善。他们在其中体会到成就与个人幸福,这个事实无损于他们所秉持的利他主义。(p10)




他们知道拯救一条生命比圆一个梦更好,拯救三条生命比拯救一条生命更好。因此他们不会将善款捐给任何一个所作所为最让他们觉得感动的组织及事业,而是会捐款给那些有能力、时间和经济实力行最大善的组织。(p13)




他们都认为动物所遭受的痛苦也是同样的,而且一致认为,我们不应该因为受苦的不是我们这一物种就轻视这种苦难。(p14)




实效利他主义者可以同意,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负有特别的责任,要排在陌生人的孩子之前。(p14)




但实效利他主义者是真实的人,而不是圣人,他们不会全天候地、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都寻求善的最大化。典型的实效利他主义者会给自己留出时间和资源来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p14)




实效利他主义者也认识到,鉴于其他人具有更迫切的需要,因此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事情也应是有限度的。(p15)




大多数实效利他主义者认为,其他的价值之所以是好的,是因为它们对于构建共同体来说是根本性的——正是在这些共同体中,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免受压迫,更有自尊、有自由去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可以减少所承受的痛苦并避免过早地死亡。(p15)




在某些政权的统治下,某种未来的乌托邦图景曾被用来辩护无法言说的暴行。甚至在今天,某些恐怖分子也会通过想象自己将会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对其罪行加以辩护。实效利他主义者不想重复这样的悲剧。(p16)




你用利润做什么?如果你决定在发展中国家开办工厂是为了让人们有可能脱离极端贫困,那你就会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帮助更多的人脱离极端贫困的事业中。这样的话,你就是一个实效利他主义者。反之,如果你用这笔利润来尽可能地享受奢华生活,那么你使一些穷人受益的事实并不足以令你成为一个实效利他主义者。(p17)




---




1.什么是实效利他主义




P8


2009年,我遇见了马特·韦之(Matt Wage),他当时选修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的“实践伦理学”课程。他阅读了关于全球贫困问题以及我们对此应当如何作为的课程材料,知道了拯救一个患病的孩子大概需要多少费用——这个孩子只是数百万孩子中的一员,而我们完全可以避免每年有这么多孩子因疾病而死去或是可以为他们提供治疗。这个认识令马特开始计算自己这一辈子能拯救多少生命——假定他能赚社会平均水平的薪水,捐出其中10%给一个极为切实有效的组织,例如,一个为很多家庭提供蚊帐以防止疟疾(导致孩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组织。他发现,按照这个捐助程度,他能拯救大约100条生命。他对自己说:“假如你看见了一栋起火的楼,你冲进熊熊烈焰,踢开门,让100个人逃生。这将是你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而我也可以做出同样伟大的善举!” ①


---


①引自马特·韦之给本书作者的电子邮件(2013—2014年),以及他来参与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课程(2013年10月23日)时的讨论。当时课程有录音,并且作为“实践伦理学”课程的一部分于2014年3月至6月首先在网络课程平台(Coursera)上发布。




两年之后,马特毕业了。他的毕业论文获得哲学系年度最佳论文奖。(p9)牛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了他。许多哲学专业的学生都梦寐以求这样的机会——我知道我自己当年是这样的——但是马特当时对于“什么职业能够行最大的善”这个问题做了很多考虑,也和别人进行了探讨。这让他做出了一个非常不同的选择:他找了一份华尔街的工作,进了一家套利交易公司。因为有了更高的薪水,他就能捐出更多的善款(无论是以百分计还是以美元算,都超过一个教授收入的10%)。毕业后第一年,马特的捐款达到了六位数——差不多是他的年收入的一半——都捐给了切实有效的慈善机构。他正在拯救100条生命的路上,这无须花费他一生的时间,而是在他工作的头一年或头两年,以及在此之后的每一年都可以办到。




P9


马特是一位实效利他主义者。他的职业选择是成为实效利他主义者的众多可行的方式之一。实效利他主义者会以如下方式行事:




※生活节制并将相当一部分收入(通常远远多于传统的10%)捐给最为切实有效的慈善机构




※研究并同他人讨论哪些慈善机构是最切实有效的,或者参考其他独立评估人所做的调查。




※选择自己能够获得最高收入的职业,但不是为了活得滋润,而是为了做更多的善事。




※在网上或是面对面地与他人讨论捐助,这样实效利他主义的理念就会传播开来。




P10


※将他们身体的某部分(血液、骨髓甚至是肾脏)赠予陌生人。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会看到那些切身实践这些事情的人。




是什么将这些行动统一在“实效利他主义”的旗帜下?现在的标准定义是:“一种哲学和一场社会运动,旨在应用证据和理性来找出改善世界的最有效方式。”①这个定义没有涉及任何关于实效利他主义者的动机或他们需要付出的牺牲或代价。由于这场运动名字中包括了“利他主义”,这种缺失就显得有些奇怪。利他主义与只关心自己的利己主义相对,但我们不应该认为实效利他主义必定要求自我牺牲——如果自我牺牲就意味着必定与一个人自身的利益相冲突的话。如果尽最大努力帮助别人意味着你也过上了不错的生活,那么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可能获得的最好结果。我们将在第九章看到,许多实效利他主义者否认他们的行动是一种牺牲。但他们仍是利他主义者,因为他们的首要关注是尽其所能而行最大的善。他们在其中体会到成就与个人幸福,这个事实无损于他们所秉持的利他主义。


---


①“实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参见维基百科(Wikipedia




研究捐助行为的心理学家已经注意到,有的人会向一家或两家慈善机构捐赠数额惊人的金钱,其他人则向许多慈善机构捐助小额善款。那些捐给一两家慈善机构的人希望得到慈善机构如何行动的事实证据,(p11)想要知道捐款是否真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果证据显示慈善机构确实在帮助别人,他们就会捐出大额的善款。而那些向许多慈善机构捐助小额善款的人则对这些机构是否真的帮助了别人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心理学家称为温情效应的捐助行为”(warm-glow giving)。意识到自己在给予,这令他们感觉良好,而不去考虑捐款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在许多例子中,捐款额是如此之少(10美元或者更少)、以至于如果他们停下来想想,就会发现处理这项捐款的手续费可能都超过了捐款数额本身。




P11


2013年,随着圣诞节的临近,2万多人聚集在旧金山,围观一个5岁的男孩装扮成蝙蝠小子(Batkid),在一名扮成蝙蝠侠的成年演员的陪伴下,乘着蝙蝠侠的座驾环游旧金山。这对搭档拯救了一名身陷囹圄的年轻女子,抓住了恶棍“谜语人”(the Riddler),由于在打击犯罪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还获得了“哥谭市”的钥匙,由市长亲自颁发——不是演员,真的是旧金山市的市长。这个叫迈尔斯·斯科特(Miles Scott)的男孩因白血病而化疗三年,当被问起自己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回答,“成为蝙蝠小子”。“梦想成真”基金会(Make-A-Wish Foundation)于是令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P12


这令你感到温暖了吗?我感觉到了,即使我知道这个动人的故事还有另一面。“梦想成真”基金会不会透露为了帮迈尔斯圆梦而花了多少钱,但基金会的确说过,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的平均花费为7500美元。①实效利他主义者会像其他人一样,情感上希望能为生病的孩子圆梦,但他们同时也明白,7500美元可以用来帮助很多家庭预防疟疾,由此可以拯救至少三个孩子的生命,甚至更多。拯救一个孩子的生命必定比满足一个孩子成为蝙蝠小子的愿望更好。如果让迈尔斯的父母在以下两者之间选择:是做一天蝙蝠小子还是完全治好儿子的白血病,他们肯定会选择后者。当我们可能拯救的是不止一个孩子的生命,答案就更加明显。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梦想成真”基金会捐款——如果他们将善款捐给“对抗疟疾”基金会(Against Malaria Foundation)就能实现更大的善?“对抗疟疾”基金会所做的是非常切实有效的行动,就是为疟疾高发地区的家庭提供蚊帐。而人们为“梦想成真”捐款的原因之一是情感的驱动:你知道自己在帮助这个孩子——你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他的面孔,而不是那些人们不知道也无从得知的孩子,尽管如果你的捐款没有为他们提供睡眠时所用的蚊帐,他们可能会死于疟疾。另一个原因则在于这个事实:“梦想成真”对美国人有吸引力,而迈尔斯也是个美国孩子。


---


①“梦想成真”基金会:“迈尔斯的愿望:成为蝠小子”(“Miles'Wish to Be Batkid'”),http://sf.wish.org/wishes/wish-stories/i-wish-to-be/wish-to-be-batkid




P13


实效利他主义者会有冲动去帮助一个来自与自己同一国家、地区或族群的、身份具体的孩子,但他们接着会问自己这是不是最好的决定。他们知道拯救一条生命比圆一个梦更好,拯救三条生命比拯救一条生命更好。因此他们不会将善款捐给任何一个所作所为最让他们觉得感动的组织及事业,而是会捐款给那些有能力、时间和经济实力行最大善的组织。行最大的善是个模糊的概念,它引发了很多问题。其中更显著的问题及其初步答案如下:




什么算作“最大的善”?




实效利他主义者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但他们确实都看重某些价值。他们都会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较少苦难、较多幸福的世界比一个较多苦难、较少幸福的世界更好。很多人都会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居民寿命更长的世界比一个居民寿命更短的世界更好。上述价值解释了为什么实效利他主义者愿意帮助处于极端贫困的人们。正如我们将在第十章看到的,如果我们将一定数额的金钱用于帮助那些生活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的发展中国家人民,那么,相较于我们将同样金额捐给大多数其他慈善事业,这笔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减少痛苦并拯救生命。




是不是每个人的苦难都可以等同看待?




实效利他主义者不会因为受苦的人是在远处或其他国家或是属于其他种族和宗教信仰就认为这种苦难更小。(p14)他们都认为动物所遭受的痛苦也是同样的,而且一致认为,我们不应该因为受苦的不是我们这一物种就轻视这种苦难。然而,关于如何权衡动物所遗受的痛苦与人类所经历的苦难,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分歧。




P14


“行最大的善”是否意味着优先考虑自己的孩子是错的?将家庭成员和亲密好友的利益放在陌生人的利益之前显然不可能是错的,不是吗?




实效利他主义者可以同意,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负有特别的责任,要排在陌生人的孩子之前。我们可以用各种可能的理由来支持这一点。大多数父母爱他们的孩子,要求父母不偏不倚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是不现实的。我们也不会劝阻这种偏爱,因为孩子在亲密的、充满爱的家庭中才能茁壮成长,而我们对所爱之人的幸福所给予的关心必定会超过对其他人的关心。无论怎样,虽然行最大的善是每个实效利他主义者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效利他主义者是真实的人,而不是圣人,他们不会全天候地、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都寻求善的最大化。就像我们将会看到的,典型的实效利他主义者会给自己留出时间和资源来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同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或好友保持亲密是我们最想投入时间、精力去做的事。(p15)不过,实效利他主义者也认识到,鉴于其他人具有更迫切的需要,因此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事情也应是有限度的。实效利他主义者不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所有最新款的玩具或者奢侈的生日派对,他们也拒绝接受下面这个人们普遍接受的假设,即父母去世后要将一切财产都留给孩子,而不是将其中的大部分赠予那些更能从中获益的人。




P15


其他的价值(如正义、自由、平等、知识)又如何呢?




大多数实效利他主义者认为,其他的价值之所以是好的,是因为它们对于构建共同体来说是根本性的——正是在这些共同体中,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免受压迫,更有自尊、有自由去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可以减少所承受的痛苦并避免过早地死亡。有些实效利他主义者无疑认为,这些价值并非由于上述后果而是善的,而是因其自身就是善的,但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




推进艺术发展是“最大程度行善”的一部分吗?




在已经克服极端贫困和其他主要问题的世界中,推动艺术发展是值得追求的目标。然而,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里(第十一章会讨论其中原因),给歌剧院和博物馆捐款不太可能是“最大程度的行善”。




P16


有多少实效利他主义者?每个人都能实践实效利他主义吗?




对于有闲余的时间或金钱的人来说,每个人都可以实践实效利他主义。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哪怕是职业慈善顾问(见第十一章)——都认为不必对所要捐助的慈善机构考虑太多。所以,让每个人立刻成为实效利他主义者是不可能的。更有趣的问题是,能否让实效利他主义者的人数多到可以影响富裕国家的捐赠文化。现在已经有迹象显示,这种转变正在发生。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会减少苦难,但是这样做就必须说谎或者伤害一个无辜的人,那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实效利他主义者认识到,如果要违背禁止杀人或者严重伤害无辜的道德准则,几乎一定会带来比遵守准则更糟糕的结果即使是那些完全依据行动的后果来判断其对错的、彻底的功利主义者,也会提防某种推测性的论断,这些推论认为我们应该为了某个遥远的、未来的善而在当下侵犯基本的人权。他们知道,在某些政权的统治下,某种未来的乌托邦图景曾被用来辩护无法言说的暴行。甚至在今天,某些恐怖分子也会通过想象自己将会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对其罪行加以辩护。实效利他主义者不想重复这样的悲剧。




假设我在发展中国家开了一家工厂,付给工人的工资高于当地标准,并足以使他们脱离极端贫困,那么即使我从工厂的业务中获利,我依然是一名实效利他主义者吗?




P17


你用利润做什么?如果你决定在发展中国家开办工厂是为了让人们有可能脱离极端贫困,那你就会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帮助更多的人脱离极端贫困的事业中。这样的话,你就是一个实效利他主义者。反之,如果你用这笔利润来尽可能地享受奢华生活,那么你使一些穷人受益的事实并不足以令你成为一个实效利他主义者。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中间状态。你可以将利润的一部分再投资,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人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同时保留足够的利润以使自己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员工的生活水平,这样你还处在实效利他主义的范围之内——你至少过着一种最低限度的、得体的伦理生活,即使不是完善的伦理生活。




捐钱给你的学院或大学怎么样?你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这本书又是以你在耶鲁大学的讲座为基础而写成的,而演讲又得益于一位耶鲁校友的慷慨馈赠。你会否认捐钱给这些机构算是实效利他主义吗?




我觉得自己能在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机构之一任教非常幸运。这令我有机会教导那些非常聪明也非常勤奋的学生(比如马特·韦之),他们可能会对世界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非常高兴地接受耶鲁大学“凯索讲座”的邀请。但是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210亿美元的捐款,耶鲁大学获得的捐款是239亿美元。目前,校友捐款已足以确保这些大学继续保持其杰出教育机构的地位,而你捐给其中某所学校的钱,在其他地方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善。(p18)如果实效利他主义已经过于普及,以至于这些院校因此而无法继续从事高水平的重要研究,那么到那个时候,考虑要不要给这些大学捐款可能会再次成为某种实际有效的利他主义。






---




目录




前言 001


致谢 004




第一部分 实效利他主义


1 什么是实效利他主义 008


2 运动兴起 019




第二部分 如何行最大的善


3 简单生活只为给予更多 030


4 为了捐款而赚钱 047


5 其他伦理事业 066


6 捐出身体的一部分 079




第三部分 动机与辩护


7 我们需要的只是爱吗? 088


8 多中之一 100


9 利他主义与幸福 114




第四部分 选择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


10 本国的还是全球的? 126


11 是否某些捐助领域客观上更有价值? 137


12 困难的比较 149


13 减少动物苦难和保护自然 159


14 选择最佳组织 172


15 防止人类灭绝 190




后记 207


译后记 210




---




作者简介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中心荣誉教授,专事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出版有《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该书被认为是现代动物解放运动的宣言。另一本影响力较大的著作是《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他还成立了与书同名的慈善机构。其他的作品包括《实践伦理学》(Practical Ethics)、《行最大的善》(The Most Good You Can Do)以及《功利主义:导论》(Utilitarianism: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05年,入选《时代》周刊“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




书评




“尽你所能,行最大的善。”这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何谓“最大的善”?有没有合理的衡量标准?慈善仅仅是富裕人群才能做的事情吗?你的捐助行为仅仅是被某些图片或宣传片感动的结果,还是会理性地考察善款的去向和发挥的效用?




作为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之一,彼得·辛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论著推动了实践伦理学的发展。在这本书中,辛格为我们引入了“实效利他主义”,它是一种哲学概念和一场社会运动,旨在应用证据和理性来找出改善世界的有效方法。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慈善领域。慈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单在美国就有将近100万家慈善机构,每年收到大约2000亿美元的善款。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几乎没有机构透明到足以让捐款人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在行善。实效利他主义正在改变这一点。




除此之外,辛格还探讨了实效利他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意义,它让我们重新反思那些关于幸福的议题。




“冒险读一下彼得·辛格吧。他所提出的有关动物福利和素食主义的论证已经使上百万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行最大的善》也会对你发出挑战,令你去思考如何捐款、如何选择职业以及你的日常生活决定如何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最大的善。”


——罗伯·里奇,斯坦福大学




“辛格用一个很强的例子来说明一个简单的观点,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极大的机会用我们的能力、时间和金钱去帮助别人。《行最大的善》用一种乐观且有力的眼光来看待慈善捐赠可能对这个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比尔·盖茨与米兰达·盖茨,比尔与米兰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我的弟兄们,人若说他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 (雅各书 2:14 新译本)


What good is it,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if someone claims to have faith but has no deeds? Can such faith save them? (James 2:14 NIV)




如果有弟兄或姊妹缺衣少食,而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那有什么用处呢? (雅各书 2:15-16 新译本)


Suppose a brother or a sister is without clothes and daily food. If one of you says to them, “Go in peace; keep warm and well fed,” but does nothing about their physical needs, what good is it? (James 2:15-16 NIV)




照样,如果只有信心,没有行为,这信心就是死的。(雅各书 2:17 新译本)


In the same way, faith by itself, if it is not accompanied by action, is dead. (James 2:17 NIV)






IN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