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肖芮冬
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向各私募管理人通报了个别不符合备案要求的案例,部分券商玩起了“监管套利”。
一些私募产品在备案时,产品由券商代销拟100%投向券商作为交易对手方的“雪球结构”收益凭证。私募管理人仅象征性收取管理费,不进行主动投资管理,具有明显的通道业务特征,属于监管套利行为,协会已对上述私募基金不予备案。此外,黑中介代发保壳私募基金,虚假出资占坑私募备案也被严打。
券商借道私募备案产品投资“雪球”不予备案
2021年以来,“雪球结构”衍生品走红资本市场,尤其是在各大券商营业部热卖。雪球结构产品形式包括信托产品、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等。由于雪球结构产品属于金融衍生品,雪球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奇异期权,是对带有雪球结构收益特征产品的俗称,具有一定的杠杆性,受到了不少高风险爱好者的青睐。
随着券商发行雪球结构产品规模的上升,监管层的监管措施也在跟进。2021年8月,监管部门曾要求强化雪球产品的风险管控。根据监管要求,目前已经严格限制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雪球结构产品比例,个人投资者亦无法直接购买场外衍生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16日,协会向各私募管理人通报个别不符合备案要求的案例中,就有关于私募备案投资雪球结构而不予备案的情况。从协会信息来看,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交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时,私募证券基金产品由证券公司代销,拟百分之百投向证券公司作为交易对手方的雪球结构收益凭证。根据基金合同约定,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仅收取0.15%管理费,不收取业绩报酬。
根据监管要求,目前已经严格限制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雪球结构产品比例,个人投资者亦无法直接购买场外衍生品,所以证券公司“借道”私募基金进行投资。另外,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将应当履行的受托责任转委托,亦不得从事通道业务。
协会认为,开展通道类业务与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开展主动投资管理要求相违背。
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9月21日在微信中告诉记者,“雪球”收益凭证相对较为复杂,有敲入和敲出的设置特性,但是我们必须关注其中的风险。比如敲入相当于市场大幅下跌之后的尾部风险,而敲出则是在市场大幅反弹的时候有过早离场而错失行情的风险。不太建议个人投资者去参与雪球结构产品,因为这需要极强的未来市场预判能力和择时能力。
黑中介代发私募“壳”,虚假出资占坑私募备案被严打
在私募机构的产品备案过程中,还有私募因为涉嫌“先备后募”被打回重来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投资者不具备实缴出资能力。协会信息显示,有私募提交产品备案申请时,其投资者为3只信托产品,均为认缴上亿元规模,但实缴规模仅有100万。
经过协会核实,3只信托产品均是近期设立且未募集完毕,信托账户内仅实缴100万资金,不具备后续实缴出资能力,拟待私募产品备案通过后,继续对外分批募集。协会认为,此类行为涉嫌“先备后募”,已退回要求私募管理人进行整改。
同时,在私募机构备案过程中,还有部分私募委托“黑中介”代发“保壳”私募基金,为满足登记后限期备案首只私募基金要求;此外,还有私募机构利用“黑中介”虚假出资占坑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备案申请。
具体怎么操作的呢?就是私募基金管理人为节省募集时间,利用中介机构关联方虚假出资认购,通过产品备案后,再将其认缴份额转让给真实投资者,违反了相关要求。
对于这类行为,协会将从严打击私募基金虚假出资认购行为,对于疑似虚假出资的私募基金,按照相关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出具投资者出资能力证明。每经记者此前就曾做了一组《深度解密“私募壳”灰色产业链》的深度报道,其中揭露了当前“私募壳”交易灰色产业链的真相。
在当时的调查中,中介业务员告诉记者,现在超过一年没有在管基金的私募公司就要被清理。一年内有在管基金的公司就可以变更,也就是说,现在有在管基金的都可以变更。对于能否提供私募“保壳”业务时,业务员告诉记者,保壳业务也有做,保壳私募产品的规模是300万~500万,备案通过后资金就回购,保壳费用为13万,无其他费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