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套利”真相:低吸高抛 层层剥利

2022-04-13 20:34发布

这是一个不均衡、不对称的市场,时间差和利率差造就了天然的套利缺口,企业、中介、银行各得其利,即便是虚假的贸易背景、即便是层层加价之后风险四伏,也敌不过金钱的引力。更有刀尖嗜血者,以超高利贷、倒卖银行卡、虚拟信用套现等灰色伎俩,编织出一张张“吃人”的陷阱,套路满满,赶赴一场场致命的金融冒险。


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里,坐在新金融记者对面的肖杰接了5个电话,时不时地低头回复微信留言。“以前我经手的票据套利的多是虚假贸易背景的,今年管得严了,现在更多是套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套利业务。”


肖杰是深圳一家保理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他也承担着票据中介的角色。说不清哪个是他的主业,因为保理公司,他与很多银行建立了联系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这些银行资源又为他的票据中介业务打开了一扇友好的大门。


此前,由于部分企业利用票据和结构性存款的利率倒挂进行套利,引起了监管注意。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不久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业银行组织同业票据买卖、交易,属于个别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银保监会正组织监管人员加强相关检查,一旦发现资金完全是出于套利和逃避监管目的,而没有投入到实体企业经营当中,监管部门会采取严格的问责和处罚措施。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票据经纪委员会随后下发了《关于规范票据交易套利行为的公告》,要求各会员单位强化自查自纠,严厉杜绝票据套利。


一位中部地区某城市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收到了票据套利自查的通知,最近正在按照“通过查看票面背书,结合贴现频率、资金流向等排查疑似中介;通过财务报表数据是否异常、贴现量与销售收入的匹配性确认贸易背景;禁止贴现资金用于归还贷款、购买理财及结构性存款,以及用于承兑、开保证金”这三个方面开展自查。地处华东某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尚未收到自查通知。不过该行已经暂停了票据质押融资业务。


但在肖杰看来,监管关注的是建立在虚假贸易背景下的票据套利。“票据套利是由于票据贴现率与结构性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率倒挂而产生,所以只能通过改善利率传导机制来规避票据套利。”


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去年12月份以来总体呈现下滑趋势,结构性存款利率有所下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3月2日至2019年3月8日,338家银行共发行了2050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4%,较上期减少0.01%。这意味着,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直贴利率之间的利差在收窄,但尽管如此,票据套利仍时有发生。


一拍即合


事实上,如果是基于真实贸易的合规操作,企业套利空间是有限的。但不少票据中介在一些银行的庇护下,通过壳公司伪造贸易背景,将套利空间一倍一倍地放大。


“利用结构性存款和贴现利率差进行套利,这种情况很普遍。尤其是地方性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做的很多,他们很难吸收存款,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拉存款,上规模,同时变相为企业股东做融资。”肖杰举例称:一般情况下,企业A与企业B完成交易,形成贸易合同。如果企业A没有贸易对象,中介会引入壳公司企业C并伪造贸易背景,之后,假设企业A用100万在银行购买一个预期年化收益4.5%左右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随后将这100万的结构性存款作为质押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给企业C,企业C以3.3%左右的贴现率去银行贴现,贴现后资金回流到企业A手中。这中间存在1.2%的差额,企业A也获得了融资。


“通常,五大行开出的汇票贴现率低一些,其他中小银行贴现率比他们高出0.6%左右。一般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汇票贴现率在3.3%左右,其他中小银行因为信用等级不够,其汇票贴现率在3.8%、3.9%。”肖杰说。


没有实体交易的票据套利无疑虚增了金融泡沫。但尴尬的是,在这场虚拟贸易的票据套现中,银行对此似乎并不十分反感。


“站在冲存款的角度,银行甚至是愿意配合这种套利的。银行负债端既增加了结构性存款,在资产端又增加了贴现票据,因此可以同时满足负债指标和资产端增加贷款。”业内人士坦言,票据融资已成为银行表内信贷投放的重要调节工具。有规模的时候,就做(票据)贴现;没有贷款规模的时候,就把票据卖出去。贷款考核完成不了就用票据规模调剂。正因如此,一些银行也乐于与票据中介合作。


催生中介


据了解,银行汇票目前在直贴、转贴、再贴现市场交易上比较通畅,不存在贴现障碍,无非是价格高低问题,基本上都是见票即付。不过,商业汇票流通起来难度更大,很多银行不认可商票,企业想要贴现只能找专业的票据贴现公司。这就给了票据中介很大的生存空间。


“年底和春节期间企业都需要用钱,也是商票流通的旺季,多的时候每天有十几单,少的时候一两单。最近,也有很多持票的企业找到我,让我们帮其变现,这些公司大部分是给大企业做配套业务的中小微企业。很多国企、央企等大企业3个月以上的付款项目基本上都采用票据方式。其实这些大企业也不是没钱,只是晚付几个月,可以让集团财务数据好看一些。”据肖杰介绍,这些票据一般是3个月到一年期的,其中半年期的居多。但这也要看中小微企业的议价能力,有时候,大企业给一部分电汇,一部分远期票据。这就拉长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回笼时间,为了用钱,很多票据还没到期就被贴现。


尽管商票适用于所有企业,但如果是两个中小微企业达成的商票交易,这种票据就很难流通。其实在银行的正常业务当中,银行是有商票贴现业务的。但是现在市场上很多银行对商票贴现并不积极。


因为商票是一种企业行为,当开票人还不出钱的时候,银行要兜底偿还,所以银行在商票贴现上一般都会与在银行有授信的大企业合作。据肖杰介绍,目前商票市场的开票主体主要是前30强的房地产公司和中铁、中建、中交等建筑类央企,他们约占60%的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商票的流转大多需要票据中介经手。“客户自己拿着商票找银行贴现,银行不会贴的,100万、200万的票据额度小而分散。同时银行审核的时候还需要开票企业的财务数据等信用资料,但这些手持票据的小企业根本无法拿到,所以自己到银行贴现不了。”武汉一家票据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待新金融记者咨询时表示。


“对于银行来讲,上千万金额的商票才值得去做。100万、200万的商票贴现,银行花费的人力、物力和上千万的商票所投入的人力成本差不多,所以银行更愿意做大额业务。正因如此,才会有一些票据中介把这些商票收集起来,打包到银行去做贴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


而票据中介的惯用做法就是:收取中小企业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先以较高的贴现率,折现给中小企业;再向商业银行贴现,利用票据存在的时间差和利息差获取利润。“由于担心出票方企业破产,钱收不回来,我们一般不会持有商票到到期,仅仅起到一个过桥的作用。我们相当于资金批发机构,先从银行借到资金,然后给中小企业做贴现。中小企业商票都是几十万、一两百万的,银行不愿意接,我们都是把这些商票资产打包成1000万或几千万的资产包卖给银行,我们负责资产包应收账款的管理。”前述武汉票据公司工作人员称。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商票贴现利率一般在年化10%—20%。如果开票企业是“网红”型企业,近期负面新闻较多,信誉度下降,则贴现率可高达30%甚至更高。


层层剥利


低买高卖是票据中介获得利润的直接方式。举个例子:他们从市场上的20%左右的折扣买来商业承兑汇票,然后再以10%—15%的折扣卖给中间商或者终端用户,从而产生利润差。其中,资质越好的企业,其商业承兑汇票的可转让的价格空间就越大。


“一家大型企业开出的商票在市场中可以以15%—20%的价格卖掉,经过层层多次流转,每个中间环节都可能加上一两个点。”一位票据中介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而票据中介的手持商票最终的出口大多是银行、信托、资管公司等机构。其中,银行成本是最低的。


受访人士称,其实机构拿到这样的资产包,往往是会作为一种资产储备,这个资产储备变现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需要资产增量的客户会买这类资产包;第二种是有发ABS或者其他非标类资产包需求的客户需要买这种资产包,因为不管是ABS还是非标型资产的发售,都需要有足够的底层资产,但机构本身的业务过程中,底层资产是很难去建立的,而且建立的速度会很慢、成本较高,而通过这种购买的手段,底层资产可以迅速增加。


该人士举例称:“假如A、B、C 三个公司手上都有票据组成的底层资产,每家只有3000万,那么三家公司靠自身实力单独发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们三家加在一起就有9000万的资产,然后把它卖给一家上市公司或者信托公司,此时利用上市公司或者信托公司的背景去发行ABS或者非标产品,就容易产生很好的产品价值。也就是说,我收进这些票据类资产的时候,可能有7%的利润率,但是我发行的时候,可能给投资者5%的预期回报率,这样,中间两个点就是净赚的。低价买底层资产,打包后在资本市场上卖掉,赚取差价,这是现在很多中介机构做的生意。”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利差套利只是表征,监管的难点还是在“虚构贸易背景上。”从监管的层面上来说,一直强调票据业务的真实贸易背景。与此同时,银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带动票据贴现利率走低,与结构性存款利差有所缩小。套利空间会随着结构性存款利率回落而下降。


本文源自新金融观察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